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137节

略微点点头,对于他的回答,左宗堂并没有继续尝试说服他。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移民是一件大事儿,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动的。

“当然可以。”

左宗堂笑了笑,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

“不过奥托先生,你要记住,在人的一生中,机会有时候一但错过了,很有可能会让人后悔终生的。”

------题外话------

建了一个书友群:335260551,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推演剧情。

------------

第227章贫民窟里的发明家 (祝大家端午安康!)

纽约本身就是依港口而建,曼哈顿岛周围分布着十数个大小不一的码头。宽敞的河面上停满了各种样的帆船,还有各种各样的蒸汽船。

随着一阵汽笛长鸣,喷吐着浓烟的蒸汽船缓缓靠近了码头。每天都有上万欧洲移民搭乘蒸汽船来到纽约,来到新大陆,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身无分文,不少人迫于生计,在码头就被抓了壮丁,许多女人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父亲、丈夫、哥哥或者兄弟,被抓壮丁。

无依无靠的女人们,只能无助的在纽约寻找着工作,幸运的人会成为女佣,那些不幸的人,甚至可能沦为娼妓。只有少数的幸运儿有机会搭乘蒸汽机车沿着铁路深入到腹地。

铁路与移民都在改变着这个国家,当然还有正在进行中战争,也在改变着这个国家。

下曼哈顿的五分区,这里是纽约最有名的贫民窟之一,这里居住着很多穷困潦倒的爱尔兰人,大部分人都穿着做工粗糙的破旧衣服,而且面有菜色,一看模样,就知道他们是刚过来不久的爱尔兰移民,当然了,这里移民并不仅仅只有爱尔兰人,还有德意志人、法兰西人以及意大利人。这些移民之中,不仅仅只有普通人,还在不少熟练的工人、甚至工程师、机械师。

不过无论他们来自什么地方,但绝对没有几个穿着体面的人,即便是工程师又怎么样?在美国并不缺少这样的人,况且初来贵地,能。这样的地方,像鲁安学这样穿着体面的人并不多。

从他来到这里,就感觉自己引起了别人的注意,为此,鲁安学的右手特意掠了下衣摆,露出腰间的短枪枪套。这才让敌意减少许多,在这种地方,拳头才是真理!柯尔特才是保障!

鲁安学来这,是为了找一个钟表匠。

在五分区找一个钟表匠?

修鞋需要跑这么远吗?

当然不需要啦,但是他之所以会来到这找那个钟表匠,完全是因为偶尔的一次道听途说。

或许别人会对道听途说的事情一笑而过,但是鲁安学却觉得那个传闻似乎是真实的,而且很有用。

按照别人的介绍,那个人就住在五分区,是一个钟表匠,可是这里的钟表匠又何止一个。

得了,找吧!

不过总能漫无目的找吧。

瞧着路边的几名小乞丐,或许这些走街窜巷的小乞丐应该知道他们住在什么地方。

就在鲁安学朝着那些小乞丐走去时。

突然一道身影出现在他的面前。一个不过十三四岁模样的男孩,他穿着一身制服。

邮递员。

邮递员的出现,让鲁安学的眼前一亮,相比乞丐,这些邮递员才是真正的活地图啊!

“你好,小伙子。”

“先生,你是在喊我吗??”

小邮递员疑惑道。

“是的,我可以问你一件事吗?”

鲁安学模出了一个十美分硬币,小邮递员立马愉快的接了过来。

“先生,请问你有什么吩咐吗?”

“我想找一个钟表匠,一个会发明的钟表匠,他好像是叫……”

“亨利·戈培尔!先生,在这里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亨利·戈培尔先生,他甚至还制造了一个望远镜,专门在广场上看星星和月亮,一次只需要1分钱。”

这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先生,他们就住在前面,十五号,那是皮埃尔先生的公寓,亨利·戈培尔先生的鞋铺就在那里,您小心点,地上有污水。”

有人在前面带着路,很快他们就到达了目的地。

“好了,先生就是这,那就是戈培尔先生的商店。”

终于,到了一栋破旧的三层公寓楼前,鲁安学看着简陋的钟表铺,似乎明白了这个钟表匠为什么没有申请专利了——穷!

申请专利是要钱的,对于大多说普通人来说,别说是拿十几美元去申请专利了,就是生活都成问题。

“什么?电灯?”

亨利·戈培尔诧异的看着这个东方人,原本他以为对方上门来来修表的,可却不曾想是为了他多年前的旧发明。

“是的,先生,我听别人说,在门罗街有一个叫戈培尔钟表匠在十几年前,就制造出了用电照明的灯,它甚至还亮了几百个小时,请问是您发明的吗?”

“啊,我确实在十年前造出了它,不过,他似乎没有什么用处。”

亨利·戈培尔随意的耸了下肩膀,然后说道。

“毕竟,点亮它是需要电的,需要很多电,这存在着很多技术难题,即便是现在同样也是如此。”

这就是他没有申请专利的原因吗?

就是这个原因,爱迪生发明的不仅仅是电灯,而是从发电机到电灯开关等一系列的发明,有了这些发明,才有了电灯的普及,否则,仅仅只是一个灯泡,也就是灯泡而已。

也正因为没有看到它的用处,亨利·戈培尔才没有去申请,毕竟申请专利是需要资金的,在历史上不知多少生活窘迫的发明家连申请专利的资金都没有,只能眼巴巴的把自己的发明放在家里落灰。

那怕是亨利·戈培尔早在1854年就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而且当时试验的灯泡可以维持 400 小时,但是他却没有钱申请专利,再加上知识的局限性,导致他忽视了这个发明。二十几年后,爱迪生成了电灯的发明者。而亨利·戈培尔呢?甚至还因为在灯泡公司担任技术顾问,生产他发明的电灯,被爱迪生起诉,最终死于穷困潦倒之中。

“那么,先生,你这里电灯的实物吗?”

“当然,它一直被我好好的放在盒子里,只要通上电,它就会亮起来,先生,难你对它感兴趣?我这还有一些其它的发明,我是一名机械师,先生,我有其它更多更好的发明,也许你会感兴趣。”

见对方没有立即回答,亨利·戈培尔连忙改口说道。

“100美元,只要100美元,我就可以把它卖给你,包括我的设计图纸,先生,你看怎么样?”

------题外话------

祝大家端午安康!

------------

第228章 惊天之变(第三更,求订阅)

才100美元?

在纽约,发明就这么不值钱吗?

不是发明不值钱,而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发明不值钱。

电灯有实用价值吗?

那是肯定的,可如果没有电呢?或者说没有廉价且稳定的电力供应,没有可靠的电线开关,没有安全的电灯插口。

那电灯是什么?

根本就是废物啊!

瞧着连衣袖都磨破了的亨利·戈培尔,他确实很穷啊!

简单就是穷困潦倒的那种,一个年过中年机械师只能守着这样的钟表铺谋生,甚至要造望远镜到让人看星星挣钱。

一百美元,对他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

用一个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发明来换取100美元,无疑是极其划算的。

看了一眼屋子里的天文望远镜,想到他既会修造钟表,还会造望远镜。公司确实需要像他这样精通精密机械的机械师,尽管鲁安学只是一名学生,并不负责公司在纽约的招募工作,但像他这样擅长发明的机械师,倒也是公司所需要的。

想到此行的目的,鲁安学便笑道。

“先生,如果你的电灯能亮起来,除了这100美元之外,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份工作,每个月至少有100美元的薪水!”

公司应该需要这样的人才,当然了,他只是负责推荐而已,最终会不会雇佣他自然有专业的人员来决定。

“什么?每个月100美元的薪水!”

亨利·戈培尔激动道。

“先生,这是什么工作?”

“能够发挥你特长的工作,戈培尔先生,只要你能显现出你的价值,你的薪水肯定不止100美元,也许会更多,不过,那份工作并不在这里。”

说话时,鲁安学拿出一张名片说道。

“你可以到名片上的这家南美贸易公司,他们会给你提供船票,哦对了,那份工作在南美,你介意吗?”

《大明第一臣》

南美贸易公司是亚美利亚公司在纽约设立的一家公司,不仅从事与美国的各种贸易,还负责人才引进工作,在纽约的贫民区中埋没着很多像亨利·戈培尔这样的熟练工人或者工程师,作为移民的他们,很多时候是因为语言、经济等各方面的被埋没在纽约的那些贫民窟之中。

而这些被埋没的人才就是公司引进的对象。有时候公司甚至还会让他们互相推荐彼此。

介意?

为什么要介意?

甚至直到现在亨利·戈培尔都还没有入籍美国,他在德意志的时候,是一名机械师,可是在美国呢?不过就是一个钟表匠。

离开这里不仅可以获得更丰厚的收入,最重要的是尊严!他的身份不再是贫民区里的钟表匠,而是一名机械师,一位发明家!

两天后,在南美贸易公司签下合同后,亨利·戈培尔的内心激动到了极点,他甚至特意伸手拦了一辆出租马车——现在他可以是一名月收入100美元的工程师了!

“好了,是时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人了!”

就在亨利·戈培尔得意的拦下马车,打算与别人分享他的成功时,路边一个报童在那一边跑,一边大声叫喊道。

“看报,看报,看一看历史性选举,林肯连任失败,民主党人麦克来伦赢得选举!林肯连任失败……”

如果是在过去,或许亨利·戈培尔会花几美分买上一张报纸,但是现在,他压根就不关心什么美国的总统啦,什么战争啦,这一切和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了,很快,他就会离开这个该死的国家。

这一切很重要!

仅仅只过了几个小时,朱先海就收到了从华盛顿发来的电报——林肯竞选失败了!

“到底还是败了啊!”

看着电报,朱先海不禁长叹一声。

就像历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帮助林肯赢得麦克来伦的不是他想要结束奴隶制的事实。事实上,在选举前的两个月里,联盟通过占领亚特兰大和在谢南多山谷赢得了一场重要的军事胜利。这些军事胜利鼓舞了平民和军人选民的士气。士兵们似乎特别赞同林肯的竞选口号:“不要在溪流中换马。”

而现在呢?

从葛底斯堡开始,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不仅让官兵厌倦了战争,也让人们纷纷质疑起了林肯的能力。

军事上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林肯选择的失败,那怕是林肯和他的幕僚们为了赢得选举,让大多数北方州通过了新的法律,允许士兵在军营中进行缺席投票,以便让士兵们投票,如果有军事上的胜利,士兵们自然更倾向于投票给他们现任的总司令。

但是现在呢?

军事上的失败让士兵们更倾向于换下总司令!

“11月8日,麦克来伦以压倒性优势获胜。他在22个州获得了54%的平民选票、78%的军方选票和162张选举人选票。相比之下,林肯仅仅只获得了71张选票……”又一次,看着手中的这份电报,朱先海知道,历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大势所改变!

麦克来伦的胜利意味着什么呢?

林肯不可能再像另一个世界那样,继续领导战争,以统一国家和废除奴隶制为目标,最终赢得这场战争。

首节 上一节 137/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