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 第363节

别说是现在的千秋万岁殿,就是明日早朝在德阳殿…也是如此啊!

「陛下圣明…」不等杨赐回过味儿来,桥玄与曹嵩已经异口同声。

「陛下圣明…」这次是蹇硕与荀彧的异口同声。

顷刻间,局面变成了谁不支持谁尴尬了…

呃…

杨赐顿了一下,连忙拱手,「俯首玉林有柳郎嘛,柳观主本就是讨乌桓中郎将,如今晋升为大鸿胪实至名归!」

「哈哈…」听到诸公卿的话,刘宏笑了。

他大手一摆,「既诸公支持,那即刻联手写封诏书吧,明日早朝奏于朕!」

呃…

杨赐感觉他被套路了。

这种感觉很强烈,可…特喵的,很快…他就被一种更强烈的感觉侵蚀。

羽这小子…短短一年半载,就从一个寂寂无名的道人,一跃成为九卿之位,还把世家的领袖汝南袁氏打击到这个地步…

这小子要逆天哪!

这种人,弘农杨氏…还是不要得罪的好!

心念于此…

杨赐连忙拱手:「臣谨遵陛下之命,即刻草拟!」

洛阳,大将军府。

皇甫嵩不可思议的听着眼前斥候的禀报。

这是他回朝后,特地留在冀州的心腹斥候,皇甫嵩就担心…他带着汉庭北军这么一回来,黄巾军死灰复燃怎么办?

他更是清楚的知道,他之所以能连连大捷,靠的是…杀戮之下的威慑!

——围而后降者,杀无赦!

单单这一条,就威慑住了多少贼子!

可怕就怕…他一走,威慑不在了,黄巾贼胆子又肥了,而黑山军奇袭邺城不应证了他的这份担忧么?

当听到黑山奇袭冀州时,皇甫嵩的手直接就去摸铠甲…他琢磨着,陛下多半又要派他去平定叛乱!

可…随着眼前斥候禀报的继续,他懵逼了…

他彻底懵逼了,他宛若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懵逼之中。

三十万黑山军?就这么…没有费一兵一卒,没有杀戮,没有鲜血…就…就特喵的降了?

他无法相信,三十万黑山军?

就这么…就这么没了?这是啥情况?

皇甫嵩让斥候先退下…

他则缓缓起身,柳羽的这一番劝降,完全颠覆了他几十年的军旅…让他感觉自己当兵都白当了。

「咳咳…」

连续的咳出声,皇甫嵩背着手,在府中左右踱步。

他发现世界变了…

若是两年前,他都不可能想象,自己会在凯旋之际交出兵权…他更不敢想象,自己如此大胜之下,会不与宦门那群没卵子的不死不休!

这一刻…

皇甫嵩回忆起,他凯旋之日跪下交还给天子那汉庭北军的兵符。

——臣将门后裔,能见到陛下已是荣耀备至…然,外境之臣不入都城,公卿之外不入陛下百步,臣能在千秋万岁殿觐见天子已是殊荣备至,再拿着陛下的兵符,实乃诚惶诚恐,夜不能寐!故而,请陛下允准臣交出兵符,日后若有贼子叛乱,陛下再受命于臣也不迟!

圆滑了…

皇甫嵩都觉得自己圆滑了。

「呵呵…」

他苦笑出身,这一刻,他又想到了曹操。

他想到了第一次见到曹操时,他拷问曹操的话语:「你认为战争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他尤记得曹操的回答。

——当然是主帅对战场各种情况的有效控制,保证将士一心,能打胜仗。」

——身为将领要爱护士兵的生命,关注他们的疾苦,要爱他们如子弟。

——让他们吃好饭、睡好觉、受伤有治疗、阵亡有安抚、家属有抚恤。

皇甫嵩那时候还觉得曹操的回答很傻很天真,乃至于回答:「去后勤部吧,那儿非常适合磨砺你的意志。」

就在曹操转身离去的时候,皇甫嵩喊住了他,「战场上根本没有最重要环节,因为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那一次…皇甫嵩是想羞辱曹操,可结果…从现在活生生的例子看来,是曹操赤果果的羞辱了他呀!

「老了,终究是本将军的想法老了!」

皇甫嵩感慨道。

他眨了下眼睛,

在曲阳大捷后,曹操朝他怒吼,朝他咆哮的画

面接踵浮现。

——「至少老人和妇女还有小孩不该杀,他们……」

——「他们如同飞蛾扑火,看似没有理智,其中大有无辜者。」

——「敌人?可他们是百姓,是手无寸铁、颠沛流离、只求多活几天的百姓!是你我的同胞,是我们的兄弟父老!不是入侵的外敌!」

皇甫嵩也记得他驳斥曹操的话——「请你少在这里假慈悲,战场不需要虚伪的同情,更不需要涣散军心的言论!」

——「当过北部尉和顿丘令的人,却不懂得大汉的法律,还想告我的御状!左右听令,从此以后不许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踏入我大营半步!」

念及此处…

皇甫嵩眉头竖起,他的眼睛也渐渐的眯成了一条缝。

呼…

一声悠长的呼吸…

皇甫嵩感慨连连,「曹孟德,这小子跟在柳羽身边,想法…比老夫更大胆,却也更富有成效!呵呵…老夫懂战法,这小子懂人心哪!」

他冷笑一声,继续感慨:「老夫还说你小子是一本糊涂账,呵呵…其实,老夫才是一本糊涂账!」

念及此处…

踏踏…的脚步声响起,随着「砰」的一声,皇甫嵩推开了大门…

天已经漆黑,可皇甫嵩太想去见那个人!

冀州通往幽州的官道。

一支马队正在驰骋…这是柳羽的马队,目标正是北伐乌桓的幽州。

似乎…

吸纳三十万黑山军后,他的车队并没有扩充多少,准确的说,只是增加了一个人——张燕。

马车内…

「柳观主的意思是,朝廷会妥善安置我那些弟兄们的家儿老小么?还会给他们耕地…分发他们种子,让他们在冀州耕种?」

张燕的语气中带着些许不可思议…

柳羽拍了拍他的肩膀。

「张将军放心好了,陛下与朝廷一定会这么做,张将军不妨想想,你的这些弟兄们若是家眷没有妥善安置,那他们就是敢上战场?朝廷敢用么?」

柳羽一边说话…

一边眨巴着眼睛…连带着手也不停歇,尽管一路上颠簸,可他还是书写着什么。

仔细去看…

是阵法…

——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

——五虎巡洋阵,陆堆陆架阵,新北斗阵;

——八门金锁阵,九子连环阵,十面埋伏阵,

步兵对骑兵…

可不就得用阵法取巧致胜嘛?

第二百五十二章 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唐代的「军神」李靖曾提到过:

——「所谓阵法,万般变化,皆起于度量方圆矣。」

正是因此,柳羽写的这些「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都是扯蛋…是「唬人」用的。

事实上,在汉末这个时期的军阵无外乎就两种,一个「方阵」,一个「圆阵」,布阵的方向也只有两种。

偏向进攻时用方阵;

偏向防守时就用圆阵!

先说「方阵」,从商周时代开始,常规的军队建制中就分为左、中、右三军的长方形队列。

这样做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好处也很明显。

第一,训练起来容易;第二,队形不易散乱,导致踩踏崩溃;第三方阵行军还能给对面一种整齐划一的压迫感,就像是后世大阅兵时会采用的方阵一样。

至于所谓的诸葛亮的「八卦阵」、军神李靖的「六花阵」等等,更多的是战场上,调度各个方阵产生合力的行为…需要极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指挥时,往往最中间的阵眼处站一个大将,大将不能轻易动,阵型的变化通过军旗的变化,而使得周边那八个方阵上开始变化。

这是唐代军神李靖的打法…

首节 上一节 363/4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