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佐不提英吉利还好,一提就让路易·菲利普气不打从一处来。
当年英国人说好了让自己的儿子做比利时国王的,结果最后却选的是英王女婿,还好机智的自己将女儿嫁给了比王续弦。
可自己这个女婿却辜负了自己的重托,根本就没向着法兰西。比
利时人非但拒绝加入构想中的法比关税同盟,甚至还整天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眉来眼去。
种种一切令路易·菲利普怀恨在心,而恰好此时奥地利人塞进他喉咙里的那慕尔居然就这样没了,更让他气上心来。
“说!你到底是不是英国派来的间谍!”他恼羞成怒地质问道。
这句话此前一直深藏在这位君主的心底。
这次战争莫名其妙的结果,外加那慕尔的丢失和两万军队的折损,还有本来可以坐等获利却最终痛失好局,怎么能让他不烦躁。
而基佐的一系列行为,在路易·菲利普看来显然是将英国看得比法国更重要。
然而他误会基佐了,后者一直以来之所以会如此行事是因为比任何人都清楚英国的强大,也清楚法兰西强盛外表下内部虚弱的真相,因此害怕本国站错了队而再度引发数十年前各国干涉的危局。
“陛下,我始终忠于您和伟大的法兰西。您应该知道我们现在经不起任何一场失败...”
“够了!没有你私下里的愚蠢举动,也不会有今日之败!看看你究竟都干了些什么,还好意思抵赖吗?正是因为你的缘故才让身为‘第一公民,的我蒙羞。”
历史上由于路易·菲利普头大脸尖就像一只鸭梨,因此才会被一个流浪画家戏称为“鸭梨王”,不过他本人更喜欢以“市民王”,或者是“第一公民”。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法兰西,我可以向上帝发誓...”
“哈哈,亲爱的基佐,恐怕金钱才是你的上帝吧?”路易·菲利普讥讽道。他已经失去耐心了,现下的法国面对的是从未有过的变局。
无论是曾经的法兰西王国,还是拿破仑帝国,它们都没有能合理地开发海外殖民地。
而现在路易·菲利普坚信自己已经摸到了称霸的密码,如果每个殖民地都能像德克萨斯那样,他就可以复刻出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法兰西。….
或许凭借一个法国并不能统治世界,也无法战胜不列颠,但是两个?三个?四个呢?德克萨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危地马拉、拉普拉塔,这些土地都充满了巨大的潜力…
“国王陛下,我觉得财富不仅使人民自由,更让他们变得聪明,当我国国民不再受到那该死的盲目斗争精神所驱使,那么通往富强之路的康庄大道就打开了。财富并没什么不好的!就连您今天能坐在这里对我发号施令也是如此!”
说实话基佐和路易·菲利普都是金融资本家推到台前来的傀儡,当然名义上讲后者是主,前者是臣。
基佐的言外之意就是路易·菲利普没资格指责他。但后者并不这么认为,路易·菲利普从来都没将自己定义为棋子。
在他眼里,自己就是操盘的棋手,那群金融资本家们不过是他的“支持者”,一些想要获得回报并看好他的人而已。
“基佐先生,我以法兰西王国第一公民的名义郑重宣布,您被免职了。不过从今往后您虽然不再是内阁成员,但您依然是法兰西的官员。
我现在给您一个全新的任务,危地马拉总督,请您即刻上任!”
基佐听后一言不发地走出了国王的书房。
虽说路易·菲利普承认基佐有一定能力,但是他对于英国近乎讨好式的政策让法国不断遭受损失。
这才是自己将其踢出内阁的真正原因,除此以外这也是其野心不断膨胀的结果。历史上基佐对于英国的外交策略就堪称卖国式外交,几乎在所有的争端和冲突中法兰西都在让步。
但现在的法国要比历史上更强大,与英吉利的冲突更多,因此基佐自然遭到更多指责,矛盾加剧才是让他下台的最大因素。
。.
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 ,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第四十一章 卢森堡协议(上)
1843年1月15日。
卢森堡城大公府邸内,一向不嫌寂寞的帕麦斯顿此刻突然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位尴尬的局外人,比利时犹如餐桌上一盒精美的蛋糕一样已经被人分好了。
不但他的存在毫无价值,就连利奥波德一世的反对意见也被其他与会者有意遗漏掉了。
荷兰人拿走了弗莱芒地区,但在他们眼中被视为应有的补偿。另一个邻居法兰西则获得了保护降一级的比利时公国的权利,但其下辖的只剩埃诺和布拉特班两省。
而卢森堡收复失地从比利时要回了西卢森堡,从荷兰拿回了林堡,并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往后不再受荷兰王国控制,但其君主威廉二世依然兼任大公。
那慕尔和列日两地合并成为独立的列日公国,由奥皇兼任公爵,同时并入德意志邦联。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意味着几十年后奥地利将再度重返尼德兰地区。
至于帕麦斯顿一直满心期待的来自圣彼得堡的支持并没如他所愿,坚持正统原则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召见了英国大使,并向后者阐明了支持德意志邦联消灭革命的产物,并且愿意提供武力支持的决定。
虽然俄国从未出兵掺和,但德意志邦联还是慷慨的表示愿意拿出一千万弗罗林来弥补沙皇未能参战的损失。
当然这都是弗兰茨借卡尔大公的名义与其商量好的。这种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行为,沙皇自然非常愿意参与。
而且就尼古拉一世个人而言,与利益至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相比,牢不可破的神圣同盟是值得他信任的,毕竟这样对本国是最有利的。
帕麦斯顿和其他白厅老爷们自认为不列颠从未遭遇过今日之局面,然而此时整个欧洲大陆似乎成了铁板一块。
哪怕是得利并不多的法兰西也没有对这次分配提出异议。
所谓的盟友荷兰人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此次没有收复全部故土,但是政府高层上下一致都将其视为一场大胜。
(荷兰平民对于国家和战争无感,军队和官员在接管弗莱芒地区时搜刮民脂民膏倒是很开心。
可是大量的天主教徒让民众十分不满,强烈要求政府将这些和他们抢工作的家伙赶出去。当时的荷兰平民天真的以为只要人少了,自己能得到的就多了。)
至于邦国林立的德意志邦联虽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但唯独在这件事上大家咬的异常紧。而且拜之前的战斗所赐,当下普鲁士的声望跌落低谷,坐实了“列强之耻”的称号。
(没军改之前普军的战斗力有限。)
反观它的竞争对手不过一周就拿下比利时全境,1天击溃法军“主力”,战绩可以用光辉来形容。
此时的奥地利声望如日中天,帕麦斯顿很清楚整个局便是梅特涅那个老狐狸布的,就等着不列颠往里钻呢。….
“你们凭什么瓜分无辜的比利时!?你们这群强盗....”
这位盛气凌人的外交家煽情的质问还没开始就被旁人打断,他放眼望去,是德意志邦联的代表,梅特涅亲王则一副神态自若不为所动的表情。
这还要从解放卢森堡全境之后谈起,那些小邦国们也有自己的算盘,毕竟该地的经济实力并不弱。
虽然此时荷兰还是其名义上的宗主国,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过徒有虚名,而且未来卢森堡肯定会并入某一国将对德意志邦联的局势产生重大的影响。
于是乎,诸邦都纷纷希望表现一下自己,让卢森堡的兄弟们认识到加入邦联的好处,并为以后的计划铺路。
普鲁士、萨克森、巴伐利亚、汉诺威等一众强邦几乎要为分赃不均而大打出手;这时候自会议伊始便一直置身事外的欧洲宰相主动提议以抽签的形式来决定参与最终签字人的名单。
而最后这个
权利居然落在了汉诺威王国手中,德意志邦联内部其实对这次抽签的结果非常不满。
因为自1714年汉诺威选帝侯乔治入主英伦起,汉诺威和大不列颠以及爱尔兰结成共主邦联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虽然在1837年英王威廉四世驾崩后,英国王位传给了血缘关系较近的侄女肯特郡主维多利亚。
因德意志地区施行欧洲大陆的撒利法禁止女性继承王位,所以汉诺威君主宝座传给了她的五叔坎伯兰公爵,史称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
看似表面上分家了,可汉诺威和英国的贸易这些年来实则从未断绝,甚至前者因此拒绝加入德意志关税同盟。
汉诺威人究竟可不可靠,邦联内部还无法确认。且在如此重大的场合上,要签字的居然是一个瞎子,这更让德意志诸邦的代表们忿忿不平。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卡尔·恩斯特·奥古斯特,乃是现在的汉诺威王储,即后来的格奥尔格五世,汉诺威著名的瞎眼国王)
格奥尔格在柏林和英国度过了童年。小时候因疾病致使一只眼睛失去了视觉;1833年的一次事故后,他失去了另一只眼睛,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盲人。
一个目不能视的储君未来是否有能力统治一个王国?
这是格奥尔格与其周边人最常想的一个问题,但其父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却坚持将其确立为自己的继承人,日后做一位伟大的国王。
历史上的格奥尔格五世在普奥战争期间派兵击败了普鲁士军队取得了战场的局部胜利,但未能扩大战果。
随着奥地利的战败,汉诺威不得不选择投降,格奥尔格五世只能流亡海外,最后客死它乡。
言归正传,此刻的会场里,这位“瞎子”王储语出惊人。
“比利时的土地本来就是取自他国的,现在只不过是物归原主而已。若说强盗,我倒听说帕麦斯顿勋爵您祖上就是从事这门行业的,不是吗?”….
格奥尔格上述一番话虽说属实,但也确实伤人,等于直接消除了比利时王国的合理性,同时也与常年盟友英国划清了界限。
帕麦斯顿倒是并未恼羞成怒,因为他本来就对这次和会不抱任何希望;因为每个国家看起来都分得了利益,哪怕是这次出了大丑的普鲁士。
卢森堡与其直接接壤,而且长期有普军驻守,未来并入或者加入普鲁士一方的可能性极大,这无疑在实际上增强了普鲁士人的实力。
帝俄得到的利益最为简单,但胜在实惠。一千万弗罗林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可能看不上眼,但是对于穷困潦倒的毛熊来说却是久违的甘霖。
法荷奥三方也都对此十分满意,此时若是以开战作为威胁恐怕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让三国同仇敌忾结成攻守同盟
但帕麦斯顿不愧是十九世纪最强势的外交家之一,他明白“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他相信时间会改变一切,在和会的最后他作了一段简短的发言
“大英帝国拒绝在这份合约签字,历史会证明今天就是一个错误。”
这是帕麦斯顿埋下的一颗钉子,更是对这次和会的一种诅咒,他相信利益会引形势不同不断变化,终有一天卢森堡协议会被制定它的人打破。
第四十二章 卢森堡协议下
卢森堡协议如下:
1、比利时王国降格为比利时大公国。
2、比方归还弗来芒地区给荷兰。
3、比方归还西卢森堡给卢森堡大公国。
4、比利时大公国由法国保护。
5、原属比利时的那慕尔省和列日省合并为列日公国,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公爵。
.....
不列颠代表团虽然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但是并没有影响其它与会国代表们的心情。签约仪式结束后,一场盛大的舞会在卢森堡大公府邸隆重举行。
英国此次在外交上的失利并没有影响帕麦斯顿在舞会上猎艳的心情。不过辉格党就没那么好过了,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墨尔本子爵的内阁倒台,托利党重新上位。
这不是罗伯特·皮尔第一次上台执政,但是由于和女王的私人关系极差,导致他和他的政党经历了数次严重的起伏。
幸运的是自信十足的辉格党这次玩飘了,国内的商人们因为这群政客描绘的美好战后利益的大饼付出了太大的代价,若是不亲自下场发动一场战争恐怕不列颠就会再次陷入1837年那样的大萧条之中。
(书中前面讲过,由于美国房地产危机导致英国伦敦股市崩盘。)
但是地点和对象又成了困扰新内阁的两大难题。法兰西,德意志邦联又或是俄罗斯?显然在没有可依赖的盟友的前提下,靠自身是很难单独面对这些强大而又棘手的敌人。
美利坚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双方在俄勒冈与美加边界上一直存在着领土争端。
然而作为英伦的棉花原材料供应国,贸然与其开战又会影响很多本土商人的利益,实乃得不偿失之举。
不幸的是,当英国人还在苦心寻找突破口之前,经济危机爆发了。
工厂盲目地大量生产引起了产品过剩,那些遭受损失的商人与资本家们自然而然地试图通过低价处理自己的商品,间接导致不少行业的利润暴跌。
商品不赚钱,工厂要裁人乃不变的真理。既然工人们失业那么市场消费的容量大范围缩减。
这种恶性循环对于不列颠来讲也不是第一次了;按照惯例,差不多每隔五到十年就会体验一次。普鲁士王国,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