尽管主公没有给自己许下什么诺言,但这番话还是让胡雪岩看到了机会。
银行!
将来有机会主持银行!
面对这样的机会,又有谁会拒绝呢?
其实在朱先海的计划中,确实有让胡雪岩主持银行的打算,毕竟在历史上他创办的阜康钱庄,曾一定是上海最大的私营银庄。但是在此之前,更希望他能到西方去充分了解西方金融,毕竟,朱先海所需要并不是传统的钱庄,而是银行!一家真正的现代银行。
银行,早在去年年底,亚美利加银行就已经挂牌成立了,甚至现在还发行了银行券——这个时代很多国家的纸币都是私人银行发行,别说美国有上百种私人银行发行的纸币,就是在英国,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私营银行的银行券同时流通使用。
尽管现在亚美利加银行的规模有限,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这家银行迟早会成南华最重要的金融机构。
人,人才是一切的关键所在。
只要有了人,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不过,有了人还需要培训,在南华最早兴建的学校,并不是小学或者预备学堂,而是工厂的工徒学校,在这些工徒学校之中,船厂的工徒学校成立较晚,这是因为船厂成立较晚,直到去年五月份,才建成了第一个石船坞、船台,它是从修船起步,其实就是为那些远航归来的飞剪船提供清理船底之类的检修。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了造船。
不过它的第一批工人,确实是在工徒学校培养出来,当时学校就在船坞旁边临时搭建的木棚里,工人们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当时的课堂上既有十三四岁的学徒,也有四十来岁的工匠。
其实,就是现在船厂的工徒学校里学徒也是年龄各异,毕竟,每个月船厂都会分配来一些新工人,相比一年前,现在的工徒学校,早就搬进了船厂附近的红楼里,除了木匠、铁匠之类的工徒班外,还有一个学徒班,班里全是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刚的少年,他们过去大都读书私熟,算得上能书会算,除了在这里学习造船的知识外,还要学习数学、英语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说是学徒,其实将来他们是要到外国学习造船的。
在这些学徒中,李臣朴无疑属于极具天份,他出身杭州大户人家,到南华也是个意外,不是意外的话,估计城破的时候,就和家人一起被杀头了,毕竟,在历史上,八十万人的杭州城在短短的四年战争浩劫后,只剩下七万人,三千一百万人的浙江,也就只活下一千五百万。足足有一半的人口损失在这场浩劫之中。
在南华的十几万人里,差不多都本应泯灭于那场浩劫之中,现在他们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走上了另一条不曾想象的道路。
就像十六岁的李臣朴一样,原本十四岁就考中秀才的他,志向是像他大哥一样考中举人,入朝为官,光耀门楣,但是现在的志向却是成为一名船舶工程师。极其聪颖的他,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不仅背下的“英汉字典”里的单词,甚至还能不通过翻译听得懂老师教授的课程,那怕只是一部分,也是极其难得的了。
也正因如此,在他的名字已经列到了新一批的留学名单上,不过,为这事他也正头痛着呢。很多事情总会有额外的麻烦。
“李臣朴,昨天数学题解好了吗?”
腾田次郎是学校的数学老师,相比于需要翻译的欧美老师,通过洋行从日本聘请的学者无疑更受南华的欢迎,他们无一例外的精通兰学,或许不懂机械、科学,但是教授初高中的数学、英语都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汉语啊!
别说是武士的子嗣,就是普通百姓的子嗣在寺子屋里读书时,学汉字,写汉诗,读儒家经典,都是必修课啊,至于日语教学,那是不存在的,甚至对于日本的武士阶层来说,能说汉语,写汉诗本身就是身份区别于农夫的象征啊。
这些人的官话甚至比不少移民还好,毕竟南华的移民目前都是浙江人居多,甚至也正因为他们,导致了大明官话发音反倒在学校中流行了起来,毕竟日本的寺子屋里教授的是南京官话,也就是明朝官话。
“已经解好了,腾田先生。”
与其它人不同,李臣朴说的是北京官话,这是大清官场的必修课,只要考中了秀才都会请专门的老师学习官话。
腾田点头说道。
“很好,你的英语很好,尽管英语是留洋必须要掌握的,但是你要记住,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成为工程师,必须要精通数学,甚至你可以不必精通英语,毕竟,有一天,南华也会有自己的大学,自己的学者用汉语教授学生造船学,但是,不会数学的话,肯定是不可能成为工程师的!”
数学很重要,对于身为学校数学老师的腾田来说,他总是不厌其烦的叮嘱每一个学生,唯恐他们不重视数学。无疑做为老师,他是非常称职的。
甚至也正因为他的敬业,给他的积分评定也远远高于其他人。照这样下去,最多两年之后他就可以“归化”南华,成为华夏人。
对于像他这样从日本过来的老师,能够归化为华夏人。绝对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毕竟,归化以后,不仅相应的待遇会提高不少。而且,他还可以把家人带到这里,然后永远在这里定居。
在这里生活过几个月之后,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再回到日本。再去感受那种让人窒息的等级,血统。
在这里没有人会去在乎这些,只要努力总能够得到回报。
比如成为华夏人。
------------
第184章 弯道超车(第二更,求订阅)
对于老师的叮嘱,李臣朴自然连连称是,而且数学确实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船舶设计和建造上,都需要大量的计算。离开了数学根本就不可能造出好船。
又向老师讨教了几道数学题后,李臣朴这边刚来到校园,那边,就有一个胖子凑到他身边问道。
“喂,小李子,听说你要结婚了。”
瞧了一眼身边的胖子,李臣朴苦笑道。
“王胖子,您就别挖苦我了,你不是不知道,你爹说了,不结婚是不会让我出洋的,就是公司那边再怎么说也不行了。”
“嗯,娶妻生子,传宗接代,也是人之常情嘛,况且,你结婚的话,要是有了孩子,公司那边就会奖励你一处房子,你家也就不用再挤在宿舍里,多好的事啊!”
为了增加人口,南华这边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除了大量引进移民之外,就是给予直接奖励,在大多数人都住在集体宿舍的情况下,为鼓励生育,特意兴建了一批筒子楼专门出租给新家庭。虽然楼房只有三层高,但房型绝对称得上现代——朱先海借鉴了后世的小区洋房设计,都是面积一百四十平以上小六室两厅两厅的套房,虽然设计上不一定科学,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够大家庭居住。对租户的标准非常简单——只要妻子怀孕生育,就可以签长租合同,然后搬进新家。
在南华,不知多少向往着搬进那样的新家。当然了,前提是要有媳妇。
王胖子的话,让李臣朴长叹。
“我,我是气我自己,家里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爹娘都要做工不说,还要操心我的事情,实在是不孝啊……”
“你呀,你就是想的太多,你以为还是在杭州,你不是李二少爷,我也不是王公子,咱们和别人都一样,那怕就是当初怀里藏着东西,在这边也不顶事,想过上好日子,还是得凭着学问,凭着脑袋。”
王胖子盯着海湾的方向,看着海湾里高耸的桅杆说道。
“我本来想考隔壁航海学校的,虽然船长的收入更高。”
“那怎么没去成啊?”
李臣朴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说我身体不好,什么跑步没合格。真是岂有此理,我还不也就是胖了一点嘛,到了船上,还能成天绕着甲板跑步不成?”
提到这事,王胖子就是忍不住抱怨了起来。
“我专门到码头上看过,船长也好,船员也罢,那里头胖子可不少,他们可真是岂有此理,就因为我胖了点,就那不给给我机会吗?我告诉你,等将来,就是我自己买船,我也得做船长,就做标准船的船长,”
他口中的“标淮船”,是船厂里正在建造的商船,不但龙骨等金属部件都是按统一标准制造,就连船身的木板也是按相应的统一规格建造,按照公司的说法,是要建造一批“标准化移民船”。
“行吧,你的志向远大,不过,等到你买船的时候,我估摸着那时候,标准船就淘汰了。”
忍不住笑起来的李臣朴说道。
“指不定,将来你驾驶的会是我设计的蒸汽船,像“大东方号”那样的蒸汽船。”
一艘巨轮给人们带来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即便是最保守的人也能感受到那种工业的力量,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思想上也在迅速改变。
王胖子以几乎无法辨认的声音发出了“嗯”的一声,然后说到。
“兴许,我听人说,船厂那边似乎打算造更大的船,谁知道呢?公司从英国的船厂聘请了几十个工程师和上百个工匠,肯定不是为了造标准船。要不然,也不至于这么大动干戈。”
这一点,还真让王胖子给猜对了。
甚至就是现在南华湾左湾的船厂里仍然在大兴土木,数百名工人正在那里忙碌着,他们挖开了一道长达三百米,宽达五十多米的深坑,然后用石块砌出了一个一座船坞,这个船坞应该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船坞,足以容纳“大东方号”。
而在厂里,还有两个长约一百五十米的石基船坞,在船坞里,一艘体形修长的飞剪船正在开始铺设龙骨,钢质的龙骨以及船肋在阳光下反射着幽幽的金属光泽。
在工人们用螺栓固定船板时,朱先海则站在船坞里瞧着这艘飞剪船,虽然她目前只有龙骨船肋框架和少量的船壳,但是仍能看出它的尺寸是颇为惊人的。
“6.55米深的船体,最宽处12.7米,总长度72多米啊,全船的龙骨、船肋都采用钢质,船板用上等橡木……”
在梁明伟颇有些自豪的介绍着这艘“标准型移民船”时,朱先海则默默地打量着眼前的这艘船,为了加快南华的造船业发展,他不仅从英国引进了一批船舶工程师,甚至还雇佣了一批熟练的造船工人。
这批工程师和造船工人的加入,把南华的造船业一下推进了8年——在模拟器中,直到1870年,南华建造的第一艘远洋商船——“希望号”才下水交付,它不过是艘1800吨的铁肋木壳蒸汽船。
但现在船厂正在建造的“标准型移民船”吨位、结构都与其相彷。而它的建造,意味着南华的造船业,进步了八年!这绝对称得上是跨越式发展,当然了,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英法国工程师和工匠。
“明仁,虽说眼下船厂的进步迅速,但归根到底,还是靠着外国工程师和工匠,对于船厂来说,这些人就是拐杖,眼下,咱们离不开这些拐杖,但总有一天要丢下他们,所以,你们要抓紧时间,好好的和他们学习,知道吗?”
见其那副得意的模样,朱先海便主动的泼了些冷水,历史上,满清和日本的造船业就是最大的启示,两国几乎前后国门被欧美用舰炮轰开。面对来自海上的威胁,两家面对的问题是相同的——一不会造船,二没有开船的人。
两国也是先后建立近代船厂,聘请西方工程师造船,相比于日本,满清的进步似乎是飞速的——从1864年开始,就不断建造出了西式船只甚至军舰,从木壳木肋军舰到铁骨木壳军舰,再到铁肋铁甲军舰,而日本呢?直到1878年才开工建造一艘1500吨级的铁肋木壳巡洋舰,这就是“天龙号”。
可是在建造“天龙号”时,除了设计师是英国人之外,其余技术人员全都是日本人,看似进步不大的日本,通过建造商船积累经验,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人才培养,等到甲午战前,他们的工程师已经可以独立设计、建造军舰了,而反观满清呢?
始终都没能离开外国洋员,船厂的技术层面,完全为外国洋员所把持,本土人才培养几乎为零!
数十年后,日本建造上万吨的主力舰时,满清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装甲、火炮以及动力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他们已经无力再建造技术更先进更复杂的战舰。
所以朱先海才不会容忍自己犯下同样的错误。须要正确认识到拐杖的作用,而不会因为有了拐杖走快了几步而沾沾自喜。
拐杖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毒品一样。总会让人欲罢不能。甚至让人曾经在某种假象当中,
“学习!我们之所以聘请那么多的外国人,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造船,更重要的是在造船的过程中向他们学习。用十年甚至20年的时间去学习掌握造船的技巧,况且现在机会难得啊。全世界的船舶都在从木材结构转向钢铁结构,现在正是我们弯道超车的时候,所以我们才要抓住时间,一边学习一边争取超过他们。”
现在这个时机刚刚好,全世界都在进入钢铁舰船的时代,只要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完成初步的技术积累,也许十几二十年后,南华就像是十几年后的德国一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凭借着技术变革的优势建立起发达的舰船制造业。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抓住了这个机会,南华不仅能够在南美迅速崛起,甚至可以成为跻身成为世界列强之一。
被主公这么一提醒,梁明伟脸上得意之色,瞬间消失于无形。
“主公所言甚是,小人有些忘形了。”
没有理会梁明伟的自省,朱先海只是微微点头,这种事情关键在于经常提醒,看了下周围,问道。
“劳思先生呢?”
菲利普·劳思是公司雇佣的船舶工程师,他甚至参于过建造“大东方号”巨轮。
他也是目前公司聘请的最出色的船舶工程师之一,他的到来帮助南华解决了不少技术上的问题。
“劳思工程师在3号船台那边,您不是让他改造的飞剪船吗?改装船可能比造船复杂一些,那艘“卡德萨尔”号,原本并没有蒸汽机,现在加装蒸汽机,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影响,所以他一直在那里盯着。”
瞧,这就是现实,离开外国工程师,那怕就是改装蒸汽船自己都做不到。
闻言朱先海便说道。
“走,我们一起过去看看。”
------题外话------
建了一个书友群:335260551,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推演剧情。
------------
第185章 三胀式蒸汽机 (第三更,求订阅)
往船台去的路上,工人们在窄轨小铁路上推着一辆辆平板车,车上装满了各种规则的木板、铁子和螺栓等各种各样的造船原料,远处的汽锤车间里传来的锻锤声让船厂显得乱哄哄的。
主动的给工人们让开路后,又走了一会,一行人就到了船台,船台上一艘木壳飞剪快船下,工人们在那里忙碌着。
来到船台后,朱先海绕到了船尾的位置,船尾两侧的船板已经拆除,露出了船肋,船肋是木制的,木制的船肋很粗,透过船肋,可以看到工人们正舱室里搭建着一层船舱。
“那里是动力舱室。”
菲利普·劳思从船的另一边走过来说道。
“原本的舱室影响锅炉的布置,所以需要重新设计船舱,不过还是碰到了一些问题,船厂自产的“对角”蒸汽机,尽管能提供600马力,但是重量、尺寸太大,
更大的发动机意味着增加重量,增加排水量和速度损失。再加上增加的煤舱,预计载货量会减少50%,除非有更好、更快、更紧凑的蒸汽机,我的建议还是用300马力,甚至150马力的蒸汽机……”
作为船舶工程师的菲利普·劳思又一次提出了他的建议。
“先生,尽管现在为旧船加装蒸汽机是很普遍的事情,但是他们加装的都是小型蒸汽机,只是为了适当的弥补风帆的不足,而不是以蒸汽机代替风帆作为主动力,况且它的耗煤量也很大!即便是装600吨煤,燃煤航程也不会超过2000海里。”
菲利普·劳思的建议,让朱先海的眉头皱成了一团儿,之所以为飞剪船加装蒸汽机,是为了提高航速,以增加移民速度。可眼下这样改装,似乎有点得不偿失啊。
“这么说,主要问题还是蒸汽机的问题了?”
想了想,朱先海说道。
“如果,我们换一种新式的蒸汽机呢?”
“新式的蒸汽机?尽管现在每一艘新下水的轮船都有比以前更好、更快、更紧凑的蒸汽机,但我想目前应该没有能满足你需要的蒸汽机。”
“对角蒸汽机肯定没有了,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