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沙俄同意将关东州割让于日本,关东州指的是旅顺、大连3200平方公里的租借地,这是清政府和沙俄签署《旅大租地条约》时候的租出去的;
4.中东铁路以长春为界,以南整体转让于日本,这里包括沿线的矿产等俄国人经营的所有利益;
5.日俄两国皆同意,除关东州及中东铁路外,满洲之主权、治权应在一年内交还中国。
从报纸上看见条约,朱传文虽然大体知道这是两个强盗血拼,被瓜分的却是清国的事实。不免心里还是有些怀念后世:“中国不能失去每一寸土地,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真想说这句话啊。
时代不同,徒增烦恼。此时的日本作为战胜国,其实算是捏着鼻子同意下这个条约。他们背后的英国爸爸,可是不愿意在远东看见日本崛起,而英国的美国小弟,见大哥不开心,跳出来拿出自己的大棒子恐吓了自己的小弟,日本也是不敢不从。
为此矮子还在国内闹腾了一下,在黑龙会的宣传下,3万东京市民集会日比谷公园,要求废止和约,继续对俄作战。诉求没得到满足,集会后,狂热的东京市民捣毁《国民新闻》报社,放火焚烧内务大臣官邸以及许多派出所。用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战胜国,获得的利益应该更多,至少要把俄国赶出远东。
说回京城,此时清朝的政治中心,因为《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让清廷朝野上下无不震惊。清廷当年也干了件向八国宣战的事儿,结果如何不多说。
但现在,曾经自己养的白眼狼甲午之后,居然又打赢了沙俄。这让所有人反思起了自己,为什么?
以己度人,很多人认为,弱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强大的俄国,并且跨入世界列强行列,就是因为采取了君主立宪制。立宪的呼声也逐渐在清廷的朝野上下响了起来。
在社会名流和朝廷大员的联名上书之下,就促成了五大臣出洋事件。
正阳门东车站,也在朝廷的不断催促下,完成了建设。
朱传文和鲜儿的火车,也从正阳门车站出发。
“传文哥,今天火车站咋这么热闹?”鲜儿和朱传文一人提着一个箱子,鲜儿的略轻是宫若梅送的东西,朱传文的略重,里面装着俩人的衣物和子弹,但其实大多已经留给了传武。
“应该是有什么重要的人吧。”朱传文也踮起了脚尖,向着里面看了一眼。
勇字服的清兵在最外侧站着,稍里都是些穿着黑色绸缎,头戴红翎子的侍卫。
朱传文拿出自己的怀表看了下时间,这也是美国洋行的产物,八点整了,再不进站就得错过自己的火车了。
就在朱传文和鲜儿进站的时候,俩人被拿着刀的侍卫拦了下来。
“干什么的?”
“进站啊!”朱传文拿出自己的车票,在侍卫的眼前晃荡了一下说道。
“现在还不能进,你们的车延后了,先在外面候着吧!”侍卫说着还挥了挥手,让俩人退后。
车延后了就成,朱传文也懒得说,带着鲜儿就往车站对面的前门大街走去,那里有茶馆,可以歇歇脚。
进了茶馆,就听见说书先生正在紧跟时事潮流,讲着时下发生的事儿。
“说书的嘴,唱戏的腿,列位,这唱戏的台上走一圈,如同走了几千里地,而我说书的,春去冬来,这一年也就过去了。要说现如今,太后老佛爷顺应民心,锐意改革,咱们大清国就要像洋人看齐,三年赛日本,五年超英美,咱大清国也要雄雄立在这东方之巅!”
“好!”
底下是叫好声不断,说书的接着说这五大臣出洋,从镇国公载泽说到兵部侍郎徐世昌,5个人的身世是挨个捋了个遍。
朱传文也饶有兴趣的听着,忽然“嘭”的一声巨响,将整个茶馆的人都吓了一跳。
“爆炸了!”出了门,就看见远处正阳门车站有人跑着疾呼。
第83章 各方舆论
朱传文从门口跑动的人群就知道出事儿了,今天正阳门车站人很多,有来相送的京城各大学校学生,各国公使,还有各种新闻界人士。
为什么如此关注,此时的众人都认为这是个很重要的历史时刻,洋人跑来是想见证历史;国人跑来是想见证开创历史。
“走吧!鲜儿。”朱传文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去看车站的伤亡,而是第一时间想着带鲜儿离开前门,这一爆炸,清廷肯定会严查周围的人,他和鲜儿都带着枪,虽是自保,但也很危险。
这被抓到了,很麻烦,也很难解释。
无奈,在宫宝森家又是呆了三天,这三天可是连宫宝森的面儿都没见着,被吓到的老佛爷硬是把宫墙都加高的三尺,宫宝森作为御前侍卫统领更是全天候待命。
朱传文是在三天后离开京城的,沿途他所购买的所有报纸都在刊登正阳门出洋大臣遇袭的事件。
“炸弹”二字频出,《大公报》、《申报》、《时报》、《南方报》都进行了长篇的报道,他们所属的报馆,也向五大臣发报进行了慰问。这算是亲政府的喉舌。
有站在清廷一边的,当然也有站在另一边的,《民报》就刊登着《怪哉!上海各学堂各报馆之慰问出洋五大臣》,文章犀利的比喻着“奴才”之类的词汇,极尽讽刺。
让朱传文在火车上算是见识了一场,化笔如刀,清末的纸上交锋,切身体会到当下的报纸尺度之大。立足在各租界的报馆,利用着丧权辱国上的优势,倒是言辞犀利,针砭时弊。只能说,学医,真的救不了中国人。
前往关东的火车冒着黑烟在行驶,从京城到了新民府。
惊讶的是从新民府到奉天的这段路居然还有火车走,这是日本人偷偷修筑的窄轨火车道,本意是在战争时期运兵,现在合约都签署了,这段铁路暂时通车,用做载人载货,倒是省去朱传文的麻烦。
在奉天住了一天,稍作休整,朱传文登上了返回冰城的火车。
中间值得庆祝的事情有一件,在奉天的粮铺,朱传文居然看到了汉耀面粉厂生产的面粉,这让他心情大好,和鲜儿更是奢侈了一把,在奉天最贵的酒楼,点了两个最贵的菜肴,蒸熊掌和冰糖血燕窝,俩人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就剩回冰城的车票钱了。
……
鹞子山
“老四,你媳妇几个月了?”朱开山和几个头头们吃着饭,朝着此时正悠闲点上一口白纸卷的,正宗关东烟叶子吞吐着的贺老四问道。
这是贺老四新染上的毛病,关东甚至整个北方农家其实都有着种植烟叶子的习惯,每个农户家里种上个两三分,为自家老汉存点口粮,倒也无伤大雅。
“三个月了!”贺老四提起这个那叫一个得意,每天在大营里这顿晌午,他只吃个6、7分饱,为的就是留着肚子,晚上吃自个家那顿饭。所以每次众人还在吃第二碗,他就已经在一边抽起了烟,一脸惬意加舒畅。
要说这怎么抽起了烟叶子,还得从朱开山给的那份蒙古文的信说起,信是一位蒙古王公写给另一个蒙古王公的,不知道怎么到了马匪的手里。
大体是,“你那边烟叶子还有没,我愿意拿牲口换点。”
贺老四好奇,一开始以为是福寿膏,也就没了这心思。后来又找了个会抽烟的翻译,那翻译拿着自己的旱烟杆,让贺老四尝了尝,起初是被呛到了,但媳妇杨彩娥的怀孕最近让他焦虑了起来,一天患得患失,儿子还是女儿?叫贺如龙还是贺如虎?
这才想起了烟叶子,学着用白纸包起来,最后发现,有时候来一口还挺美。
“还是四哥有福气!”单树信就着面条来了口大蒜,羡慕的说道。
“咋,德忠给你介绍的不满意?”贺老四问道,朱开山的赦免诏书让众人一下子就都松了口气,眼下他们都算是清白身子了,一个个的都开始给自己张罗媳妇。
就连依兰府的守备宋玉都亲自来过鹞子山,想把朱开山所部招安过去,但朱开山可记着仇呢,京城逃亡他可是死了200多个兄弟,白死了?一口咬定自己就是个买卖人,主业就是三江口开粮铺的。
两百多人带枪的买卖人,宋玉是一脸的不信,但又能拿人家怎么样呢?这罪名都能免了,宋玉和顶头上司同知大人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这朱开山怕是能通天,就由着朱开山了,反正他的是保险队,给了朱开山一个【三江口民团团练教头】的名号,自认为算是安定了境内的一伙劲匪。
颇有些灌江口二郎真君听调不听宣的意思,不,比这还狠,三江口朱开山不听调不听宣!
“不满意,饭做的都没嫂子做的好吃!”单树信提起这个事儿就来气,找的还是同一个媒婆,可就是找不到贺老四媳妇这么好的。
“行了,树信。你他娘的再找下去老四孩子都要生了!”朱开山笑着骂道。
朱开山也没想到,朱传文这次使了大价钱给他买的顺民证,这效果可比之前发金子有用多了,放牛沟围着朱开山家院子新建的那些房子就是明证。
兄弟们一个个找起了曹德忠,要求帮忙在放牛沟建房子,可把曹德忠忙的够呛,实在忍不了天天都有人来找他。索性,自己上了趟鹞子山,原来发了金子的义和团老兄弟无一例外,都要求在放牛沟建新房,朱开山那叫一个开心,大手一挥,建房子的钱他朱开山包了,找媳妇就得自己花钱了。
粮铺盈利的事儿曹德忠早和他汇报过了,这盈利有三成是曹德忠的,七成全归朱开山使唤,发饷这个事儿再议,但建个房子,朱开山还是掏得起这个钱。
所以这放牛沟现在可算是十里八乡的炙手可热的地方,家里有闺女的可都盯着呢,朱家粮铺的粮队全住在这儿,“人人有金子”的瞎话儿不知道是谁传出去的,是实话,但也极大的刺激着周围的土匪。
搞的朱开山都调过去20个兄弟,在两头的山口上建起了瞭望塔,筑起了小关隘,有着两道关卡,略微抵挡一下,鹞子山众人就更加从容了。
第84章 抵押掉的面粉厂
冰城
朱传文和鲜儿下了火车直奔自己家,临到了自己家。走过原来麦香记的木头店铺,又看着旁边耀汉面粉的招牌。鲜儿都有些不敢认。
“传文哥,这是咱的麦香记?”鲜儿愣愣的问道。
“是吧。”朱传文也是上下打量着这栋小楼,门口是个圆形的拱门,设计师科斯佳考虑到朱传文的清国人身份,为了竭尽所能的拍马屁,保住自己的这份工作,大量的运用的了东方的元素。
他脑海中的东方最直观的便是瓷器,瓷器做墙,波浪的拱门总共用了147件他能收集到的瓷器,都是市场上能买到的便宜货,但堆积到一起构成的视觉震撼确实不俗。
原本朱传文提的二层小楼,被他加高成了三层,采用的是法国宫廷式的风格,雕塑这块还没到位,这算是他给自己接的私活儿,整个冰城现在也只有他能干。
所以,这座中西结合的瓷房子算是横空出世,立在了还在建设中的冰城的中国大街,算是这条街上的一景。
“传文哥,咱们真的要在这栋楼里开饭馆吗?”鲜儿看着这栋房子突然有些舍不得,问道。
“看看再说。”朱传文也是动了自己住的心思,但总归得看看里面的构造,当初自己可是和科斯佳提的西餐厅,不知道里面会是什么样子。
走进自己家,汉耀面粉的展示区还是有人在不断的过来问价格。
“少掌柜,您回来了?”担任家里护卫的夏驰看朱传文进来,赶紧凑上来提走了朱传文和鲜儿手上的箱子。
“最近家里怎么样?”朱传文问道,他让夏驰回来的时候还让他带了一封信,是写给自己娘的,大体是京城诸事繁多,短时间无法脱身。
“老掌柜前段时间来了一趟,这两天又回了三江口。”夏驰说道。这老掌柜说的就是朱开山。
“那就好。”朱传文点了点头,向着家里走去,这个时间朱传杰去上了学,传文娘也肯定在家里。
“娘,我回来了!”朱传文进了家门就朝着里面喊道。
“传文!鲜儿!”传文娘惊喜的喊着,上来对着传文的背上就是两巴掌,一走就是好几个月,不知道当娘的有多挂念。
朱传文也不敢说什么,呲牙咧嘴的装着,传文娘打的根本不疼,他装摸做样的倒是惹得传文娘哈哈一笑。
“别装了,传武呢?”传文娘看着敞开的大门,并没看见朱传武的身影,她早就想好了,如果见了面先揍一顿这个臭小子。
“传武还在京城。”朱传文的话让传文娘的脸色一下就失落了,朱开山来的那几天,说想把传武送去宫家学武的事儿也算是告诉的了她,刚刚有此一问也是抱着心里最后一丁点的希望,三个孩子都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哪一个都舍不得。
“哎,你爹就是个铁石心肠!”传文娘说着就向着自己大儿子告起了朱开山的状。
一个是爹,一个是娘,哪头朱传文都惹不起,尴尬的笑着。
“行了,快上去换身衣服,洗洗脸!一路上可是遭了不少罪吧。”传文娘说着将两人推着,正是朱传文和鲜儿房间的方向。“我这会儿去买肉,晚上娘给你们包饺子吃。”
既然朱传文回来了,那说明朱传武在京城是很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她还是依旧挂念着传武,但也只能放在心里。眼下大儿子和小儿子在身边,朱开山也能两个月回来一次,算是间接性的阖家团圆吧。
迎客的饺子,送客的面,虽不是客,但也图个吉利。
晚上吃饭,夏元璋和朱春山也是到了场,他俩整个7、8、9月可是忙的脚不沾地的,从7月开始,面粉厂就开始满负荷的生产了,每天生产1百斤的面粉400包。
工厂也从原来的120人的试生产,变成了现在的300多人的满编,招人,进小麦,可把俩人累个半死。
这次朱传文回来,朱春山和夏元璋可得把最近的情况汇报一下。吃过饭,三个人朝着二楼的办公室走去。
夏元璋一家现在也从三楼搬了出来,买下了朱家隔壁的一间小洋楼当家。远在三江口的夏老爷子经不住自己儿子的请求,处理了三江口的铺子、田地和货物,仅留下一间老宅,也是搬到了冰城,他老了干不动了,就想着每天陪着自己孙子孙女安度晚年。这买洋楼的钱还是夏老爷子掏的。
“什么,现在我们欠俄国银行40万卢布?”朱传文有些没想到,俩人的胆子还真比他还大。
“传文,这不是按你说的办的啊。”朱春山挠挠头,为了这些贷款整个厂子算是抵押了出去,但是整个厂子也就值个30多万卢布,哪里够。这还是朱春山说明了用途全是购置小麦,再加上银行专门的财务监督、较高利息再加上道格的担保,才算是办了下来。
现在工厂正规化了,又有着称重车间,单位总算是统一了。整个汉耀面粉厂,现在修的两个2个100吨级的储粮仓,加上称重仓库,总计储存小麦220吨。别看有这么多,但其实也只是面粉厂半个月的原料。
这后期,三江口的小麦还得不断的运过来。
朱传文听着,虽然现在债务高达60%,但面粉厂生意却很是红火,也就没放在心上,再靠朱传文往里投钱是没可能了,他也没钱了,这未尝不是个好办法。
两人仔细给朱传文算着这三个月的收益,300多人的工人,9成都是清国人,除去每个月的人工,煤钱,还银行的钱,给朱家粮铺的钱,每个月的纯盈利在1200两银子左右,里面还有一成是夏元璋家的。
预计需要一年时间才能还清银行的贷款,之后盈利大概在5000两银子每个月,有这么高的利润朱传文是没预料到的,但想想别拿列夫的工厂当年一半的工人都是俄国人,工厂还时常面临原料不足,停工停产,人工就比朱传文的贵,也就想开了。
当然,这并不是朱传文在压榨国人的劳动力,而是他已经提高了一倍国人的工资了,过犹不及,改善国人的生存环境也得一步步来。
第85章 朱春山双喜临门
三人在财务科围坐,朱传文也看起了账本,俄国银行的钱还剩一大笔,全在曹德忠那边,1吨小麦约是16石,从朱家粮铺的收购价是20两,220吨也就花了4万4千卢布。
朱春山拿出自己的设计图,面粉厂算是又扩建了,上面画着的正是俄国人那边最新式的洋灰拱形粮仓,每个粮仓可以储存小麦2000吨,每个粮仓分单元,每个单元储粮就是200吨,还具有密闭性,小麦储存1年完全没有问题,坚实的基础也告别了鼠害等问题。
两个粮仓也快完工,这下,三江口的小麦基本上被汉耀面粉厂包了个圆儿,等建好之后,整个面粉厂一年的生产原料算是有了。这往后工厂还需要成立一个粮库的管理部门,还是朱春山管着,这部分人选是从鹞子山派来的,大约有30人,负责保卫面粉厂和看守粮仓,枪和人都是朱开山定的,会在仓库修好之后,跟着粮队一起过来。
“挺好的。”朱传文听完朱春山的汇报说道。
有了俄国银行贷款,朱传文的面粉厂就实现了之前的想法,在全年粮价最低的时候吃进了整年所需的小麦原料,保证了往后每个月5000两银子的盈利。
所以,现在账上放着的3600两银子,是完全可以动用了。
索性来了次分红,夏元璋分得了360两,朱春山暂定每个月工资100两,分了300两。因为之前没定好朱春山的工资,这次先从朱传文这一份里出。往后挣钱的日子多着,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