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第52节

“只是爹已经对我有了戒心,他说了,要把我封到南方富裕的地方去,只让我做个太平闲王。”

朱肃想说那不是太好了,可看到朱棣是肉眼可见的失落,这句话便不再好说出口来。知道他此生最好的就是兵事,让他做个上不了疆场的闲王,无异于杀了他一般难受。心中叹了口气,劝道:“离咱们就藩还有几年,一切尚有变数。何必这样患得患失的。”

“老五,你有办法?”朱棣闻言,精神一振。“你能劝服爹的对不?我知道,现在爹最听的就是你的话!”

朱肃心说老朱哪里是听自己的话,只是把自己当说书先生罢了。堂堂洪武大帝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能左右他的想法。

没想到,左右老朱想法的机会很快就来了。这一天,听完明孝宗朱佑樘一朝的历史之后,老朱突然开口:“老五。”

“关于咱订下的赡养藩王子孙一事,你怎么看?”

朱肃听得一愣。这还是老朱在内阁之问以后,第一次主动向他询问对于某种政策的看法。

想了想,还是直截了当的答道:“空耗国帑,与国无益。”

明朝后世的藩王被严格限制了兵权和参与政事的权利,还不允许藩王随意离开驻地,他们百无一用,但开国皇帝朱元璋疼惜子孙,为他们提前订下了极其丰厚的各项待遇。这种藩王制度逐渐将明朝皇族宗室变成了一个寄生在大明王朝的巨大毒瘤:藩王的丰厚待遇,成为了大明朝财政的巨大负担。嘉靖四十一年,全国每年供应北京粮食四百万石,而各地的藩王府每年的禄米总额是八百五十三万石,是北京城的两倍还多。

朱肃还没讲到这一节,但从诸多已经说过的蛛丝马迹里,老朱已经自行发现了这一重大的弊端。毕竟,在明孝宗弘治皇帝一朝中,给藩王赐下的田产

实在太多了,多到不得不说的地步……

甚至明孝宗还开了国朝之先河,批准王府在新赐与的土地上自行收税……

“三百年魔咒”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土地兼并。只是老朱没想到,最大的土地兼并者,竟然是朱家人自己。

“空耗国帑,与国无益。说的好哇,说的真好……”老朱喃喃道,话语中却透着一股子怒其不争的味道。“看来,咱朱家的孽子孽孙们,不止老四那一支才有。这些空耗国帑的朱家人,又何尝不是一只只国之蛀虫……”

想到这些其实还是自己做的孽,老朱的话语不由得一滞。这几日越听老五说,就越觉得这个大明朝实在是千疮百孔。饶是自己乃天下至尊,面对后世的诸多问题,依然感觉力有未逮。

短短数月,老朱已经就大明许多政策进行了微调和修改。虽说还不到朝令夕改的地步,可已经有官员上奏劝他要以隋炀帝为戒,政令过多操之过急,上下传达不畅,易导致中枢与地方政令不一,引起官场乱象。

真教老朱愁白了头。如今又发现了藩王空耗国帑这个新篓子,这可是自己的后代子孙啊!

“想不到你们这些龟儿子,一个个倒挺能生……”老朱纠结的道。

这话教朱肃听得哭笑不得。我们是龟儿子,那您是什么?

不能直说,说了就得挨板子,只好难受的憋在嘴里。见老朱一脸纠结的苦思冥想,朱肃张了张嘴,纠结该不该开口。

此前老朱听闻了大明后世某种弊政之后,也会这样陷入沉思。那一条条改善之策,便是这么想出来的。每当这时朱肃总会陷入沉默。他知道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老朱绝对是最顶级的政客,而自己若是剥去了后世的那些学识眼界只怕比普通人还不如。

一个国家施政的利弊得失,不是他所能够衡量的。

不过现在他却有想开口的欲望,其一是因为朱棣待自己不薄,他若是真的只能老死富贵乡,此生绝对会郁郁寡欢到终老;另一个缘由是后世网上的大神们也就大明的藩镇政策有过一番讨论,若是能从根子上改变藩镇政策,说不定大明的未来会迎来另一番令人振奋的改变。

这份建议若是成功了,则大明必将成为历史上最为耀眼的朝代,说不定还能多绵延几百年。但若是失败了,只怕也会落得个如隋炀帝的大隋一般的下场。

“老五,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发现了朱肃的欲言又止,老朱干脆自己开口问道。

“唔。我能斗胆问一句吗,对于藩王之弊,您准备怎么办?”朱肃问。

“还能怎么,不过是削减后世子孙之用度,五代以后,朝廷不再供给,如此便可无虞。”老朱摸着下巴。

“您可有想过,封到外面去?”朱肃提示道。

“封去外面?”老朱一愣,眼神有些古怪。“外面怎么封?莫非,是要咱把你和你的几个哥哥都发配了出去?”

“不是。”朱肃险些绝倒。“我的意思是,您有没有想过,重启分封制?”

“重启分封制?”老朱皱起了眉头。

第96章 分封外疆

“分封乃祸乱之源,你难道不知道?”老朱皱起眉头。

“东西周分封数百年,便乱了数百年,等到秦灭六国方才彻底解了分封之患。”

“汉时景帝为除诸国分封之患,更是闹出了七国之乱,景帝忍痛杀了名臣晁错也无法平定祸乱。”

“照你说的,也是因为分封削藩而引起的老四靖难,直到改天换日方才天下复安。咱都在考虑不再分封诸王了。”

“怎么,你现在却说什么重启分封?”

面对老朱的质疑,朱肃解释道:“不是指历朝所施行的寻常分封,而是周朝时的分封。”

“周朝时的分封?”老朱一头雾水。“那不还是分封?有什么区别。”

“不一样的。”朱肃解释道。“周朝一开始时的分封,可是为其后世打下了万世基业的。”

“天子将打下的土地分封给宗室,令宗室在此处开疆僻壤、繁衍生息。诸封国传扬周朝礼乐,抵御周边蛮族,方有了华夏之基。”

“那时,这片神州大地,可不仅仅只有我华夏一族而已,西有西蛮、北有北虏。正是诸宗室封国彻底祛除了这些祸患,我等华夏族人,才能在这一片大地之上安居乐业……”

“这些咱也知道!”老朱不耐烦的挥挥手。“咱之前想着四处分封伱们这些儿子,不就是想着让你们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都能为老大这一支分担一份压力,就如周朝的宗室封国为屏藩一般。”

“可你也说了,这封国到了老四这一代就断了,宗室藩王都被养成了猪。除了吃空这个大明朝,还有什么别的用处?”

“想让藩王后代不吃大明朝也简单……”朱肃眨眨眼睛。

“让他们吃外面的不就行了?”

“吃外面的?”老朱整个人一呆。

“我给您的那张坤舆万国图,可还留着么?”朱肃道。

老朱回过神来,立时高声道:“二虎!二虎!”

二虎推门而入,又受命而出。不一会儿,便拿来了那张本在东阁悬着的坤舆万国图。和朱肃随手画出的那张草图不同,这张坤舆万国图明显是由名家重绘,不止大明之地绘上了显眼的红色,其他各地也都用各个颜色区分绘就,已经颇为接近后世的世界地图。

其上各国,更是根据大明能找到的异国史料,标注满了各种各样的蝇头小楷。看来为了验证这张图的真实性,老朱没少逼翰林院的翰林们下功夫。

“这里。”朱肃指了指倭国地界。“此国倭患,自古有之。我华夏东南沿海苦其久矣。为何您就没想过就此取而代之,建藩立国?”

老朱恍然大悟。老五的意思是,继续开疆扩土,就像周朝那样,将诸王分封在开下的蛮夷疆土之内!

如此,诸王子嗣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外疆那些藩地的身上,与大明本土再无关系。而且,我大明文

化,本就在周边诸国之中,居于绝对的魁首。诸国无不仰慕我大明王化。

经过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这些地方,迟早也会彻彻底底的变成我大明百姓的疆土。他们不会再记得这里之前是什么蛮夷之国,而是会对中原的宗主国大明产生认同感,真真切切的认为自己是华夏子孙。

就如昔日周朝所分封的那些诸侯国一样!

“如此,有三桩好处:一,此地盛产金银,我大明将永无银匮之患。”

“二,倭蛮祖地被夺,东南再无倭患。”

“三,彼国久重农耕,可为农奴,充实我大明其他外疆之地。据我所知,彼国权贵素来不以平民当人,且此地地小多灾,民多畏威而不怀德。便是让他们与我汉人为奴,也是比在那岛国一亩三分地要来的快活的。”

“正是天赐的劳动力基地。”

老朱眉头皱起,看着朱肃指着的倭国地方,并未将心中疑虑问出口来,而是抬了抬下巴:“你继续说。”

“那儿臣便继续了。”说着,朱肃的手指移动到了大明的南方。

“此地为安南,亦可为耕种之地,且产粮不下于我江南。”朱肃道。“而且,爹您也知道了。小冰河开始之后,从北至南将越来越冷,而安南之地地处大明更南,便是小冰河之威,也难影响到它。”

“若是在此地建藩,一,可解我大明内陆粮匮之忧。”

“二,可于此设立港口,发展海运。以此为中转向西方倾销我大明的丝绸、瓷器等物。牟取暴利。”

老朱眼睛一闪。这是老五第二次说海运有暴利了。他没有追问,而是继续抬抬下巴。“还有么?”

“还有此地……”这次,朱肃将手指移动到了大明的东北方。

“此地为高丽,其沐王化已久,又地处北疆边陲。若在此处设立一亲近藩国,倘若漠北有变……”朱肃画了一条线,联通了东南沿海与高丽区域。

“则,顷刻之间,便可从此出兵,直插敌后!更能以海运运兵,夹击敌方侵入长城的大军。有他在,便如一只看守我中原之门户的看门犬,可保我中原无虞。”

“本来这事就该此国完成,可此国素来首鼠两端,贵族怠于享乐,战力又差。既然如此,不若将其分封成为我大明自己的藩王,岂不干脆?”

“还有这整片大漠……”朱肃手指又移,这回,更是将整个北疆草原全都圈了进去。见朱肃越说越没谱了,老朱终于忍不住打断道:“老五,你且给咱停一停……”

“咱不是那些腐儒,以为除了我中原之地,其他地方皆是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

“你上次说了之后,咱也真相信这些地方有金山银山,有耕地良田。”

“可你想过没有,这些地儿你用手指划来容易,可哪一个,都是已经扎根数十上百年的国家了。民众百姓早有认同之心。”

“虽然都不是大国,但也不是周朝时候那些各自为战的蛮夷部落可比的!”

“昔日隋炀帝三征高丽,葬送了整个大隋基业,便是因为陷入了战争之泥潭,无法抽身之故。”

“我大明如今尚有北元未靖,便如卧榻之旁,有一只猛虎窥伺。”

“如何能再在没把握的情况下,如隋炀帝那般妄起刀兵?”

第97章 论如何东吞倭国

“您莫被隋炀帝的失败给吓唬住了。”朱肃摇了摇手指。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利缘由为何,其中错综复杂,暂且不说。反正肯定不是那高句丽军力强盛之故。彼弹丸小国,如何能当得我中原大国雷霆一击?”

“况且现在,我大明比之那时的大隋,更多了一件犀利无比、无坚不摧的利器……”

“哦?”老朱来了兴趣。“是何利器?”

只见朱肃伸出大拇指,指了指自己的胸膛。“那便是,我!”

“你?”本来严肃的氛围被朱肃这么一弄,老朱险些被逗乐了。“这么说,咱的老五还是一个能攻城灭国的名将了?”

“怎么,你是能一骑当千,飞进高丽王宫拧了那高丽王的首级。还是能召唤雷霆,直接把那高丽王宫直接夷为平地?”

“我又不是什么妖孽……”朱肃哭笑不得。“我的意思是,我熟知历史,能先知先觉啊,爹你忘了?”

“先知先觉?”老朱歪了歪头,突然想到什么。“伱是说,你也知道这些国家的历史?”

“大致知道。”朱肃点点头。“肯定没有我大明历史这么详细。”

“而且,此时此刻,正是让我大明取这三个国家建藩的最佳良机!”

“天予不取,必遭其咎啊!”

“哦?”这老朱可就没法无视了。他直了直身子。“详细对咱说说!”

“这怎么就能算个‘天予’了?”

“因为如今大明周边的这三个国家,非常巧合的,齐齐处于鼎革之时!”朱肃道。

“鼎革?”老朱精神一振。

若是这三个国家都处于鼎革之时,那确实都有很大的可能性能取而代之!

须知天下诸国诸朝代,唯汉唐这两个异数以强而亡,而其余皆以弱亡。凡国家鼎革时期,内乱必繁,攻伐不断,国力必衰。最容易给外敌以可趁之机。

不是所有国家都如同汉末三国的那些诸侯一样恐怖,仅凭一州一镇之地,就能够威慑的周边异族不敢寸进的。

“先说这倭国。”朱肃道。“如今这倭国,正巧处于南北分裂时期。武家足利尊氏废除了他们的天皇,拥立了一位傀儡光明天皇。并让光明天皇册封自己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幕府政权。”

“而那位被废掉的天皇,带着象征天皇权力的神器躲到了南边,组织力量反抗足利尊氏的统治,意图夺回自己的皇位。这就是倭国的南北朝之争。”

“而现在,这场应该会持续五十余年的战争,现在才刚刚开始。”

“什么武家、幕府……”老朱深皱着眉头。“也就是说,他们的皇帝被权臣赶走了,现在的皇帝南迁弄了个小朝廷,准备收复失地,对吧?”

“对。”朱肃点头,老朱总结的,倒还挺形象的。

“就这么一点大的破地方,也好意思学咱们华夏叫什么南北朝……”

老朱看着地图上还不如大明一个省大的日本,话语中无比嫌弃。“弄个几万人的军队都费劲……”

首节 上一节 52/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