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总管刚要下去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另外一个事儿,钱平无意间给他透露了一句,说是太孙殿下对于别国的情况很有兴趣,听说在南诏的南边儿还有几个国家,所以就想了解一下,但是长安城对那边的情况收集不太好,所以没什么消息。
“那抓紧时间去整理一下,把我们得到的消息都送过去,说起来这长安的人就是奇怪,那些蛮荒之地有什么好的,为什么会对那边感兴趣呢?”
镇南王说这个话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另外一回事儿,是不是自己在长安城的眼里也是蛮荒之人呢?
不会的,肯定不会。
这家伙立马就开始安慰自己了,如果要是长安城把我们当成蛮荒之人的话,那怎么可能会同意李象和永宁公主之间的婚事呢?
想起永宁公主镇南王的心里又是另外一个想法,如果要是自己也有适龄的女儿的话,那也应该给李象送过去,无非就是增加筹码罢了,可惜的是自己儿子不少,这是玲的女儿还真没有一个,这一局算是输得非常彻底。
这都怪那个该死的王兄,当年抢了我喜欢的女人,如果要是我能够娶了现在的王后的话,没准现在我也有好几个女儿了,王兄,如果要是没有女儿的话,那岂不是要从我镇南王府里挑吗?那个时候李象就不是王兄的女婿了,而是镇南王府的成龙快婿。
“王爷?”
老管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刚才王爷好像是在想什么事情,但突然间一拳就打在门框上,这可把老管家给吓了一跳,这中间应该没什么纰漏呀,可王爷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火呢?
“你下去休息吧,我想起了一些别的事情,这几天一定要给我盯紧了,千万不能够出任何的闪失,咱们镇南王府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如果现在还有人不上心的话,那就别怪我对他不客气了,你也给下面吩咐下去,所有的人都给我警醒起来。”
为了掩饰自己刚才的尴尬,镇南王立刻给老管家下了个命令,让老管家赶紧忙活起来,要不然肯定会揣摩自己刚才想的是什么,这是除了南诏的一些老人知道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包括眼前的老管家在内。
毕竟这件事情属于镇南王的耻辱,当年是他先认识王后的,可无奈被他的王兄给抢了,虽然他在南诏也是权倾朝野,但总不能明着和自己的王兄对着干,尤其是在女人方面。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知道和他的王兄不可能会和解,这一辈子总有一个人会倒下去,所以镇南王百般巴结自己的母亲,以争取得到母亲母族的支持,接着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安插自己的人,等到南诏国王察觉的时候,镇南王已经是势大不掉了,如果要是这个时候整治镇南王的话,南诏国王自认为自己没这个实力。
不过南诏国王也不是傻子,虽然平时的时候看上去人畜无害,但既然能够登上这个位置,那么怎么可能会有傻子呢?人家立马就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推崇佛学,然后和这些大师们结成同盟,只要是他在位一天,那么佛教就是国教。
镇南王当时也不敢动手,所以给了南诏国王的一定的时间,现如今双方实力都差不多,反而是没有办法轻易动手了,李象的到来就把原本平静的水面给搅混了,谁要是能够得到来自大唐的支持,那么这场争夺就已经是胜利了。
“王爷,咱们派去长安的人回消息了。”
一名黑衣人拿着几个纸条从外面进来,当日李象去了天龙寺之后,镇南王就派人往长安了解消息,咱也懂得知己知彼……
第902章 不同的态度
按照镇南王以前听说的,再加上南诏国一些商人说的,大唐皇室对于宗教一向都是敬而不敏,怎么可能会有一个继承人如此的爱理佛呢?
在这一点上镇南王和大唐皇室是一样的想法,宗教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必须得为我所用,在我统治的时候能够给我提供一些帮助,那么这个宗教就是可以存在的,但如果想要爬到我的头上的话,那么这个宗教的死期也就到头了。
别看那天李象表演的非常到位,但是镇南王有点不相信这个,所以也就让人在长安城里了解了一下,看看这位皇太孙殿下是不是真的喜欢佛学。
果然不出他所料,长安城里的情报表明,这位皇太孙殿下和佛学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从这位皇太孙殿下开始掌权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去过任何的寺庙,东宫内部除了女眷供奉的一些小佛像之外,也没有任何的佛堂。
当然李承乾以前位妖僧设立的佛堂不算,那都已经是被清理干净了,而且也调查了李象周边的一些来往状况,也没有见过大唐的得道高僧和李象的关系有多好,顶多也就是随着李世民去叩拜一下,但基本上都是礼仪形式,并不是由心而发的。
“消息准确吗?”
并不是镇南王多疑,也不是他不相信手下的这批人,这批人是他圈养的死士,别说是打探一些消息了,即便是献出生命都不会皱一下眉头的,可这件事情牵连太大,镇南王也必须得小心点。
“回王爷的话,肯定不会有任何的虚假,我们在长安城的力量虽不强,但是您让我们打探的这件事情并不是多么的机密,关于皇太孙殿下的秘密行踪,我们打探不到,但公开的行动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要是真的喜欢佛学的话,在大唐信奉佛学也不是什么叛逆的事儿,为什么公开行为一点都没有呢?”
黑衣人说的话让镇南王也点了点头,如果要是做点什么让李世民不满意的事儿,那以他们在长安城的力量,肯定是打探不到任何消息,但如果要是李象公开的行程,这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了,除了军营和农庄之外,那就是李象所拜访的一些大人们,这些人当中和佛学也没关系。
李世民曾经推崇了一阵子佛学,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并不是李世民真心所想的,只不过是因为大唐初期杀戮比较重,而且很多老百姓杀心不减,所以李世民推崇佛学也是想要让这些人静下心来,不要制造更多的社会治安案件,现在大唐承平已久,你看李世民还提佛学的事吗?
“那你说太孙殿下是怎么想的呢?明明对佛学不感兴趣,可是和景洪那个老和尚聊的还很投机,莫非都是演的吗?如果要是演的话,以他现在的地位,演给谁看呢?有什么目的要达到呢?”
镇南王自己想不明白这个事儿,所以就准备让手下一块儿参谋一下,这个手下除了身手了得之外,脑子也是非常的神秘,而且还在长安城待过一段时间,所以应该能够给出一些有用的意见。
“属下听闻太孙殿下非常疼爱自己的女人,不管是从前线带回去的,还是大唐皇帝给他娶的,在外面都能够表现出来,到了我们这里,永宁公主也喜欢佛学,您说会不会?”
黑衣人忽然想到了长安城街面上的一个传闻,李象娶了自己的老婆之后,程咬金的家里也是水涨船高,原来程咬金的家里也算是顶级豪门,但肯定不会排在最前面,现如今变成了李象的老丈人,绝对能够排在前五之列了,即便是长孙无忌见了程咬金,现如今该给的面子也得给谁,让人家生了两个好闺女呢。
听了手下这个话之后,镇南王很明显有点不相信,在他看来都是有权利的人,女人只不过是一个调味品而已,怎么可能会出现真正爱上一个女人的事儿呢?
当想到这里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出现了王后的音容相貌,这家伙又把自己刚才的想法给否定,没准还就真有这样的人呢,自己贵为南诏镇南王,还不是被一个女人魂牵梦绕的,让整个王府的女人都得不到自己的宠爱,莫非李象也是个这样的人吗?可他爱的是不是多了点儿?
“让长安城里的人继续搜集消息,还有成都城里的人,只要是和殿下有关系的,不管花费多大的代价,都得让他们传回来才行,而且一定要快,不要害怕花钱,也不要害怕搭上人力,现在对我们王府来说很关键。”
镇南王暂时想不明白这个事儿干脆也就先不去想了,让手下的人抓紧时间去打探和李象有关系的一切,自己也能够好好的分析一下李象这个人,之前的时候虽然也有这方面的准备,但是从目前这个情况来看,分析的还是太浅了。
“属下遵旨,在从长安回来的路上,我们还打探到了另外一个消息,在我们北方的益州境内,四大土司的领地上,好像大唐王朝开始在他们的领地上征兵了,征兵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会不会是针对我们的?”
李象还没有抵达南召的时候,就已经是把这个政策给制定下来了,现如今也刚好开始实行了,镇南王的人从京城返回,正好路过四大土司的领地,所以他们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你不要太敏感,就凭我们南诏这点人,你以为能够挡得住泱泱大唐吗?人家只需要竖起一根小手指,我们恐怕就挡不住人家了,更何况你也见识过大唐的繁华,就凭咱们南诏这点儿玩意儿,人家能看得上吗?看得上也不需要从四大土司那里征兵,我看无非就是四大土司刚刚归顺,为了当地的安全,应该抽调走他们的青壮年。”
镇南王满不在乎的说道,这也是大部分南诏高层的想法,人家大唐缺这个贫瘠的地方吗?
第903章 去大姨子家赴宴
又是一天过去了,所有的人都在紧张的筹备着婚礼的事情,包括张九里和钱平在内,这件事情也是他们的分内事,从大唐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礼物,这也是要送给南诏高层的,也算是收买人心,顺便让他们察觉到大唐的善意。
“殿下,您之前约好了要去永平公主府上,也就是段海段大人的府上,这份礼物是您亲自带过去,还是我们?”
钱平再分配这些礼物的时候,如果要是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的话,他自然是代表李象给直接送过去,但如果要是有了类似的事情,比方说李象已经和人家约好了,那么就得请示一下李象了,千万别办错了事儿。
想起那个熟透了的大姨子,李象的曹贼之心好像就有了,李象一直以为自己没有曹德之心,但是当脑海当中出现那两个人的时候,心里还真是有点压不住。
“趁着这两天没事儿,你私下里询问一下,如果要是永平公主那边也没事的话,就说本王要上门拜访一下,打听清楚那边府里的人不要漏了谁。”
和南诏的高层进行友好来往,这也是之前制定的政策之一,所以当李象说出这个话的时候,他一个劲的在心里告诉自己,这纯粹是为了完成朝廷的事儿,和自己那点儿小心思没有任何的关系。
钱平也没有当成一回事,毕竟是殿下和人家约好了的,别人可以说话不算话,但我们殿下代表的是整个大唐王朝,真要是到他们家里去喝顿酒,那么段海可有的吹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殿下想要抬举他,段海虽然出生于南诏的大家族,但是家里的长辈去世的比较早,所以这一代他已经是变成家族族长了,原本段家在南诏也是排名数一数二的家族,可是到了他这一代之后,势力削减的厉害。
玩弄权术本身就是李象的特长,如果要是想要在南诏扶植起第三极的话,那么段海绝对是一个适合的人选,钱平跟着李象的时间长了,虽然现在没说出来,但也以为李象是这个想法。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门口已经有人来回报了,说是永平公主写了亲笔信,段海亲自带着人来了,希望李象能够晚上过去赴宴,这也是之前说了的,只不过之前没有定好日子,段海肯定也找人打听了,今天李象的日程是空闲的。
其实镇南王府每天都派人送帖子来,但李象一直都不和这个人见面,毕竟如果要是见了面的话,那么在南诏国王那里就有点不好交代了,谁都知道这兄弟两个闹的不可开交,李象总得顾及自己岳父的脸面。
“段大人可真的是真性情呀,今天这就要带我过去喝酒了,是不是我要是不去的话,你的心里一直压着这个事儿呀?”
对于段海这个人,李象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只是觉得这个家伙有点真性情。
“殿下说的对,昨天我都已经把您的战马给带走了,今天要是不去我那边吃顿饭的话,那我这个脸可是没处放了,现在满王城的人都知道我们的事儿,还请殿下能够屈尊到家里吃顿便饭。”
段海肯定说不出这番话,如果要是没猜错的话,一定是永平公主在家里教过来的,要不然的话段海说的肯定是军营的那一套。
“段大人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本王今天正好也没什么事儿,晚上的时候一定过去。”
听了李象这个话之后,段海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要知道段海以前的时候也经常请人喝酒,但那些人全部都扭扭捏捏的,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有问题,虽然最后也过去了,但过去的非常不爽快。
这个时候段海就想让那些人看看,你们到底扭捏的什么呢?看看人家大唐的皇太孙殿下,人家答应了的事情就不带有任何延迟的,你们要是比身份的话,难道还能比人家高吗?将来再想去我段家吃饭,也得看看你们有没有那个能耐,整个南诏王城的高官府邸,除了我段家之外,还有人有这个荣耀吗?
段海高高兴兴的回去准备了,这一路上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也让半个王城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前的时候都觉得段家衰弱了,或许再过个几年的功夫,他们就得从一流家族里出名,现在看来还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有些人也在猜测这件事情,大唐的皇太孙殿下来到我们这里,看来真的能够改变一些格局,比方说以前咄咄逼人的镇南王,这几天不就熄了火了吗?没听说做什么过分的事儿。
还有以前辉煌现在没落的段家,人家不也是找到了一个捷径吗?段夫人和李象即将要娶的公主是亲姐妹,以后来自长安的支持还能少了吗?没准儿这可能是段家的一次契机,看来以前减了的关系还得挑回来。
一般的人只想到这一层,但是有脑子的人却想到了那一层,那就是关于南诏大王子的事情,那也是和永宁公主是亲姐弟,一旦要是永宁公主吹吹枕头风,那么镇南王那边还有希望吗?
在很多南诏国人的眼里,镇南王虽然强大,但只是一只强大的蚂蚁而已,如果要是想和大唐对抗的话,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大唐随时都能够一脚踩死他,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大家心里又开始了活动,包括已经归属到镇南王那边的人,他们都在想着是不是该往国王这边转转了呢?
王宫里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南诏国王也是高兴得不轻,段海是自己的女婿,李象也是自己的女婿,本来他也想着依靠段海来抵抗镇南王,可无奈段家的实力下降的厉害,现如今要是让李象拉一把的话,自己再从旁边推波助澜,没准儿段家就能够起来。
再加上段海没有野心,这样的人帮着自己管理国家,那才是最放心的一件事儿……
第904章 亏了的闺女
南诏国王决定不了李象的事儿,但却能够决定自己女儿那里的事儿,因为要宴请李象的原因,这家伙把皇宫里的御厨都给派过去了,并且还送过去了各种各样的食材。
其实人家段海的家里也不缺,这个南诏国王之所以这么做,那也是让镇南王看看我们这些人,如果要是结盟的话,再加上景洪大师的帮助,你这是一点希望都没有,最好就别乱搞事儿了,省得将来兄弟成仇,你连这个王爷也做不下去。
本来南诏王城内部高层的人就有想法,看到这一幕之后,他们的想法就更深了,看来我们的国王还不是傻子,知道借助李象来打击镇南王,而且打击的这两下子还都有模有样的。
李象还没有去段家吃饭,镇南王府就笼罩在一片阴云当中,不过有了钱平那边的回答,镇南王觉得李象过去吃饭无非就是表面现象,再加上知道李象也不怎么真的礼佛,所以景洪大师那边也没多大的作用,这一切都是虚假的。
闹吧,闹吧!真以为自己已经赢得胜利了吗?借此向所有的老百姓宣布我已经败了吗?
镇南王看着皇宫的方向,脸上满是不服气,如果要是真的败了的话,你搞出这样的动作来还行啊,别得意的太早了,想想自己答应李象的条件,在各种调查当中,李象都是一个讲究实际好处的人,你一个闺女恐怕比不上这么多实际的好处。
镇南王以为自己已经是了解了李象,殊不知他唯一没有了解的就是李象的眼光,虽然镇南王开出来的价格也不低了,但是在李象的心里依然不够,这家伙大老远的从长安过来,你真以为是到你们这儿娶媳妇了吗?人家惦记的其实是整个国家,这点陪嫁完全不够,必须得以整个南诏为陪嫁才行。
“回来啦?怎么样?”
看着大管家风尘仆仆的回来,镇南王也有点儿压不住自己的心了,刚才让大管家把南部几个国家的消息给送过去,说白了也就是大一点的部落。
“王爷您还真是猜对了,我把东西送过去的时候,殿下都准备启程了,但听说我送过去的是南边这几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仅仅是风土人文,甚至是包括一些军事力量,殿下立刻就把启程的时间推迟了……”
李象试探别人的时候,镇南王同样在做这件事情,长安城里的人传回消息,李象做任何事情以实际为准,虽然也会有一些虚的,但总体来说这些虚的不太多,所以镇南王就准备试一下。
听了手下这个汇报之后,镇南王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还需要多说其他的吗?这不就代表着咱打探到的消息是真的吗?不管你们开出什么样的价码,这位殿下最看重的还是实际的好处,以你们现在开出的价码,恐怕都不如咱的重。
“王宫那边眼皮子薄,跟王爷您可不是一个等级的,他们以为吃吃喝喝的就能够办成这个事儿,殊不知人家这位殿下讲究着呢,到最后他们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是我们胜。”
看到王爷的心情很高兴,老管家也立马送上一个马屁,镇南王的心里就更加高兴了,当真以为现在自己已经获胜了。
李象的确是延迟出发了一个时辰,毕竟当时出发的时间还早,本来李象想着在大街上溜达一圈儿,不过得到了镇南王这边的资料之后,李象也想着看看南边的真实情况。
没想到就是自己这一时心切,反而是让镇南王窥探到自己的内心了,当然这也没什么的,如果要是仔细的分析一下,看看李象以前做的事情,也就知道李象真需要的是什么,这一点你想隐瞒也隐瞒不住。
李象并没有摆出全副王驾,只是坐着马车带了十几个随从,但即便是这样,路上的人也都纷纷让开了路,这毕竟是来自大唐的皇太孙殿下,比他们这种番邦小国的国王还要尊贵。
李象就带着这些人出门了,但南诏这边可不能这么做,将近两百名王宫守卫站在两侧,不允许老百姓和李象有过多的接触,万一要是出个什么刺杀事件,他们南诏可真是担当不起啊。
对于南诏和大唐的关系,国内也不是没有人反对的,他们认为大唐即便是再怎么强悍,但这里地处南部边陲,即便是大唐想要对他们传达什么命令,南诏也完全可以独立开来,对于现在朝廷这种行为,他们是非常的唾弃的。
当然即便是这些人,他们也只是不想和大唐走的太近,但绝对没有想过刺杀李象,只不过是南诏国王想保险一点而已,毕竟李象要是在这块土地上有任何闪失的话,他当真负不起这个责任。
李象的迎宾馆和永平公主家里不远,顶多也就是一炷香的功夫,所以李象特地让人绕了个路,为的也是看看南诏城里的情况,这里毕竟是国家的王城,所以老百姓的生活还是不错的,不过想到手下人调查到的消息,这也就是一个面子工程罢了,别的地方的人生活可没有这么好,能够在王城定居的人,应该是这个国家最有能耐的人了。
“参见殿下。”
当李象的马车停在段家的门前的时候,段海带着家里大大小小十几口人纷纷跪在了李象的面前,虽然以前这也是南诏的头号豪门,但因为老人不断老去,所以家族势力也慢慢的变小。
如果要不是因为利用段海牵制镇南王的话,恐怕这个公主也不会下嫁过来,那个时候整个段家衰弱的会更快。
在南诏国王的心里,这个闺女可算是亏了,本以为段海能够牵制住镇南王,可结果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段海根本就不是镇南王的对手,虽然他们家里在军队里也有不少的关系,可这些关系基本都被镇南王给剔除了。
这也是国王为什么说自己亏了个闺女的原因……
第905章 永平的心态
想想也是正常的,白给你了个闺女,看你也没有让我达到政治条件,这不是亏了是什么呢?所以在选择女婿的时候,南诏国王就非常小心了,永宁公主即便是给李象当侧室,那也能让南诏国王受益匪浅,从前一个闺女身上亏的要从后一个闺女身上赚回来。
“起来,起来,讲好了今天是家宴,那么官场上的一些事情,咱们现在就不能提了,如果要是动不动就下跪的话,那今天这顿饭干脆就别吃了,我还是回去吃我的算了。”
李象非常平易近人的说道,这对于李象来说都是日常操作,如果李象想要亲近谁的话,那么这些话必定会从李象的嘴里说出来,如果要是李象看你不顺眼的话,那么架子可摆的非常足,稍微有一点不对劲的地方,立马就要治你的罪。
“殿下说的对,快请快请。”
段海听了这些话之后,激动的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自从他的父亲去世之后,别说是南诏国的一些高级官员了,包括他父亲的一些老下属,看到他的时候也是不冷不热的,李象的身份比那些人要高得多,现如今能用这样的口气说话,段海能不激动吗?
段海是一个直肠子的人,但旁边的永平公主就不一样了,那一天李象的确是挽回了段海的面子,甚至是挽回了整个段家的命,只是今天还要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按照永平公主的想法,当天这件事情已经结束了,说到府上来赴宴,无非就是一个说法而已,李象每天忙得要命,如果要说拉拢人心的话,那也应该是去更高层次的官员家里,没有必要到自己家里来呀。
段海去邀请的时候,永平公主也只是觉得是一个礼数的邀请,人家不可能会来,但没想到真的邀请来了,那个时候永平公主就觉得不对劲,现在看到李象拉着两车礼物过来,心里就更加觉得不对劲了,这个李象可是个聪明人,可是整个段家即便是掰开了揉碎了,有什么东西是李象想要的呢?
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面上也不能够表现出来,退一万步来说,这也就是妹夫到大姨姐的家里来喝酒,难道你还能等着不让人家来吗?皇室家族也是有亲属的。
李象给出的礼物都不俗,大部分都是从长安城带来的,南诏国非常推崇大唐的文化,所以对这些礼物都非常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