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天要在作坊里盯着甲胄和武器改良,没有时间再训练自己了。
“唯!”夏侯惇应了一声。
说完,又有些惴惴不安的问道:“陛下,臣有个不情之请。”
“既然是不情之请,朕可不一定会答应的,你说吧。”刘辩笑说道。
夏侯惇被说的越发不好意思了,这个五大三粗,说话嗓门从来没小过的壮汉,此刻竟扭扭捏捏,一副女儿姿态。
他支支吾吾的说道:“陛下,是这样的,您看臣与张辽、张杨乃是同时被朝廷征辟,在西园操练兵马。可他们两个都出去真刀真枪的练过兵了,尤其是张辽,连鲜卑人的牛羊都抢回来了。”
“臣也没什么别的念想,就是想跟他们二人一样,出去打个草谷什么的。鲜卑人不好抢,臣去抢羌人也可以的。”
似乎生怕刘辩不答应,夏侯惇在说完后,迅速看了刘辩一眼,又急忙补充了一句,“陛下,臣也不需要多少兵马,一千,不,八百足以。八百骑兵出雒都,这个好。”
刘辩故作为难的说道:“可是你走了,西园练兵的差事交给谁去办?”
“曹阿瞒!”夏侯惇脱口喊道,说完好像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又小声找补道,“陛下,我兄长曹操操练兵马的本事绝对是绰绰有余的,肯定比臣做的好。”
“更何况,陛下,这不是还有张杨呢嘛。”
话完了,可夏侯惇就听郁闷的。
他在西园其实是可有可无的。
训练士兵也只是偶尔,他更多的时候都是在陪皇帝训练。
真正在西园操练兵马的是张杨和张辽二人。
也就是张辽走后,他最近才稍微忙了一些。
“朕会给你安排的。”刘辩说道。
在西园里安排两员大将训练确实是有些多余了,应该用以旧带新的方式。
旧的将领带新将领熟悉士兵,旧的士兵带新的士兵熟悉西园的训练。
“谢陛下!”夏侯惇咧嘴笑道。
刘辩忽然间发现,他在西园里好像给这帮人营造了一种上学的感觉。
别人都已经找到工作了,夏侯惇这也着急了。
但打仗嘛,也不能单纯的为了打仗而打仗。
刘辩在校场里溜达了一圈之后,就去了作坊。
这些可能改变这个时代的产业,最简单的就是房屋建造。
腰包现在还算肥硕的刘辩给盖的极其阔气。
可除了这个之外,剩下的包括匠工在内的一切,都是难搞的事。
一把武器,一件甲胄的改良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它的蜕变,靠的是更为先进的技术,但熬的是匠工的本事和时间。
已经淘洗了很多遍的羊毛,晾晒在宽敞的空地上,远远看去,蔚为壮观,几乎和雪花难分彼此。
“陛下,这是臣等已经做好的两副甲胄,请陛下过目。”
刘辩刚进去,甲胄令蒙括就将已经做好的两幅甲胄拿了过来。
“帮朕穿上!”刘辩说道。
甲胄合不合适,还是得穿过之后才能知道。
赵野与蒙括上前,一左一右帮刘辩穿戴甲胄。
穿戴好后,刘辩仔细感受了一下,“脖子上不太舒服,不够灵活,有点扎脖子,改改!”
“手肘,膝盖也不是很灵活,绷的很,改改!”
“头盔戴上后灌风不够保暖,顿项还需再改改。”
“对了,你们可以考虑做一些更为方便携带的袜子,将羊毛捻成线织出来应该会很不错。将士们长时间行走,冰天雪地里最先冻到的就是脚。”
“脚若受伤,战斗力必大打折扣,几十上百个士兵如此,就足以影响到一场战争。”
试着甲胄的刘辩,顺带又给甲胄令和匠工们讲了讲马蹄铁的故事。
袜子虽然在这个时代的称呼不同,但东西是有的,而且形制与后世相差不大。
但刘辩还没有见过兼具保暖和柔软两者的,用羊毛编制的袜子。
这貌似又是一个小小的发明。
两名甲胄令迅速将刘辩提到所有问题,都记了下来。
刘辩又换上了另一幅甲胄,在感受了一番之后,说道:“这一副就明显的要比那一副要好一些,只不过朕刚刚想到一个问题,有时候太热对将士们而言,也是一种负担。”
“有没有考虑过将内衬做成可拆卸的?”
屈京与蒙括听的有些懵,可拆卸的,那不就是……
“陛下,那不就是袄子外穿甲胄吗?”耿直的屈京直接小声说了出来。
刘辩说道:“的确就是袄子外面穿甲胄。但朕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做的更精细一些,将冬、夏的甲胄一次性一步到位,以甲胄的形势制作短袄、长裤,然后外敷以铁甲。两者在冬季时可合二为一,也可在夏季时只着铁甲。”
“陛下,这个倒是简单。”
听明白刘辩的意思后,蒙括废话不多说,直接就给刘辩画了个大概的草图。
刘辩一看,还真就是那么回事,满意说道:“就按这个做,还有朕方才提到的几处,做一做改善。”
羊毛只要不乱窜的满身都是,冬季甲胄其实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唯!”
第58章 刘协的小心思
刘辩在西园的三大作坊里,一直呆到了掌灯时分。
大部分的东西,他也不是很懂。
但他在这些事上最大的好处就是虽然没有吃过猪肉,但他见过猪跑。
哪怕只是一两个看似很细微的建议,有时候也能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站在时间巨人的肩膀上,哪怕并非是每一件刘辩都亲身经历过,但他能看见的更多。
刘辩自己是满意了,可他估计那些匠工们,现在可能想造反。
他这一天的时间,没干其他的事,几乎全找茬了。
说的最多的是,这个改一下,那个调整一下。
这个其实可以不用这么做,换另外一种方式更加好之类的。
随便换位思考一下,他都能感受到匠工们的戾气。
接近崩溃的他们,此刻应该强烈的想要砍死他。
刘协坐在竹屋大门外那块充当景观石的巨石上,晃动着两只脚,时不时无聊的朝四周张望一下。
“协,下来等着吧,陛下也不一定什么时候会回来。”唐姬立在门楣下,冲刘协喊道。
刘协抱着怀中的罐子,很固执的摇了摇头,“嫂嫂不必理会我,我自在此等候便是。皇兄若来,我便迎之。若不来,我将自去。”
唐姬已经劝说过好几次了,但奈何刘协人小脾气倔,非得亲自在门口等着。
“既如此,就随你吧。”唐姬见状,也只好无奈的回去了。
前脚唐姬刚进了竹屋,后脚刘辩就在一串灯笼的照耀下,摸着黑回来了。
刘协一个纵身从约有一丈高的巨大石头上跳了起来,“皇兄!”
刘辩看到刘协跌跌撞撞而来,连忙喊道:“你慢着点,别一个失神把你那刚上来没几天的牙齿有给磕飞了。”
果然,刘协听到这话步子立马小了下来,他一脸激动将那并不大的陶罐捧到刘辩面前,献宝似的,嬉笑说道:“皇兄请看。”
刘辩接过罐子,借着灯笼的微光,仔细看了眼里面的东西,有些惊喜的问刘协,“这些都是你做出来的?”
“是,臣弟亲手做的,特来献给皇兄。”刘协说道。
声音还无比稚嫩的刘协,学着大人的样子说着话,还有模有样的给刘辩做了个揖。
刘辩看的苦笑不得,“你的心意朕收到了,朕留一点尝尝你的手艺,剩下的你留着自己吃。用此物冲泡过后的水,甘甜可口,不过,记得一定要用热水。”
那罐子里装的东西,不是其他的东西,正是糖。
刘辩原本以为糖在这个时代是一个绝对的稀罕物。
可这一次他出了远门之后才发现,这东西早就有了……
不过民间普遍存在的糖并非是这种蔗糖,而是饴糖,也就是麦芽糖。
而且还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
他还是犯了孤陋寡闻的毛病。
不过蔗糖确实似乎并没有,反正宫中没有,他也没有在外面见过。
即便是有,量也应该极其的稀少。
毕竟刘协制作蔗糖的原材料是甘蔗,这个东西能在雒阳见到,刘辩就不敢完全绝对的认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蔗糖的存在。
“这些是臣弟亲手为阿母与皇兄做的,臣弟那儿还有匠人们做的,很多的,嘻嘻。”刘协高兴的说道。
只不过高兴了不过三秒,他的嘴角忽然憋了下来,嘟囔道,“只不过最近那些行商好像不来雒阳贩卖甘蔗和那些奇奇怪怪的水果了,臣弟做糖的东西没多少了,皇兄有办法吗?”
刘辩不禁莞尔,原来是有所求啊。
他还差点真的以为这小子孝顺到了这个地步,大晚上的特意给他送糖来了。
“现在天寒地冻,道路艰难,那些行商来一趟估计不容易,你有问过他们是什么地方的人吗?”刘辩问道。
“自然是问过了。”刘协问道,“有交州人,也有益州人,还有一些是胡人,说的话叽里哇啦的,臣弟派去的人也听不懂。”
甘蔗多产于亚热带与热带地区。
大汉有这些东西的产区,就是南边的那几块地方,尤以交州为主。
“朕下旨令交州士燮进贡一些,不过现在道路艰难,你可能得等上一些时日。”刘辩勾着刘协的肩膀,笑说道。
“臣弟谢过皇兄。我就猜到到了冬天那些奸猾的行商可能就懒得来了,所以早就大量采买了一些,应该还能让臣弟再支撑一些时日,足以等到那个士什么来的将甘蔗送来。”刘协说道。
刘辩没好气的看着刘协,“还说人家行商奸猾,我看你才是真的奸猾,小小年纪,怎么这么多心眼子。”
刘协嘻嘻哈哈的笑了起来,“皇兄啊,没爹的孩子早当家,虽然臣弟有皇兄与阿母庇佑,但臣弟也不能什么都不懂,整天混吃度日。”
“臣弟现在只是遗憾无处可种甘蔗,若是能在雒阳种植此物,臣弟就可以用大量的人手,大量的制糖。然后用糖为朝廷换做粮食,兵器,然后狠狠的揍那几个背叛朝廷的贼子。”
刘辩一巴掌拍在刘协的脑袋上,“你的心思朕明白,但在雒阳种甘蔗你就别想了。”
“这种东西只能在炎热潮湿的地方生长,雒阳是长不出来的。”
刘协的小脸顿时垮了下来,他一脸惆怅的嘀咕道,“皇兄,所以这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吗?”
“道理是这个道理,橘子换个地方种植只是口味变了,而甘蔗从南换到北,就活不了。”刘辩说道。
刘协仰头忽然哀嚎道,“臣弟也想像周公一样,让周公吐哺的典故流传万世。结果雒阳竟然种不成甘蔗,看来臣弟与周公相比,真的相去甚远啊,这辈子大概是做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