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342节

但即使如此,诸葛亮已经很满意了。

这年头的人,搞经济战可没有盈利或者亏损的概念,在诸葛亮和刘巴看来,只要能达到政治或者军事目的,那么经济战就算是亏本的,那也是必须要搞的。

更何况刘巴这一进一出的,几乎等于是用蜀锦换来了军粮,就算亏了点,也不至于亏太多。

更别说还有这么多的情报和建立起来的情报网络,这些可都是万金换不回来的。

诸葛亮挺满意的,跟刘巴商量收尾的时候,更多的也是让刘巴注意保护好这些关中的情报网络天知道这次北伐的结果如何,这些情报网,搞不好将来还会有大用的。

故此,诸葛亮对刘巴可以说是赞赏有加,同时也让刘巴留意眉县,武功县等地的各种情报,以及是否有可能策反眉县守将和世家。

当诸葛亮对刘巴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张溪当时就有点傻眼.不是说「诸葛亮一生唯谨慎」的么?!

这话要是庞统来问,那张溪还能理解,毕竟庞统心心念念他那个奇计,最大的问题,就是卡在攻克眉县。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攻克眉县,那庞统的所有计划都得打水漂。

但如果能策反眉县守将和世家的话,那庞统的计划,就只剩下攻克陈仓道一个障碍了。

而陈仓道守将夏侯楙,大概会把这个障碍变得,不再是障碍。

因此吧,要是庞统来问刘巴这话,张溪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可为啥是诸葛亮?!

你这个诸葛鱼头,不是一向反对用奇计的么?!

其实关于能不能策反眉县守将的问题,张溪也早就想问了。

但考虑到诸葛亮在场,这死鱼头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谨慎小心,张溪担心自己这么一问,诸葛亮直接严词反对,张溪也不太好不顾忌诸葛亮的面子,因此张溪打算一会儿私下再跟刘巴请教的。

但没想到诸葛亮居然主动询问,这个就有点让张溪不太能理解了。

而让张溪更不能理解的是——诸葛亮还问完刘巴这话后,反而转头微笑的安慰张溪,说什么「元长且稍安勿躁,听子初兄之言再做决断。」

这话怎么听着都觉得别扭——合着你那个意思.是怕我反对?!

其实吧,诸葛亮还真就是这个意思。

张溪这个人,有时候经常会受到一些后世的固有概念影响,其中最大的重灾区,就是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他一生唯谨慎,那是因为他是以一州打九州,根本输不起,故此不得不谨慎。

而且即使如此,历史上的诸葛亮,也不是没有那种天马行空的用兵,尤其是跟司马懿的卤城之战,诸葛亮的用兵简直神奇。

不仅用兵神出鬼没的让司马懿完全被牵着鼻子走,获得了「甲首三千」的胜利,后来在退兵的时候,还顺便解决了一个张郃,留下了那个千古名梗「膝盖中了一箭」!

这场仗,诸葛亮可是打的一点都没有所谓「谨慎小心」的作风。

现在的诸葛亮可没有到输不起的地步。

大汉拥有荆,益,雍,凉四州,还可以直接进兵关中,窥视中原有啥输不起的?!

相反,在诸葛亮的心里,张溪才是真正「小心谨慎」的做派。

在诸葛亮看来,张溪这人啥都好,能文能武,鬼点子还多,就是用兵过于谨慎,有时候会导致错失良机。

上次北伐,如果张溪的进兵能果断一点,占据渭河东岸,那么即使最后刘备选择退兵,渭水东岸不得不让出来,但陇山道口的散关也许就能掌握在自家人手里,不至于跟现在这样,一出陇山道就要面临雄关的阻挡。

而这次,制定战略的时候,庞统的计策其实不能说不好,只是风险太大,有点不够稳妥可如果能解决陈仓道和眉县的两个问题,这个战略,却是能一战而定关中的策略。

诸葛亮反对,只是因为庞统的策略不够完备.但诸葛亮是真的以为,以张溪那个谨慎小心的性格,是真心觉得这个战略过于冒险,故此坚决反对的。

所以诸葛亮才会在问完刘巴后,让张溪不要着急,先听听有没有策反的可能性。

如果有,诸葛亮会跟张溪好好谈谈,让张溪不要什么事情都求稳,虽然无大错,但也会错失机会的。

如果没有,那就当诸葛亮没问,继续一起按照原计划制定战略好了。

而刘巴嘛,稍微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剩下的事儿,那就不用问了。

都没等诸葛亮出言劝说张溪,张溪直接叫来随从,让随从赶紧去把黄权,法正,庞统三人都给请来。

北伐的战略计划,又要做修改了!!!

诸葛亮也是微微一愣,然后苦笑了一下,不再言语。

虽然张溪着急了一点,现在可已经是天黑了的,指不定那三人是不是已经睡了算了,张溪既然主动接受了这个战略的可行性,那也省的自己费口舌了。

这也是好事。

第五百零三章 眉县世家

北伐在即,众人皆在殚精竭虑,可没有人那么早的睡觉。

庞统和法正还在彻夜分析情报,而黄权也在连夜整理汉中政务,协调北伐后勤,大家都忙的很。

因此当张溪的随从上门拜访,说张溪邀请三人密议战略的时候,三个人二话不说的直接去了。

到了诸葛亮在汉中的临时住所后,六个人坐在一起,先由刘巴来讲述眉县的情况。

刘巴认为自己有把握能劝降眉县守将最不济,劝说眉县世家投靠刘备,在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打开城门接应还是能做到的。

刘巴的底气,就来自于对关中的渗透和经济战。

目前关中的经济情况,在刘巴的操控下,已经有了一些钱荒的样子,再发酵个十几天,当钱荒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关中的大部分世家都会受到影响。

大世家可能还好一点,多年积累之下,府内存有的五铢钱数量不少,不至于撑不下去。

但一些中小世家们,可不见得有足够的钱粮来应对这次钱荒。

当然,世家终究是世家,不可能因为一次钱荒就过不下去,顶多就是损失大一点而已。

但世家之所以是世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世家子皆以家族为先。

世家与世家之间,也不都是其乐融融,互为表里的。

这年头的人,信奉的是儒家学说,认为天下财富有其数,一方得到的多了,那么一方得到的就会变少那凭啥你天天大鱼大肉的,我就得过苦日子?!

所以啊,世家之间,其实也有一些矛盾,而这些矛盾,大多是跟钱粮有关的。

大型世家,类似太原王家,弘农杨家,蜀中李家等这类一等一的世家,他们可能还要点脸面遮掩一下,但中小世家之间,有些事儿就会相对直白一点。

当然,这也是如今中小世家不得不听依附于大世家生存的原因.中小世家的格局就摆在那儿了,就这点气度和格局,哪有那么容易完成地位跃迁呐。

不过这些事儿,对刘巴来说,却是大好事儿。

刘巴就需要利用这些中小世家的目光短浅和贪婪,往关中渗透打经济战.现在更多了一个好处,还可以在战略上,帮助大汉夺回关中。

眉县这个地方,早年就一直是关中三辅地区的拱卫屏障,尤其是对雍州和凉州,有着非常重要的警示和防御作用。

先汉时期的眉县,没有这方面的用处,毕竟先汉时期,大汉的边疆可是在凉州以北,以西等地,眉县是都城近郊的卫星城,真没啥特别重要的。

但到了后汉,尤其是后汉中后期,随着羌人的崛起,凉州这地方一直不太安稳,因此眉县的重要性一下就体现了出来。

再加上后来董卓造逆,挟持天子迁都长安,就是在把眉县作为自己在关中的老巢经营的。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现在的眉县,战略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

可同样的问题也在于,眉县现在承担的更多的是战略作用,而不是经济作用,再加上董卓曾经以眉县为老巢这位西凉匹夫可不会允许有什么大型世家把触手伸到自己的老巢里来的。

因此,早年眉县还有一些大世家在此立足,可董卓一来,这些所谓的世家,不管大小,都让董卓给赶走了。

后来董卓被王允诛杀后,李傕郭汜之乱,导致关中陷入了凉州诸侯十几年的混战,这时候的长安都已经残破不堪了,还有哪个世家会把眉县当做发展的根基?!

一直到曹操击退马超韩遂联军,收复长安后,这种情况才稍微好转一点。

但即使如此,有过教训的关中世家们,更多也是把自己的家业安置在长安,有曹军大军的保护,会更加的安全一些。

至于眉县,那都是一些二三线世家试图去拓展的地方。

现在的眉县,就没有什么大型世家,也没有多少有识之士,这次刘巴的经济战,最先打开缺口的地方,其实就是眉县。

这些关中世家,十几年被人赶来赶去,有的暂退他处,有的寄人篱下.不管是采用什么手段来保全家族,本身损失肯定是很大的。

大世家还不要紧,折腾的起,中小世家们这个时候,可是无比需要获取钱粮来补充自己的损失的。

因此,刘巴依靠走私建立的关中情报网里,眉县其实是最重要,也最关键的一个节点,这里面的世家,普遍都对刘巴的走私网依赖性很强。

多了不说,至少有三个中型世家,跟刘巴对接这种官方「走私」活动的时候,可都是采用的先出货后付款的方式来降低风险的。

这三个世家,只要刘巴这边恶意断供或者直接催款,这些世家们就会因为供应链断裂而导致损失惨重,严重一点的,可能还会得罪一些中原,河北的大型世家,导致自己家族出现大危机。

毕竟这年头的蜀锦,纸张等东西,消耗大头都是那些有数的大型世家们,这些中小型世家虽然有一些渠道,但总体来说也就是个中间商,或者直接点,就是大世家下面的白手套而已。

大世家不会来关心这些中小世家的死活,但对于中小世家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全部。

眉县的这三个中型世家,刘巴有把握通过一些适当的逼迫,让他们选择站在大汉一边.毕竟这些世家可没有什么国家的概念,天子姓曹还是姓刘,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家族是不是能传承下去。

而有了这三个中型世家从中牵线搭桥,虽然在平日里闹不出什么大动静来,但在眉县,尤其是关键时刻,真的可能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至于眉县的守将嘛眉县守将叫王生。

嗯.一个令在场六人都觉得相当陌生的名字,但据说,此人是曹真的心腹,曹真留这个人在眉县主持防务,可见曹真也没有把眉县不当回事。

这个人,不太可能能够劝降,因此庞统仔细询问了刘巴,这个人跟眉县世家之间的关系如何。

刘巴却表示,自己建立的情报网里,也曾经跟眉县世家们打听过这个王生,但收获的情报并不多。

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王生这个人心有城府,做事滴水不漏,一直对眉县世家有提防之心。

另一种,那就是眉县世家的人就没有把这个王生放在眼里,认为这人不值一提。

庞统几人交换了一下意见,觉得第一种的可能性不大,倒是第二种的可能性不小。

如今曹魏和季汉之间是敌国,虽然说这年月没有明确的关卡和分界线,也不存在海关这个机构,但蜀中要想往曹魏「走私」蜀锦,纸张这种带有明确地理标识的东西,是绕不开一地守将的盘查的。

而刘巴不仅可以在眉县建立起足够的情报网络,还能通过眉县把蜀锦和纸张输送到关中,甚至中原.你要说眉县守将一点都不知情,那根本不可能。

可王生明知道这种事情是有利于大汉的,他却没有任何反应,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第一,王生在眉县的地位其实并不高,或者说他根本没有办法完全掌控眉县,无法杜绝蜀中的蜀锦和纸张流通。

第二,王生也不是那种能承担责任的将军,他也不想过于得罪这些世家们。

毕竟,这年头,能用的起蜀锦的人和能用的上纸张的人,基本不是世家就是贵族,其中说不定还有他的顶头上司曹真。

王生没有这个魄力严管,又不能完全控制眉县的世家们,自然只能对这种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张溪还是建议刘巴,发动在关中的情报网和细作,全面收集王生的情报,搞清楚王生到底是不是能力不足,别回头让人扮猪吃老虎就不好了。

不为别的,张溪就觉得吧,王生这个有点像《聊斋》男主的名字,自己好像还是有那么一丁点印象的.就是一时间有点想不起来了。

能让张溪留下印象的人,大部分都不是省油的灯,只有小部分,才是像夏侯楙,曹爽,何晏这类的废物。

张溪觉得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对于这一点嘛,庞统觉得张溪有些多虑,但诸葛亮这次却站在了张溪这一边。

也不是要再次阻断庞统的计划,只是尽量的做的仔细一些而已。

其实只要刘巴有把握煽动眉县世家在大汉北伐军兵临眉县的时候制造动乱,就足够大汉的军队突袭攻下眉县了。

这个王生,只要没有像郭淮,张郃这样的统军能力,那他根本不可能同时应对内外两种威胁的。

调查清楚王生能力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增加成功率而已。

有功夫在王生的问题上纠结,还不如想想怎么把这个计划落实呢陈仓道还是个大问题呢。

如果不能快速突破陈仓道的话,你连到达眉县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这个陈仓道,才是最重要的。

首节 上一节 342/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