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第163节

“倒是有愿意降服的,可是数量并不多。而且纵使有一二愿意降的,咱们也担心那些人搞一出诈降不是。”常茂耸了耸肩。

朱肃点点头,确实,如今纳哈出主力未败,这些人哪里又会真心实意投降。即便是其中有出身辽东汉人的俘虏,其祖祖辈辈自前宋时期起,也已在异族的统治下经过了数代。心中对于大明这样的汉人王朝早已没有了归属感。

纵然迫于形势投降了,等纳哈出大军一来,想来这些人一定又会毫无心理负担的举旗“反正”。

但是若是直接还给纳哈出,朱肃心底深处却又觉得亏的慌。自己废了大力气又是设计,又是诈关的,好不容易俘虏了这么多的俘虏,莫非只是为了将这些辽东元军给他纳哈出运出山海关来不成?

那自己成了什么了?纳哈出手下的运兵大队长?

“可安排了人修缮城墙么?”想了想,朱肃开口问道。

“是,茹大人已在募集民夫,准备用昔日苏州城中的以工代赈之法,来修缮城墙。”回答的是一旁的狗儿,朱肃一行打算驻守县城,那么县城的城墙就肯定不得不修缮一番了。毕竟纳哈出所部得知了消息,很有可能便会派出一支偏师尝试性攻打这个有着三位大明王爷驻守的县城。

“既然如此,让茹大人不必募集民夫修城了。”朱肃说道。“这些俘虏不正闲着呢嘛,让他们来修城墙,什么时候城墙修好了,什么时候放他们回去找纳哈出好了。”

“纵然是鸡肋,也得想法子榨出个三两油来。要不然,我们岂不是亏的慌?”

“让俘虏来修城?”在场之人都愣了愣。朱棣想了一想,出言道:“这法子虽然使得,可粮草问题却依然未解。”

“继续留着这些俘虏,岂不是一样要承担他们的粮草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依然要分出一部分粮食来赈济灾民。这粮食又要从何而来?”

“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朱肃头疼的捏了捏眉心,想了想开口道:“自古但凡是资源问题,无外乎开源节流。现在开源是没想头了,只能从节流上面下功夫了。”

“狗儿啊,传令下去,军中粮草匮乏,故而削减营中俘虏用度。原先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一餐吧。”

“老五。”狗儿才刚刚应是,朱樉便出列问道:“这般直说,会不会引起俘虏暴动?”

“纵然是想少给他们一些饭吃,也该想个过得去的借口才是。哪有直接和他们说,军中粮草匮乏,需要削减他们用度

的?莫非,五弟你是想故意激起他们的怨气,好寻一些人出来杀鸡儆猴?”

自古管理俘虏,都是故意挑起一些刺头的怨气然后杀之,好让营中其他俘虏能乖乖听话,故而朱樉才有此问。朱肃却摆了摆手,否认道:“唉,二哥,你五弟我素来都是以德服人,怎么会用这种血腥暴力下三滥的手段?”

“放心吧,我自有法子,让这些俘虏们变得服服帖帖。”说着,又对狗儿附耳叮嘱了几句。狗儿听后点了点头,一躬身自去办了。

……

次日,一众俘虏便被吴王卫们押着,前往昌黎县南的岩山上开采砖石。这些俘虏们早被收缴了武器盔甲,先前又被朱肃和朱棣兄弟二人给打的胆寒,此时已经没了多少脾气。

又闻那位五殿下允诺只要一修好昌黎城墙,便可放他们自由,这些俘虏一个个更是雀跃不已,乖乖的被绑缚着双脚,老老实实的往返于岩山与昌黎县外,挑石修墙。

等到傍晚,一众俘虏气喘吁吁的回到俘虏营,正要去排队领取今日份的炒米,却被发放米粮的明军告知:奉吴王殿下令,自今日始,俘虏营用度由原先的一日两餐,直接改成一日一餐了。

今晚的晚餐,没有了!

“这……怎么能没有呢!我等今日含辛茹苦开山凿石,又运至城墙之处,体力耗费比之平日更甚,为何平日尚有两餐,今日却只剩一餐了?这个是何道理?”有俘虏愤愤不平道。

平心而论,给明军做俘虏的待遇还算得上是舒适的,除了少部分喜欢杀俘的明军将领(如常遇春)以外,大多数的明军将领都在老朱的三令五申之下,对俘虏采取了人道主义的政策。

不止供给粮食与正军等同,愿意加入大明卫所军中戴罪立功的,明军还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并不轻易将降军视作炮灰等,甚至还愿意分给这些降兵田地,给予他们军户的身份。这也导致了百万明军之中,甚至有一半以上的明军都是降军,甚至许多如今声名赫赫的大明名将,也都是老朱从各方势力收服过来的降将。

这种对降兵怀柔的政策,也是老朱的一大政治手腕之一。在这样的政策之下,上至北元,下至昔日各方与老朱一同争霸天下的诸势力将领,都不会下死力气与大明死磕:反正朱家是不杀俘的,降服大明之后还封侯拜相的人有那么多,我等打不过就投降,也不算丢人。

也因此,大多被大明所俘虏的元朝兵将,都不会积极反抗。反正都是当兵吃粮,在哪儿吃不是吃?这天下是大元的天下还是大明的天下,对这些底层士兵而言,其实并没什么叼所谓。

但如今,那位大明的王爷竟然削减了他们的粮草用度,这就让这些俘虏们有些不满了。前几天一日里还有两捧炒米,今日就剩下了一捧,莫非是那位大明王爷想要饿死我们不成?

“想要多吃一餐?那也容易。”那位明军士兵上下端详了一番这位当先发表不满的俘虏,而后开口道:“这位兄弟一副汉人面相……莫不是祖上也是我华夏子孙吧?”

“殿下说了,我大明朱家奉天承运当了皇帝,实质上就是做了所有华夏子民的族长。既然做了华夏的族长,就没有让华夏子民的后人忍饥挨饿的道理。”

“只要你等能自证祖上曾是我华夏子民,而并非鞑虏侵略之徒,非但可多获一捧炒米,还可多得一些野菜呢。”

第346章 高贵与低贱

“啊?”那俘虏原来是一位汉人将领,读过几个字书的。他本来还是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以为那位五殿下定然是想要活活饿死他们。心中连振臂高呼的台词都已想好了,正想大声呼喊今日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既然等死不若奋力一搏,宁做饱死鬼不做饿死鬼云云。却不想那位明军竟然笑的这般和善,而且他刚刚说什么?不止有第二餐吃,还能再加一份野菜?

“我,我祖上是华夏子孙!”这位汉人将领大喜,连忙大声道:“我家祖上是渤海人,辽朝时迁来了辽东,若再论远些,我祖上还当过大唐的秀才哩!”

“哟,还是我汉家的读书人之后!”那明军士兵肃然起敬,当即从粮食袋子里挖出一大捧的炒米放在碗内:“怪不得兄弟你说话文绉绉的,炒米拿好!吃完早些休息。”

他口中所说的“炒米”,其实就是现下最为普遍的军粮。虽然味道不堪入口,但是只要一捧,往往就足以让一人果腹。明军士兵给的这一大捧,都足以让这位俘虏吃个微撑了,更何况还有那一小碗野菜。这位俘虏千恩万谢,捧着这一碗炒米和野菜离开了,早忘了刚刚还想振臂高呼的事。

“俺,俺祖上也是华夏子孙!”又有一俘虏高举起手。“俺听俺爷爷说过,俺祖上本来是在大宋当捕头的,后来大金灭了宋国,俺一家被大金给掳到了辽东来!”

“我!我也是华夏子孙!我家族谱直写到了大晋时候哩!”

“俺,俺虽然没什么族谱,但是俺知道俺姓张,你们见过蒙古人色目人,能姓俺这种汉人姓氏的嘛。”

“我!你看我这张脸!我这张脸就是汉人……”

一时之间,俘虏营之中人声鼎沸,营中的明军笑着招呼他们,对此等人来者不拒,一律都多给了一捧炒米。俘虏营中,本来还有几分的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变得其乐融融了起来。

“老五,就凭他们空口白牙,咱们就这么信了?”一处昏暗之处,朱樉朱棣陪着朱肃,远远的看着这营地之中派发粮食的热闹之象。“还有些色目人,显然是瞎掰胡诌,明明长着一副异族的脸,非说是唐朝时候哥舒翰等归化胡人的后人……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故意骗我们的粮吃吗?”

“他们爱骗就让他们骗去。”朱肃轻摇着手中折扇。“骗来骗去,吃亏的也不是我们。反正这些粮本就是要分给他们的,我们只不过换了个由头,就能少分出一份……”他看着营中有一部分面如土色、却始终没有拉下脸来去要取粮食的俘虏,面上泛过一抹冷笑。

“那些人……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华夏人,仍然以出身为傲的蒙古人?”朱棣顺着朱肃的目光,看到了那一部分仍旧维持着自身矜持的俘虏。这部分俘虏多

身体壮硕,皮肤白净,为首的就是昔日的山海关元将洪伯颜帖木儿,很明显,这些人昔日都是元军之中的高级将领之流。

“哼,装模做样,活该这些人饿死。五弟,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饿这些蒙古人几天,出一出气么?”朱棣问道。

“不过饿他们几顿而已,那又有什么痛痒?”朱肃摇了摇头。“更何况,饿不着他们几天的。”他已经看到,那群人之中为首的俘洪伯颜帖木儿,看着正在狼吞虎咽的其他俘虏,眼里已经冒出了如饿狼一般的光芒。

“我不过是想做一个实验,看看能不能在元军之中埋下一颗种子,好收获更多的好处而已。”

“更多的好处?”朱棣有些茫然,他看了看朱肃,又看了看那些正在欢呼着享用晚餐的“华夏人”,皱起眉头思考,却依然觉得不得要领。

莫非,是想让俘虏营中的汉人与元人互相仇视,继而相互残杀?可这对他们明军来说又能有什么好处?

朱肃没有进一步的解释,兄弟三人见俘虏营中不似有哗变的可能,便直接转道回县城了。俘虏营中仍旧人声鼎沸,俘虏们大声述说、或编造着祖上的华夏来历,一个角落之中,一位叫做张玉的俘虏默默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眼中闪过了几缕未明的光芒。

……

一夜无话,营中大多数有着汉人面孔的俘虏大都菜足饭饱,心满意足的进入了梦乡。除了一二厚脸皮的异族人之外,其他人虽然饥肠辘辘,但今夜那氛围,也属实没办法起事。

毕竟营中的汉人(特指祖上便迁居到北方的汉人,在元朝划分的人种等级之中,汉人比南人高等。而元朝所称的南人,特指宋朝灭亡之后南宋辖下的汉族人)数量占绝对的多数,即便他们想要揭竿而起,没有这些汉人的支持,也是万万成不了事的。

次日,一行人又在明军的鞭策之下,继续前往县城南边的岩山采石。明军供饭的时辰是午时一顿、酉时一顿。那些汉人昨夜酉时都分到了炒米,吃了个饱,今日倒还支撑的住,而那些昨夜没有得到饭食的那一群自恃身份的元人,今日便显得分外难熬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酉时回营,一群人都是饥肠辘辘。很快明军又来分粮,那些汉人欢天喜地,仍旧分得了炒米。而那些饥肠辘辘的元人,却也仍旧一无所得。

“喂,你。”终于,有元人朝着俘虏营中的汉人下了手:“我等将领还没吃饱,你这小卒还不乖乖将炒米奉上!”

“什么将领!”那位瘦小的汉人士卒赶紧将自己的那碗炒米护在身后。“现在我们都是俘虏,有什么分别?我凭什么将我的粮食献给你去?”

“可恶,区区汉人……”这位元人将领乃是纯种的蒙古人,昔日大元统治华夏的时候,蒙古人作为上等民族,足足比这些汉人高了两个档次。如何能够容忍这位“汉人”胆敢出言顶撞自己?当即一巴掌摔在了这位瘦小士兵的脸上,将他碗中的炒米砸的满地都是。

“低贱的汉人,也敢忤逆我等的意思。”这位将领冷声道。紧接着转身对着四周捧着炒米的汉人大喊:“快快将你等手中的粮食上贡!你等,莫非是忘了我大元的上下尊卑不成吗!”

“你等的家族亲眷皆在辽东,胆敢对我等不敬,待我等回到左丞相麾下,岂有你们的好日子过!”

第347章 星星之火

此人气焰嚣张,身在俘虏营中的汉人被他这一番话说的,人人都面带愤然之色。

但是纵是如此,却没有人胆敢出来,与这位蒙古将领正面争锋相对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身为汉人,已经被异族统治压制了数代,上下尊卑的概念确实早已根深蒂固,如老树深根一般一时半会难以拔除。另一方面,那位蒙古将领说的不错,他们的亲眷家小皆在辽东,若是与这些蒙古将领作对,待到他们回返辽东之日,自己的亲眷家小又会遭受怎么样的对待?

明军的那几位殿下,可是允诺了他们修好城墙就放他们自由的。而这个允诺,其中可不只包括汉人和华夏后裔……

那蒙古将领眼见唬住了营中汉人,遂更加志得意满。他也是见过世面的,如何能看不出,那些明军,是想故意挑唆俘虏营中蒙汉两族的关系?

但故意挑唆又如何?这些汉人瘦小暗弱,即使在军中也是底层的存在。他们能有什么勇气和资本,来反抗大元对他们的统治?

“看清形势了没?既然看清了形势,就乖乖将你们手中的炒米给本大爷奉上……”这位蒙古将领嚣张的环视着这一群汉人兵将,他目光所及之处,一众汉人俘虏情不自禁的躲开了他的目光。此人更加得意,伸手就想去强抢一位俘虏藏在身后的炒米,冷不防却有一杆儿臂粗细的矛杆,猛的朝这厮当头砸了过来。

“啊!”这一矛杆势大力沉,那人听风声就感觉不妙,又手无寸铁,只得用手臂去架。但那矛杆丝毫没有留情,只听咔嚓一声,这人的手臂竟然被应声砸断,继而倒地惨呼了起来。

“在我大明的地界,你这鸟人竟然也敢撒野!”常茂扛着他的大铁矛越众而出,他一脚踏在了这个正在地上惨呼打滚的蒙古人脸上,不屑道:“你且瞧瞧,现在是你这鸟厮低贱,还是汉人低贱?”

“这位将军。”一直藏在人群中的洪伯颜帖木儿黑着一张脸走了出来。“此人乃是我大元的将领,你大明素来自诩礼仪之邦,将军怎可如此羞辱于他?”

“礼仪个屁!”常茂直接对着洪伯颜帖木儿啐了一口。“咱们五殿下说了,客人来了我们有礼仪,豺狼来了,我们只有刀枪!”

他用自己粗糙的鞋底,毫不留情的碾了碾那位蒙人将领长满络腮胡子的脸:“五殿下还说了,我们明军愿意给你们的,那才是你们的。没给你们的,谁都不能抢!”

“谁若敢抢,伸手剁手,伸头砍头!”说完一脸挑衅的看着洪伯颜帖木儿。

“你……”洪伯颜帖木儿怒意大起,却不敢轻举妄动。从这个叫做常茂的明朝将领的神情来看,此人很希望他也暴起反抗,而后便能名正言顺的将他也一起踩在脚下。

那位蒙古将领,其实就是

由他授意出头,故意去抢汉人俘虏手中粮食的。一是因为饿得实在遭不住了,二是想试探试探明军对他们的态度。在他想来,明军素来对他们这一支军队(指纳哈出麾下元军)奉行怀柔政策,就必然不会对他们这些将领轻易动手。

以他看来,明军那位所谓的五殿下故意这般做派,必定是想要笼络这一群汉人俘虏反叛大元。此时若不出言压服这群汉人,只怕这群汉人,转眼之间都要被明军笼络,转而与左丞相为敌了。

但他也没想到,这位叫做常茂的明朝将领,竟然会这么毫不容情的直接打断了那位蒙古将领的手臂。看着手臂呈现诡异扭曲、却因为被常茂踩在脚下而无法大声痛呼,只能低声呜咽的下属,洪伯颜帖木儿又是愤怒、又是庆幸。

庆幸自己没有贸然出头,而是选择了一个替死鬼下属来代为出手。在之前连续几次的吃瘪之后,他也算是有了长进:明军的那位殿下毫无疑问,是一个不可以常理度之的家伙,自己的谋算往往都会以一个自己想不到的角度被那位殿下看穿,而后被顺势利用而处于劣势。

至少,自己不需要被人踩在脚下了。

“呵,没话说了么。”常茂见洪伯颜帖木儿扭过头去不再多言,不屑的哼了一声。“什么蒙古人老爷,老子还以为有什么三头六臂呢,还不是欺软怕硬的货色。”

“你们听仔细了,其他地方我们明军暂时管不着,但是在我们大明的地界上,谁也不能在我们明军的头上,把我们华夏后人欺负去了!”

“虽然你们助纣为虐给大元当兵,但是你们的祖上,毕竟和我们华夏有渊源,我们也愿意护着你们,给你们优待。可若是你们自己是一滩烂泥,你们就活该被其他人欺负!”

常茂说的掷地有声,俘虏营中的一群汉人,却仍旧唯唯诺诺。那位蒙古将领提醒了他们,他们的家小仍旧在蒙古人的手里,纵然有明军给他们撑腰,又能够怎么办呢?

“啧,真是丢了祖宗的颜面。”感受着俘虏们畏缩的气氛,常茂倒也有些愤愤然了起来。又嘱咐了两句营中的明军,提起铁矛就离开了俘虏营。

“殿下,你是没见到那群人的怂模样。”回到城中的常茂气不打一处来。“有我等为他们撑腰,他们竟然还不敢对元人动手。”

“无妨,无妨,常大哥不必动怒。”朱肃一边正在桌上写着一张雪白的扇面,一边笑着安慰常茂。“彼辈受到元人压迫已久,哪有可能因为几顿饭就下定决心反元的。”

“可殿下,你不是想要让这些汉人与元人反目,好为我所用吗?”常茂见朱肃一脸淡然,疑惑道:“他们不敢反抗元人,那殿下你的谋算岂不是要落空?既然如此,还不如将他们直接送回给纳哈出干净。早送一日,也多耗费那纳哈出一日的粮草。”

看来常茂确实是被气到了,乃至于话中,都有了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同为汉人,他本来就无法理解这些北地汉人为何不投奔大明,反而继续跟着大元助纣为虐的。这不是数宗忘祖吗?

“不过是投下一颗火星,看看会不会变成燎原之火罢了。”朱肃放下手中的毛笔,笑道。“若是有所得自然好,可若是这颗火星灭了,对我等也是无妨。不过我看,这大元如今的境地可是干燥的很呐。我们这一颗火星下去,日后会有个大收获也说不定。”他的眼神中蕴满了诡计得逞的笑意:“须知星星之火,有时,也是可以燎原的。”

第348章 纳哈出亲信:观童

朱肃能有如此自信,是因为他也没想到,元军之中的蒙汉对立,竟然已经到了如此尖锐的地步。

纵使在明军的俘虏营中,在大明军队很明显的偏袒华夏汉人出身的俘虏的情况下,蒙古将领依然敢对汉人士卒气指颐使、动辄抢掠。

那么在平时呢?蒙古人面对汉人士卒与汉人百姓,是不是更加嚣张跋扈?

阶级的固化必将导致欺压和侮辱。大元从建国之时,从确立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种族阶级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在给自己的统治根基之下埋下了一堆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毕竟,压迫必将导致反抗,而这种起自底层人民的反抗,往往是惊天动地、绝难以被扑灭的。

被元朝设定为最低阶层的“南人”,如今已经反抗成功,建立了大明朝,将大元宗庙社稷逐出了长城之外。而原先还有“南人”垫底,现在却沦为最底层被欺压对象的“汉人”,又对蒙古人积蓄了多大的不满情绪呢?

历史上,因为纳哈出率部投降,这些汉人的不满还未爆发就被一并纳入了大明的麾下。而现在这个时间线,朱肃很期待,自己提前种下的这颗种子,能不能为大明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俘虏营中的欺压暂时消失了,因为常茂的压制,汉人与蒙古人并未再度爆发出如先前那般的冲突。两拨人如井水不犯河水一般,暂且相安无事的修缮着昌黎县城墙。但任谁都能看出,两伙人之间剑拔弩张的那股不寻常气息。

陆续有四方难民听说昌黎县有一伙明军驻守,纷纷拖家带口前来投靠。朱肃来者不拒,将这些难民统统安置在县城中。

“五弟,我等不能再收容难民了。”开口的是四哥朱棣,这些日子,朱棣一直负责安抚大军军心,提振士气等事务。“现在城中慕名来投的难民越来越多,我等匀出去的军粮,已经远超军中本身所耗用之数。”

这几日前来投奔的难民多的异常,很明显是有人故意驱赶难民,将难民赶到了昌黎县附近。能这么做的,除了在永平府附近驻扎的纳哈出主力,又能有谁?故意驱赶百姓,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对付中原政权时候近乎本能的战术。

首节 上一节 163/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