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老朱就轻笑道:“胡惟庸已经死了八年,你为什么说,李善长会因为此案被杀?”
“当初,皇帝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免了李存义一死。但是,李善长却没有心存感激,连句感谢的话都没说。爷爷,你就说,按照洪武皇帝那个小心眼的性子,他心里能痛快么?”
老朱瞪了朱寿一眼。
混账,怎么跟爷爷说话呢?
虽然心里有些不爽,但老朱还是承认,朱寿说的很对。
当初他饶了李存义一家老小,李善长却没有丝毫表示。
从这件事情上,老朱就知道,李善长膨胀了。
之前有很多官员,都曾弹劾过李善长贪贿弄权,无所畏忌。
只不过,老朱信任李善长,并没有在意。
大明立国之初,老朱是真的把李善长当做最信重的臣子看待的。
老朱还将自己的长女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
李善长是诸多臣子之中,第一个被皇帝赐婚的。
按理来说,有如此荣耀,李善长总应该心存感激。
这些年,老朱杀了不知道多少功臣,但是对李善长一如既往。
老朱总觉得,就算李善长是块石头,也该被自己焐热了。
李存义案发之后,老朱下令让锦衣卫严密监察李善长。
不查不要紧,这一查,却让老朱触目惊心。
贪赃枉法,收取贿赂,对群臣无礼……
这些罪名,居然都是真的!
这人都坏到这种地步了,还让老朱怎么相信他?
所以,朱寿说的没错,现在老朱已经对李善长动了杀心。
不过皇帝杀人,不是下个命令就行。
尤其是杀李善长这样位极人臣的人,更是需要谨慎。
就好比过年杀猪,必须要有好处有目的。
不然,也对不起李善长这么多年的嚣张不是?
但寿儿是为什么会知道,两年之后就会出现杀李善长的好时机?
老朱对这个,最为好奇。
朱寿微微一笑,接着说道:“爷爷,皇帝起家,靠的是淮西集团的势力。这些年来,淮西集团的力量已经遍布朝堂。你说,皇帝会对这种情况放心吗?”
老朱摇了摇头。
朱寿所说的这些事情,确实是他的一块心病。
“所以,这些年来,皇帝才不断的杀出自淮西集团的功臣。但是,照我看,皇帝的手还是太软了,这些年杀的还是不够多!”
“寿儿,不得胡说!”
朱标脸色大变,低喝一声。
朱寿摊了摊手。
他这么说,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嗜杀之人。
历史证明,这个时候,老朱的格局确实还没有打开。
大明立国,老朱封赏功臣,一口气封了6个公爵,还有28个侯爵。
这三十四个人里面,称得上得到善终的,只有四人。
因为,他们都属于淮西集团。
任何朝代,只要有官员抱团的现象,对于皇帝来说,都是心腹大患。
老朱虽然靠着淮系集团起家,但绝对不能容忍淮西集团继续做大。
他很清楚,自己在的时候,还能够压制住这些人。
如果自己死了,朱标上位,肯定压不住这些老臣。
他活着的时候,这些人就不太安分,胡惟庸一个宰相都敢密谋造反,那些手握兵权的大将呢?
谁能保证他们就没有异样的心思。
所以,这些年,老朱一直在清除着淮系集团的势力。
培养蓝玉、沐英等年轻的将领,就是为了朱标准备班底。
而且,蓝玉同样出身于淮西集团。
他和朱标关系紧密,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
而太子党和老一辈的淮西集团的人,天然有利益冲突。
李善长,就是淮西集团的领袖人物。
不杀掉李善长,老朱心中难安。
更何况,这个老东西,本来就有取死之道!
老朱好笑地问道:“你觉得,皇帝杀人还不够狠?”
“当然了,爷爷,开国之初的34个勋贵,你不觉得太多了吗?”
朱寿可不是胡说,实际上老朱做的可比他说的要狠多了。
光是胡惟庸一案,就死了一个公爵,还有二十二个侯爵。
两年后,就是本案的一个大爆发时期。
此后,老朱生生杀得人头滚滚,整个应天府血腥味冲天。
第42章逆子啊逆子!
对于朱寿描述的景象,朱标和朱棣兄弟二人光是想一想,都觉得不寒而栗。
朱棣现在还不是那个起兵造反的燕王。
他自知自己在老爹眼中的地位,远远比不上大哥。
甚至,能不能比得过李善长,他都得掂量掂量。
朱寿说李善长肯定会死,让朱棣莫名地生出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朱棣听得心里一阵发凉,连忙岔开话题。
“你说的这些,跟你的计划有啥关系?”
“四叔,我还没说完呢。李善长这些老一辈的淮西集团,到时候已经被皇帝清除干净了。到时候,如果太子朱标死了。你说,皇帝会怎么做?”
朱棣一脸懵逼。
这事情我特么敢回答么?
但是,他心里却忍不住思索起来。
这个时候,朱标对逆子咒自己死,也逐渐免疫了。
他也开始顺着朱寿的话思考。
老朱却直接开口。
“你想说啥,直接说就是了,都是一家人,还打啥哑谜?”
朱寿嘿嘿一笑,道:“爷爷,你想想,那个时候,皇帝会选谁做储君?”
这话一出口,院子里的气氛,顿时陷入了诡异的沉寂之中。
朱棣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按理来说,兄死弟及,父死子继,是诸夏自古以来的传统。
但是,兄死弟及有个前提,那就是没有儿子。
朱标又不是没儿子,怎么着这事情也轮不到自己。
朱棣对那个位子,没有指望过。
可架不住老爹和大哥就在旁边啊,万一流露出什么不自然的神色,让他们多心,那可就不好了。
朱棣越是想管理一下自己的表情,那张脸的五官就越是扭曲。
好在,老朱并没有多想。
他笑了笑,说道:“皇帝自然会立皇太孙,这一点咱觉得没有啥可说的。”
顿了顿,他又接着道:“咱反倒是有些好奇,为啥你一直都觉得,皇帝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呢?”
这个疑问,在老朱心里好久了。
实际上,朝廷的官员们,大多数也认可朱标的儿子中间,最有可能当皇帝的,是朱允炆。
但这玩意儿,老朱一天没有开口,猜测就始终是猜测,做不得数的。
“如果太子不死,皇帝还有可能选太子的嫡子做皇帝。但朱标如果真的没了,那只有选朱允炆了。朱允炆的母亲如今也是太子妃,实际上也算是名正言顺。最关键的是,爷爷你要考虑到皇帝的年龄问题!”
老朱眉头一挑,不由得沉思起来。
“朱允炆是年龄最长的太孙,我们那位陛下,只有这一个选择。因为,几年以后,他的时间同样不多了!”
这一番推论,有理有据,老朱倒是十分信服。
“所以,你就认为以后朱允炆会当皇帝?然后,你又觉得朱允炆会削藩,所以燕王朱棣会反,这才提前做好打算,要倒向朱棣?”
老朱长叹一口气。
此时,他是真的因为这个孙子,感受到了一种惊艳之感。
没错,惊才绝艳,说的可能就是朱寿这样的人吧!
老朱自微末起家,最后争得天下。
在这个过程之中,他见过的能人数不胜数。
走一步看三步的人,他也不是没见过。
不论是刘伯温还是李善长,都算得上是这样的人。
但如同朱寿这样,走一步看十步。
天下承平之际,就能够于平淡之中,看到十五年之后的波涛汹涌的本事,老朱简直闻所未闻!
纵然,朱寿的这一切猜测,都是建立在太子朱标会死这个前提下。
但是,他对于李善长结局的猜测,以及对老朱自己所思所想的猜测,简直分毫不差!
可想而知,他并非无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