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第57节

“噗!”朱肃把茶水尽数喷在了朱樉脸上。

第109章 被迫扬名

“五皇子?”底下,一群学子文士尽皆哗然。朱棡万分震惊的扭头看朱肃:“老五,这是你写的词?”

“呃……”朱肃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现在自己脑子里也是一团乱麻。老朱为什么把这首临江仙安在我的头上?他明明知道这首诗是后世的杨慎所作啊!

自己要是否认,这算不算抗旨?

朱棡讶然的走到朱肃身后,伸出手对着朱肃的脑袋一阵乱揉:“你这厮,瞒的三哥我好苦!”

“亏我方才还在那自满,你是不是在心里偷瞧着哥哥的笑话?”

“这,三哥,我真没……”朱肃无奈。他自己的水平远不如朱棡,又哪里会看朱棡的笑话?

雅间中几人对着朱肃问东问西,雅间外,那些书生们也喧闹起来。宋濂已亲自将那词珍而重之的贴在了红榜的最上首,一群人挤在前排,争着一睹那一首绝妙好词。

“绝妙好词!真乃绝妙好词!我观国朝定鼎以来,就以此词最为绝妙!看来我大明,终于要出第一位如同诗仙李白那般的人物了!”

“竟还是一位皇子!真乃国朝文华兴盛之兆啊!”

有人叹道,不少人纷纷点头附和,这首临江仙摆在这里,五皇子朱肃的文学造诣算是被直接大明文坛所承认了。

只怕不日,这首诗就要被这些与会的文人们口耳相传,传遍大明的大江南北,乃至名留与华夏的煌煌青史之中。

诸人交口称赞,便连方孝孺也细细研读这首绝妙好词,越读越觉回味悠长,如饮醇酒。他怔怔的看着这首临江仙,心中对朱肃也越发的佩服了起来。

“不对哇。吴王殿下年纪尚幼,满打满算,也未到十五出头。”

“而此词忆古怀今,老气横秋,又岂是区区一少年所能作得?其中莫不是有什么误会?”

人群中,不知哪一位愣头青的文生突然高声旨意,富乐院中的空气突然诡异的一静,连带着雅间中快活的空气也变得古怪起来。

“谁?谁敢诋毁我兄弟?”朱樉顿时大怒,气势汹汹站起来就要到窗户那去骂街。蓝玉朱棣更是脸色铁青着往雅间门口走,看样子是想把说怪话的书生揪出来暴打一顿。朱肃赶紧拦住了他们三。人家怀疑的倒也没错,自己就是一抄诗的本来底气就虚被人一说难道还能恼羞成怒不成?

虽然抄诗似乎是被迫的。

回去必须要向老朱问个说法……

这边朱肃拦住了几人,那边底下本来喧嚣热闹的赞颂声,化作了诡异的交头接耳。那道质疑声彷如化作了一片阴云,萦绕在诸文人的心中。上首的宋濂气的发抖,可一时半会也想不到什么词辩驳,那道声音又是在人群之中发出的,发声之人早就不知隐匿到何处去了。宋濂只能气呼呼的指着人群颤抖。

“那位兄台说的有理啊……吴王殿下

才多大年纪,此前也全无聪慧之闻。焉能突然做出此等佳作?怕不是请了某位隐世的老先生代笔,以博文名……”朱肃年纪尚浅,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诸文生们自然也不愿意承认自己被区区一黄口小儿远远甩开,于是这种质疑,便飞快在人群之中蔓延开来。

“若论同辈文才,我还是首推希直兄。希直兄乃宋师高弟,又天赋异禀,若说有人年纪轻轻能比希直兄更加才高,我是不信的。”一位文士高声对四周同年说笑道。不敢直言诽谤王爷,却字字句句直指朱肃。见方孝孺仍在对着那临江仙怔怔出神,他一心以为是方孝孺心有不服,若是以言语挑之必能得其善意,于是还特意一敲方孝孺的肩膀:“希直兄,伱说是吧?”

“一派胡言!”

按照这人料想的剧情,方孝孺应当就着他这个台阶借坡下驴,而后与他一唱一和。自此方孝孺依旧稳坐同辈第一,他则也能与这位前途无量的同年搭上关系。可没想到,方孝孺听他此言,竟然怒目转身,大声呵斥。

“汝等不知事由,便敢妄言诽谤五殿下?岂不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

“五殿下年纪虽轻,可古有甘罗十二拜相。五殿下年纪,也只与甘罗相差仿佛。汝等安能断言其并无才具?”

“我告诉你们,我曾亲见过五殿下一面,并有幸得其教诲。五殿下一言,便如醍醐灌顶,令我方希直大彻大悟,进境良多,胜读十年之书!”

“殿下高才,不说别人,我方希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方孝孺这一番话,众人顿时又是一阵哗然。五殿下竟然指点过方孝孺?还让方孝孺受益良多,胜读了十年书?

五殿下竟然是真才实学,还能有这般的能耐?

莫非这世间真的有天赋异禀,生而知之?

朱樉看着底下风向再变,倒是也不好骂出声了。只得愤愤的啐了一口“哼,算这个方希直还有些良心。”

“没想到,这方希直竟然会为老五站台。”朱棣看了一眼方孝孺,又看了眼朱肃。“老五,他对你的才学推崇备至哦?”

朱肃简直想要掩面。他只觉得脸上烧得厉害,这富乐院是一刻也不想呆了。“走,赶紧走。天色也晚了,不如早些回宫,免得被爹责骂……”

朱肃灰溜溜的走了,反倒是朱樉和朱桢几人颇觉扬眉吐气、趾高气昂。从那群文士身边经过的时候,恨不得把朱肃扛起来招摇一番才好。

朱肃的文名,随着这首《临江仙》,飞快的传诸应天府的大街小巷,乃至朝着整个大明扩散出去。那段残缺版的《三国》,也因被那位说书老者记下的关系,在朱肃不知道的地方偷偷朝着四面传播开来。

一回宫朱肃便逮了个机会去问老朱,问他为何要让自己做这种偷诗之事。谁知老朱竟嘿嘿一笑,一脸奸谋得逞的表情:“你不是要弘扬科学吗?一学派的开创宗师,没有才名如何做得?”

“咱这是在帮给你扬名!”

朱肃绝倒!

第110章 城外皇庄

朱肃仍在犹豫要不要担起科学重担,老朱便直接先斩后奏,给他刷起了名望,这是朱肃没有想到的。

一脸纠结的他离开谨身殿时,并没有注意到老朱背着双手凝视着他的身影。

“真是痴儿。既然已经成了这天下的异人,那么必然肩上要担着重责大任。翻手之间,便能搅动天下云雨。”

“这样的能耐,如何还能只做一闲王,逍遥一生?”

“咱儿子的身份还是太薄,只怕也保不全你的后嗣。但若是成了开宗立派的宗师,有了天下文道的气运加身……”

“你这一支,方能得个真真正正的安泰啊……”

……

朱肃不知老朱的苦心,只当是老朱一时恶趣味,想给自己家儿子博个文名光耀老朱家的门楣。如今的朱肃在应天府内外,已经有了朱家麒麟子的美誉。本来不想抄诗竟然被老朱逼着当了个麒麟子,朱肃又能找谁说理去?

也只能听之任之了。反正被人夸麒麟子,听上去也挺爽的……

“哈哈,竟是我朱家麒麟子来了!来来来,且让大哥看看,这几日可有长高了不曾?”宫门口的朱标见了朱肃出来,忙迎上两步,拍了拍朱肃的胳膊:“不错不错,闻说你和二弟三弟他们弄了个小校场强身健体,果然是日渐结实了!”

随着太子妃常氏日益显怀,朱标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忙了。常常是在六部衙门和太子府连轴的转,便是进宫也多只有闲暇见一见老朱和马皇后。与朱肃兄弟几个已然十余日未见了。

“大哥可切莫编排我了。”朱肃苦笑,“别人不知道,大哥您还不知道吗?那首临江仙是……”

“大哥自然知道。五弟且不用多说。”朱标打断了朱肃的话。“不过父皇要伱如此,这麒麟儿之名你就担了便是。你乃我大明吴王,还有人敢上门来与你斗诗不成?”

朱肃倒是没想到朱标是这样的态度。这位大哥对学问向来是有些迂的,此前还责他偷了后世心学大师李贽的句子去驳斥方孝孺呢!怎么现在竟这么干脆的接受了?

“快些吧。一会便该进午膳了。”朱标身侧,沐英也对朱肃微微笑着。“听说你要去看看城外的庄子,我两便在这里等你。只是标哥儿如今忙,不能陪你一并去了。”

“只我陪你去。”

“大哥公务繁忙便去忙罢。如何能因我一人胡闹而耽误了正事。”朱肃忙道,朱标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见一见你不耽误事儿。你嫂子常念叨你,说你给他开安胎的食疗方子是受了你的恩,得暇了记得和她去说说话。她如今肚子大了走动不得。”

朱肃点头答应,兄弟三人又寒暄几句,朱标便自去忙公务了。沐英带着大都督府缇骑护着朱肃,一行人卷着烟尘往西城外正营建着的皇庄而去。

说来也巧,这座庄

子便建在了应天城西的碧峰山。此山风景秀丽,虽地处幽静之地,但骑着马只需小半日便可到达应天城西门。元是应天城中贵人平日踏青的好去处。

山上本只有一寺庙名唤碧峰寺,便是此前朱肃等人想要去又没去成的那一间。其在应天城中颇有名声,故而多少也有些香火。

此寺坐落在山腰,朱肃的这间皇庄却是在山脚,隔了老远便看到山脚下一座新建起的坊门,坊门上的牌匾还是空的,其后老远方能依稀看到正在营建的那座庄子。独独这一座坊门立在这里空空荡荡。

“呃……”朱肃无语。谁家避暑的庄子老远先建个坊门搁在这的?这看上去不像什么庄子,看上去倒是和小说中门派的山门也是。

也没毛病……老朱八成就是把这里当日后朱家开宗立派的门派来建了。朱肃心想。

“此门之后,皆是陛下划定的庄子范围。”沐英对朱肃道。果然,老朱弄出来的这“避暑庄子”,必然不会单纯的只是个庄子而已。

“此处是碧峰山附近难见的平地。这些田土本属寺产,我大明立起以后,便将此处纳为了皇田。”沐英领先朱肃一个马头的距离,带着他一面走、一面说。“那边便是给你盖的庄子。再有半月,便能竣工入住了。论规模,倒是与太子殿下的太子府相差仿佛。”

说到这朱肃精神难免的一振。大哥的太子府,占地可不算小。要真有那规模,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

“我说的暗渠,可挖了吗?”朱肃问。

“挖了,你那暗渠弯弯折折,着实废了工部不少劲儿。不过他们倒也不敢违逆,建宅子前就挖好了。”沐英道。朱肃等闲难以出宫,这座宅子基本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修筑起来的,对其中的细节自然是心中有底。两人又逛到一处林中,沐英道:“这里修的是一座军寨。庄子的粮草器械、以及日后锦衣卫与大都督府的军士哨探,便驻扎在这里。”

“若庄中有变,只需躲到此处关闭营门,便可坚守百日有余。足保无虞了。”

朱肃看着那不惜血本修筑出的营墙寨门,又看了看外头密密麻麻的林木。这些林木平时可做遮挡军寨之用,寻常人等若是事先不知很难发现这里竟有一个寨子。若事有急则或可伐之为擂木、或可焚之为火墙,亦可做阻挡骑兵之用。果然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还有一处……肃弟且来。”沐英在马上道。朱肃策马跟上了他,只见这营寨深处,又有一营门通往一处空地。此处深入山中,开出这一片诺大的空地肯定花费了极大的力气。朱肃看到,这里竟然盖了几间火窑与工坊!

“此处,便是日后我大明秘密研究新制武器的地点!”沐英介绍道。“那些火窑,则是按肃弟你的图纸,建起来的涌来炼钢、烧陶的新型炉。肃弟你且去看看,可有搭的不对的地方?”

自己确实拿着图纸吩咐过老朱,希望能按自己的图纸在皇庄中起好炉子。这些窑炉其中有炼钢的、炼玻璃的,还有一个如今朱肃最为看重的用途。

那就是:烧水泥!

第111章 稻苗稀疏,已是好年

朱肃曾经见过老朱发动劳工修筑应天城墙:先采来坚石以做城基,然后烧出成千上万的城砖以做墙面。城基城砖之间皆以糯米沙浆以及生石灰等灰浆填缝,这样粘合出来的城墙十分牢固。

应天府的明城墙,也确实在华夏大地上安然无恙的屹立了数百年。

但在朱肃看来,这样修筑出来的城墙费时、费力、费工、费钱。仅仅一小段城墙,往往便要重复堆叠、夯实、再堆叠此类步骤数十次。且糯米砂浆熬制不易,要知道糯米可都是粮食!在此大明初立之时,光是作为原材料糯米的花费,便已价值不菲。

花费如此代价熬制出来的糯米砂浆,其效果也令朱肃极不满意:黏合用时旷日持久,往往需要月余。且过程中最好不能淋雨。且还需要层层夯实,外侧也需打上支架做支撑……城墙明明是用来护卫兵士、防御外敌的,却搞的比人本身还要娇贵。

也正是因为修筑不易,古时候能够修筑城池的地点便也十分受限。

朱肃很不满意。华夏的古人们,就是用这玩意儿修筑出了一座座名留青史的雄城?工匠们的勤劳,不应该浪费在娇贵的黏合材料上!

造水泥!必须造水泥!有了水泥,这样高耸的城墙只需数月便能拔地而起!北漠建城不再是不可能。有了城墙的依托,华夏民族的辐射范围还能再拓出千里之远!

朱肃在后世算是比较会钻研的了,比如后世穿越爱好者号称“穿越必备”的攻略书,《军地两用人才之友》、《赤脚医生手册》等书,他都稍微有所涉猎。可理论终究只是理论,想要真正烧出水泥,还需要不断的尝试才行。

不止是水泥,还有玻璃、火铳等等等等,蒸汽机想的太远有些不太可能,至少有生之年,得把后装式燧发手枪弄出来吧?

日后万一自己有机会与某位单于对阵军前,单于高声向我五皇子朱肃挑战,在一片惊呼声挽留声中自己临危不乱拨马而出,面对单于飞驰而来的快马弯刀淡定的掏出手枪,砰!

单于惊恐落马,自己吹一吹枪口的硝烟,留下一句“愚蠢的蛮族人,时代已经变了”之后飘然回阵,在单于弥留之际的眼中映下一道无敌于天下的背影……

这场景,想想都带感!

“肃弟?想什么呢?”沐英呼唤道。

“无事……”朱肃赶紧擦了擦口水。虽然阵前用手枪出其不意的击杀敌酋肯定很爽。不过上前线还是太危险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事儿想想就罢了……

庄子的参观大体就是这些。沐英与朱肃拨马四处闲逛。如今正是夏秋之交,田地之中却没有朱肃想象中的那一片即将成熟的麦浪。麦子们显得青黄不接,稀疏无比,高矮也各不相同。

和挽着裤脚,在田中辛勤劳作的那

位佝偻的老农相比,那些麦子稀少的有些让朱肃愤怒。

“今年是灾年吗?”朱肃问沐英。

“嗯?何出此问?今年虽不算丰收,但大抵已是个好年景了。”

沐英看着田地里耕作的老农,露出了和朱肃截然不同的欣慰神情。“在前元的时候,哪里能看到百姓这样其乐融融的耕作景象?那时的人没有活路,就算在耕田,也是替主家耕的。麦子刚冒头,元庭的狗官们就要来割一茬。种出来的粮食能到百姓自己嘴里的还没有一点!”

“若不是我大明,何来这般安居乐业的年景?”

这样的景象叫祥和?朱肃觉得沐英的话有些惊骇。如果这样稀稀疏疏的麦茬子都能算安居乐业之景的话,蒙元那时史书所记载的民不聊生,到底该是怎样的人间炼狱?

这种田垄,在朱肃眼里已经算是灾难了。在朝廷、官员、甚至是百姓的眼里,竟然是需要感恩戴德的好年景吗?

“不该是这样的……”朱肃喃喃道。

“什么?”沐英问。

“无事。”朱肃挤出一抹笑脸,看着那名脸上带笑的老农,心中却变得更加的沉重。

这片大地上的人民,是最最勤劳的人民。

首节 上一节 57/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