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186节

只可惜那些王朝全部都在败光了前人的红利之后,被外敌轻易地入侵,精英阶层集体跳反的例子数不胜数。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墨西哥,这个曾经有着和美国同等机会,甚至资源配置更优于美利坚的国家,最终精英阶层集体向“毒贩”投降。

其次便是安全需求,人们希望有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生命财产可以得到保证,免于灾难和战争(至少不是被屠戮那一方)...

但不管是五层分类法,七层分类法,还是九层分类法,抑或是三层分类法(温饱、小康、富裕。),生理需求都是人们的首要需求。

虽说杀尽仇寇,败尽英雄,这样很爽,但是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并不是弗兰茨真正想要的。

如果可以他还是愿意多拉人一把,哪怕后世人会说弗兰茨并不是一位雄主,而抹杀掉其所做的功绩也在所不惜。

波西米亚,皮尔森。

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公爵颁布了德意志地区《啤酒纯酿法令》,规定德意志地区啤酒只能用大麦麦芽、啤酒花、水和酵母四种原料制作。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给啤酒下了定义,但是到了1842年的今天,这条法令显然不太合适了。

工业化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啤酒行业自然也不会例外。波西米亚地区皮尔森啤酒出现,代表着啤酒行业的工业革命开始。

奥地利的德意志部分会遵守《啤酒纯酿法令》,然而帝国中还有大量的土地并不需要遵守这项法律。

其实《啤酒纯酿法令》的主要目的在于收税,而并非是后世以为的让啤酒的味道更好或者更是食用更安全。

《啤酒纯酿法令》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让德意志地区的啤酒口味单调,并且严重限制了啤酒行业的发展。….

原因很简单,能酿起啤酒你首先要有粮食,而且还必须是细粮,不是贵族或者是有钱的地主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淘汰了一大批可能的竞争对手,当然也亲手扼杀了很多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啤酒革命没有爆发在历史悠久的德意志地区,而是奥地利的波西米亚行省的重要原因。

1842年包括约瑟·夫古罗尔在内的几名知名酿酒师在弗兰茨的重金聘请下,完成了跨越时代的皮尔森啤酒。

同时,他还邀请了一个来自法国的年轻人,路易斯·巴斯德。

不同于传统的艾尔啤酒与波特啤酒,传统的艾尔工艺,酵母在麦芽汁的上层,发酵所需温度略高,一般10-20。

发酵后,不再进行任何处理,这种啤酒容易“变酸”,保质期很短,对酒馆的普通客人来说还好,但是对于航行在海上的水手们来说简直

就是噩梦般的存在。

发霉的食物,长着水藻的饮用水和酸啤酒,以及满地的老鼠和无处不在的蛆虫,让十九世纪早期的水手们苦不堪言。

皮尔森啤酒采用全新的拉格工艺,酵母在麦芽汁的下层,发酵所需温度较低,一般低于10。

发酵后,可以进行过滤和巴氏杀菌,这可以极大地延长啤酒的保质期,并不像传统的艾尔啤酒保质期只有十几天,之后就变成“酸啤酒”。

哪怕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波特啤酒保质期也不超过三个月,而经过特殊处理的皮尔森啤酒可以保存超过一年。

同时皮尔森啤酒工业化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它不只可以采用传统的麦芽、啤酒花和水酿造,更可以使用大米、玉米、淀粉、木薯、蔗糖、黑麦等各种廉价原料。

这样做不但能节约成本,更是可以极大地丰富啤酒的口感,至于酒精度数低,口感略澹更是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喝酒不喝醉的要求。

反观传统的艾尔工艺或者是波特工艺,酿造必须使用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这样酿酒不但成本高,更是对工人有着苛刻的要求,否则极难保证质量。

哪怕是同一家酒厂生产的啤酒,也经常会出现巨大的口感差异。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啤酒被视为上不得台面的饮料。

实际上酒厂并不会不计酿造成本地保证传统啤酒的质量,恰恰相反为了增加产量和丰富口感数个世纪之间,酿酒师不断在啤酒中加入马尿、狗尾草和山毛榉等稀奇古怪的东西,至于兑水这种事情根本就是基操,没必要详细说明。

皮尔森啤酒工业化的优点,还有发酵时间短,通常为一个星期,而传统啤酒则需要一到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不仅费时费力,质量更是得不到保证。

最后,也就是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价格。

作为十九世纪之前的啤酒世纪第一生产国,奥地利的啤酒价格已经很低了,每壶(每品脱)的价格通常为5格罗申,相当于0.166弗罗林,成本大概在3格罗申左右。

而皮尔森啤酒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之后,成本可以降到1格罗申以下。巨大的价格差足够弗兰茨把北德意志的所有啤酒商人打得魂飞魄散。

此时奥地利帝国的啤酒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为每年13.96亿升,比英、法两国之和还要多。

略逊于德意志邦联其他成员国的总和15.89亿升。

然而历史上啤酒工业革命虽然发生在奥地利,但是最终却是在英、美被发扬光大。

弗兰茨可不准备重蹈覆辙,他要将奥地利帝国的啤酒推向全世界。.

发烧了,但是核酸是阴性。

如题,突然感冒了,39.6°。很难受,在挂水。明天可能会鸽一天,或者是只发一章。

很抱歉,但是脑袋太混,怕有太多逻辑错误。我会尽量保证书籍的质量,因为对我来说,花了这么多的时间,不想写出一坨屎。

各位看官还请给我多一些时间。

就是这样。

再次抱歉!

.

第五章 酒道

弗兰茨造出的皮尔森啤酒要远比历史上的皮尔森啤酒优秀得多,无论是酿造工艺,还是保质期。

约瑟·夫古罗尔这个巴伐利亚酿酒师,他几乎参与皮尔森啤酒的全程设计,但是唯独不知道它的保质期为何会如此之长。

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巴氏杀菌法一直到1862年才由路易斯·巴斯德提出。

原理就是利用细菌自身繁殖的特性,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以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

弗兰茨尊重巴斯德是个伟大生物学家,所以关于巴氏杀菌的秘密并没有对其隐藏。

相反,弗兰茨还真诚地邀请对方来维也纳深造,不过被巴斯德断然拒绝了。

“通过这一段时间在维也纳的所见所闻,您应该明白,未来科学界的中心必然在奥地利。并且有我的支持,你以后的研究之路会走得很顺畅。”

弗兰茨并不擅长和科学家打交道,因为他总感觉这群人的思维太过发散,总是会想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但通常来说,摆事实,讲道理,这种套路还是行得通的。

“谢谢您的错爱,弗兰茨大公。在维也纳的这段日子里,我确实见识了很多。尤其是关于那些看不见的生物的研究,让我感觉受益良多,但对于您的邀请,还请容我拒绝。”

巴斯德说得很肯定,似乎不容置疑。

“科学无国界,巴斯德先生。巴黎那些傲慢的蠢货,他们并不能认识到您的真正的才能。”

其实此时巴斯德刚刚年满20岁,而且从中学毕业之后就成为布松山中学的助教,这在当时是极为难得的。

但是他的大学之路走得并不顺畅,直到1843年8月他21岁时,巴斯德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化学和物理的教学法。

而弗兰茨开出的条件是,巴斯德如果愿意来奥地利,那么他可以选奥地利帝国任何一家学府,学习任何他想学习的课程。

皇室不但将负担巴斯德所有的费用,并且愿意给他每年5000弗洛林的年金。

同时巴斯德将受到维也纳皇家科学会的邀请,成为这个组织创立以来最年轻的会员。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巴斯德的回答让弗兰茨有些惊讶,毕竟后者一直以为这句话应该是国人说的,但实际上最早说出这句话的正是这位路易斯·巴斯德。

奥地利与法国乃是百年世仇,这种矛盾早已经融入到双方各个阶层的血液之中。

巴斯德作为一名民族主义者是绝不可能为死敌奥地利帝国效力的,但弗兰茨尊重他的选择,并没有加以阻拦。

其实以弗兰茨的能量让一个人在维也纳消失,实在再容易不过,更不要说是一个外国佬。

阿佳妮走进来看到弗兰茨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便说道。

“失恋了吗?”….

这让弗兰茨十分尴尬,毕竟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生活条件大多不好,他通常只需要付出极小的代价便能劝诱成功。

“看来法、奥之间的矛盾,要比我想象的更深。”

弗兰茨不想接话,阿佳妮自然也不好继续调侃下去,便顺着弗兰茨的话说道。

“哈布斯堡和波旁两个家族,从最早的渎圣同盟,再到三十年宗教战争,法国大革命。双方的矛盾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的。”

没有错!如果足够不要脸,你甚至能在新教联盟中看到天主教国家。

法兰西真是无愧于天主教大孝子之名。

其实刚才巴斯德的一番话,让弗兰茨陷入了沉思,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在这个民族的时代力挽狂澜。

想要维持一个普世帝国的体面似乎又变得那么遥不可及。

看着弗兰茨若有所思的样子,阿

佳妮觉得现在似乎并不是一个谈事情的好时机。

其实,之前那位巴斯德先生,在阿佳妮眼中并不是一个难搞定的人物。

他看自己的样子,曈昽放大,低头猛走,完全就是纯情小男生的表现,换句话说也就是个雏儿。

以阿佳妮多年的经验来看,只要找个情场老手,别说什么祖国,就是让他去杀自己的亲生父母也不是问题。

当然没有弗兰茨的命令,她并不会那么做。因为阿佳妮能看得出,弗兰茨对其非常尊重,自己的办法虽然可行,但是太过卑鄙,可能会引发弗兰茨的不满。

她这次来是准备向弗兰茨汇报皮尔森啤酒的销售和推广工作,毫无疑问这种廉价的啤酒非常有市场。

弗兰茨将其价格定在3格罗申,仅仅是这一点便已经死死地扼住了传统艾尔啤酒的咽喉。

其实阿佳妮有些不理解,为什么不直接将价格压到2格罗申。这样一来就能彻底统一奥地利,乃至德意志的啤酒行业。

此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啤酒行业上和奥地利抗衡,哪怕是之后有国家偷学了这种技术,奥地利依然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让对方支付一笔可观的专利费。

弗兰茨自然是有自己考虑的,如果将价格压得太低,利润可能会减少。同时,大量廉价酒进入市场之后,必然会引起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

虽然皮尔森啤酒的质量稳定,但弗兰茨并不否认有部分艾尔啤酒的质量会优于前者。

而且弗兰茨也不想将所有的啤酒商人都得罪光,毕竟兔子急了还会咬人,更不要说是一群大活人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弗兰茨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

所以在皮尔森啤酒开发完成之后,他就将推广工作交给了阿佳妮。

其实弗兰茨自己就是很好的广告牌,但是他和他那些小伙伴们此时不过是一群12、3岁的少年。

如果集体饮酒,引发一些难以收场的事情就不好了。….

当时的啤酒虽然有液体面包的美誉,但实际上依然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穷人饮料。

阿佳妮将啤酒摆在皇室的百货商店和邻近火车站的店铺之中,前者是为了提升这种啤酒的知名度,毕竟有皇室背书质量通常不会差到哪里去。

后者才是为了将酒卖出去,因为随着铁路和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劳动者会通过铁路前往全国各地,他们才是消费啤酒的主力。

当然军队也是一块不错的招牌,由于皮尔森啤酒的保质期长,十分适合海上航行的需要。

所以奥地利帝国海军向酒厂抛来了大量订单,但那些士兵可不会真把酒留到海上再喝,他们将这种低度啤酒当水喝。

弗里德里希十分喜欢这种低度酒,按照他自己的话说。

首节 上一节 186/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