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海笑道。
“如果是三胀式蒸汽机呢?”
“三胀式蒸汽机?”
菲利普不解道。
“这是什么蒸汽机?”
几乎是在蒸汽机被于火车和轮船得到应用之后,随着,人们对蒸汽的研究深入,就发现瓦特式的往复活塞蒸汽机在热效率上存在着很大的浪费,蒸汽在经过一次做功后,还蕴含有巨大能量的蒸汽就被排出机体之外,白白地浪费掉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断有人开始研制一些利用蒸汽多次做功来驱动蒸汽式发动机运转的多缸蒸汽机,只不过,大家还都没有提出明确的多缸蒸汽机原理和概念。而三胀式蒸汽机是指从锅炉里出来的高压蒸汽依次在高压、中压、及低压缸内进行三次膨胀,将蒸气热能转换成机械功的蒸汽往复机。
这种利用三次膨胀做功的原理的三胀式蒸汽机的发明,还要再等上十年,而在军舰上的应用更是晚到了1880年代。尽管他在军舰上的应用较晚,但正是这种热效率高、耗费燃料少的三胀式蒸汽机改变了人类航海业——正是它把航运业带到了蒸汽时代,凭借着费燃料少的优势,彻底淘汰了风帆。
在模拟器中,南华的第一艘远洋商船所采用就是刚刚发明的三胀式蒸汽机,而且是通过技术引进制造的国产货,朱先海之所以会将它大胆的应用在船舶上,就是因为深知在蒸汽轮机发明之前,它最好的船用发动机。别说是商船了,在铁甲舰,前无畏舰时代,他一直是那些军舰的标配,甚至二战期间大名鼎鼎的“自由轮”使用的仍然还是三胀式蒸汽机。
“一种新式的蒸汽机,”
朱先海故作神秘的一笑,然后对梁明伟说道。
“我可以给船厂提供一份技术资料,你们研究一下。”
技术资料从那里来的?
又一次,朱先海打开了系统商城,尽管商城的用户等级并没有升级,但是商品却多了很多,出了不少1870年代的商品,甚至有1880年的商品——那也是上次长期模拟的时间,商城的时空限制是以模拟时间为限。
得益于商城的“商品升级”,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朱先海没少从这里购买物资,而购买最多的是什么?
当然是书籍——在系统商城中多出了许多南华的多家出版社印制的书籍,从最基本的教科书到自然科学杂志,再到技术类书籍,各种各样的书籍可谓是应有尽有。
相比于商城里提供的其它商品,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书籍才是最宝贵的财产。
虽然不能够“批发”,但是有了母版书籍后,简单的“盗版”印刷压根就没有任何难度。
也正因如此,原本困扰朱先海的学校教材问题轻松得到了解决,别说是小学教材,就是技工学校的教材也都已经印出了几百部,甚至就连同《汉语词典》以及《汉英大词典》之类需要费时费力编写工具书,也都是直接翻印。
相比山寨机械产品,“盗版”书籍更简单,而这些书籍所蕴藏的财富是巨大的,是模拟器中一代南华人的心血,甚至也是朱先海复仇的希望,也正因如此,对于许多领先的技术和技术资料,他都是持以谨慎的态度。
毕竟,南华的生产力远远落后于欧美,即便能成功的把先进技术变成产品出口各国,也不太可能赚取暴利,毕竟欧美各国是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南华利用专利赚大钱的。
他们同样也会山寨,也会通过打专利官司,保护自己利益,就像历史上“阿斯匹林”专利之争,美国专利局和法院变采用过拖延战术,等到德国的拜耳公司打赢了官司时,二十年的专利保护也到期了。
所谓的“专利保护”向来有其“浮动”的空间,在金钱面前谁还能顾得上脸面。
当然了,朱先海更担心的是,先进的技术会变成帝国列强打击南华的利器,毕竟,在生产力落后于欧美的情况下,欧美各国完全可以通过彷制南华的产品,在战场上给予南华更大的打击。毕竟,这年月的机械技术……就连大清国都能彷制一波,况且是欧美列强,他们想要彷制,简直是再轻松不过。
即便是想要吸收那些先进技术,也离不开外国技术人员哪!
看着商城里的《三胀往复式蒸汽机原理》等一些原理类的机械书籍,朱先海的心里还是有点无奈啊!
看来三胀机要提前问世了……
------------
第186章 又来了位巡抚(第一更,求订阅)
历史似乎出了一点小的偏差。
原本应该在1870年代初投入使用的三胀式蒸汽机,在技术员和工人殚精竭力加工、装配下,提前数年诞生于南华造船厂。
尽管它只有“区区”一千马力,但是三胀式蒸汽机的出现,仍然改变了南华的船舶制造业——为商船加装蒸汽机就被摆上了日程。
在未来的日子里,南华造船公司生产的三胀式蒸汽机肯定不会对外销售的,仅仅只是为亚美利亚航运公司的36艘商船提供蒸汽机,就足够造船公司的动力车间生产很长时间。
“扩建一个专业的蒸汽机和锅炉生产企业吧!”
面对骤然增加的需求,朱先海直接了当的做出了决定,早在去年,南华造船厂就已经开始生产蒸汽机,毕竟这个时代的蒸汽机并不复杂,甚至没有统一的图纸,都是一机一型,蒸汽机完全是根据用户的需要设计生产。而南华生产的三胀蒸汽机,却有一套标准图纸,完全可以批量生产。
也就是在新型蒸汽机的投产时,“大东方号”驶回了南华,它的到来不仅为南华带了43612名新移民,使得南华人口一跃突破十六万的同时,船上的一名乘客,惊的朱先海良久都没反应过来。
又来了一位浙江巡抚!
南华已经有了一位浙江巡抚——王有龄,不对,他现在的化名是王英九。在胡雪岩的推荐下,在学堂教授了几个月书的他,已经进了公司,成了朱先海幕僚。
“主公,要不然臣先去见见一下这位左季高?”
王英九的心里也是感叹的很啊。
他是在浙江巡抚任上被长毛掠“卖”到南华,谁曾想他的继任左宗堂居然也到了南华。
这未免也太巧了吧!
朱先海暗自滴咕道。
“不用,先让他在南华逛逛。参观参观,然后我再见他吧!”
其实,在晚清所谓的“中兴名臣”中,朱先海对左宗堂的印象极佳,原因无他……西北尔。
就在朱先海打算去让左宗堂参观南华时,置身于甲板上,看着船上的乘客,被一艘艘舢板、小火轮送上岸时,凝视着眼前的这座城市,左宗堂的表情却显得有些复杂。
“东主还要为一会如何见他而烦恼?”
苏式敬问道。
“嗯!”
点点头,左宗堂说道。
“左某深受朝廷重恩,入仕一年便升至浙江巡抚,原本想报效朝廷平定发乱,可却于浙江兵败,沦落异国,而今要见的这位南华之主……”
与其它人不同,左宗堂的科举之路非常坎坷和苦逼。他虽然是名动三湘的才子,但研究的都是经世致用之学,八股文章的水平却不太高,前后考了三次都没考中进士。
在对科举彻底绝望之后,他就发誓再也不考了,回乡耕田教书。这种乡村农夫的生活,左宗堂一直干到四十岁,嗯,他甚至还是“上门女婿”。
四十岁之前的一事无成,对于左宗堂这种胸有大志,自比“今亮”的人来说,其中的苦闷可想而知。要是没有太平天国这事,他很可能一辈子都窝在岳父家里当上门。
尽管做为名动三湘的才子,他曾得到地方官员以及曾、林等大老的推荐,但却从不曾为朝廷所用。混到四十多岁,也没有混到一官半职的他,对朝廷自然也没啥忠心可言。
甚至这也是他早年间差点投了太平军的原因。不过打从他进入张亮基的幕府,再到两年前以幕僚入仕,一年升至巡抚的“知遇”。倒让他感觉朝廷对他恩情颇厚,谁曾想正准备报效朝廷时,却成了俘虏,被“卖到”了南华。
而这南华之主。
“这南华之主,据说是朱明后人啊!”
在船上呆了几十天,从其它人的口中,左宗堂差不多已经了解到了的南华之主的身份,居然是朱明之后。出乎意料的同时,他的心里也犯起了滴咕,这位爷想得不会也是造反吧。
苦笑一声,瞧着甲板上乌央央攘动人潮,左宗堂自言自语道。
“他在洋人的地界上,居然创下这么一大片基业,其志恐怕不小啊!”
其志不小!
这志是什么志?
在左宗堂的心里犯着滴咕的时候,终于轮到他下船了,与其它人去新移民教育营接受几个有培训不同,他和十几位幕友部下却被带到了码头。接待他们的居然是老熟人,在几万里之外,能见到故友,实在是出乎苏式敬等人的想象,但随后也就释然了,眼下杭州城就在长毛的控制之下,既然长毛不断的把人卖到这里,那么在这里看到几个杭州的老朋友。当然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嘉鱼贤弟怎么也到了这?”
“还能是怎么来的。”
丁丙无奈苦笑道。
“不都是差不多的路子过来的,”
无奈的耸耸肩,丁丙对左宗堂行礼道。
在下丁丙,见过抚台大人!”
“唉,丁贤弟何必如此客气,只恨左某不才,虽有贤弟通传情报,却未能救杭州百姓于水火,实在是可惜的很!”
一句话,就道出了当初杭州沦陷时丁丙干的事情——他曾给左宗堂送过情报,不过,他的命运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没能像历史上一样,抢救文澜阁的“四库全书”,并重建文澜阁,而是和家中的藏书一起被“卖到”南华,南华不仅要人,同样也要书。于是乎丁家很不幸,没能像躲过这一劫,丁家的藏书和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等书,成了南华图书馆的馆藏,至于他本人也到了南华。
丁丙直接说道。
“嗨,可惜什么啊,抚台大人有所不知,您要是能打败现在的长毛,那才是奇了怪呢!”
“哦?这是为何?”
左宗堂疑惑道。
“抚台大人,您到现在还没明白吗?”
丁丙说道。
“咱们之所以会到这边来,说白了,不就是被长毛掠来的嘛,他掠我们干什么?不就是为了和南华换洋枪洋炮,现在长毛枪炮众多,火力犀利官军又怎么会是他们的对手……”
其实丁丙说的这些,左宗堂都知道,但他仍然有些不解的看着周围说道。
“南华用枪炮换人,难不他们也能造洋枪洋炮不成?”
------------
第187章 南华见闻 (第二更,求订阅)
从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瞬间,呈现在眼前的城市,就给左宗堂等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最直观的冲击甚至不是南华湾的蒸汽轮船冒着黑烟以及西洋帆船高耸的帆云。
毕竟他们来的时候乘坐的“大东方号”是世界上最大商船,有了这样的经历之后,他们当然不会在对海湾里的船只有什么感觉了。
而是这座城市!
宽敞的街道两侧尽是三四屋高的楼房,现在的南华早就摆脱了当初的草创,主街区两侧坚固的砖石楼房早就取代当初的木屋,甚至随着钢厂、轧钢厂以及水泥厂的先后投产,钢筋混凝土楼房正成为南华的主流。
更为直观的却是城市的绿色造景,来自英法等国的城市规划工程师们对南华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尽管草地、公园还有很原始,但如茵的绿地和整齐的规划,却是国内的城市所不具备的。
在搭乘马车前往酒店的路上,和所有人一样,在惊讶于道路平整之余,看着漆黑的道路,左宗堂问道。
“嘉鱼,这路怎么如此平整?”
“左兄,此路是南华独有沥青路,用石子与沥青铺筑而成,全世界也就只有南华才有,即便是欧洲也都是石板路而已,不少欧洲人初来南华时,对此也是惊讶的很!”
提及洋人的钦佩时,丁丙全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沥青路面那怕就是在1860年的欧美,那也是新鲜的很,其实南华之所以会铺沥青路完全是因为炼焦的剩余不少沥青,那么多沥青堆积在厂里也是浪费,于是乎朱先海就亲自设计了一台沥青石子炒料机,在南华铺起了沥青路面,相比这个时代常见的石块马牙路,这种碎石沥青路面铺设成本低、技术难度也低。而且更为平整耐用,现在甚至成为了南华的名片。
“居然连洋人也佩服!”
左宗棠等人禁不住惊讶的多瞧了几眼这路。
除了街道两侧风格华夏西洋都迥然不同的建筑以及让洋人都佩服的沥青路之外,更让左宗堂等人耳目一新的却是这里的行人。
他们抵达大西洋酒店时,尽管已经是下午六点过半,但是在酒店前的广场上,却有大队穿着工装的工人,正在那里随着口令,练习军姿正步。而在周围还有不少女子围观,抛头露面的完全没有什么男女忌讳。
“一二一,一二一……!”
在整齐的口令声中,左宗棠有些诧异的发现,这些正在训练的壮丁,队列看起来,甚至比他训练过的“楚军”还要整齐,他们训练时显得极其认真,甚至就连身上穿着的衣裳也都已经被汗水打湿了。
站在那里观察了一会,左宗堂不解道。
“他们是什么人?莫非是兵丁?”
肯定是兵丁了,别的不说,就是他们的那股精气神,就是他过去手下的亲兵也没有那股精气神。
这些人不仅是兵,没准儿还是军中的精锐。
“那里是什么兵丁啊!就是普通人!在南华,所有人都要进行军事训练,每周的军训时数不得少于十个小时。”
“军训?”
“对,就是像军人一样训练,周末的时候,还要到靶场去练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