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76节

威廉三世卒。

第八十八章 天命?呵呵!

威廉四世登基,第一件事就是要捉弄那个提议输羊血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然而此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已经到了美国。

美国,华盛顿。

“先生大才,我得先生,如....”

马丁·范布伦紧紧地握住了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双手,这一次美国人能在这次粮食危机中赚到如此多的钱,离不开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出谋划策。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不但利用这次粮食危机还清了债务,还成功地成为了美国的国务卿。

“李斯特先生,我真心希望您能用您的聪明才智,帮助美利坚合众国走出这次经济危机。”马丁·范布伦真诚地说道。

“美国不是一个帝国,是民主国家,能吸引团结组织几乎全人类的力量。美国的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智慧的最高结晶。她不相信占领,不相信奴役,但是,相信平等,相信公平,相信科学,相信创造,相信发展。让美国再次伟大,吾辈义不容辞。”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也紧紧地握住了马丁·范布伦的手,双方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真诚”。

这次经济危机成功挽救了美国农业,也给美国政府回了一口血,因为经济危机再加上德克萨斯的战败,已经让美国政府的名誉扫地,要是马丁·范布伦再不做点什么,恐怕他就要被赶下台了。

美国拥有广阔的土地,并且拥有1700万人口,只要假以时日,必然是这个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果按照历史的正常发展,美国会吞并德克萨斯、新墨西哥、以及加利福尼亚,直到太平洋。

然而此时美国还没有完成它的昭昭天命,为此它必须打败法国和墨西哥。

虽然美国分别与,法国和墨西哥签订了秘密条约,但美国更希望法国能和墨西哥拼个两败俱伤。

然而美国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加拿大的叛乱分子攻打多伦多的英军,美国的卡罗林号运输船受雇进入加拿大为叛乱分子运送武器。

加拿大殖民地的英军派出一支部队进入美国境内的斯洛赛港,摧毁了为叛军运送武器的卡罗林号运输船,同时造成了两名美国人死亡,多人受伤。

美国地方政府宣称英国人侵犯美国的***,英军指挥官坚称这是正当防卫。

历史上,英国并没有选择和美国纠缠,然而此时的英军驻多伦多指挥官指出美国人为叛军运送武器,并且还派军事人员进入英国的殖民地,美国人的行为是赤裸裸地入侵,美国政府应该向英国道歉才对。

当然这位终日酗酒的指挥官为什么突然开窍了,还能有理有据地反驳美国的歪理邪说,这自然要归功于我们的弗兰茨大公。

本来由于棉花和粮食贸易,墨尔本子爵不愿意和美国闹得太僵。

但是突然出现一种阴谋论,指出美国可能是多伦多叛乱的幕后黑手,美国人准备颠覆英国的统治,完成他们的“天命”。

英国国会内部立刻吵得不可开交,因为美国就是建立在英国殖民地上的国家,英国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国想要吞并加拿大。

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曾说过。

“美国命里注定将扩张到北半球的整个西部。”

很显然,在美国人的眼中,加拿大应该是属于美国的国土。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玛斯·杰斐逊也曾说过。

“将加拿大地区兼并,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进,向哈利法克斯进攻,最终将英国势力彻底逐出美洲大陆。”

而且美国确实进攻过加拿大,完全有可能再来一次,毕竟他们在德克萨斯,就曾经策划过一次针对墨西哥的叛乱,如果英国不采取行动,那么美国人非常可能也在加拿大来一次。

英国国内的***运动,让英国迫切希望将矛盾对外转移。

于是乎,

一封措辞非常严厉的国书,交到了马丁·范布伦的办公桌上。

英国政府质问,为什么会有美国人在英国的加拿大殖民地参与叛乱,并且给叛军提供武器。

美国是不是准备无视英国***,还是说美国已经把加拿大当成了美国领土。

英国的国书立刻在美国内阁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叫嚣着要和英国开战,带自由和民主带到英国去,也有人提出立刻向英国做出赔偿,因为此时的美国再也经不起一场大战,更何况还有法国和墨西哥在虎视眈眈。

马丁·范布伦总统公开发表讲话,坚称卡罗林号上的是平民,并非军事人员,同时一方面派军队加强边界警备,一边宣布美国不会介入加拿大内部事务,并称卡罗林号上的人员是受了叛军的蒙骗,美国政府愿意对英军受到的损失做出赔偿。

这样算是勉强保住了美国的面子,也在道德上占据了制高点。

另一方面英国政府本身就对这次的卡罗林号事件毫无兴趣,只不过是害怕美国可能染指加拿大才做出的过激反应,既然美国宣布不会支持叛军,并且愿意对英军做出赔偿,他们也不想在这件事上继续纠缠,毕竟英美两国还要继续做生意。

而且美国对于英国来说太大了,无法征服,还不如继续贸易,赚钱来的划算。

之后美国对英属加拿大殖民军做出了三千美元的赔偿,这个价格刚好是英国没收卡罗林号运载的武器价格的三倍。

威尼斯港。

所罗门·罗斯柴尔德从美国购买的粮食到港已经一个多月了,然而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奥地利的限价令,这些粮食不但赚不到钱他还要搭上运费,就算现在运回去也要缴纳相应的关税。

所罗门自以为高明的手法,在这条限价令前,就如同小丑一样滑稽可笑。

当然之后他将粮食卖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奥地利政府稳定物价。

塞切尼伯爵的担心也被证明是多虑了,奥地利政府为了赈济灾民,在匈牙利地区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构筑堤坝,并没有像他担心的那样故意激化灾民矛盾,趁机打压匈牙利。

之后皇室又从他的手中买走了大片荒地,但这对匈牙利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虽然皇室领地并不会给匈牙利提供税收,但是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灾民,至少可以缓解匈牙利的内部矛盾。

然而塞切尼伯爵很快就发现,一艘又一艘的船将大量的德意志难民送到了匈牙利,在这里他们被组织起来开垦荒地,建设房屋。

同时,稳定下来的难民将奥地利的消息传回国内,奥地利有工作,有食物,还给土地分房子。

于是乎更多的德意志穷人选择了到奥地利谋生,而不是大洋彼岸的美国。

历史上,这段时间德意志人口流失严重,其中绝大多数都去了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美国的发展。

第八十九章 放火烧山

书接前文。

在见证了护教军的强大战力之后,官金潘等人决定加入教会。

随着战斗的结束,又有不少起义军的家属找到了磅逊,真腊义军的总人数已经将近八千。

这八千人的伙食就是一个问题,再加上他们所需要的住所。

磅逊城内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虽然各派在如何处理真腊义军的问题上争执不下。

有人认为应该将真腊义军安置在象山山脉一带,让他们去消耗越南人的力量,也有人认为他们难堪大用,不如划出一片专门的区域让他们为领地的建设出一份力。

但是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那就是不能让官金潘的队伍进城。

在东南亚自古以来都信奉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现在真腊王室衰微,国家支离破碎,恐怕有其他想法的人并不少,这种利用的好对磅逊的建设大有裨益,但是利用不好可能会深受其害。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原真腊官军有八千人,并且几乎人人都有枪,而且大多数都是壮劳力。

磅逊的战力除了那八百护教军,就是教会的战斗兄弟,但二者加在一起也不过是一千多人。

如果是正面作战,或者是防御战还好,若是对方搞偷袭,那就十分麻烦了,一旦放这些人入城,那局面就根本控制不住了。

在真腊的奥地利人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写信向本国求援,同时征召教民,进行简单的训练,一旦发生突***况,再发给他们武器,让他们协助守城和战斗。

然而这样做也仅仅是能保证磅逊城内的安全,并不能保证整个区域的安全,同时也使得自己的活动受限。

其实弗兰茨早就想到了这种可能,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分化瓦解。

首先,与奥地利长期有贸易来往的真腊官员,可以入教入城。

其次,若是能提供财宝,情报的,或者是会说德语的特殊人员,也可以入教入城。

再次,可以对那些想要入教入城的人,先进行培训在进行选拔,其中优秀、虔诚者留用,参加实战,连续三次战斗表现优异者可以入教入城。

同时一点要贯彻好,教会和德语两个基本点,新教民必须会讲德语,在城内尤其是真腊人中间淡化阶级,而在城外必须强化阶级,这样才能利于统治。

壬于、罗坚战败的消息很快传到后面,带兵的越南将军感到不可置信。

范朱和张明讲同为二品将军,然而却处处受到张明讲的欺压,若是这次战败的消息被张明讲利用,恐怕自己将军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至于眼前真腊伪军的话,范朱根本就不相信,他不相信这世上有什么军队能用黑烟伤人。他反而觉得这些高棉族的女干细,可能是假意投靠大越国,此时此刻用的不过是苦肉计而已。

他们的目的不过是想拖延住他的脚步而已,同时范朱也明白大越国的军中不允许失败,失败者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范朱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高棉族人全部杀了,然后亲自拿下磅逊,给越国主一个交代。

官金潘等人惊讶于磅逊的变化,没想到之前的渔村,此时已经变成了一座城市。

高达的城墙气派不输给真腊任何一座大城,再加上大片的西式建筑,让人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官金潘还注意到一个特点,此地的教民穿得居然是洋布,洋布和土布比起来又漂亮,又结实,在真腊只有很少人穿得起。

此时,真腊、越南和西方的贸易较少,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之前官金潘和帕拉苏伪造前国王安赞的诏书,将磅逊及其周边郡县划给了奥地利。

现在官金潘又拿着一份讨逆文书和一份将磅逊附近的贡布、戈公两省赐予奥地利帝国的文书。

官金潘在之前的战斗里见识到了

磅逊此时的强大,他现在只想给族人找一个好靠山,用手中的两份文书换一个平平安安地度过后半生。

弗兰茨对于官金潘伪造真腊先皇诏书这件事十分满意,毕竟死无对证才是最好的,这样可以让弗兰茨省去很多麻烦。

当然弗兰茨也很清楚,这种诏书可以伪造一份就能伪造很多份,所以弗兰茨并不想要诏书,而想要伪造诏书的工具,也就是安赞的玉玺,为此弗兰茨愿意给官金潘一个主教助理的职位。

主教助理虽然是神职,但是在此时的磅逊就相当于二把手了,因为此地暂时由教会掌控。

安布罗修斯也回到了磅逊,他成功找到了那艘停泊在岸边的海船,只不过上面的不是法国人,而是教会打入越南内部的女干细。

磅逊名义上还是安布罗修斯的大公领地,同时他也是此地的最高指挥官,所以对于他能回来,磅逊方面还是十分开心的。

只不过他们还来不及庆祝,就有哨探传回消息,越南军队范朱部两万余人正在尝试翻越象山山脉。

弗兰茨早已经给劳舍尔大主教上了课,对于这种情况的应对方式就是火攻,这些东西都写在了劳舍尔发给磅逊教士们的圣典之中。

安布罗修斯作为一位天才指挥官,他也明白此时放火烧山才是最好的选择。

目的并不是要将对方全部烧死在山上,只是延缓敌方的行进速度,同时打乱对方的部署。

至于热带雨林气候到底可不可以放火,请参考亚马逊森林大火和当年诸葛亮火烧藤甲兵。

奥地利军队之所以会用火攻,这还要怪越南人不走寻常路,非要学汉尼拔翻越象山山脉,如果他们能绕一圈从大路进攻,那他们至少要多花一个月的时间。

同时,这个时代越南所谓的“大路”也并不宽敞,而且只要将几条桥梁炸断,他们就只能涉水渡河了,众所周知“抢滩登陆”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越军的主力武器是火绳枪,一旦浸水就无法使用。

奥地利在磅逊的主力武器是针击枪不怕水,这也是弗兰茨觉得几百人就能守住磅逊的信心来源。

同样这也是为什么磅逊的仓库里有几千把枪,而护教军却只有八百人的原因。

因为在磅逊的仓库里,绝大多数的枪械都是准备卖给真腊人的燧发枪,只有护教军和奥地利军用的才是针击枪。

范朱的队伍十分庞大,在山中十分容易辨认,磅逊的斥候们在山中放火,山火很快就变成了滔天烈焰。

面对汹汹的山火,范朱只能选择撤退。

第九十章 梅开二度

首节 上一节 76/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