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李湛死皮赖脸也能赖住老子后裔这么一个身份,可同样是大家公认的圣人,李氏和孔氏起点是一样的,甚至现在李氏还要更为尊贵些,那么凭什么孔氏能够不停的延续自身的富贵呢?
要是孔氏现在真的存了这么一个想法,只怕李唐皇室里其他人第一个就是不答应!
李湛得到了王阳明的策略,心里第一时间也是很高兴的,觉得这至少是一个办法,还能够不错的解决大唐或者说李湛这一支的正统性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大唐的发展方向。
只是当李湛听到王阳明建议,未来的所有皇帝都尽量要在殿试的时候漏一个脸,出几道题考究一下前来参加科举的士子们的时候,李湛的脸上不由的露出一丝苦笑。
这一点,也算是王阳明的经验之谈了,可惜没能考虑到现在大唐的实际情况。
别的不说,现在大唐每次参加科举的人数,虽然比不过明朝的时候,但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偏偏大唐并非是只掐尖,录取那些最为优异的人。
如果说明朝的科举是只要选拔厅级左右的干部,那么现在大唐的科举,那就是连县局级一起选拔的。
若是真的按照历史上那些后世的皇帝们,亲自一个个巡视殿试,关照每一个参加殿试的学子们,大唐未来的皇帝们恐怕真的是忙不过来啊!
要知道,每一届科举考试最后录取的人数现在都要比大明那时候多很多了,至少也有千余人,这能和大明那时候最后科举录取的人数相比吗?
即便是大明的时候,皇帝们也不见得能把所有参加最后殿试的人的名字全都记下来吧?
若是未来大唐哪一任皇帝一不小心把那些参加殿试的士子们的名字记错了,那才是格外尴尬的事了。
其实说实话,就是李湛现在他都不一定能保证能把所有在他在位时期参加科举殿试的人的名字记全,他又怎么可能信任未来的那些子嗣们呢?
只能说,王阳明提出来的这个建议,看似有效,实则是难以实施的,要是哪一个皇帝能有这样的记忆力和手段,又何必劳费李湛和王阳明现在这么操心呢?
一旦未来的那些皇帝们懈怠了,那么这个原本属于皇帝的权力,就会很快从皇帝自己手中流走,这样的事是一定会发生的。
毕竟权力你自己把握不住,别人自然就会帮你把握。
后世的时候,那些大权旁落的皇帝们还少吗?
即便是号称明清这个君主专制的巅峰时期,也没少见皇帝大权旁落,权力落到臣子和宦官们手中的例子。
一时间,李湛也只能无脑喝酒了,君臣两人彻夜长谈,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王阳明才起身告退,李湛则是红着一双眼睛,想着这次王阳明说的问题。
直到最后他真的有些撑不住了,这才在内侍们的催促之下回去就寝。
第二天,李湛整理了一下这次和王阳明聊天的内容,算是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把这些事务也都给分一个优先级。
像是给封圣这事立规矩的优先级就可以放在最前面,因为这事对朝政的影响相对较小,可对后世的影响又比较大。
而梳理皇帝和儒家关系的事,也应该马上提到日程上,甚至也可以不是儒家,稍稍带一点道家的东西。
毕竟李唐皇室自称是老子后裔,不管别人信不信,说的多了,总会有人帮他们论证的,再结合未来李湛可能推出的一系列政策,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好的。
至于王阳明建议中的改造儒家的问题,可以往后放一放,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细水长流的事,只能先抓住抓手,随后一点点来改造。
要是实在这时候难以推动,宁愿在往后稍微放一放,不能在这么早的时候贸然对已经成了一个庞然大物的儒家动手。
这些务虚的东西,大都是需要王阳明来推动的,至于比较务实的部分,其实就是改革的事了。
李湛只要能在有生之年把变法接着推进,尽量给他的后代们留下一个更为丰厚的家底,组好还能同时把大唐周边的边患都给处理了。
最理想的一点,自然是完成当地的同化,塑造他们对大唐的认同感,要不然即便把这些地盘收到自己手里了,未来也会是动乱之源。
类比一下,当年大明将安南收回来,可是当地接连发生叛乱,最后不还是不得不将安南给吐了出去。
虽然大唐和大明两者面临的情况并不一样,大唐时期周边异族们自身的民族认同也还是基本为零的,但这样的隐患始终是存在的。
李湛埋头在宫中随时召见王阳明和冯道两人,努力勾勒出未来的图景,另一边也把自己对未来的畅想一点点透露给政事堂的各位宰相们那里。
也希望他们这些朝中大臣们能够畅所欲言,为大唐未来的兴盛添砖加瓦,不得不说,现在的儒生们还是有几分真正的为国为民的抱负的。
他们虽然可能觉得李湛期望中的那样的社会就像是三代之治一样,望起来很近,可实际上离得有特别远,简直就不是当世可以触碰到的。
可不管怎么说,能愈发接近那样一个世界,对大唐的大臣们也是一个很好的慰藉了,至少他们能真正做到在青史上留名了。
虽然李湛讨论的层次大都放在了宰辅一级,可这样的风声总是会走漏出去的,很快朝臣们也大都发现了风向的变化。
随着王阳明和章惇还有长孙冲几个外臣的归来,好像李湛这个当皇帝的一下子就又放了不少心,对边疆几乎是处于一种漠不关心的状态,对国内的朝政那就是又提起了一百个心。
这可能也是因为大唐现在武功极盛,已经到了一个再难向外开拓的时候了,而半岛上金银矿产的开发,还是长孙冲在那推广的海运、黑麦等等,让李湛对东北彻底放心了。
至于西北那,如今西域已经成了大唐的囊中之物,乃至是大唐西拓的一个粮食基地,当地就更不用担心了,大概大唐会是历代拿下西域后,对当地统治最为稳固的一个了。
只是一旦李湛将目光由外转向内,那接下来可能朝廷就又要大兴土木了,改革可不单单是制度上的事。
自从李湛登基以来,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能看出来,这个皇帝其实和前隋的杨广是有一点像的,都特别喜欢大工程。
就算不搞类似大运河那样的大工程,也非常乐意把朝廷的财政往道路修建上砸,这一点不得不说有一点各朝暴君的影子。
但他们这些能在官场上走到这么高位置的人,心里还能不清楚嘛,暴君至少不是昏君,而且暴君的很多措施,那也是对国家统治有好处的,只是过于急切而已。
至少从现在来看,李湛推动的工程建设,对民间百姓的压榨并不狠,这一点李湛表现的可比杨广这样的人优秀到不知道哪去了。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人则是认为,李湛这是想把当年汉朝的文景二帝加上武帝的活全都干了,趁着自己年少力强,直接把富国和强国两步都走完,让子孙后代们少劳累一点。
不过不管是不是这样,至少他们可以预见到一点,接下来朝廷的大动作还是不会少,恐怕还能再轻松个半年吧。
这半年过去后,只怕就要陷入极端的忙碌了,一想到这,不少人就有些想要苦笑,以往的时候谁会觉得当官也是一个体力活?
可偏偏李湛登基以来,对官员们的要求越来越高,虽说这样对他们的能力提升很快,就算是再愚钝的人,经过这些年的历练也觉得自己的能力有了不小的提升。
可另一方面,他们也真的感觉到很累啊……李湛登基以来,民间可能还有休息的时候,官场那就真的没有啊!
好在李湛也在不停的提高官员们的待遇,要不然恐怕不少人就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如今放眼朝堂,以往武德年间,朝堂上还有不少年纪大的官员们,而今朝堂上近乎都是年轻人,年纪大一点的,压根承受不住李湛这个时代的‘卷’。
这也不知道是一个好的变化,还是坏的变化了,至少那些年轻官员们对这样的事还挺高兴的,这表明他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啊!
越是朝中的老人退下的快,越是对他们这样的青壮派有好处,谁进了官场后还想看到自己头上有一大堆年纪大的很的老人在那干活的?
要真是那样,谁的心里不有些戚戚然,一想到自己未来可能也只能在这样的岁数才能成为国家领导,哪一个一开始对自己抱着极大的信心的年轻官员们不会有些丧气?
相反,要是头上年轻人多一点,对他们来说也有一个榜样作用,既然某某可以在3.40岁的时候,成为一方大员,我又为什么不行呢?
这不失为一种激励青年官员们的办法。
长孙府,长孙冲终于难得的见到了长孙无忌,父子两人已经有将近五年没有见到了,这次一见,长孙无忌的眼神复杂,蠕动了一下嘴,轻声说道。
“瘦了,真的瘦了……”
长孙冲倒是大大方方的说道。
“没,父亲,儿子我好得很呢!你看这不是精神多了?”
长孙无忌只是叹了口气拉着长孙冲的手,无言的拍了拍。
之前的时候长孙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难道不清楚吗?
傲气,冲动,哪里能说的出这么体贴的话来?
而且,看看现在长孙冲脸上的伤疤,虽然并不明显,可长孙无忌还是能看出来这是冻出来的疮伤,只是还没有好。
大唐现在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取暖设施,就是再缺这样的取暖措施,长孙冲这样的高级官员也是不会缺的。
可辽东和半岛的苦寒,还是有些过于骇人了,故而长孙冲的脸上有这样的冻疮,长孙无忌也能理解……
理解个头啊!
自己的儿子自己心疼!
明明原来一个帅气的小伙,现在脸上莫名多了一点伤疤,虽然并不明显,可长孙无忌的心里还是非常的难过。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长孙冲已经和李二的女儿长乐公主成婚了,至少不用担心找不到媳妇的事,这也算是苦中作乐了。
两人相互交谈了一会儿,由着长孙冲说了说在辽东和半岛的趣事,长孙无忌就在书房里说起了正事了。
“你这次回来后,陛下有没有说给你安排到什么地方?是就此在长安定下来,到六部之中打转,还是再去地方?”
长孙冲很是无所谓的说道。
“陛下还没给我说这样的事,不过在儿看来,不管去哪不都是当官,为百姓做事,难道到时候还能把我分到比半岛更偏远的地方吗?”
“你……”
“这次回来后,多去找找你姑姑和姑父,他们还是能说的上话的。要是有他们开口,想来你去户部谋一个差事也不是个难事,本来现在户部也是正缺人的时候。”
“原本的时候各地都还在修建各样的工程,要算的钱款不是一点两点,再者税制上的变动也要开始了,这都需要人手去做,以你现在的资历,怎么也能在其中谋一个侍郎的位置了。”
长孙冲无言笑了笑说道。
“父亲怎么不说工部?要说开动工程,直接相关的不还应该是工部吗?那可是直接管理工程的,而且我也发现了,陛下一直有心开展海运,所以如今江淮一带和山东一带的造船业发展也很快,这不都是和工部相关的?”
长孙无忌狠狠地瞪了一眼长孙冲,那眼神的意思很明显了,工部这样一个劳累的地方,长孙无忌明显不愿意让长孙冲去。
工部和户部固然是现在六部之中最为繁忙的,可工部的清贵程度怎么能和户部相比呢?
长孙无忌是打心眼里不愿意让自己儿子去那样的地方,每天和那些匠人们打交道,怎么说站孙家也是累世豪门!
“你本来就在半岛做过很多和户部相关的事,对这些东西也很清楚,让你去户部有什么不合适的?同为凌烟阁功臣之后,杜构现在都离政事堂只有一步之遥了,你还是皇亲国戚,现在依旧比不过他的地位,凭什么!”
长孙冲很是无奈的看着自己的父亲,又来了……
现在长孙家的情况,难道长孙无忌的心里就没有数吗?
不,长孙无忌当然很清楚,只是他心里有些气不过就是了,明明他是大唐的开国功臣,又是皇亲国戚,现在因为李湛的上位不得重用,被迫早早退到家中静养,甚至还要连累自己的儿子。
这样的待遇长孙无忌的心里真是腻歪死了。
可不管怎么说,李湛面上做的还是很到位的,所以长孙无忌就是心里有火,也发不出来,何况他本人也并没有想着发动什么叛乱。
即便是当初李承乾举旗叛乱,长孙无忌都能忍住没有掺和,就更不要说让他自己发动什么叛乱了。
长孙无忌怎么说也是经过乱世的,他对自己有挺好的自知之明的,他能够当一个谋主,但肯定是不可能当一个首领的,没这个魄力。
更不要说,长孙无忌也并没有什么军事天赋了,难道还能指望他去击败天下所有的精兵强将,最后和李湛这个自出道以来,战无不胜的将帅对垒吗?
长孙冲如今可不像是以往的时候那么不会看眼色了,所以看到长孙无忌并不是很好的脸色,他反而宽慰的劝道。
“我知道父亲是觉得工部的差事有时候不够体面,而且没有户部那么清贵。可我虽然不过是刚回长安,也知道如今户部最多的差事就是外派。”
“这也就意味着,就算我真的能进了户部,大概率也是被外派到地方,去各处统计税务,可能再做一点税制改革的辅助工作。”
“这样一来,还真没有到工部去,自己带着一帮人到各处修建工程来的自在,在工部怎么也是自己说话算话的地方。”
“我已经当惯了一把手了,你让我去给别人做一些辅助工作,我还真有点不乐意呢!”
“你呀!算了,这事也就随你自己吧!你爹我已经老了,帮不上你什么忙了,你自己决定吧!”
长孙冲很是羞涩的笑了笑,他知道这代表着长孙无忌默认了他的选择了,这样的感觉真不错,长孙冲心里想着。
抛开这事,两人闲谈间又提到了如今的科举考试,长孙冲对推动相比于隋朝科举变化如此之大的科举制的几人相当的佩服,对李湛的魄力也很是惊讶。
要知道,朝野中各家豪门大族,门阀世家那可都是还在呢,可李湛居然就敢推动这么激进的科举制,他比起隋炀帝,可不是进了一步两步啊!
难道说朝中就没有人反对吗?长孙冲在半岛那个地方待多了,对这样的高层政治确实没有概念,所以借着这个机会也就直接问了出来。
长孙无忌轻笑一声,意味深长的说道。
“你觉得各家会看不到这样的情况?可谁都知道,不可能重新回到两晋的时候了,既然国家统一了,这用官的权力肯定会一点点收回中央的。”
“这和哪个皇帝在位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大家也都能接受,更何况现在陛下弄得这科举,和隋朝的大不相同,考出来的人一般也就是到地方担任吏员,或者是低品级的官员。”
“你觉得这对大族子弟们的仕途能有多大的影响?再者说,就算这批人爬到朝堂上比较高的位置,怎么也要等到几十年后了。”
“这还是不算各大世家给他们明里暗里使绊子的情况,你觉得咱们这些世家们会怕这点吗?大家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