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169节

关羽听到马良的回报,顿时把眼睛都给眯起来了。

说实话,这要是换了别人,关羽早就让人去绑人了。

但这是张溪。

先不说张溪是刘备亲自任命的南郡太守,关羽多少也要给点面子,不可能真的对他呼来喝去的当下属处置。

就光说张溪这个人张溪能使那种做事没有计划,随便瞎搞的人么?!

关羽跟张溪的相处时间虽然没有张飞那么长,但两人认识年数也不短了,甚至张溪还在关府住过一个多月,关羽自认还是很了解张溪这个人的。

张溪每次搞点什么事情出来,虽然都很出人意料,但每次效果都非常的好,可以说几乎没有瞎搞的时候。

尤其是在军事上。

不管是鸳鸯阵还是武刚车,都收到了奇效。

因此嘛,关羽没有第一时间发怒,而是亲自去了军中,巡视了军械制造所。

然后关羽就看到了朴刀。

关羽看见朴刀就感觉很亲切,除了加长用的是木柄,外形真的跟他的青龙偃月刀很像。

而且这种可以拆卸成短刀和砍刀的模式,让关羽第一时间想到了他的应用——既可以用来加强野战攻击力,也可以用来攻城。

一瞬间,关羽就明白张溪打造它的用意了。

就知道这小子不会瞎搞事。

不过嘛,关羽看到这两个月的钱粮矿石消耗后,也多少有点嘬牙花子确实有点败家。

而且这个什么「灌钢法」又是什么玩意儿,用这个方法,可以打造出好兵器来?!

关羽有点不信,他决定亲手试一下这个朴刀。

把朴刀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有点轻,但将就着用吧。

然后关羽就一口气劈开了十个稻草人。

关羽的武力值确实要比张嶷高一截,人家劈十个人稻草人都不用中间休息一下的。

但关羽跟张嶷一样,同样惊讶于手里这口刀的锋锐和韧性.竟然没有卷刃?!

这要是制式环首刀,恐怕早就有卷刃了吧?!

关羽沉思了一下,又让人放上了十个稻草人,不过这次不是关羽测试,而是装上长柄变成砍刀后,让自己的亲卫小校上去测试。

小校倒是也砍断了十个稻草人,但一双手臂已经彻底麻了,虎口已经有些崩裂,提刀的手一直在微微颤抖,只是为了照顾关羽的面子,硬撑着而已。

关羽笑着接过刀,让小校赶紧去休息,自己再查看朴刀。

嗯,有了一个小豁口,以及一道不明显的卷刃.如果这是一口宝刀,可能就毁了,但如果是制式兵器,那么回来敲打一下还是可以继续用的。

你别说,关羽现在也动心了。

如果有这样的兵器出现在战场上,野战能力上升何止一筹。

就是太贵啊。

这个朴刀,虽然刀身长度比环首刀要短一些,但刀面宽阔,一看就知道,用铁量相当的大,这如果是精兵配置还不要紧,但如果是制式兵器,关羽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全军配备。

再加上这个钱粮问题.关羽觉得,还是要好好解决一下的。

因此,关羽也不走了,直接派人去把张溪请来军中,彼此好好商量一下。

虽然当初是说好了,张溪有南郡士卒名义上的掌控权,但是吧,这种涉及到军械的事儿,张溪不该不提前跟自己说一下的。

更别说还花了这么多的钱。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朴刀和苗刀

张溪本来就是在前往军营的路上。

张溪虽然让工匠们在打造朴刀,但也没有忘记让工匠打造苗刀。

今天是苗刀打造好的日子,张溪本来就打算带着张嶷一起去军营验货呢,正巧遇到关羽派来的人,那就顺势一起先去见关羽。

关羽见了张溪,先是肯定了他对于军械的改造想法,然后吧.告诉张溪,朴刀打造三千把就够了,别浪费钱。

二爷嘛,性格就那样,尤其是面对自己的晚辈,更加不知道什么叫婉转用词,直接就是一副我说了算的架势。

张溪当然不干啊,朴刀这么好的东西,你不用来做制式装备,就惦记着你那点小钱钱回头你走麦城了,这些小钱钱还不知道是谁的呢。

所以嘛,张溪据理力争。

但这次呢,不仅是关羽反对他的做法,就是马良这个荆州大管家,也委婉的告诉张溪,这么搞,钱粮会倒是小事儿,但铁石用完了,开采可不容易,将来如果有征战,军士们手里的军械老旧不及修补的话,会出大事儿的。

如果非要改善军备,那不如等荆州彻底稳定了以后,再考虑,这样也不是不可以.你看人家马良说的多婉转。

不过嘛,在张溪的耳朵里听来,其实是一样的。

一个惦记钱,另一个惦记着矿石说来说去,还就是钱。

张溪那个郁闷的,一个人说不过两个人,关键人家说的还有道理,张溪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只能暂时应下,然后让匠人取来打造好的苗刀,准备回府去。

然后关羽的眼神就亮了。

「手中何物?!」

「苗刀!」

「拿来与某一观。」

「.诺。」

说完,张溪就把苗刀递到了关羽手里。

关羽重复了一套张嶷试验朴刀的流程,一弹,二听,三看锋锐。

不过关羽没有去试,而是问张溪,说道,「此刀,与朴刀同铁所铸?!」

张溪理所当然的点点头,然后关羽就把苗刀交给了亲卫,让亲卫去试刀。

当然,不是那个试朴刀的亲卫,那位现在手都抬不起来呢。

换了一个亲卫,去试验苗刀。

张溪怕这位不了解苗刀的特性,所以特别交代,苗刀可以突刺,也可以劈砍,试验的时候记得两种都试一下。

然后这位亲卫就跟前一位一起作伴手抖去了。

关羽却拿着苗刀,盯着苗刀那个修长的「身材」,欣赏了半天,才说道,「既有此等省铁之利器,何不早用?!」

关羽看上苗刀了,真的,非常喜欢。

铁都是一样的铁,兼具硬度和韧性。

而苗刀铸造用铁量,跟环首刀也差不多,而且苗刀虽然刀身修长,但因为韧性上去了,劈砍了十个草人都没有卷刃,更不存在什么裂痕。

长度虽然比不上加长后的朴刀,但苗刀的长度也比一般的环首刀要长,在近战和攻城中,可以占据很大的优势。

张溪好歹也是在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的人了,当然知道关羽所想,所以赶紧说道,「此刀虽比环首刀长,然到底比不过朴刀,若遇长枪,恐战而不利。」

关羽看看张溪,再看看手里的苗刀,笑了。

「元长素来惯于指挥士卒,恐从未亲身杀敌吧?!」

关羽笑着对张溪说完这话,然后手持苗刀,让张嶷去取来一根长枪持好。

接着,就看关羽在长枪一步之外启动,先是单手撩开长枪,然后一个健步上前,换成双手持刀,迎头猛劈,直接把张嶷手里的长枪枪杆给砍断了。

张溪看的一阵无语。

「君侯武艺,溪佩服!」张溪拱手,说道,「只是,士卒争锋,恐无人有君侯般武艺,枪杆虽是木质,能砍断者,终究是少数尔。」

是,长枪枪杆确实是木质的,但你能砍断枪杆,并不代表所有的士卒都能砍断啊。

关羽听了,又是哈哈大笑。

张溪一脸莫名其妙,终究是张嶷有点看不下去,小声的跟张溪科普着说道,「郡守,阵前士卒对战,距离之间不过数步差距,苗刀可单持撩挡突刺,亦可双持劈砍,而长枪一旦近身,回转不便,只能后退自保苗刀有大用。」

张溪听了个似懂非懂,关羽却不以为意,毕竟张溪打仗的风格他也听说过,冲锋陷阵从来不是张溪干的事儿,这种只有在生死间才能体会到的东西,张溪不懂也不奇怪。

关羽真的很喜欢苗刀,刀身细长,能突刺能劈砍,长度比环首刀长,可以有效的减少士卒往前冲杀的距离。

以往面对长枪兵,手持环首刀的士卒至少要三四步才能近身,而现在只需要一两步就可以持刀突刺或者劈砍,已经大大的提高了作战能力了。

别小看这少掉的两步,有时候就是生死之间的差距。

确实,就长度而言,苗刀确实比不得朴刀,但苗刀可以在单持和双持之间来回切换,在乱战中活动空间会比朴刀更大,而且最重要的是——苗刀用铁少啊。

在关羽看来,朴刀这个东西,依然适合是走精兵路线,少量配备部队,关键时刻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但苗刀,才是真正适合军队制式列装的东西。

而且关羽还考虑到了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朴刀需要专门训练军士们使用,手持和加长杆后的使用方式是不同的,不练很多人都掌握不好,但苗刀不用,只要会用环首刀的士卒,就可以无缝切换使用苗刀。

这年头,环首刀可是制式兵器,很少有士卒不会用环首刀的。

就这样,关羽亲自拍板,暂停营中朴刀的锻造,改为全力打造苗刀。

至于那个新的制铁之法关羽本来还想着要派人把匠户们都给统一安置起来呢,没想到张溪已经提前安排好了,连锻造的区域内,无军令都不得擅入。

张溪好歹也是被诸葛亮训过一顿的人,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早一步的就想好了保密措施了。

关羽对此很满意,不过回府后还是催促着张溪,赶紧把方法写下来,给成都的刘备送去,这种东西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比什么朴刀,苗刀什么的要重要的多。

这方面还真的不用关羽提醒,张溪早就在写了。

而且不仅仅是「灌钢法」,「炒钢法」张溪也让军中工匠试过了,虽然炒出钢材的几率依然不高,但炒出熟铁的几率还是很高的,把炒钢法和灌钢法合用,可以大大的提高炼铁的效率,起码比现在军中使用的块锻法要高的多。

这些东西张溪都记下来了,然后派人给成都送去。

成都那边呢,也在年底前,把张溪要的一些典籍,给张溪送来了。

这些典籍全部是纸质的,而且诸葛亮也终于搞出了油墨,用雕版印刷术印刷了,看着就公正整齐。

这些书到了江陵,张溪这才想起还有这么一档子事儿呢,赶紧的跑去找伊籍,询问岳麓书院的修建情况。

伊籍则无奈的向张溪表示,这大冬天,百姓连出门都不愿意,谁来给你修建书院呐。

张溪嘱咐伊籍监工修建岳麓书院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下旬了,九月是秋收时节,大家都忙着收割稻谷,谁有时间来修什么书院。

等到秋收结束后,伊籍按例发动了一个月的徭役,让百姓进山修建书院,但一个月的时间,能把书院附近的土地平整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徭役结束后,百姓是肯定不会再来帮你修了,只能在外雇工来修,可这个钱粮补贴,马良一直没批,伊籍也不好私自做主。

再过了一段时间,马良倒是把钱粮给批下来了,但已经入冬了.大冬天的让人干活,实在不人道的。

总结起来一句话——现在的岳麓书院,就是一块平地。

张溪那个郁闷的,岳麓书院连个藏书阁都没有造起来,现在书却已经送来了。

没办法,张溪只能带着这些书籍,厚着脸皮去拜访了司马徽,先把书放在司马徽这边暂时保存,等到岳麓书院的藏书阁造好了,再给搬过去。

顺便的,张溪挨了司马徽好一顿训,说他不尊重知识啥的。

能咋办,这位是既德高又望重的,你在他面前,争辩一句都算失礼,更何况这次确实是张溪的错,没有好好盯着工期。

事后吧,张溪也确实去了一趟岳麓山,看到了才刚刚平整好的土地.冬天了,土地都冻上了,这时候动土,那才是真的事倍功半啊。

打地基的事儿,只能是等到开春后再说,只是这么拖下去的话,猴年马月能造好这个书院?!

首节 上一节 169/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