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第355节

  “快起来快起来,咱们之间不用搞这些虚的,我算算日子你也应该回来了,算起来已经是有些日子没见了,今天中午我哪里也不能去,就得在我这里好好的喝一盅。”

  李象笑呵呵的说道,尉迟宝林也是狠狠的点了点头,这些年在吐蕃那个地方当土皇帝虽然快乐,但是回到长安城才知道,这世间的繁华尽在长安城。

  “殿下是不知道我这些年怎么过的,吐蕃的政治威胁虽然没有了,但各种挑战可以说是多的是,今天这个人来捅你一刀,明天那个人带着兵来了,我总不能把他们都给灭了。”

  尉迟宝林开始倒苦水了,李象也知道,吐蕃这几年不好过。

  不过因为李象经常打胜仗的原因,吐蕃的人只敢小打小闹,他们也不敢玩一把大的。

第1248章 吐蕃形式恶化

  “来来来咱们边吃边聊这些年,我知道你也受苦了,把你扔在那个地方,这并非我的本意,咱们大唐就是需要有人镇守在那里才行,虽然现在吐蕃一分为三,但是凭你在那里知道的,他们的威胁依然不小。”

  李象两个人聊天的时候,一桌酒菜已经是摆上了尉迟宝林脱掉了身上的盔甲之后,看到这皮肤也被晒黑了,看来高原上的紫外线还真是够厉害的。

  “我这一次回来就是这个原因,我也经常给朝廷兵部的官员们写信,从他们字里行间的意思上,我能够体会得到,并没有多少人认为吐蕃是个威胁了,他们总认为我们已经在高原上占据了1/3的势力,那么就可以拿捏松赞干布那些人,如果要是整个长安都是这样的思想,那我们可真是危险的很。”

  尉迟宝林语重心长的说道,这一次回长安述职,本来可以找别人奔波的,但是经过了再三考虑之后,尉迟宝林还是感觉应该自己回来。

  一来也是因为很长时间没有见自己的家里人了,见见家里人,和其他的人联络一下感情,省得因为自己在高原那个地方和长安城脱节了,那么不管你干出多少的功劳,可能到最后都记不到你的头上。

  好在天策上将府的册封给他了,他也知道李象没有忘记,他虽然没有当上左右两个将军,但是尉迟宝林也明白,自己的资历比起那两位将军来还有差距,能够当上8名副将当中的一个,这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了。

  “你说的这个事情的确是存在的,不仅仅是兵部官员有这样的想法,包括大唐的一些其他武将在内,这些年我们在高原上也送回了不少的收获,他们就把高原当成和高句丽一样的地方了,这其实是完全不同的。”

  说起这个事情,李象也表示赞同,在很多大唐人的眼里,难道吐蕃和高句丽不一样吗?

  “前几次写信的时候,我已经是把吐蕃的具体情况说了一下,土司老爷们现在手里还有7万军队,松赞干部的手里还有将近9万军队,这已经是把他们剥削到极限了,如果要是继续剥削的话,那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战意。”

  李象临走的时候也留下了一些条陈,他们都是按照这些建议去做的,那就是除了发动战争之外,使劲的削弱土司老爷和松赞干部。

  目前来看收到的效果还不错,但是这些效果已经是到了极限,即便是继续这样做下去,对这两边的削弱也是极其有限。而且目前那些土司老爷好像是想明白了,甚至有些人已经是私底下和圣城那边取得了联系。

  “咱们两个都不是外人,你给我说句实话,如果要是他们两个联合在一起的话,你能让高原变成一个什么样子?”

  现在大唐在高原上的军队并不多,加起来也就是9000来人,主要也是因为后勤很难供应,再加上很多士兵不适应,经过那么长时间,也就是9000多人能够适应。

  “我所控制的区域现在大约占高原的1/3,而且是高原上的产,粮区如果要是三方混战的话,那我所控制的区域,至少要缩水1/3。”

  对于这样的事情,尉迟宝林已经是计算过很多次了,所以当李象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尉迟宝林没有任何的延迟,直接把之前多次计算出的答案说了出来。

  这个数字已经不小了,现在在三方势力当中,尉迟宝林可以说是最弱的,一旦要是再丢掉1/3的话,那么另外两方实力就会得到加强,最主要的就是会得到一批粮食产地,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加强,高原上最缺少的也是粮食。

  “你这趟回来除了汇报这些事儿之外,是不是想要让我改变策略,先不对南方的两国动兵,先解决了松赞干部这些人?”

  李象忽然想到了这个事,尉迟宝林一路风驰电掣,的肯定也有这个想法,毕竟吐蕃的威胁放在那里,这些年的政策虽然有效果,但吐蕃人也都不是傻子,他们已经是开始转变了。

  “如果要是有可能的话,我当然想要殿下改变想法,不过我知道殿下是个有主见的人。”

  尉迟宝林说这个话,那就代表着他能够掌控高原上的局势,9000人会丢掉他所防守的区域,如果要是再增加一部分军队的话,那么有些事情也就不一样了。

  “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现在两家的关系不是很好吗?那我们就给他们丢一把柴火,当然不是当年那种方式了,当年那种方式他们都已经学会了,既然我们要丢掉这1/3的产粮区,不如我们主动放弃。”

  尉迟宝林就知道李象有办法,但没想到李象这个办法竟然如此大胆,如果要是我们主动放弃这1/3的产粮区的话,那么不管是土司老爷还是松赞干部,他们都会拼了命的,要占领这1/3的产粮区,毕竟谁拿到这片产粮区,谁就有可能成为高原上最强大的势力。

  别看他们现在差点合作,如果要是真的有这1/3的产粮区在那里扔着,没准双方立马就能够打起来,而且还得是打成你死我活的那个样子,在真正的利益面前,什么老祖宗之类的都是扯淡。

  “当然我只是一个设想,毕竟我离开高原已经很长时间了,如果要是说的不对的话,你可以直接反驳就是了,咱们还是原来那种方式,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出来提出的反对意见越多,到最后这件事情才能够通行。”

  李象看到尉迟宝林皱了皱眉,头想想自己的这个办法也应该是有所弊端的,毕竟这有点想当然了,万一对方要是一人一半的话,那有些事情恐怕就不好说了,到时候我们就是最吃亏的那个人,纯纯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事儿可行,但是我们还得做一番动作……”

  尉迟宝林思考了半天,郑重的说。

第1249章 高原轮换

  对于高原上的事情,尉迟宝林是比较熟悉的,李象只负责提出一个建议,到底该如何去实行?这还是尉迟宝林说了算,毕竟这么长时间没上去了,如果要是随便的下命令的话,很有可能会给我们的军队带来一定的麻烦,不如让前线将领做决定。

  这些人愿意跟着李象混,一方面是因为李象的武器先进,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李象的思想,他绝不会因为各种原因瞎指挥前线的事儿,除非是你出现重大失误,要不然的话会把权放给带兵将领,这也是大家愿意跟着李象的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要是正在面对敌军的千军万马,你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完好的作战计划,忽然间上面派人给你送来一个新的作战计划,并且还得让你运用一些不太熟悉的战术,那么这个将军的心里得有多大的阴影面积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不喜欢那种瞎指挥的领袖,李象的好处也就显现出来了,无论是在吐谷浑运还是在高句丽,李象都给手下的人一个足够的表现空间。

  尉迟宝林的办法也非常简单,咱们必须得先验证一下,看看双方的关系到底怎么样,不能够一下子就把三分之一的农耕面积给让出来,如果要是双方一人一半的话,那我们的土地等于白亏了。

  所以只能先拿出一小部分,然后把消息透露给双方,再加上一些人的运作,等他们双方的军队都到的时候,咱们立刻让这块地区变成真空地带,到时候就看他们该如何选择了。

  如果要是双方立刻厮杀的话,那么这三分之一的耕地足以让他们再拼一次,如果要是双方商量着把这块地给分了的话,那么这条策略就在高原上无法实行,还得想其他的办法。

  “你这些年可真是没有白成的,如果要是刚去高原的那一年,我估计你不太可能会想出这样的办法,现在来看果然还是外面养人呀。”

  李象的话让尉迟宝林有些不太好意思,当年在长安城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尉迟宝林没有脑子,和他的老爹一样,纯粹就是四肢强大头脑简单。

  这对于他们父子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可惜你想要推翻这种侮辱的话,光靠着你的嘴是没用的,上门打人也不行,如果要是上门打人的话,那不就坐实了这种传言吗?

  所以如果想着推翻这种言论的话,还必须得身体力行才行,用你的脑子为李象解决一些麻烦,为大唐解决一些麻烦,这个时候谁要是还敢说你的话,那你就可以给他点颜色看看了。

  “我原来以为军队里就是靠着身强力壮手下的兄弟们肯给你卖命,那么这场战争我们就算打赢了,可是到了高原上之后,我发现除了战争之外,还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学习的,当地很多人和我们的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如果要是硬性把它们归入到我们的国家,将来少不得会有一次又一次的叛乱,就得这样慢慢的耗着他们才行。”

  尉迟宝林有感而发的,说道就拿他掌控的区域里来说,叛乱也是一次接着一次的,主要也是因为双方之间根本就没在一个国家生活过,所以即便你的实力够大,你也没有办法压灭人家的反抗之火。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对大唐了解的也比较多,当他们得知大唐老百姓的生活有多么好的时候,很多人也就开始向往文明了,只要是他们有这个想法,那就等于是在坚固的壁垒上砸开了一条缝。

  最害怕的就是没有这一条缝,那么我们的文化就没有办法输出别人,也就不知道我们的生活有多么的富足,只要是有了这一条缝,那我们的日子也就比较好过了,除非他们想过苦日子,要不然将来肯定会选择加入大唐。

  “当初对于吐蕃我也是想着速战速决,但是因为地形和生活信仰的问题,很多东西都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我也只能是采取这样的战术,我知道这些年苦了你们了,不过你们要明白,等到吐蕃真正的归顺大唐的时候,你们这些人的功劳一点也不会少。”

  李象想起了在高原上的那些兄弟他们也都已经是两年的时间没有回家了,虽然对他们的家里照顾的很好,但是毕竟还是饱受思乡之苦。

  如果要是别的地区的话,李象完全可以安排轮换制,可问题是在高原上不能轮换,只能是让其中的一小部分人轮流回乡。

  现在大唐已经是有一部分能够适应高原上的生活了,但这一部分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也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轮换,这也是李象最对不起他们的地方。

  “殿下放心,弟兄们都等着拼搏一个富贵的将来,要是我们下来的话,殿下可别忘了这句话就行,弟兄们不怕吃苦,就怕朝廷把我们给忘了。”

  高原上的军队犹如游子一样,他们也的确是想回来看看,虽然现在消息非常的通畅,但很多人还是觉得背井离乡,尉迟宝林只能是用一个又一个的泼天富贵来吸引着他们。

  “从今年开始不管多么困难,每次至少得有超过五百人进行轮换才行,头一回那边也给他们下达死命令,让他们每年至少培养出一千名能够上高原的人,如果要是连这个目标都达不到的话,那就直接换人。”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如果这要还是一个困难的话,那就是当地地方官的问题了,之前的时候我们在摸索办法,现在只有提高待遇,然后地方官努力的推行,那么这根本不算是什么障碍,如果要说还是障碍的话,那就是地方官不愿意揽这个事儿。

  很多人总觉得不让自己上去就行,至于上面那些人的生活和改善,他们想推一天是一天,就得拿他们的官帽子威胁他们。

第1250章 有儿子了

  其实得知尉迟宝林回京的消息,这条线上的官员们也就想到这件事情了,尉迟宝林除了回京述职之外,恐怕还要给太孙殿下大倒苦水。

  这些年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那边过于贫穷,即便是朝廷给的补贴多,可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到高原上去当兵,在那里就犹如一只孤军一样。

  之前的时候,我们虽然是获得了不少的胜利,但是现在高原上的形势突变,人家土司和松赞干部毕竟是一家人,当初的时候虽然迷惑了人家可很快人家就能够想得明白,如果要是我们不能够在这件事情上有所进展的话,很快他们就会联合起来,这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

  当初有红利的时候你不去上面当兵,现在高原上形势突变,很有可能会被人家给围歼了,这个时候别管待遇有多高,大家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谁也不愿意到高原,上去按照他们的说法,现在过去不是有命去没命回吗?

  针对于大家的这个想法,李象只能是让这条线上的官员们提高补偿比例,并且给他们更新武器,包括在扶桑那边使用的火绳枪,全部都给他们换上,并且在大部分的军营进行演习,让他们看清楚我们武器的厉害,给他们增加上高原的信心。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年前的这十几天里,全国各地的军营都颁布了一条政策,那就是只要你肯上高原服役一年,那么你就能够拿到三倍的薪水。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优惠,比方说给家里分田地什么的,总之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能够让你到高原上去短期服役,尽量把山上那些人给替换一下,让他们能在家里多呆一段时间。

  当然为了战斗力考虑,现在高原上的九千名士兵是不能够让他们长期在家呆着的,他们的战斗力已经形成了,高原作战和其他的地方不一样,尤其是长期作战。

  很多人上去之后短期内没问题,可如果要是让他们长期作战的话,这个身体恐怕就有点顶不住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让下面的人上去顶替一段时间,可原来的主力不能够撤离,这就是李象目前能做到的极限了。

  年前的时候李象光忙着这件事情了,谁知道长孙娉婷那边来了消息,竟然是已经开始腹痛了,李象算算日子,今年已经是大年三十了,这可是一年当中的最后一天。

  几匹快马直接出了长安城向南而去,每天都有这样的小队,所以也没有人多在意,很可能是急着回家过年的,长安城到了大年三十的时候虽然热闹,但还是有一些店铺关门没人了。

  挣钱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对于一部分老百姓来说,赚钱也比不上自己回家陪着家里的人过年,这对他们来说才是一年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在前几天的时候,这些人就把自己的铺子关了门了,不管最后这两天能赚多少钱,他们也绝不会继续干下去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家过年比较好,这也是一部分保守人的想法。

  宫里的三位御医都过来了,包括一些比较有经验的产婆,虽然长孙娉婷没有任何的慰问,但是李世民也知道这个故事,更何况李世民也知道长孙娉婷在李象心里的地位,所以李象还没来的时候,这些人已经来了。

  当然所有的人已经被下了封口令了,任何人都不得向外吐露一个字,如果要是有一个字流传出去的话,那你和你家里的人就不用活着了,虽然这个年头好的寓意比较难寻,但如果要是有些皇室秘密出去的话,那你们也就别想着好好过日子。

  “殿下。”

  李象进门的时候就看到了长孙云逸。

  别的人必须得瞒着,但是这个人就没有必要瞒着这毕竟是长孙家族的人,而且早先也就知道这件事情,更何况长孙娉婷生产之后,这边必须得有个可靠的人照顾着。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是位小王子。”

  李象这次来的有点晚了,主要也是因为长孙娉婷的生产太过于顺利,所以李象才刚刚进门,外面的大衣服还没有出去,产婆已经是抱着孩子出来了。

  李象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瞬间就觉得浑身暖洋洋的,虽然外面的温度已经到了零下,但这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儿子。

  虽然李象不重男轻女,可是对于自己的孩子李象还是真心喜欢的,当下就想要接过来抱一下。

  “殿下切莫不可,您刚刚从外面进来身上还有凉气呢,这婴儿体弱……”

  长孙云逸赶紧给拦住了,如果要是任凭李象抱着孩子的话,万一到时候要是出了什么差错,李象现在有多么高兴,到时候就有多么愤怒屋里的这些人,别说是领赏钱了,恐怕拉出去就是乱棍打死。

  “你看我这个脑子高兴的,竟然把这件事情给忘了,快点报进去吧,这客厅里也是有凉气的,传令下去府里上下都赏三个月的月俸。”

  听到李象的这个话之后,在场的这些人都高高兴兴的去干活了,等的不就是李象这句话吗?这等于是白拿了三个月的年终奖,在现如今这个年代可没有年终奖的说法。

  “这边有你在这里,本王也很是放心,这小子才刚刚生下来,可惜他爹就要去南边了。”

  该准备的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南方两国已经是缔结了军事协议,并且也组建了一支联军,犹如当年的西域各国一样,准备共同对抗大唐的进军。

  “殿下还是多待一些时日吧,姑姑……”

  长孙云逸说这个话的时候,瞬间感觉到这个称呼有些不太好了,按照家里的规矩,那应该是称呼姐姐的,可怜女孩毕竟都是长孙家的,难道长幼不分吗?

  “按照你们原来的称呼就好,这又不是在京城的上将府。”

  听了李象的话之后,长孙云逸也点了点头,这关系实在是乱极了。

第1251章 地位上升

  长孙娉婷如愿而约的生下了儿子,这如同一个平地惊雷一样,在整个天策上将府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其实不仅仅是在李象的家里,包括整个京城在内,这样的事情都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其他家族我看不到希望了。

  长孙家族那是什么家族?那可是当今太子的亲娘,舅家就凭这一条关系,有些事情不用说,难道还不明白吗?

  长孙家族唯一的短板就是长孙皇后去世了,如果要是长孙皇后还在的话,这个第一外戚家族会更加的坚固。

  长孙大人是朝廷首辅,几乎可以说是文官集团的领袖,除了房玄龄还能分庭抗衡之外,其他人根本就难掩其虎须。

  再加上人家是太子的亲娘,舅在不远的,将来那可是真正的国舅爷,如果要是有人想找事儿的话,那得看看你自己有多少的分量。

  长孙冲虽然不怎么成器,但现在也是天策上将府八位副将之一,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

  再说这长孙娉婷那可是李象的钱袋子,掌握着最至关重要的命脉。

  除此之外还有李象的平妻长孙云逸,把所有的一切都加在一块,目前整个大唐的豪门世家当中,甚至连顶上他们家一半的都没有,即便是程咬金家也是难忘其项背。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长孙娉婷的肚子争气,人家第一胎就给李象生了个儿子,虽然这是李象的庶长子,但是熟悉李象的人都知道,此人对于嫡庶关系可以说是并没有多少界限。

  有这样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李象本身就是庶长子出身,所以最不愿意听的就是长子嫡孙。

  更何况李世民也没有太过于尊重这个嫡庶关系,毕竟李世民也不是嫡长子,所以各家各户的虽然推崇嫡庶关系,但将来真正能够继承天下的,这还真是不好说。

  可以这么说,只要这个孩子不出大错,表现的不那么聪慧,那也有可能会继承大同,毕竟人家背后所占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其他人即便是登上皇位,很有可能也会坐不稳。

首节 上一节 355/4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