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136节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什么叫算是啊!

尹丽莎白有点儿担心了,她特意提醒道。

“儿子在车上呢!”

“呃,我知道……”

也不去理她,朱行海自顾自的坐到了驾驶位上,然后想要调整座椅。

嗯,座椅居然不能调整!

还有……后视镜呢?

安全带呢?

在驾校里培养的驾驶习惯,在这里……屁用都没有。

甚至于……怎么打火?

这车的打火在那?

一开始尹丽莎白只是好奇的看着他,可片刻后,她那双漂亮的眸子里就闪烁着疑惑了。

看他这副模样,不像是开过车啊。

“这车,你真的开过?”

“我开的不是这车……”

这就是十九世纪的车啊!

和他开过的车完全不是一个东西,除了四个轮子外,其它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一弯腰,看到座位下方的摇杆,这车需要用手摇打火!

直接提着摇杆走到车头,然后从保险杠的位置,把摇杆插进去,然后熟练的转动它。

“突突……通通……”

发动机启动了,看着发动的汽车,朱先海的眼睛微微眯成了缝。

在发动机启动后,空气中的汽油味更浓了,这味道……浓烈啊!

他甚至特意深吸了一口发动机排出的废气!

……

没错,就是这个味道!

就是这种熟悉的味道!

这味道亲切啊!

这味道……这是真正的现代文明的味道啊。

上了车,朱先海却没有急着开车,而是略微轻踩油门。

“嗡……嗡……”

朱先海眼神微眯,似乎在仔细的分辨起伏的发动机声响,他脸上居然还浮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略带享受的神情。

他确实很享受,他正在一点点的感受着这辆汽车,准确的来说感受着汽车所象征的现代工业文明。

尹丽莎白不再说话了,只是静静的看着他,他那种享受的神情,让她的心情也变得轻快许多。

朱先海放下了手刹。

当手握住换挡杆的瞬间,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就像是老朋友的久别重逢。

确认过车的结构了,左脚离合器,右脚刹车和油门,是他熟悉的手动挡型……

两个前进档,一个倒档……

虽然看起来有点儿原始,但搁在这个时代,还能要求什么呢?

有车就好!

踩离合,换档……

朱先海的大脑皮层似乎都在雀跃,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似乎是刚上驾校时开手动档的感觉,这感觉……

握着换挡杆的手指微微活动了一下,朱先海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微笑。

“尹丽莎白,抱好孩子,汽车的速度可是很快的。”

一会它的速度肯定会吓到你们的,熟练的换档后,松开离合,踩油门!

汽车轰鸣的发动机突然嘎然而止了!

这……熄火了!

瞬间,朱先海傻眼了,怎么会这样?

在他愣神之余,后排座椅上传出尹丽莎白的娇笑声,在她的笑声中,朱先海有点尴尬的摸下头发,说道。

“好马也有失前蹄的时候,熄火了,熄火而已……”

说笑间,朱先海再次下车,摇动手柄重新启动汽车。

又过了一会,汽车在马达的剧烈轰鸣声中蹿了出去……应该是说是缓缓驶出。

……

“你这速度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快吗?最多才40公里!”

“喂喂!你小心点,路上有马车,你再不减速,我就要喊了!”

“夫人,男人开车的时候,您最好不要在一旁说话,会影响驾驶安全的。”

尹丽莎白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不过,她还是忍不住打开了车窗,感受着风吹来的感觉,从车窗吹来的风,吹乱了她的长发,怀里的儿子感受着吹来的劲风,呵呵的笑了起来。

此时,车里的气氛温馨到了极点。

半个小时后,朱先海把车停在了路边,看着道路两旁一望无际麦田,手扶着有些发烫的车头,朱先海看了眼汽车的后座,又看了看身边的女人,看到她抱在着的孩子,心里顿时一阵可惜。

“可惜了……”

“什么?”

“没什么?”

摇头把那个绯色的念头甩去的同时,朱先海倒是有点儿好奇,这辆车没准就是他的发明!

兴许就是他在未来的发明!

------题外话------

建了一个书友群:335260551,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推演剧情。

------------

第226章 左团长的抡才之行(第一更,求订阅)

1864年岁末,一场冬雪,给欢庆中的柏林稍稍降低了一点儿温度。

刚刚赢得普丹战争胜利的普鲁士,此时仍然沉浸于胜利的喜悦之中。对于两个月前抵达普鲁士的左宗堂一行人来说,他们几乎全程目睹了这场战争。毕竟,早在五个月前,他们就抵达了法国。

来到普鲁士之后,和在法国一样,左宗堂一行人不仅参观了普鲁士的国会,了解了普鲁士的政体,法律等等诸多环节,他们还参观了许多工厂,和所有的工厂主所期待的那样,左宗堂一行人向某些企业发出了一些订单。

区区两百多万马克的订单看似不多,但却仍然震动了德意志诸邦工商业界,不过这些订单并不是白白下达的,作为合作的一部分,他们将在未来的几年内,接受南华留学生在其企业实习。

或许1862年的德意志诸邦工业远逊于英法,但是德意志的教育事业却极其发达,洪堡教育改革的半个世纪后,德意志诸邦正在成为世界学术与教育中心地位,19世纪的德国大学,还是现代大学的发展的.asxs.,对各国高等教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连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学,也深受其影响。在大批的美国留德学生进入美国大学之前,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承袭英国的教育传统,注重注重教学,不搞研究,正是通过引入德国式的高等教育模式,美国的各个大学才把目标放到科学研究领域,而不仅仅限于教学工作。

“……德国大学注重研究,着名的大学都开设了研究生院,专门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借鉴德国大学的办学经验,创办研究型大学,才是南华高等教育正确的下发展方向。”

在柏林的洪堡大学校园内,左宗堂认真的听取着王明启等人的建议。

面前的这五名年青人,是南华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的一员,他们在德意志各个大学学习法律、教育、化学、机械等专业。尽管他们刚刚进入大学,但对许多事务仍然有他们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对此左宗堂与在伦敦,在巴黎等地见到的其它南华留学生一样,只是给予一定的言语鼓励,在表示会把他们的建议写进考察报告后,又询问他们一些技术问题。

“闻德,你们已经到德意志快三年了,对这里肯定也有一定的了解,就你们所知,目前德意志诸邦有什么值得引进的技术,或者值得公司引进的技术人员吗?”

“煤气机!”

一直沉默不语胡唯宗开口说道。

“不知大人可知道,德意志的罗斯·奥古斯特·奥托改进的煤气机,他们的公司虽然是一家小公司,但是经由其改良的煤气机动力效能很高,目前的他正在与工业家谈判投资合作组成一家公司以制造和出售这种煤气机。这是自由活塞式发动机,立式单缸,结构比较复杂,振动很大,但效率比勒努瓦的煤气机高 3倍,它的热效率远超过蒸汽机,而且他还有一个四冲程发动机的设计,虽然并不太成熟,但是,我相信它的改进潜力非常大,如果大人有引进技术的想法,不妨抓信机会与其谈判,直接将罗斯·奥古斯特·奥托和他的煤气机一同引进至南华。”

尽管胡唯宗是通过杂志对罗斯·奥古斯特·奥托和他的煤气机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却隐约意识到这种机器贮藏着的潜力,毕竟,相比于煤炭,煤气是一种更高效的燃料。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煤气机的热效率远远超过蒸汽机,而现在煤气机不过只是刚刚发明,如果能够进一步改进的话,他的潜力甚至可能超过蒸汽机。

有时候,即便是提出建议的当事人,也不知道一个小小的建议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但是在很多时候,对于正处于困境中的人来说,却是打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之门。

作为一名推销员,而且是颇为出色的推销员,几乎是接到邀请后瞬间,奥托就看到了机会。

为了今的见面,奥托特意换了一身新衣,他希望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

在即将步入餐厅时,尼柯劳斯·奥格斯特·奥托深吸口气。

上帝保佑,希望一切顺利吧。

尽管是一名颇为出色的推销员,但是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与工业家E.朗根的谈判却没有什么进展,对方坚持索要80%的股份,而作为发明人的他仅仅只有20%的股份,这离他的底线仍然有点差距。

步入餐厅后,奥托就看到了潜在的投资人——所有的报纸上都提到了他们,亚美利加公司的华夏人,他们是一群出手极其大方的客户。

“您好,先生,请问是您是左先生吗?”

摘下帽子,奥托恭敬的说道。

“请坐,奥托先生。”

左宗堂说道。

“想喝点什么?”

等到茶上桌后,左宗堂打量了一眼尼柯劳斯·奥格斯特·奥托,见他打开提包,取出了一些资料,便说道。

“奥托先生,我已经通过介绍人,对你的煤气机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所需要讨论的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否愿意移民南华。”

尽管左宗堂并不擅长技术,但是在征求了使团随行的技术人员后,他还是决定招揽奥托,在考察的同时招揽技术专家,也是他此行的目的之一。

“什么?移民?先生,我目前还没有这个打算。”

奥托感觉有点儿诧异,他们不是来谈判投资的吗?怎么突然把话题变成移民了?

“如果你同意的移民南华的话,公司将会投资创办一家工厂生产你设计的煤气机,你可以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得到30%的股份,同时,工厂还会创办一家试验室,由你负责,专门从事煤气机的研究工作,怎么样?”

左宗堂直接开出了他的条件,其实这些条件都是朱先海给他准备好的,他只需要拿着框架随时调整就行。

30%!

试验室!

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奥托来说,仅仅只是这两个条件,就已经远超过其它投资人开出的条件了。可是想到移民,他仍然有点儿不太确信的说道。

“先生,我,我可以考虑一下吗?”

首节 上一节 136/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