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10节

一旦到了王朝末年,这么远的距离就足以让一个王朝死上几百次了。

他被召唤出来后,又不是没听身边的其他被召唤出来的后世的人们说过大明的未来,虽然被建奴击败有些出乎意料,但大概的死法也和王阳明当初看到的情况差不多。

为了更快更好的修成这条运河,王阳明也是绞尽脑汁了。

自他到任以后,有李湛这个皇帝的支持,地方上的官员们还是要给几分薄面的,而且王阳明本来手腕就很了得,很快就把当地的官员折服了。

即便如此,他在修建运河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出乎意料的问题,当然了是出乎他的意料,而非是跟他一起的搞水利工程的人的意料。

一开始开始修建运河的时候,不是没有人建议过,直接走最短的那条路线,往方城垭口最矮的位置挖,这样纸面上看那能少很多工程量。

可是被王阳明带来的那些专门搞工程的大佬们一阵喷,这样的念头也就偃旗息鼓了。

毕竟这些专业人士拿出来的数据很是详实,有理有据,他们那些没有到当地实地考察的人,当然没有发言权了。

王阳明也是这时候才知道,若是真想走看上去最短的路程,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若是真的走直线,那这条运河一般的路程都要挖十丈深!

这条运河规划的地形,周边地势太高了,不这么挖不行。

而且,一旦这么搞,到时候运河通水以后,很多地方地势不平,还需要增设水闸,这对运河的保养来说耗费太大了。

挖这条运河的意义就不大了,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搞清楚了这点,王阳明还是讲究实事求是的,本着尊重手下专业人士意见的原则,王阳明决定让运河绕个弯。

这一下,挖运河的难度就低了不少,那些被王阳明领着的蛮子们,在大军的看守下也不敢闹什么幺蛾子,老老实实的在这挖运河。

反正帮大唐挖运河,虽然确实累了点,但确确实实能吃饱饭啊,这事他们在给大唐当狗之前怎么都想不到的。

而且王阳明为了减轻这些蛮子们的反抗心理,也是殚精竭虑,专门抽调了一些地方上的读书人,让他们每天给这些蛮子们宣扬儒家大义,教他们读书认字。

只要愿意这么做的,就可以来到他身边求学,那些当地的寒门子弟听到这样的消息,一开始确实不怎么心动。

大家都是二十来岁的人,虽然你王阳明跟对了人,年纪轻轻跟着天子做下了一番事业,总不代表儒学上也比我们这些人强吧?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可随着几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一开始的傲气就全然消失不见了,这些寒门子弟蜂拥而至,热情的帮助王阳明教化这些蛮夷,只为得到王阳明的指点。

要知道,儒学在两汉以后就近乎没有新发展了,而王阳明又是后世很多人眼中的儒家最后一位圣人,对儒学经典的精通那自是不用说。

而王阳明教学生的本领也是一等一的,再叠加上被李湛召唤后,从李湛那拿到了很多后世的马列名著,西方社会学著作,王阳明的水平绝对是这个时代的巅峰!

恐怕未来在这些新世界的历史上,王阳明要成为可以比肩孔孟的圣贤了,压根就不会有朱熹什么事了。

有这样的大腿不抱,那些寒门子弟是傻子吗?

要知道之所以成为寒门,不就是因为虽然有书、有点资产却苦于没有名师吗?

他们虽然看不出来王阳明的水平到底有多高,但教导他们这些人那是绰绰有余!

特别是在几家当地世族里专门搞学问的老者携手拜访王阳明后,出了门就异口同声的称赞王阳明的学问,更是让无数人瞠目结舌。

更绝的是,这些老者回家以后,逼着自家的子弟们全都过来跟着王阳明学习,甚至放了话出来,谁敢不听王阳明的安排,谁以后就被逐出家门!

有了这些大族做背书,哪个人不知道他们这是捡到宝了?王阳明的学问明显不是一般的高,这样一来帮着他干活也就更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了。

王阳明人好歹没有收束脩,让他们帮着干活也能给自己某个不错的前程,何乐而不为?

有了这些人的参与,王阳明调动手下这十万多俘虏和民夫就更加得心应手了,读过书的人怎么都比没读过书的强一点,至少能读懂他写出来的布告。

这一下,就连那些看守俘虏的唐军将领看王阳明的眼神都有些不对劲了,能这么轻松指挥十万人规模的俘虏和民夫修建运河,就是转手指挥十万军队也没什么太大的难度。

他们也只能感慨,世上还真是有天才的。

可就是这样的天才,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

这个问题也不是出在别的地方,恰恰还是运河上的事。

本来运河走一条弯路,多挖一点土方,但施工难度能下来不少,大家也还都能接受,可谁也没有想到挖到方城一带的时候,工程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此处地处桐柏山脉,地基太过坚硬,而山上的土层也比预想中薄了很多,要是真要接着施工,那需要挖穿近乎八丈的岩石层。

王阳明收到消息也去施工现场看了,着实挺让人头疼的,这些岩石还不是什么比较容易挖动的砂岩,而是非常坚硬的花岗岩。

这让施工队确实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就算那些专业的工程大佬们一再强调,这本来就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也没能挽回低落的士气。

要是真的全靠肩挑手提,这一条运河的挖通恐怕要消耗很多人命的,就算是突厥人不怎么做工程,也能从施工队脸上瞧出几分不妙来。

这一下,就连这些突厥俘虏们隐隐也有些骚动,他们虽然投降了,也愿意帮助朝廷修建工程,但这要耗人命的事,他们也不愿意去做呀。

若不是平日里王阳明对这些突厥俘虏确实能一碗水端平,给的待遇也不错,在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威信,恐怕突厥俘虏们早就有营啸了。

等到王阳明再度来到施工现场,这些突厥俘虏们七嘴八舌的跟他抱怨,王阳明只能先一一抚平他们的怨气,毕竟这运河修建还要借助他们的力气呢。

总不能真的把这些人一并屠杀,然后换成大唐子民来干这活吧。

随后,王阳明立马找上那些被李湛派过来主管工程修建的人,这人倒是信心满满,直接了当的向王阳明提了建议,直接用火药吧。

在后世的时候,用火药修建大工程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操作了,只是这骤然放在大唐,王阳明一时有些恍惚。

王阳明也是忙中出错,用黑火药开山,这也是大明有些地方就有的事了,他这个大明人居然都能忘记这点,实在是不应该啊。

既然有了解决方法,这工程当然要继续进行下去,为了安抚人心,在第一次用火药炸山的时候,王阳明亲临一线,让后面的这些施工人群都安定下来。

随着一声轰响,方城附近的桐柏山脉遭了秧,隘口处的石头硬生生被炸碎了,眼看火药的效果这么好,施工队的信心一下就高涨了起来。

这哪里是什么火药,分明就是天上的雷神相助,相传李唐皇室是道祖后人,现在来看还真是这样啊!

虽然封建迷信一点也不好,但在这个关键时刻,确实起到了安抚突厥俘虏的作用,让他们的干劲一下就高涨了起来。

而且王阳明的心思还很细腻,既然李湛打算迁都,那洛阳城肯定是要重修的,这些开山留下来的大石头,完全可以用到洛阳城的修建中。

这样还能免去其他地方百姓的劳役,等到运河挖通,石头很轻松就能送到洛阳城了,这也是他挖通运河的本意。

虽然离洛阳城确实有些远,但大力能出奇迹,就算不从这条新运河走到洛阳,也完全可以从隋炀帝挖的运河通到洛阳。

这又不是明朝时候的大运河,元朝重修后的运河压根不再过洛阳了,而是直通北京,这和现在的情况可大不一样了。

工程就这么有条不紊的继续了下去,虽然就是用了火药,也只是减少了三成工程量,但这已经让这些施工的突厥俘虏欣喜不已了。

同时,王阳明为了不浪费人力,还派人从山口的另一端也开始实行爆破施工,总不能让这么多人在工地上晒太阳吧?

他们虽然可以不干活,可这不是段时间里他们还是要吃饭的呀!

虽然王阳明知道现在的粮食对大唐来说不算什么,可他总是忍不住心疼,宁愿让那些俘虏们在山的另一端继续施工,也不愿耽误工程进度。

随着王阳明和那些工程师们的聊天,王阳明对这段运河的修建也多了更多的感悟,他之前只是知道宋朝的皇帝们曾经想过修建这条运河,却完全没想到他们当初已经到了实施的地步,却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

当年宋朝三代皇帝都想过修这条运河,却因为施工量太大,山石难以开采等等原因,最终放弃了。

按照这些工程师们的说法,就是对这样一个大工程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不清楚,没有一个准确的预算。

一遇到困难就缩了卵,这倒也不奇怪,毕竟是宋朝嘛~对这些工程师们的一些评价,王阳明不是很赞同,毕竟他也深切的感受到这项工程的艰难了。

要是没有李湛拿出来的超越时代的一些工具和加强过的火药,就这条运河的施工量,就是王阳明也想要放弃。

更何况,宋朝的君臣们的见识,又怎么能和后世而来的这些专业人士们相比呢?

就从有几个工程师嘴里,王阳明就知道他们当初参与了不少不亚于隋唐大运河的工程,这样一条短短的运河,可能真的不被他们放在眼里吧。

在王阳明看来,这些工程师们比起那些宋朝的君臣们多出来的不是别的,而是他们的心里非常清楚工程的进度还有多少大致能够完工,还可能有哪些困难会遇到。

这样胸有成竹的姿态,也能给他和其他官员们带来非常大的信心,就是那些跟着他们的施工队,那些大唐的技术人员们,没由来的底气也增加了太多。

说实在的,只要有希望,工程难度的问题,在这些官员们看来真的不算什么,只要上面有命令,很多人是不会介意拿百姓的鲜血染红自己的官帽的。

只是,没有底气,就成了他们最大的惶恐之处。

这大概就是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吧?

王阳明的心里若有所思,对于李湛想要建立专门的工匠学校,也就更能理解了几分。

可惜王阳明没能安生几天,等到开春之后,又被人喊到工地上去了。

王阳明往工地上走的时候,有专门的校尉和士卒护送,毕竟工地上突厥人太多了,就是王阳明心再大也不可能不带人直愣愣的往工地上走。

一边走,王阳明一边问身边的校尉。

“这次是出了什么事,怎么这么着急喊我?”

“之前的施工不是一直很顺利吗?有了陛下供应的火药,炸山开石那么方便,难不成是除了事故,炸死了那些突厥人,结果他们在那闹事了?”

一旁的校尉苦着脸说道。

“不是这回事,要真这么简单,我们还好做些,直接镇压平叛就行了。”

“可……可这次的事,他邪乎啊!”

在王阳明的追问下,这名校尉的脸上带着些惊慌的说道。

“之前冬日里挖开的河道,这次开春之后居然又慢慢长到一起了,这下不只是突厥人不敢干了,就是那些专门管技术的施工人员也不答应了,觉得是挖到息壤了。”

王阳明很是惊异的问道。

“那那些工程师们呢?他们是怎么说的?”

校尉略微迟疑的说道。

“他们……她们倒是一直大喊这不是息壤,只是一般的土,可这眼见为实,大家更多的还是觉得他们是为了更好的施工,说的谎罢了。”

听到校尉说那些工程师们不觉得这是息壤,王阳明的心里就松了一口气。

虽然他本人并不信那些神话传说,可他现在都被李湛从死人变成活人了,还是从大明一下子拉到大唐,就是再怎么觉得这息壤的事不可信,心里也免不了犯嘀咕。

倒是那些工程师们来自后世,很多东西他们那的解释可能更加贴近真实一点。

“你们有没有监视他们继续挖河道?难道就直接信了吗?”

“我们一开始也觉得这事太过荒谬,可能是那些突厥人想要偷懒,使出来的法子,是借口罢了。”

“可等到我们真的监督着这些突厥人重新挖了一部分河道,眼看着它在几天之内又慢慢合拢,真的是不信也不行啊!”

“就是之前挖好的河道,有一部分现在也有合拢的迹象,虽然并没有完全合拢,但这个迹象可不太好,弄得现在施工的人们人心惶惶的。那些突厥人甚至觉得咱们开凿运河是触怒了天神。”

言罢,这名校尉有些忐忑的问道。

“王先生,这不会是真的咱们触怒了什么神仙吧?要不然怎么会有这样的异事?”

“而且这土也确实邪性,遇水就长,这不是和咱们传说中的息壤一模一样,难道真的是上古鲧治水所留的吗?”

这名校尉的脸色很是忐忑,望着王阳明想要寻求一个答案。

王阳明的眉头一皱,这话不像是一名一般的校尉能说出来的,息壤这东西的记载也不是一般人能接触到的。

这里面恐怕还有别的人再捣鬼,还是读书人,不过面上王阳明还是很和煦的安慰道。

“你们且宽心,既然那些工程师们说了没有事,并非息壤,那应该就不是的,他们总是要给你们一个解释的。”

王阳明对那些工程师们相当有信心,不过可能是这些人平日里太过高冷,不善言谈,导致他们说的话没人真的信,所以才不得不求助到自己的头上。

王阳明一时也是有些失笑,没想到自己的声望还能被用在这样的地方。

等到王阳明跟着他们到了施工的工地上,就看到这里已经完全停摆了,那些铁锹之类的东西都被放在地上,明显没一个人敢动工。

而王阳明跟着身边的校尉沿着挖好的河道走了几里地,也发现了这些河道的与众不同。

这里面有些河道都已经挖了十几丈深了,有些却只有几丈,可他们的位置又并非是按照先后顺序表现的深浅不一的。

甚至有些地方看着像是没挖一样,要不是边上还设的有之前完工后庆祝用的东西,王阳明可能也把这些地方忽略过去了。

首节 上一节 110/2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