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世家大族隐匿了大量的人口,导致诸侯的税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嘛,世家大族在这方面,也得做出一定的让步。
比如说江东,他们就采用了「世兵制」,除了孙权直接掌控的那几万部队外,其他的士兵都是世家大族们的私兵,孙权对此是不掏一分钱养兵的。
这样有好有坏,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孙权控制下,实际的军民比例可以大幅度下降,把养兵的负担交给那些世家和不交税的隐户。
而曹魏不同,曹魏是用军屯和民屯的方式来养兵的。
不管是军屯还是民屯,这些屯田民都是不计入户籍的,也就是说,曹魏真正的军民比,其实也不算太高,真正受苦的是大量的屯田民。
至于刘备这边呢,因为起步晚,从占据荆州到打下益州,也就是五六年的时间,还没来得及彻底整理这方面的事情,所以刘备集团采用了一个折中的方式——让世家大族出钱出粮,换取刘备集团对他们隐匿人口的默许。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刘备底子薄,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整理内部,只能是采用折中应急的方案。
也就是说,荆州大地上,在籍丁口只有十二万户,但养兵却高达八万人,可除了士卒数量偏多外,其实在籍丁***税养兵的负担,其实也不是很重。
大部分的养兵费用,都是世家大族们提供的。
张溪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因此,在考虑如何增加荆州军战力方面,没有考虑增兵扩军的想法。
钱粮也许不缺,但士卒招募总要占据丁口和徭役份额,十二万户的自耕农,也许在经济上撑的住八万人的士卒,但再扩招,人口数量上撑不住。
招兵服役,只能从有户籍的自耕农或者逃难的流民里招,世家大族又不会主动的把自己隐匿的丁口拿出来,交给张溪训练当士卒。
所以嘛,要提高荆州军战力,人数方面不能动,那就只能从军械方面去想办法了。
为此,张溪琢磨了很久,如何改良军械,提高士卒的野战能力。
这年头,野战除了肉搏外,最大的攻击利器就是弓弩这方面,张溪是没有太好的办法的。
弓箭方面,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到一个合格的弓箭兵,张溪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快速增加弓箭兵的数量的。
因此,纵然张溪有一套所谓的「流水线」作业,可以加快弓箭等军械的生产,但对于弓箭兵数量,张溪还是会受到这个时代的制约。
弩兵呢,倒是一个好的选择。
只是吧,手持弩的射程偏近,在战场上大概也就只有射击三四次的机会,而且还得是在重兵保护下才能射击,射击完毕后就得退后休整,更换武器后才能进行肉身搏杀,非常的麻烦。
蹬弩操作太麻烦,一个蹬弩团队需要三到五人,张溪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大规模的训练蹬弩部队。
说真的,张溪都有心跑去成都,让那个死鱼头赶紧的把诸葛连弩给弄出来,到底看看是长啥样的,给它画影图形保存起来,省的再失传了。
对了,还有木牛流马.总觉得不可能是独轮车那么简单的东西。
嘛,又扯多了,还是说回荆州军军械。
在没有太好的办法改良远程武器的情况下,张溪想来想去,好像就只有从手持近战兵器上想办法。
关羽增加长刀兵的比例,不就是嫌弃长枪兵和盾牌兵不方便爬城墙进攻嘛想一个既可以野战,同时也能攻城的兵器,不就好了?!
对此,张溪冥思苦想了好几天,锁定了两样东西。
一个,是朴刀,一个,是苗刀。
朴刀这东西吧,平时就是一把短刀,但随时可以加上长柄,变成砍刀《水浒传》里宋江拿的那种就是。
可长可短的朴刀,既可以弄成短刀在攻城的时候进攻,也可以变成砍刀在野战的时候发威,简直是现在最理想的兵器。
至于苗刀嘛,那是戚大帅弄出来砍倭寇的,长度比现在的制式武器环首刀要长不少,刀身细,既可以用来突刺,又可以用来砍杀,倒是也能适合张溪野战攻城通用的特性。
但张溪总觉得吧,苗刀的长度终究还是有点短了,遇到长枪啥的到底要吃亏,所以只是把苗刀放在了备选,优先试制朴刀。
可这一试制吧,就出现问题了。
首先是工艺上的问题.其实这是张溪本以为最不可能出问题的地方。
自从前汉盐铁官营以来,官府在各地营造了不少的官营冶铁区,有些地方的规模已经很庞大了。
数量巨大的冶铁区,不仅带来了大量的铁质用具,更重要的,是让冶铁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抛开一些细节上的改进不说,中国古代的冶铁技艺,从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完善,再往后的一千五百多年的时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不管是百炼钢,还是炒钢法,又或者是灌钢法,其实在东汉末年的时代,就已经有了。
綦毋怀文的灌钢法,也只是结合了前人的经验,对工艺进行了改良,提高了效率,并且第一次完整的记录了下来。
跟蔡伦改进纸张一样,綦毋怀文也只是改良了灌钢法而已。
所以张溪本以为,在冶铁技术这方面,张溪是没有任何可以发挥自己穿越者优势的地方除非你搞出高炉炼钢来。
高炉炼钢这玩意儿,张溪就认识「高炉炼钢」这四个字,连高炉长啥样都不知道。
但现实,却并不是如此。
在这方面,张溪是用一种后世人的眼光在看待问题,根本没有结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
是的,这年月有百炼钢了,但打造一把百炼钢的兵器,那真的是费时又费力。
这年头,连水力冲压机都没有,所谓的百炼,是真的让铁匠反复敲打,纯靠人力,生生的砸上几百下。
传说,曹操为了打造五把百炼钢刀,花了足足三年的时间才打造完成.用百炼钢来打造军械,真的就太奢侈了。
炒钢法也有,但这个时代,这种技艺还真的不是普通打铁匠能掌握的,基本都是一些老匠人的不传之秘,传男不传女的那种。
而且炒钢法的操作非常依赖打铁匠的经验和运气,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打铁老师傅,炒出钢来的几率也是百不存一,大部分能有熟铁的程度就不错了。
而且吧,炒钢法对燃料的要求很高,用木炭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用煤炭。
可这年头,煤炭真心不好找。
至于灌钢法.连经验最丰富的老铁匠也只是听说过,但你要问他具体怎么做——不知道。
张溪顿时无语,同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了。
站在了后世的角度来看,东汉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灌钢法,但并不代表这项技术已经彻底成熟,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了。
就好像西汉的时候就出现了纸张,东汉蔡伦已经改良了纸张制造工艺,可这会儿大家不还是用竹简和绢帛作为文字载体呢嘛。
灌钢法确实有了,但在这个时代大概是属于私传机密,也可能是技艺不完善没有得到重视,所以大部分的铁匠们都不知道有这回事儿。
工匠们不知道不要紧,张溪知道啊.綦毋怀文的灌钢法又不是什么很难理解的东西,就是让生铁和熟铁互相贴贴,然后让生铁融化后融入熟铁,调整熟铁里的含碳量嘛。
虽然不知道生铁和熟铁的比例应该是多少,但比例这种事儿多试验几次就行了。
不过这个方法依然有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跟炒钢法一样,这玩意儿费煤。
第二百五十六章 成本
荆襄之地,自古不是什么产煤区,这年代的采煤技术也不完善,一些深层煤矿也没法开采,因此嘛,煤炭资源确实是比较稀缺的。
但是吧,这年头一年的钢铁产量也就那么点,以荆襄大地已经开采的煤矿数量来看,也不是支撑不起张溪对军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煤矿,铁矿,其实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钱。
这年头,开采煤矿和铁矿的成本很高的,技术不够,只能人力来凑,而且开采效率还不高。
不说物料成本的问题,也不说是不是发工资的问题,就说这些采矿工在矿场里的吃喝拉撒,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所以嘛,这年头造兵器,多少也是要考虑一点成本的问题的。
而这个成本问题,就成了张溪研究新军械的另一道阻碍。
在经过了一个月多的不断尝试后,工匠们倒是按照张溪提供的灌钢法,制造出了一批硬度和韧性都不错的铁块,也尝试着打造出了一把朴刀。
张溪不懂武艺,所以这次验货,他带着张嶷一起来了,并且把朴刀交给张嶷,让张嶷试了一下成色。
张嶷接过朴刀,先弹了一下刀身,听听音色,然后查看了一下锋口,面露喜色。
接着,张嶷也不客气,对着试炼场上的稻草人挥刀劈砍,连砍五个稻草人,然后休息一下,装上长柄,又砍了五个草人,全程脸不红气不喘的,却看的张溪心里一跳一跳的。
真不愧是未来的庲降都督啊,这武力值,真不差。
而张嶷更是欣喜不已。
一连劈砍十个稻草人,手里的朴刀刀口没有任何缺口或者卷刃,就跟新的一样。
这个硬度和韧性,已经是张嶷这辈子仅见了,完全可以归类到「宝刀」的行列里了。
张嶷顿时对这把朴刀爱不释手,回报张溪的同时,也希望张溪把这口「宝刀」赐给他。
张溪断然拒绝了张嶷的请求——有点出息好吧,这是士卒的制式兵刃,你堂堂一大将,回头给你打造一把更好的。
张嶷有点懵逼.这么好的刀,是给士卒用的?!
张溪却不管张嶷的想法,听到张嶷试用了都说好,那还犹豫什么,直接吩咐匠人,开工打造,先来个一万把朴刀。
嗯,听到这个数量,张嶷有点相信,这是给普通士卒用的了。
但铁匠不干啊,当场就给张溪跪下了。
真不是铁匠要多事,也不是铁匠偷懒不想干,实在是.打造一把朴刀用的钢,都可以用来打造三把制式环首刀了。
如果只是打造几把送给将军们,那铁匠自然不会有二话,但现在要打造一万把铁匠是真的不敢奉命,如果他真的奉命了,回头关羽能宰了他。
因此,铁匠说明情况后,恳请张溪收回成命。
张溪心说我还不知道这个,但好钢不还得用在刀刃上么?!
这是个战力问题,环首刀打造的再多,它能提高士卒的野战能力么?!
所以啊,张溪表示,让工匠放心打造,有什么事儿他去跟关羽说。
工匠无奈,只能遵令而行。
可等工匠打造了大概二千多把朴刀的时候,马良找上门来了。
马良其实就是纳闷,为什么这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军中石涅和铁石的消耗量这么大,而且张溪还在大冬天的让匠户进山开采矿石,有点不够仁慈啊。
这年头的百姓穷啊,没有保暖手段,但凡能躲在屋子里就绝对不出门的。
大冬天的让百姓外出做事,简直跟逼着他们去送死一样。
等到了军营翻了一下账本,马良顿时大惊失色,赶紧的找张溪来算账来了。
是的,是真的算账军中之处,不仅仅是石涅和铁石的消耗增加了,钱粮布匹的消耗,也是增加了不少,马良必须来问个清楚。
不然以后关羽问起来,这事儿不好交代。
张溪表示这算什么?!
大冬天的,你让人出门干活,不得给他们做好保暖啊,用点布匹多做几件衣服不是很正常么?!
再一个,既然冬天都是默认不干活的,你现在让人加班干活,你不得给点加班费么,不然人家给你磨洋工,能打出好军械来么?!
马良一脸的愕然,表示没听说过。
啥就加班费的那是个什么东西?!
再一听张溪解释,马良顿时更不能容忍了军中匠户干本职工作,怎么还要另外多给钱粮的?!
败家啊,这个郡守,实在是太败家了。
有心想当场说点啥,但现在马良也不是第一次跟张溪打交道了,知道这个郡守的性格脾气,知道自己再说也没用。
但是吧,如果就这么任由张溪瞎搞,军中钱粮花费太大,他作为荆州牧佐官,也是荆州的大管家,在关羽面前也交代不过去啊。
因此嘛,马良看看张溪,再看看账本,看看账本,再看看张溪.犹豫了好一会儿,决定不跟这位扯皮,还是找关君侯去吧。
起码得让关君侯知道这件事,让关君侯出面,来跟这个张元长好好的谈谈。
因此嘛,马良赶紧的去了关羽那边求教,顺便让关羽管管张溪。
好家伙啊,两个月用掉半年的铁石和石涅,钱粮布匹更是浪费了不少,再这么下去,万一关将军有什么军事行动,兵器可能都要供应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