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之中,已满是冰冷之色。
于是乎。
不过十日之后。
汾水河畔。
见得近在眼前的熟悉的汾水。
赵葱之副将却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一别长平关,已是近半月。
他明白。
此刻他的主将赵葱将军,定然已与偌大的长平关共存亡。
一路上。
他领着十数万的赵军。
照着来时之路。
越太行山。
渡少水。
终于至得汾水。
而只有渡国眼前的汾水。
那座他和赵葱坚守了数年之久的城池——太原,或者说是晋阳城。
亦是曾经赵国最初之都城。
便已是近在眼前。
抿着嘴。
副将正欲下令麾下赵军将士渡过汾河。
然而很快。
“报!前方急报!前方急报!”
但听得一声声急促的呼喊声传来。
副将目光一凝。
便望见一斥侯纵马疾驰而来。
不待下马,便是朗声呼喊道:“将军,前方汾水……”
话还没说完。
副将心下一沉,便是急忙询问道:“前方汾水如何了!?”
副将急忙询问。
一面问着。
一面纵马朝着前方河岸而去。
还不必副将回答。
副将便已是知道了一切。
因为在汾水的对岸那头。
黑压压一片大军,一眼望不到尽头,正默默的驻立于此。
自然不是什么前来迎接他的赵军。
因为副将知道。
此刻的晋阳城,早已为秦军所拒每.日!更,新来?自小.说 群.呆。呆(九!八?零?二,,零,五?八【五六)。
能出现在此汾水对岸。
那么对方的身份,自然便已是呼之欲出。
“秦军?”
副将微微的皱了皱眉头。
他没有想到。
他此行,本便是为了从秦军的手中,夺回太原。
却未曾想。
还没等他杀至晋阳城下。
这占据了晋阳城的秦军,反倒是在此前往晋阳城的必经之路上,等着他。
“如此也好,反倒省去了攻城之危!”
赵葱不是什么良将。
至于他的副将,自然也不会是什么名将。
虽饱读兵书。
经得几番大战。
然独自驱使大军,尚属首次。
或许连赵佾这个赵王自己都没有想到。
赵葱这个对他绝对忠诚的心腹之将,在选择执行他的王命之时。
竟然会毅然决然的选择和长平关同生共死。
这赵军主将之位。
便落在了经验尚浅,才能不足的这位副将头上。
新人,面对声名鹊起的王翦,难免是有些紧张的。
但一想起临行之前,赵葱对他的遵遵教训。
副将明白,十余万赵军之性命于己手,自己不能盲目而行事。
赵葱自认,不是王翦的对手。
而明白自己斤量的副将也知道,自己也同样不会是王翦的对手。
或者说。
当初之赵葱,与其是让副将驰援太原。
倒不如说,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存了保存这批长平赵军之有生力量的心思。
故以赵葱之言。
为了保持赵军的有生力量。
副将当即下令,便于此地,安营结寨。
并不急于和秦军开战。
便这般,和王翦所领之秦军,僵持在了汾水。
与此同时。
派得斥侯,向得邯郸已求援军。
副将并不担心。
此地乃是他赵国境内。
晋阳距离邯郸,也并不遥远。
相比于需要跋山涉水长平关相比。
借由邯郸与太原之间的驰道。
不出七八日,邯郸的援军便能赶到。
等时间一到。
待到邯郸的援军赶到。
这孤军深入的秦军,若不撤退。
等待着他们的,便只有败亡一途。
这副将的算盘打得很好。
但是他们有想到。
不过两日之后。
援军自然是到了。
不过到的。
却并非是他赵国的援军。
而是秦军。
说来可笑。
明明是赵国之国土。
然秦国之援军,却先于邯郸之援军赶到。
而这一到。
便是彻底的阻绝了赵军之退路。
见得自自己后方和侧翼缓缓围拢上来的秦军。
副将傻眼了。
他不明白。
明明丹水西岸的秦军,在王翦的带领下,绕路渡漳水,闪击了太原。
他和赵葱屡次派得斥侯。
于丹水西岸的秦军,明明只剩下了数万。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那么,秦军哪里还来的足足二十万的援军?
副将想不明白。
而白淑和王翦,也再没有给他机会继续想下去了。
王翦于汾水对岸,阻截赵军之退路。
白淑自领二十万大军,于侧翼、后方对副将所领之赵军,展开分割、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