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父亲是李靖 第17节

李世民诧异问道:“贤弟,不要这么小气,我就是拔一棵研究研究。”

李德奖怒道:“你知道个屁,全大唐的地瓜就这么多,死一棵就少一棵,这可是我李哪吒在大唐的立身之本。”

地瓜?没听说过,有那么珍贵吗?李世民有些不满道:“贤弟,咱俩这关系,一株幼苗不至于吧?”

李德奖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把土培好,说道:“哼哼,此作物名叫地瓜,亩产可达到惊人的三十石,不仅耐旱,且耐储存,只要储存得当可以放到来年不坏,看你像个知农事的,应该明白一种亩产三十石的新庄稼对百姓意味着什么?你说这一株幼苗珍贵不珍贵?”

李德奖说完发现没有回音,抬头看见李世民张着嘴巴,双目没有任何焦距,整个人处在一种神游状态。

李德奖心中暗暗一笑,别说你是皇亲,就是大唐皇帝李世民听说这事,也得给我瞠目结舌。

正得意间,一双大手忽然擒住了自己的双肩,李世民瞪着血红的双眼道:“贤弟,此话当真?”

李德奖用手掰住李世民的手腕,想要挣脱他的双手,可李世民是何人?他曾经可是率领千军万马的将军,李德奖怎会挣脱他的双手。

“老哥,先松开手好不好?贤弟我都快被你捏死了!”李德奖仿佛听见自己的肩胛骨在响。

自知失态的李世民松开了双手,但眼睛还是红的,他心神震荡:“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李德奖揉着肩膀道:“我李哪吒从不骗人,地瓜七月就会成熟,到时候咱们一起挖地瓜不就知道了。”

李世民陷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看着地里的幼苗傻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像极了村口的树哥。

李君羡的模样就更不能看了,双眼无神,表情痴呆,如果再流下口水,那就真成二傻子了!

不理会犯傻的李世民,李德奖和马周继续扒出窝在塑料薄膜下的幼苗。过了好大一会,李世民才回过神来,跑到李德奖身边问道:“贤弟,这地瓜怎么吃?口感怎么样?”

李德奖道:“生吃,用水煮、实在不行,用火烤着吃也行,口感嘛,生吃如梨枣,煮熟了,软糯香甜,最重要的是它产量高呀,一亩地三十石,放在地窖里能存一年,还可以晒成地瓜干,种上一两亩足够一家人度过青黄不接的时候,不过,地瓜有个缺陷。”

“什么缺陷?”

“天天吃它,会腻的慌!”

腻的慌?那是缺陷吗?老百姓青黄不接的时候,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谁还敢嫌弃腻的慌?

李世民蹲了下来,像抚摸情人一般抚摸着地瓜的幼苗,神情迷醉。心里想着,如果真像李哪吒所说,地瓜可以亩产三十石,那大唐将再无饿死之人,李家的统治将牢不可摧。

他学着李德奖的模样,把窝在薄膜下面的地瓜幼苗抠了出来,干完了一陇,李德奖忽然问道:“老哥,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沉浸在喜悦中的李世民这才想起了正事,心中的喜悦消散了一半,他急忙道:“贤弟,长安城现在一贯旧铜钱只能买一斗半米了,百姓惶恐不安,老哥已经立了军令状,平息不了铜价,老哥只能以死谢罪了。”

李德奖拍了拍手道:“我说了半个月能够平息铜价,就能平息,咱李哪吒从不骗人,老哥,我问你,现在崔家有没有收拢旧铜钱?”

李世民摇头。

李德奖冷笑道:“看来崔家胃口不小,铜器和铜钱的利润,想全部吃下!”

李世民急切道:“贤弟,你到底有什么法子?”

“老哥,莫急,我先给你讲解一下崔家是如何盈利的,他们现在把市面上的新铜钱全部收拢在自己手里,造成市面上新铜钱极度缺少的现象,这时联合无良商家提高新铜钱的价格,压低旧铜钱的价值,让老百姓感觉手里的旧铜钱不值钱了!”

李德奖顿了顿接着道:“他们趁机以极低的价格收拢百姓手中的旧铜钱,百姓手里的钱不值钱了,百姓肯定不乐意,就会大闹朝廷,朝廷为了不激起民变,只能停止铸制新铜钱,用银子以原先的价格回收百姓手中的旧铜钱。”

“然后他们就把手里的旧铜钱和朝廷兑换成银子,这一来一回,亏了朝廷,肥了奸商,老哥,这是高端局,货币战争!”

李世民的脸色变的极差,他冷声道:“其心可诛!”

“不仅如此,等朝廷贴银子把旧钱提升到本来的价值,他们就会把铜含量较高的新铜钱融了铸成铜器,再高价卖给百姓,这又会赚一大笔银子!”

这是阳谋,就算你知道他怎么做,你也没办法破局,李世民左思右想,觉得这是个死局,他无奈问道:“贤弟,你到底有什么对策可以破局?”

第31章 羊毛工厂的激励政策

李德奖道:“老哥,事以密成,这法子说出来就不灵了!”

“贤弟,你放心,老哥绝对不往外说,连我夫人都不说!”

“你这算什么呀,我特么连我都不告诉。”李德奖手锤胸口,信誓旦旦道:“老哥,只要你能让陛下全都听我的,我保证能够平息铜价,你回去之后,请求陛下三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咱们约定平息铜价的时间,在宫里宴请大臣,举办庆功会,如果能说通皇后,那天也邀请诰命夫人,开一桌夫人宴席,再好不过了!”

看李德奖信心满满的模样,李世民只能按下心中的好奇,不再继续询问,但听到让皇后邀请长安城的诰命夫人,他问道:“贤弟,为何让皇后宴请官员夫人?”

李德奖笑道:“老哥,你四天前送来的羊毛,已经投产了,咱们的羊绒大衣可是男款女款都有,只要陛下和皇后娘娘穿着咱们的衣服,在宴会上亮个相,咱们的大衣肯定大卖!”

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羊毛的生意,但事已至此,李世民一咬牙道:“只要你能平息铜价,我保证皇帝会听你的,还会穿着你的衣服参加宴会。”

“老哥,是咱的衣服。”李德奖喜笑颜开:“老哥,如果老弟我平息不了铜价,你就让皇帝砍了我的脑袋,换你一命!”

“好,一言为定!”

李世民伸出了手掌,李德奖也抬起了手,和他三击掌。

这是华夏最古老的击掌为誓,一旦三击掌,就代表着誓言成立。盟誓的人都会遵循誓言行动,如果违约,将会天地不容,世人耻笑。

“好了,老哥,你先回去请陛下准备庆功宴吧,七天后,你再来沣水村,我有一些事情交代。”

......

羊毛工厂内,忙碌了一上午的工人,冲出车间,冷清的食堂顿时热闹起来。

工人们打完了菜,立刻就把餐盘里大半红烧肉,扒拉进从家带来的饭盒里,等到晚上下工带回家给孩子吃。

纺纱车间的工人们打完了饭菜,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巧姐的身边,临下工的时候,马周到了纺纱车间。

当场宣布巧姐改良了羊毛工艺,东家提拔她做纺纱车间的组长,工钱涨一倍,还奖励二十两银子。

当管事亲手把两锭十两的银子交到巧姐手里的时候,纺纱车间里顿时一片哗然。

二十两银子,可是她们一年的工钱,还得是好手。

并且,以后巧姐的工钱还要翻一番,也就是说她们织一匹羊毛布工钱是五十文,而巧姐是一百文。

巧姐惊愕的接过管事手中的二十两银子,她没有想到,她的一个偶然的想法,竟然能入神仙一般的东家眼里。

巧姐是三里之外的王家村人,今年二十五岁,丈夫在和羌人打仗的时候死了,家里只剩下下孤儿寡母。

家里没了男人,日子过得艰难,马周去王家村招工的时候,她毫不犹豫报了名。因为在大户人家织过丝绸,一来就被分配到了纺纱车间。

在织羊毛布的时候,巧姐就发现,东家现在织的羊毛呢子,质地太紧密,又厚又硬。她就想如果把羊毛布织的松一点,是不是就会软一点,那样就可以做成里衣。

她请示了马周之后,让机修更改了针织的齿数,织出来的羊毛布果然很软和。

她便把布拿回家做成了一件里衣,交给了马周,没想到东家竟然非常喜欢,还赏了她二十两银子。

巧姐小心翼翼地把银两收进怀里,儿子今年六岁了,也到了读书的年纪,有了这二十两银子,就可以为儿子买一套笔墨纸砚,找个私塾读书。

纺纱间的工人们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马周下面的话,就让他们陷入了癫狂中。

东家需要一种羊毛呢子,和现在的羊毛呢子一样紧密,但要比羊毛呢子松软,轻薄。如果谁能把这样的呢子做出来,东家重赏五十两银子。

五十两?

工人们脸色潮红,呼吸顿时变得粗重,五十两银子就是五十贯铜钱,他们一辈子还没有见过,五十贯铜钱堆在一起是什么样子。

所以,甭管是男工还是女工,打完了饭,纷纷聚到了有成功经验的巧姐身边。

巧姐和其他工人一样,把一大半红烧肉扒进自己饭盒,然后说道:“累一上午了,先吃饭,吃完饭回车间再说,这里人多。”

所有工人顿时心领神会,羊毛工厂可不是只有他们一个纺纱车间,洗毛车间、梳毛车间、纺线车间、染色车间和成衣车间都接到了马周的通知。

所有的工人都在食堂吃饭,如果他们的方法被别的车间听去了,那岂不是亏大发了!

纺纱车间的工人静悄悄吃完了饭,刷洗了餐盘之后,返回了车间。

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着巧姐,等着她开口。巧姐拿起一块废呢子道:“东家的要求很明了,新布料要和现在的呢子一样紧密,但要轻薄松软,我之前做羊毛衫的方法,没有任何可借鉴的。”

下面的人顿时露出失望之色,沉默片刻后,一人说道:“巧姐,咱们可不可以把针排得密一点?”

巧姐摇头:“现在的针数是经过多次试验,哪怕是多一根针,也会被羊毛挤压而断针!”

又一人道:“咱们把羊毛呢子用碾子碾几圈,不就薄了?”

立马就有人反对:“用石碾子碾,呢子布就会变得很松,我拿废料试过,根本不行。”

所有人又陷入了沉默,这时一个陌生的声音打破了纺纱车间的宁静:“巧姐,我倒有个主意。”

所有人扭头向门口看去,是梳毛车间张二牛媳妇林嫂,不少人心生警惕,有人问道:“张家婆娘,你不在梳毛车间待着,跑俺们纺纱车间干嘛?”

巧姐这时笑道:“林嫂是来找我的,马管事不是说,下个月还要扩建工厂嘛,我就答应她教她纺纱。”

马周已经宣布巧姐以后就是纺纱车间的组长,听到她开口,工人们便放松了心中的警惕,反正林嫂学会了纺纱,也得等到新车间建起了才能上工。

进工厂的时候马管事都说了,只要不犯大错,不会调离工作的车间,如果学了新手艺,需要更换工种,那不叫调离,叫升职加薪。

第32章 朝廷赔五十万贯,未必不是好事

工人们给林嫂让开了一条道,林嫂走到巧姐身边,她也不害羞,从身上拽下一根羊毛大大方方道:“俺在梳毛车间,干的活就是用梳毛机,把羊毛拉长。”

她手指捏住羊毛的两头,轻轻一拉,羊毛顿时变长,她说道:“梳毛车间的梳毛机大概能把羊毛拉这么长,如果能把羊毛再拉长一点,羊毛线细了,咱们就可以织出轻薄的羊毛呢子。”

巧姐眼睛一亮,她曾经在大户人家织过丝绸,相对于蚕丝,羊毛经过拉伸以后,还是比蚕丝粗上不少。

如果真能把羊毛拉成蚕丝那么细,问题不就解决了。

她说道:“林嫂说的有道理,咱们先这么试。”

一人问道:“可咱们不懂梳毛机呀!”

林嫂此时说道:“我家那口子认识机修老吴,梳毛车间的梳毛机都是他调试,咱们可以把他拉上一起做。”

“好,林嫂你让你家那口子找一下老吴。”她接着道:“想要织出轻薄的羊毛呢子,得花费时间尝试,想要参加的,得每天抽出半个时辰一起干。”

听到每天得抽出半个时辰,很多人陷入了犹豫,羊毛工厂是两班倒,按产量给工钱。每天耽误半个时辰,去搞羊毛呢子,得少赚不少工钱。

下了班,对班的就接班了,都忙着织布,谁会让你用机器。

一人问道:“巧姐,咱们多长时间能把轻薄的羊毛呢子做出来?”

巧姐笑道:“这谁说的准,有可能明天就能做出来,有可能得忙活十天半个月,还有可能做不出来。”

底下人神色各异,如果十天半个月成功了还好说,如果做不出来呢?

那要不要继续往下做?继续下去得到什么时候呢?

万一一直做不出来,时间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损失一部分现在的收入,去追求一个并无把握的事情,很多人已经打起了退堂鼓。

巧姐扫了一眼神色各异的众人,心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无非就是担心做不出来轻薄的羊毛呢子,白白浪费了时间。

普通老百姓就是这样,做点事情瞻前顾后,担心这担心那。现在没人主动提出退出,无非就是担心,退出之后,受到工友的排挤。

巧姐无声笑了笑说道:“东家要求的羊毛呢子,谁也没有把握做出来,谁想和我一起干,下工前半个时辰来找我,不参加的,好好做工,好了,开工的时间到了,大家都去干活吧!”

人呼啦啦散了,纺纱车间又响起了熟悉的簌簌声,巧姐拉着林嫂问道:“林嫂,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干?”

林嫂急忙道:“干、干,就去我那台梳毛机上做,反正我和我家那口子是对班,多用一会也没事。”

“好!”巧姐说:“林嫂,今天下午咱就开始,你让你家男人去和老吴说一下,晚上交班的时候,咱们在梳毛车间碰面。”

“好,好!”林嫂问道:“巧姐,那我学纺纱的事情....”

“林嫂你就放心吧,新车间建好还得一个多月,足够你学纺纱。”

......

羊毛工厂已经亮起了烛火,离下工还有半个时辰,巧姐停下了纺纱机,带着一个十五岁的姑娘去梳毛车间找林嫂。

纺纱车间三十个人,只有这个名叫郭大妮的小姑娘愿意跟着她干,巧姐对这个姑娘的印象很好,家是郭庄的,离羊毛工厂有七里地。

郭大妮家里兄弟姐妹五人,她是老大,从小帮着父母干活,是个勤快能吃苦的孩子。

首节 上一节 17/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