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轿子到王府的时候,这家伙已经是下了主意了,李象不是不见自己吗?那么就得找个人把这个话给传过去,只要是有人传话,那么就使劲的塞钱,一直塞到能传过去为止。
只要是李象能够和自己见个面,那么剩下的事儿也就比较好办了,不管李象要哪个区域,反正先答应下来,千万不能够让朝廷表态,一旦要是朝廷表态的话,即便李象想要支持自己,那将来也是难上加难了。
李象回到迎宾馆的时候,这里已经置办上了一桌酒席,而且大部分都是北方口味儿,主要也是因为军营里很多人都是北方人,所以南边的这些东西再怎么精美,他们也感觉到吃不饱肚子,回来之后我还得再吃一顿。
“南诏国上上下下探听得怎么样了?”
龙五已经从外面回来了,这个家伙带着手下的兄弟们没闲着,从李象抵达王城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开始对整个南昭国进行调查,现如今外面的探子已经回来一部分了。
“回殿下的话,整个国家并没有像他们表现的那样,其实很多地方的老百姓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虽然朝廷收的税收并不是很高,但是老百姓把大量的钱都捐献到了寺庙,祈求自己的来生能够过得好一点儿,所以老百姓手里的钱并不多。”
龙五对外面的调查还是非常深入民间的,之前走的时候李象已经是给他说了,不要一些表面的文章,毕竟这些东西长孙无忌的人都已经送过来了,而且张九里也调查到了不少,咱们既然要实地调查的话,那就必须得从根上找情报。
按照这家伙带回来的情报,比方说王城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僧侣的数目已经达到了将近一成了,而且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青壮年,本身这里的青壮年数量都不少,有1/10的人进入了寺庙,也就代表着社会上1/10的人失去了劳动力,但是他们这些人还是要吃饭的,那就得另外拿出1/5的人来供养他们。
换句话来说,光是现有的这些寺庙,已经是把社会上30%的财富给吃干净了,如果要是以后继续扩大的话,那么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放在别的地方,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地主阶级,恐怕他们都要站出来反抗了,社会30%的财富不是个小数,让人心甘情愿的拿出来,这恐怕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是南昭国,一个以佛学著称的国家,这样的事情就是很正常的,甚至社会上的很多人还感觉到不够,哪怕是自己不吃不喝,也必须得修建豪华的寺庙才行,这样才能够显示出自己内心当中的虔诚。
“还有就是关于土地兼并的事情,有很多地主直接把土地送给了寺庙,现在的寺庙已经不是简单的接受钱财了,包括这些土地在内,他们也是接受的,但是寺庙里的僧人只有一部分去耕种,剩下来的土地要么荒废了,要么就转租给周围的老百姓,他们订的地租并不高,反而是老百姓主动的把这一部分地租给提高了。”
龙五还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现在寺庙掌握的土地已经不少了,而且还有慢慢增加的趋势,本身农民租住寺庙里的土地,他们的地租是非常的低的,但因为农民尊重佛祖,反而是每年把一半的产物送到了寺庙。
“这可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让这些僧侣的日子过得好一点,只是不知道他们能够坚持到什么时候,如果要是放在我们大唐的某个地方的话,没准当地的老百姓已经要站起来反抗了。”
张九里摸着自己的胡子说道,早先他就知道这边的寺庙盛行,宗教气息也非常严重,但没想到会严重到这个份上,宁愿自己不吃饭也要供养着这些僧侣,主要也是因为中原地区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所以他们才感觉到惊讶,如果要是往后1000年的话,类似的事情也有可能会出现,但肯定不会很多。
主要就是因为中原王朝不会大肆发展某个宗教,即便是发展的话,那也是把宗教当做自己统治的工具,不会让他们掌握太大的权利,如果要是能够和当朝皇帝一争高低的话,那么这个宗教基本上也走到头了,即便是皇帝不把他给灭了,那么这也是下一任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军队的战斗力怎么样?是不是和四大土司的差不多?”
李象忽然想起了另外一个事儿,虽然这件事情张九里已经汇报过了,但张九里汇报的是几年前的事情,现在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必须得搞清楚才行,军事冲突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肯定不能避免,所以这也是这一次所调查的重中之重,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百胜,不求咱们知道他们的所有情况,但也得知道一个大概才行。
第898章 南诏的南边
“回殿下的话,外面的情况和张大人说的比起来,那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些年南诏国财政收入的减少,所以士兵的待遇在不断的下降,很多人都已经是离开了军队,毕竟南诏国平安已久,军队里的人没有一个表现的机会,光拿着平时的俸禄的话,甚至连一家人都养不活,所以军队里的好手流失严重。”
关于军队的事情,无论在哪个地区都是重中之重,所以龙五在调查的时候,往军队里派遣了最多的人手,现在得到的这个消息也是最准确的,根据当地一些士兵所说的,原来的将军们还算是有威严,现在的这些将军们都是新上任的,甚至有些人连一场仗都没打过。
至于这些士兵就更别提了,老兵都出去谋生了,新兵到了军队里也没有像样的训练,主要也是因为南诏国数十年没有战争了,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想起军队的一些事情呢?
“南诏南部的安南,骠国(缅甸)和暹罗呢?他们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李象想起了南亚的一些国家,现在还不能够称之为国家,只是一些比较大的城邦而已,大唐对他们的记载并不多,这些国家派出来的使臣也是有一波没一波的,有时候想起来了就去长安城上贡,想不起来这事儿也就算是完了。
按照中原统治者的想法,这些人反正身居不毛之地,就他们那个地方,估计自己活下去就不容易,所以来不来的无所谓,反正也不想和他们那边有什么来往。
“双方的边境冲突并不多,即便是有的话也是在几百人的规模,主要是那些地区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治,除了安南国曾经进占过我国交趾以外,其他的和我们都是没什么联系,说白了也就是我们强的时候,他们退,我们弱的时候他们进。”
龙五的这个总结算是非常到位了,南方各国现在还是一片埋伏,他们也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有的人知道大唐文化,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所以这些人现在不足为惧,但也是拿下他们的最好时机,如果要是成立了某些强大的国家的话,那我们恐怕又要开始战斗了。
“不过根据我们所调查的,南方各国的环境,实在是差到了极点,包括南诏国内的一些人在内,他们都对那些地方没有任何的兴趣,我们……”
龙五有些奇怪的说道,现在大唐虽不能说是富有四海,但至少有用的地方都被我们给占领了,那些地方拿过来也没有什么用处,不知道皇太孙殿下为什么还要一个劲的往南呢?难道那些地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善吗?
李象转过头看了看周围的这些人,包括张九里在内,他们这些人都是一脸的疑惑,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儿,现如今这个年代大家讲究的是天朝上国,最主要的也就是中原那一块,至于其他的地区根本没人看得上,就拿现如今的吐谷浑和突厥来说那块地方都看不上,更加不要说更遥远的南亚各国了。
在他们看来,那里的人都不能够称之为蛮人,四川土司的这些人才算是蛮人。
南亚各国的人只能算是猴子,在很多大唐人的心里,这些人还生吃肉类,天天住在树上,这种地方我们拿下来有什么用?无非就是损耗我们的钱粮罢了。
“我知道你们心里有个疑惑,不过要是我说了这个事之后,我相信你们的疑惑会有所缓解的,我国北方的粮食一年几熟?”
李象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苏定方回答的也非常到位,就拿辽东那边来说,顶多也就是一年一熟,而且产量还不高,主要也是因为天气太冷,虽然现在开垦的土地不少,但粮食产量依然上不去。
“那么到了长安和中原一带呢?”
大家还没有意识到李象所提的问题有什么作用,一个个的都老老实实的回答,这一地区大约能够达到两年三熟,而且粮食的产量要比辽东地区好的多。
“那么再往南走到了江南一带呢?”
说这个的时候大家的眼睛就亮了,谁都知道江南富甲天下,即便是在隋唐时期也是一样的,隋炀帝为什么开挖一条大运河呢?就是因为关中的粮食不够吃的,所以要用大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过来,这里的粮食基本上能做到一年两熟了,产量是辽东那边的两倍还要多,说是整个大唐的粮仓都不为过。
听到大家的回答的时候,李象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自从李象接管这些人之后,就让他们对整个大唐的知识进行了学习,目前来看学习的还不错,并不是说带兵的只管军队里的事儿,当官的只管他那一摊,而是要全民都明白才行。
“下面的事情或许你们没有听过,但也许你们听过,在江南继续往南的地方,到了我国的岭南地区,那么这里的一些地方一年两熟是保底儿,如果要是你勤快一点的话,一年三熟都是有可能达到的,当然不一定能够保证全部,可是我们所说的安南这几个国家,他们都能够达到一年三熟。”
当李象的话说完的时候,在场的人当真是全部愣了,原本以为这些地区都是不毛之地,而且也没有想着把他们纳入进来,可如果要是他们有着一年三熟的土地的话,那这可就完全不一样了,甚至要比江南地区还好一点。
现在就是个农业社会,谁的粮食多就能够保证谁的人口多,谁的人口多就能够保证谁的社会繁荣,谁的社会繁荣也就代表着谁的综合国力强,大唐为什么能够让周边的国家低头呢?还不就是因为我们占据了大量的粮食产地,这才让我们的综合国力上升了。
“殿下,如果要是真的跟您所说的一样,那么这几个国家应该异常强大才对,可为什么现在他们连一个统一的集权都没有呢?”
张九里有些奇怪的说道。
第899章 先想其他的
“这就是老天爷赏不赏饭的问题,有些地方的确是气候很好,但是他们那里山地众多,能种地的地方不多,最主要的是没有大江大河穿过,也就没有从古至今的文明,我们这地方纯粹就是老天爷赏饭吃。”
李象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个问题,所以只能是把这一切归功于老天爷,这样的解释所有的人也愿意相信,毕竟从他们生下来的那一天开始,他们这些人就拥有无比的优越感,总认为大唐的地盘是天底下最好的,李象的这个解释也让他们的心理更满意。
“我一直给你们说要占领这一地区,为的就是把我们的先进技术带过去,目前可能还显现不出来,但很快就能够显现出来,大唐的人口会越来越多,现有的土地不能够满足我们的发展,那么我们就把粮食产地迁移到这一地区,到时候再想办法把粮食给运回来,那么大唐的腹地,我们就可以干一些别的……”
这些话苏定方非常的熟悉,当年攻打高句丽的时候,李象也是用这些话说服大家的,虽然这些话重复了,但不得不说非常的有用,张九里他们也都点了点头,李象所说的很正确。
“接着说军队的事儿,如果以我们大唐铁骑的能力,你觉得用多少军队可以占领南诏,进而进取南部各国,当然说错了也不要紧,现在只是我们内部的一个估算。”
龙五是李象从系统当中兑换出来的,所以这个人说话还是比较靠谱的,和社会上的一些人不一样,他肯定会把这件事情给计算的非常保守。
“光是打垮各地的话,我认为3万骑兵足够了,但如果想要对各地实施有效的占领,恐怕还要这个数字再多上个几倍,这些地区的老百姓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但他们也是非常难管的,而且这一地区山林遍布,所以卑职建议只占领一些平原地区,其他地区任其发展。”
龙五想了想说道,包括南诏在内,很多地方都不值得我们占领,如果要是想把这些地区都占领下来的话,我们所花费的代价和时间绝不是一个小数,我们所求的无非就是这一地区的平原地带,至于那些山林里还是让他们随便。
“你所说的这个也在理儿,暂时来看只能是这样,我们先占据少部分地区,但剩下的地区绝不能够放弃,如果要是你放弃的话,那么人家在这一地却慢慢发展,将来早晚有一天会把我们的果实给吞下去。”
李象想要成立一种新的开阔政策,那就是先把沿海和平原地区占领,至于山林里的一些地方,完全可以开放给国内的世家大族和那些山野勇夫,只要是你们想要给自己开创一个新的天地,那你们就可以到那些山林和狭窄地区努力了。
每年只需要给朝廷缴纳一部分税款,再加上你占领土地的1/3交给朝廷,那么剩下的地方完全可以让你用100年,100年之后朝廷再进行重新分配,这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也有人说国内的那些人不是傻子,他们可能不会去做这个事儿,李象也没说所有的人都去做,有些人在国内已经发展不开了,但他们的手里的确是有实力,朝廷现如今给他们开个口子,他们不去才怪呢。
更何况100年的使用权,谁也不敢保证在这100年的时间里会发生什么事儿,先把这些土地抓在自己的手里,将来再慢慢的应对也不迟,更何况每一片土地都有每一片土地的产出,尤其是热带的这些土地,只要是你能好好的运营,赚回十几倍的利润绝不是难事儿,当地的这些土著战斗力也不强,算起来还是有人愿意去的。
“殿下,咱们是不是想的太长远了一点,现在咱们正在南诏国联姻呢,您已经是把南方各国的事儿都给想完了,咱们现在得先把这个事儿办完。”
其他的人已经想好了在南部开创一个武装庄园了,反正这是朝廷允许的,可全凭一句话把他们给拉回了现实,你们先别想着那么美好的事儿,咱们现在的势力只到四川南部,南诏国这边还不属于咱们的,如果要想实现你们武装庄园的愿望,咱得先把眼前的事儿给过去。
“你说的这个事儿也是实话,咱们先别做幻想了,尽量不要在南召境内打起来,我估计这一两年的时间,他们国内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把寺院抬的这么高,这本身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现在也是因为和平的原因,所以这些矛盾才没有激发出来,咱们得想办法把这些矛盾激发出来。”
想要一个国家往好的方面发展,这或许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你想给这个国家找点事儿,尤其是你比这个国家还强大的多,那么你的办法实在是太多了,想想当年的吐蕃就行了,那也是能够和大唐相提并论的国家,可现在直接分解成三部分,而且另外两部分越来越弱,即便是有禄东赞和松赞干布这样的人,他们又能如何呢?
“不如兵分两路,殿下继续支持南诏国王,我们从朝廷内部找一皇子出来,让他支持镇南王,双方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协调了,镇南王如果要是有了朝廷内部皇子的支持,那么该动手的时候也就动手了,不管到最后谁胜谁负综合国力至少要下降一半以上。”
张九里也懂得什么叫做综合国力了,因为李象的到来,这些新名词都在大唐有了新的空间,这家伙的话说完之后,其他人也都眯着个眼睛点了点头,张九里这家伙绝对是动脑子的能人。
“可其他的皇子没有人能和我们殿下抗衡呀!”
钱平一句话,立刻又把众人拉到了起点上,实力太强也不是好事,找人演戏都没有办法和你唱个对台戏,这也是太强的痛苦之一。
第900章 宗教的作用
“皇子不行,但是大臣可以啊,不管是丞相大人还是长孙大人,在朝廷内部都可以说是……”
张九里忽然想到了合适的两个人,但是说到这里的时候,立马就把嘴给闭上,下面的话语自然是权倾朝野,但是这个话不能够当着李象的面说出来,即便这两人已经是和李象关系很好了,那也不能够把这个话说出来。
日后如果要是有人把张九里的话禀报给这两位大人,那么张九里就等于是和这两位大人结仇了,你这是私底下给我们两人上眼药呀,一下子把朝廷的两位全程都给得罪了,不管张九里以后在李象的手下混成什么样子,至少在整个大唐的官场里是寸步难行。
“这说的对……”
苏定芳在旁边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这家伙大脑神经比较大条,对于朝廷内部的一些事情还没有想明白,不过看到张九里把嘴巴给闭上了,他忽然也意识到自己不能够顺着这个话题说下去。
即便他是李象手下的得力干将,但是在朝廷内部的根基也没有办法和这两位大人相提并论,这话如果要是传回京城的话,张九里固然是无法抵抗,他苏定芳也没那个能耐,一下子得罪皇上的左膀右臂,自己长了三头六臂吗?
“你们谨慎是对的,但是该出主意的时候还得出主意,就拿眼前这个事儿再说,本王就认为长孙大人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还可以组合一下,让长孙大人和魏王组合一下,这就更加合适了。”
李象知道下面的人所顾及的是什么,即便是到了李象这个位置,那也是有所顾虑的,不能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现如今李象把这个办法相结合了一下,如果要是说长孙无忌的权利不够的话,那么把魏王给加进来,这两人相互配合,忽悠一个镇南王还不是很简单的事吗?
“太孙殿下英明。”
在场的人纷纷就跪下了,这个事儿基本上可以这么决定了,南诏国不是和平吗?不是风调雨顺百姓祥和嘛,那我们就想办法给你们制造点事,当然我们也是顺势而为,如果要是国王和镇南王兄弟和睦的话,无论我们如何计算,恐怕都不能够计算出一场动乱来。
如果要是萧禹在这里的话,肯定会觉得李象这个计划有伤天和,本身人家国家做得很好,你非得给人家找点事儿,这怎么能行呢?
这些人全部都是儒家教育教育出来的老不朽,李象,不找他们商量也是正常的。
按照李象此刻的想法,死道友不死贫道,与其将来我们自己作难,现在还不如先把你们给拿下,更何况他们这种百姓祥和的局面是一种假的,将来早晚会爆开的,看看周围的寺庙就知道了。
一个宗教已经凌驾于皇权之上,这怎么能行呢?现在是南诏国王需要宗教的帮忙,所以才把他们捧得高,等到将来不需要的时候,南诏国王恐怕和这些僧人也会有一场战争,只不过那场战争更加遥远就是了,现在李象可没有那个功夫等,现在是镇南王和皇室之间的事儿。
就在他们商量这件事情的时候,外面有人找钱总管,来的人是镇南王身边的人,据说要给钱总管送点礼物。
“我说钱总管,你就抓紧时间吧,没准儿你就能有大的收获,这也是封我的命令去的,以后不会有人找后账的,如果要是有人说这个事儿的话,你就让他亲自来见本王。”
本来钱平还是有点害怕的,现在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可以后要是走下坡路的时候,没准就有人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说事儿现,如今李象的这些话犹如尚方宝剑一样,谁要是再把这些事儿拿出来说事儿,那可就是对太孙殿下的不敬了,这也算是给所有人看看,只要是你好好的给咱办事儿,绝对不会让你承担任何的风险。
“谢太孙殿下,卑职去去就来。”
钱平估摸着时间也差不多了,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李象没有给镇南王一个私下接触的机会,反而是和南诏国王家里来往密切,镇南王但凡有那么一点脑子,恐怕也在自己的王府里坐不住了,现在派人来和钱平联系,那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开头的一些事情都在钱平的预料之中,无非就是又送来了一批厚礼,而且只想着和太孙殿下见个面儿,但是后面的事情就不是他能预料的了,没想到镇南王竟然是有那么大的手笔,竟然可以在南诏国的领土上割一块肉献给李象。
“此话当真?”
因为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所以单凭一个奴才的话,钱平是不能相信的,此人也知道钱平必须得拿着一些把柄才行,所以就从手中拿出了一封书信,虽然上面没有任何的落款,但个人就能够调查清楚,这封书信绝对是镇南王亲笔所写。
钱平不敢有任何形式的耽搁,李象那里两杯酒还没有喝完,钱平离开还没有一炷香的功夫,立马就带着镇南王的亲笔信回来了,当李象看了两遍之后,这才相信这是真的,双方之间没有任何的矛盾,你就准备割地求权了。
有魄力!当真是有魄力!
如果要是镇南王在这里的话,李象肯定会拍着这家伙的肩膀夸奖他一番的,但刚才已经确定下了整体的计划,李象再三考虑之后,即便镇南王给出来的价码很好,但是李象也不准备做这个事儿。
“你回去好好的安抚他派来的人,咱们现在不能够表态,即便是要表态的话,那也是要离开此地才行。”
李象的话钱平瞬间就明白了,当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镇南王依然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但这封信肯定会到南诏国王的手里,到时候你们兄弟两个如果要是不闹事的话,那可就真的见鬼啦。
当然李象也有很好的解释,之所以当时不给你们,后来才给你们,那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安全考虑。
第901章 反向调查
南诏镇南王府
镇南王现在已经是火烧眉毛了,这么说一点都不为过,他的王兄已经和李象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如果要是按照南诏国王的步骤,很快大王子就跟随李象前往长安,一旦那张圣旨下来,那么他就只能是造反了。
他也在心里衡量过这件事情,造反成功的几率还是有的,可如果要是什么都不做的话,等到长安城的册封圣旨下来,那么包括他手下的一部分人在内,恐怕都不会继续跟着他,到时候他可是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即便是拼一把,那也得拼才行。
“王爷,我已经是和钱总管说清了,钱总管也给我透露了一下,并不是说殿下不见我们,而是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殿下自己也不敢做主,必须得和长安城那边取得一定的联系,另外这件事情需要思考一下。”
汇报的人是王府总管,也算是镇南王的军师了,这样的事情派别人去都不放心,一旦要是走路一点消息的话,那么整个南诏的人都会把它当卖国贼。
听了手下的话之后,镇南王反而是松了一口气,如果要是李象就此让人捎回消息来,又或者是直接同意了,镇南王反而会觉得是在敷衍自己,很可能李象还有别的想法,这才是最正确的回答,毕竟这个事儿不小,李象即便是在大唐权倾朝野,但关乎到在别国驻军的事情,那也得给长安城通个气儿才行,要不然李象就和自己一样,很有可能会篡位。
“这件事情你辛苦了,你先下去好生休息吧,这几天把其他的事儿都放下来,专门盯着钱总管那边,但凡有一点消息立刻过来给我汇报。”
虽然事情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至少比以前的时候要强点,镇南王认为他的手里也算是有了筹码了,按照他那个王兄的迂腐性格,绝不可能会给大唐割地的,咱可是做了他不敢做的,只要李象脑子没问题,肯定会支持自己的。
“对了,王爷还有一个事情,钱总管说太孙殿下比较喜欢南面的一些事情,如果要是我们有南边一些国家的消息的话,能不能给他们一份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