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第184节

“这些昔年元庭留下来的文官,是不能再用了。”老朱面色难明,一双眼睛透出的光,有若剔骨利刃。

见老朱这般,马皇后先是叹了口气。开口道:“你想整肃朝纲可以,可定要时时记着,千万莫要冤枉了好官。”

“咱知道。”老朱点了点头。夫妻两的语气,仿佛是在讨论田里的杂草要怎么拔除一般。丝毫没有担忧,整肃朝纲可能带来的动荡。

两口子都清楚,他们朱家的底气,并不是这些投诚归附的文官儿,而是手底下那一群忠心耿耿的百姓,还有拿着刀子的兵。

文官?既然还在怀念故元那随意贪墨、作威作福的日子,那就送他们去见元顺帝吧。

老朱所在意的,只是把这些千千万万的文官裁撤下去之后,由谁来顶上来,帮老朱家治理地方罢了。

他沉吟道:“还是得想法子,培养出咱们老朱家自己的官儿来。”

“元庭投过来的那些偷奸耍滑的官儿,是不能再用了。”

……

朱肃并不知晓远在应天的老朱的想法。自徐达大胜而归之后、北面战事彻底完结之后,他也直接交卸了兵权,和张赫等人自海路回返苏州,准备再从苏州回到应天。

“三位殿下,末将就此别过了。”苏州太仓港口,张赫对着朱肃三人抱拳道。神态颇为不舍。

“张将军辛苦。”朱肃对这位擅长海事

的将领亦十分亲近,嘱托道:“将军且先在福建安身。本王回应天之后,一定一力促成我大明开展海上丝路。”

“到时,还需仰赖将军能耐。”

“末将谢过五殿下。”张赫也是悠然神往。朱肃所告诉他的世界,实在太过广大,他已迫不及待想要去查探一番了。

告别了张赫,又别过了苏州一众官商,朱肃与两位兄长终于踏上了回京的路。来时还只有他和常茂二人,带着吴王卫,此时却是浩浩荡荡,秦王朱樉、燕王朱棣,以及戴思恭、茹太素,还有由解救出的女眷所编成的护士营,都在回京之列。

不过其他兵将,倒是全都遣退原地了。就连曹渊与张玉,也被留在了蓟镇。等大明在辽东新设卫所,他们二人便将成为新设卫所所属的将官。

一路上,朱樉、朱棣显得魂不守舍,越是临近应天,两人便越是坐立不安。朱肃心中暗笑,知晓他们两是担心回京之后,老朱追究他们偷溜出京的事儿,毕竟老朱的那一根龙腰带,两只龙靴子,打起来那是一点也不留手。

这两位兄长出来这一趟,皆变得成熟不少,不想却还是这般对自家亲爹畏之如虎……只能说血脉压制这种事,果然与年纪心性之类的无关啊。

对两位兄长的不安朱肃表示爱莫能助,他只盼着能尽快交卸掉差事,卸下这身上的重担。只要回应天缴了令,再把自己的这些部署全都转交给老朱和大哥,后面的事自有他们两人去安排。而自己,大可以继续躲到皇庄里,一边推进基础科学进度,一边做一个安逸闲适的闲王。

一想到这,朱肃便觉得神清气爽、天地两宽。

车马行至应天郊外,朱肃与朱棣正在马车中下着象棋。朱樉则在旁观瞧。朱肃与朱棣都是臭棋篓子,而朱樉这位二哥又不知道什么叫做观棋不语,一边看着棋局,一边指手画脚,甚至还想拿手去强夺棋子。

朱肃与朱棣自然不让,是以马车之中兄弟三人争执吵闹,倒也能算得上“其乐融融”。正耍闹间,外边的狗儿掀开了车帘:“三位殿下。”

“太子殿下来迎接了。正在前方等候。”

“大哥?”兄弟三人皆从马车中探出头来,果然看见官道边上歇脚的茅草亭里,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侍卫的拱卫之下负手而立。

见他们看来,那身影朝他们微微招手,不是大哥朱标,又是何人?

“大哥!”“太子殿下!”车队行至亭边,朱肃三人与常茂等一并入了亭中拜见朱标。朱标先是扶起了大礼参拜的常茂,好生安抚一番之后,又来到了朱肃几人的身边。

“好,好,虽黑了些,但也壮实了不少!已经有个男子汉的样貌了!”久别重逢,朱标拍着三位弟弟的肩头,眼中是抑制不住的亲近之色。朱肃也笑道:“大哥看上去,倒是老成了许多。若不是还记得时日,我还以为,大哥已老了十来岁呢!”

朱棣朱樉亦是偷笑。这数月间,朱标竟已蓄长了胡须,如今脸上挂一撇八字山羊胡,看上去威严满满,已不似少年人。

“哈哈哈哈,为兄已当了父亲,自是该当蓄须了。”朱标捻了捻须尾,看上去倒有几分文人模样的风度翩翩。

想不到竟错过了侄子出生,兄弟三人忙问起大侄子的状况来。朱标笑道:“雄英很好!多亏了五弟你所授的安胎之法,雄英孩儿生下来之时足斤足两,太医也看过了,是个务必康健的孩儿!”

“那太好了!”朱肃喜悦不已。朱雄英并无先天之亏,只要他能安全长大,必不会再有建文帝削藩之事发生。大明历史,也将彻底改写了。

第398章 朝会风云

兄弟几个又叙谈一番,朱棣突然问道:“大哥,你来接我们,是不是爹下的旨意?”

“嗯?这倒不是。是为兄听人说你们将至,故而自行在这等候的。爹日理万机,恐怕还不知道呢。怎么了?”朱标奇道。

朱棣脸一僵,原以为爹特地让大哥来接人,正说明他这是久别思子,或许还会免了自己和二哥偷偷离京的罪过。可大哥说爹竟然还不知道……

朱老四可算明白了什么叫近乡情怯。

纵然他在山海关中曾亲自斩杀敌酋,又已亲自经历过了千军万马互相厮杀的阵仗,可在朱标的面前,他仍旧只是一位寻求大哥庇护的幼弟。他拉了拉朱标的袖子,带着几分讨好的说道:“那……大哥你一会儿,能不能陪着我和二哥,一同去见爹去?”

“若是爹雷霆震怒,大哥你就帮着说几句好话……”

“啊对对对!大哥你可千万得陪着!”朱樉也是恍然大悟,和朱棣两人一左一右架住了朱标,生怕这根救命稻草会逃走一般。

朱标摇头苦笑:“你两既然害怕,又何必当初?”

“放心罢。你二人虽然一开始确实是胡闹,但后来的所作所为,倒也可圈可点。”

“爹正准备在明日朔望的朝会上,好生嘉奖你们一番。而且近日国事繁多,想来也没空去责怪你们。”

朱樉、朱棣闻之,喜出望外,颇有劫外余生之感。

由于天色将晚,朱标又挂念三位弟弟路途劳顿,便将一行人安置在城外市镇安歇了一宿。食宿等等皆早已由朱标安排妥当。朱肃对朱标心细之处,又有了一些体会。

倒是常茂、茹太素几人,因心念家中,先行与朱肃几人别过,回城去了。朱肃也嘱咐狄猛将护士营带去皇庄安置,反正此处已是帝京周边,又有朱标的太子卫率护卫,压根不用担心什么安全事宜。

一夜无话。次日一大早,一行人便动身入城,方才到城门口,便见到了老朱身边的侍卫二虎,正带着几辆马车,在城门口等候。

二虎也看见了他们,带着人赶忙迎了上来:“太子殿下,三位皇子殿下。”

“陛下有旨,宣三位殿下奉天殿觐见。”

“此时入宫?”朱标一愣,今日正是望日,是大朝会的日子。这时候要他们兄弟入宫,莫非是有什么国事?

心念一转,已经猜到了些许,转身对朱肃几人笑道:“想必是要论功行赏,嘉奖你们三人了!”

朱棣朱樉闻言,面上露出喜色。倒是朱肃显得兴致缺缺,完全不感兴趣的样子。

除却日后注定要承继大业的朱标,老朱对于其他诸子,基本上都是一副“严父”的模样。平日里莫说夸奖了,就是勉励一二,都甚少开口。对朱棣朱樉来说,得到老朱的夸赞,无异于是对自己的极大肯定。

而朱肃却并不稀罕。奖

励越大,责任肯定也就越大。按老朱的脾气,若是在朝会上对他们论功行赏,后头还不知会跟着什么重责大任呢。

好不容易回京卸下了差使,又要担上新的重任的话,朱肃表示敬谢不敏。

但如今二虎和马车都在城门口堵人了,自己还能跑了还是咋的?再说了,朱肃也没那胆子在明面上抗旨不遵。

老朱的龙腰带,可不是善茬。

没奈何,朱肃只能跟着朱标、朱樉、朱棣一起,坐上二虎备好的马车,直趋奉天殿。还好他们回京的第一件事本就该是入宫,因而早都换上了亲王袍服,倒也省去了换衣服的功夫。

等他们入了宫门时,此时早已过了入殿的时辰。朱肃几人被二虎带到了奉天殿偏殿,等二虎先去通禀了,方可入见。

不一会儿,兄弟几人便见到一内侍到来:“陛下有旨,宣太子殿下领秦王殿下、燕王殿下、吴王殿下入殿!”

“走吧。”朱标站起身来,领着三位弟弟入殿面君。朔望日朝会的奉天殿仍旧是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看着朱标带着三位王爷从中而入。

到得龙椅之下,朱标行礼道:“儿臣朱标,领三位弟弟入见。父皇圣躬万福。”

“标儿何必多礼?”许久未见的老朱端坐龙椅之上,面带笑意打量着朱标身后的朱肃三人。三人也知道朝会之上,不可胡来,学着朱标的样子施礼道:“孩儿朱肃(朱樉、朱棣)拜见父皇,父皇圣躬万福!”

“好,好。”老朱点点头,眼神从三位许久未见的儿子身上离开,目视殿下群臣道:“咱这三个儿子已经到了,先前正在议的事,且先停一停吧。”

“几日前,仇成押着纳哈出已达应天。将蓟镇当时的局面,也已经说得明了。”

“这事儿,早已在应天传的遍了。咱这三个儿子的功劳,你们也该当知晓。”

老朱开宗明义,朱樉、朱棣皆挺直了腰板。尤其是朱棣,在战阵上的功劳被亲爹承认,简直比夏日里吃了一碗沙冰还要舒心。

老朱略略扫视了一眼文武百官,继续道:“有功便该要赏,但也不能滥赏。故而,还需要你等在这里,与咱一起议一议。”

“咱准备,准燕王、吴王二人提前开府建牙。”

“另外,让他们三人也领些实务。”

“着燕王朱棣,暂领锦衣卫镇抚使衔职,吴王朱肃,暂领国子监祭酒衔职,秦王朱樉,暂领右佥都御史衔职。你等认为如何?”

让皇子在朝中领着实职……是想要在就藩之前,先让皇子们历练一番么?朱肃暗想。

在原先的洪武朝,皇子就藩之前便需要在中都凤阳府学习历练个数年,方能外出就藩。不过洪武朝的皇子仍旧诸多奇葩,下场也都不算太好,想来老朱也反思过,或许在凤阳历练,还是有些山高皇帝远。

故而才想把皇子们直接安置在朝中,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历练吧。

而且虽然尚未公布,但老朱如今的想法,定然是把藩王们分封到外邦去开疆拓土才算最好。先接触一些实务,日后这些儿子们在外头给大明拓土开疆,他也能放心一些。

朱肃正在这里暗自思量,却没想到,他们兄弟几人尚没有什么反应,后头那些文官的队伍听到了这样的安排,竟渐渐开始鼓噪起来。

第399章 敢情你们只想对付我一个?

这一点朱肃是完全没想到的,文官中偏向胡惟庸的一派,早已被老朱收拾的七七八八。如今文官之中把持大权的,应该是朱标执掌的“内阁”,以及先前与胡惟庸一党水火不容的“浙东”一派。

内阁自不必说,现如今内阁诸官,多只为一些职权微小的年轻官员,现在最多只能算老朱的传声筒,自然不会反对老朱的意思。

至于浙东文人……在朱肃的印象里,这些人大多都是昔日的元庭降官,因为改朝换代,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朱明的臣子。对上一开始就跟随在老朱麾下的“淮西”一脉,他们天然就要矮上一头。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人大多只是按部就班、混着日子而已,并不敢太过直接的反对老朱的决议。

可如今,这些人的窃窃私语声,竟然明显的连他都能听见了?这道旨意里,有什么影响到他们切身利益的部分吗?

朱肃有些好奇的偷偷转过头去,打量着那些正在鼓噪着的文官们。

只凭几眼,朱肃自然无法理会这些文官们的想法。不过他倒也看到了一个意外出现之人:韩国公李善长正老老神在,站在文官队列的最前方。不过他倒也没有参与讨论,与那些文官们也是泾渭分明。只是极为恭顺的单纯站着而已。

看到朱肃转头看来,他甚至极为恭谨的悄悄对朱肃躬了躬身。

“他怎会在这里?”朱肃万般不解。

按理来说,韩国公早已告老,也不在朝中担当实职,是不必来参加朝会的。

与诚意伯刘伯温一样,都只是因为与老朱亦师亦友的身份,因而被留在了京中,以备时刻垂询而已。

莫非,因为胡惟庸一党落马,朝中官吏一时不足,老朱让李善长复出挑大梁?

未及细思,便听上首的老朱道:“怎么,有什么不妥吗。”

语气颇为不善。

平心而论,这份嘉奖,已算是十分的俭省了。毕竟是自家儿子,只需要国库负担一些藩王开府建牙的花费,就给打发了。

若是等徐达押运着战利品的大军回转,那时对徐达以及军中的封赏,才是大头中的大头。

殿中闻言顿时一静,少倾,有一官员出得列来,小心翼翼的说道:“回陛下,朝中官位乃是国之重器。岂可轻与?”

“陛下是否,再多加考虑一些时日……”

“不可轻与?”老朱挑了挑眉毛。“咱这三个儿子,老四冲锋陷阵,阵斩纳哈出手下大将;老五运筹帷幄,稳定蓟镇局面;即便是老二,也是坐镇在昌黎,安抚了无数的流民百姓。”

“这功劳,比你们在座的绝大多数,都要多上几分。不能与他们官位,莫非便能与你们了吗?”

百官闻言一滞,这话还真没法反驳。凡功劳者,莫大于军功,这也是淮西勋贵始终压他们一头的原因。

现在这三位皇子身上都算是有战功傍身了。用这等粗浅的理由,还真有些压之不住。

“陛下。”礼部尚书杨训文出列道。“三位殿下虽有大功,但朝廷名器,本就不是用来酬功的。”

“按常理说,凡立军功者,当酬以爵位。而为官者,乃是为陛下您牧民一方。不可只看功劳,更该注重其才学……”

“几位殿下年纪尚轻,臣认为,暂时还不宜担此大任。”

“酬以爵位?”却是早已不快的朱樉晒笑了一声。“杨大人是想封本王为伯爷,还是侯爷?”

“本王是不是还要谢谢你杨大人?”

“臣不敢。几位殿下已是王爵,自然不能酬之爵位。”杨训文明显有备而来,只是微笑道:“臣认为,对于秦王与吴王两位殿下,大可酬之以金银。还可如燕王殿下那般,授之以锦衣卫中的武职……”

首节 上一节 184/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