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对老朱口中的这条消息,确信无疑。
如果真的遭了灾,那事情可就麻烦大了!
只不过,瘟疫和旱灾,跟查账又有什么关系?
不等朱寿主动发问,老朱就接着又说道:“徽州是富庶的大城,往年给朝廷交上来的账目,都十分的漂亮。年年都说府库充足。从洪武三年开始,单看这些账目还以为徽州是一个极为富庶之地。但是,当地遭了灾的时候,真正调拨钱粮的时候,才发现粮仓里空的能跑老鼠。这下子盖子当然就捂不住了。你说,这账目要不要查?”
听到这话,朱寿的嘴巴不由得张得老,大几乎能塞进去一个鸡蛋去。
此时,朱寿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当地的官员,是真的猛士啊!
徽州的官员,胆子实在是太大了!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老朱最痛恨贪污腐败。
但这些人还敢顶风作案,而且从洪武三年到洪武二十二年,将近20年的时间。
一地持续贪腐,这上上下下,其中能牵扯出多少事情来?
这个时候,马皇后端着一盘水果走了出来。
她递给常氏兄弟一人一个苹果,然后来到老朱和朱寿身边,挨着老朱坐了下来。
就听到老朱接着说道:“据说,此时徽州已经十室九空。因为家中没余粮,很多人因为瘟疫被堵在家中出不来,活活饿死。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易子而食的状况!”
第147章 乖孙,你觉得这些办法不行?
说这话的时候老朱怒目圆睁,眼睛里面布满了通红的血丝。
紧握着扶手的双手,也是青筋暴露!
显然,此时的老朱,极端的愤怒!
老朱年轻的时候,就是因为家中遭了灾,父兄被活活饿死,他才出去逃荒。
最后当乞丐,当和尚,发现都没有活路,这才不得以举兵造反,夺了天下。
可以说,千百年来,就没有哪个皇帝能比老朱还明白民间疾苦!
在老朱眼中,徽州现在发生的惨剧,只有到了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才可能出现。
而偏偏,当地的一群蛀虫,勤勤恳恳的贪腐了二十年,将偌大的一个富庶之地,生生给蛀空了!
此时,老朱的愤怒已经是溢于言表。
旁边,马皇后轻轻握着他的手,小声安慰着。
老朱一番真情流露,让朱寿感受到了,他是真的在为那些百姓感到痛苦。
同时,也对那些官员极为愤怒!
从这件事情之中,朱寿也感受到了,在这个年代,百姓的生活有多么艰难。
本来粮食就吃不饱,只能勉强度日。
稍微大一点的灾害都承受不起。
去年冬天的那场大雪,就是明证!
如今瘟疫加上旱灾的双重打击,就足以让一座大城的百姓民不聊生!
十数万人游离失所!
说实话,任何人看到这种情况,都不免会动恻隐之心。
朱寿想了想,开口问道:“爷爷,那朝廷怎么打算处理这些灾民呢?”
如今,灾民们已经逐渐向应天府汇聚,算算时间恐怕用不了几天,应天府周围就会被灾民们填满。
也就幸好大明现在只是一个地方遭灾,情况还不算严重,朝廷多少有能力处置这些灾民。
老朱叹了口气,说道:“还能怎么办?前日早朝,朝廷众臣们商量如何安置灾民,总共提出了三个办法。第一个,就是开仓放粮,施粥保住灾民的性命!”
“第二个,就是派兵维护治安,毕竟流民们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多少要防着一些胆子大的泼皮无赖铤而走险。”
“至于第三个嘛……十数万灾民流入京城,当然不能交由京城本地的官员来治理,否则会扰乱当地治安!所以,有人提出以灾民治灾民的办法。选出一些在徽州当地德高望重之人,让他们来监管钱粮,去给灾民赈济。这一来,朝廷的压力也会减轻不少,可以腾出手去做更多的事情了。”
闻言,朱寿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随后,他问道:“那些大官们想出来的,就是这样的办法?”
老朱眉头一挑,问道:“乖孙,你觉得这些办法不行吗?”
朱寿叹了口气,说道:“当然不行!”
老朱连忙神色肃穆,做出洗耳恭听状。
朱寿没好气的说道:“开仓放粮,这个是应有之义。但是,爷爷你不要忘了,徽州距离应天府并不远。徽州干旱,那么应天府未来的两个月,会不会有旱灾?要知道,距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呢。”
“哪怕是应天府没有遭灾,那么全国各地,难道就没有招灾的地方了吗?如果各地都需要朝廷拨粮赈灾,那么应天府的粮仓,能够支应几地的需要?”
老朱皱着眉头,闭口不言。
然后,朱寿又说道:“至于第二点,其实我觉得更加是胡扯!灾民们中间,是有泼皮无赖,这事不假。但是,朝廷如果派兵严加看管的话,更容易激发出他们的逆反心理。爷爷,你自己也说,他们这些人流离失所,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
“如果被他们误会朝廷的行为,激起民变,反倒是不好了!”
“至于第三点……以灾民治灾民……爷爷,不是我说,朝中的那些大官们,根本不懂得人心!”
“古往今来,但凡有利益,人就会迅速划分成不同的阶层,一层盘剥一层。如今,朝廷让更是人为的将这种阶层划分出来。假如让您治理灾民,相信您能够秉公分发粮食。但是,你能保证其他人也能这么做吗?”
“要知道,在当地德高望重,可并不代表着这个人就是一个好人。爷爷您莫不是忘了,唐朝的那些门阀望族,好人没有几个,反而无恶不做者比比皆是?”
紧接着,朱寿又下定结论,说道:“不论如何,这种赈灾方法,只能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屁用没有!折腾到最后,反而到处都是问题。”
听到朱寿这话,老朱极为惊讶。
他忍不住问道:“你说这三策不好,那你有什么妙计?”
朱寿点了点头,极为自信的说道:“我自然是有办法的!爷爷,你觉得以工代赈如何?”
听到这四个字,老朱不由得瞪大了眼睛,然后连忙问道:“何谓以工代振?”
朱寿笑道:“爷爷,我之前跟你说那个养猪的计划,你觉得如何?”
老朱点了点头,说道:“你那个办法,如果真的做成了,自然是极好的。不过,这跟赈济灾民有什么关系?”
朱寿摇头晃脑的说道:“有啊!那可是真是太有了!”
说着,他摊了摊手,冲老朱说道:“爷爷你看啊,我们如果要让全国的百姓都养上我们提供的种猪,即便是我绞尽脑汁,也得按部就班进行谋划。十年之内能做成这件事情,就了不得了!”
“我最近正发愁,不知道怎么展开呢,现在不正好徽州大灾,刚好给咱送来一大批壮劳力吗?”
听到这话,老朱更加迷惑不解了。
老朱说道:“养猪见效慢,还不等猪养起来,那些灾民就饿死了,你这算是什么办法?”
朱寿笑了笑,说道:“爷爷,你不要急,先听我说。我的计划也分为三步!”
“第一步,自然是赈济灾民。只不过,不要朝廷拨放粮仓的粮食,而是让应天府的富户们施粥赈济灾民!”
老朱皱了皱眉头,问道:“这是为什么?”
在老朱心里,百姓是自己的子民,灾民是,富户同样是。
赈济灾民,本来就是朝廷的责任。
现在让富户们出钱出力,这算什么?
第148章 咱老朱真的丢不起那个人!
咱老朱真的丢不起那个人!
朱寿说道:“爷爷,您是不知道,现在应天府的那些勋贵富户们,钱多的都不知道怎么花了!之前,咱们卖洪武盐,卖的不是挺好吗?”
“有沈万三的前车之鉴,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炫富,只能变着法子花钱,给自己买享受。但是,什么享受能够比得上精神享受呢?去年雪灾,不用朝廷动员,就有那么多富户开设粥棚,赈济百姓,这您也是知道的!”
“可见,金陵城的富户们,是很愿意花钱来买这个好名声的。只是,因为朝廷没有颁发命令,所以普通的富户们还真不敢做这种事情!我当初在长干里请人吃饭,不也被别人指摘,说什么邀买民心吗?”
“只要朝廷发放一张榜文,下令应天府的富户们可以自己开设粥棚,赈济灾民,我敢保证,不出10日,金陵城之中的那些豪富之家们,一定把这十几万灾民都喂得饱饱的!绝对饿不死一个人!”
闻言,院子里面的其他四个人都是瞪大了眼睛。
朱寿的这一番发言,实在是太过颠覆他们的认知。
但是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朱寿将他们的这番表情都看在眼中,心里不由得暗笑。
古代社会,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是最坏的时代,但也是最好的时代!
说坏,是因为现代人什么准备都没有,骤然来到古代的话,很容易犯错。
一不小心,就会被噶了。
心里面再有万千韬略,人死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还说啥?
但相反,如果脑子灵活一些,能够活下来。
那么,现代人在古代,绝对会活得很滋润。
原因无他,在这里混个财富自由,实在是太容易了。
不论是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觉,出将入相做人上人。
还是利用一些后世才有的专业知识,做一些新奇的东西,当一个富家翁。
总而言之,难度很低。
相比而言,对于古代土著而言,其实实现财富自由,也并不是那么难。
相对来说,学识就是限制人们实现阶级跃升的唯一门槛。
不像是在后世,人人读书识字,信息接收的手段十分先进,想要出头实在是太难太难。
但人终究是人,无论是古代人还是后世人,秉性都是不会变的。
人有钱了,就会贪图享乐。
至少,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
后世有钱人做慈善的那么多,不否认,绝大多数人都是心怀悲悯之心。
但是,说到底,难道他们自己没有什么私心吗?
实现人生价值?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理由,可是,人生价值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因为利益的付出,而换取的名声。
这,就是富人们追求的精神享受。
这一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的。
而在古代的礼制社会,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以前,一个家族的名望,就是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