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第424节

  至于那些一年期上过战场的,必须得全部跟随李象前往西域,当然他们也赢得了半年的假期,可以在国内跟自己的家里人好好的相聚一下,除了朝廷发的赏银之外,李象又再次发了一批,带着这些钱也算是衣锦还乡了,虽然不至于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多么好,但至少盖个房子没有问题。

  做完了所有的安排之后,莫伦将军的船也抵达了南越。

  李象亲自带人在港口等着,原本的港口已经被烧的差不多了,新的港口刚刚建立起来,莫伦将军的大船还没有办法靠过来,所以只能是乘坐小艇过来。

  “拜见殿下。”

  莫伦将军也是很长时间没有看到李象了,如果要不是李象的话,可能会跟其他的高昌官员一样,直接就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当时李象也算是拉他一把,这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全家老小都搬到了长安城,而他也成为了新任安南都护。

  根据大唐的政体,在某一个都户府那里,都要有一名文官和一名武官,莫伦将军算是全部担任了,这也是唯一的一个,如果要是没有李象的信任的话,那是绝不可能的。

  “起来起来,咱们之间的关系用不着这样的大礼,在海上漂泊了这么长时间,应该也快受不了了吧,今天我就是过来跟你见个面,抓紧时间回去休息,住的地方都已经准备好了,缺什么就跟下面的人说。”

  对于这些从内陆来的人,在海上摇晃那么长时间,一般人都是受不了的,大海和运河还是不一样的,很多人以为自己能够在运河里坐船,那也就能够到海上去,其实这完全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坐船过来的人,几乎都要休整好几天的时间,这才能够让自己恢复原来,要不然的话根本办不了事儿。

  “多谢殿下了,在下也算要成了半辈子,可这大海之上真是难受的很,我都快要把自己的肠子给吐出来了,幸亏我的身体还可以,要是身体不好的,估计就要交代在这船上。”

  莫伦将军苦笑着说道,路上的时候,他们正好遇到了一次台风,虽然百米长的木船算是不小了,但是在茫茫大海当中,这也是一叶扁舟而已,所以上面的人吐的都快把胆汁给吐出来了。

  李象当然是知道这个年代的航行情况的,不管是扶桑还是高句丽,只要是坐船前来,基本上都要受这次罪,莫伦将军比他们更难受,主要也是以前的时候就在内陆地区,别说是大海了,连个水量稍微丰富的河流都没有。

  大家本来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会,但是都被李象给制止了,现在看来还是李象有先见之明,如果要不是李象的话,那今天也得让莫伦将军挺着身体坚持下来,那么欢迎会可就变了味道了,咱们是为了让人家高兴的,总不能让人家难受着在这里享受吧,这也说不过去。

  至于莫伦将军的随行人员,看他们一个个的都小脸蜡黄的,这也是在海上吃了不少的亏,抓紧时间安排马车给带回去,现在这些人可是骑不了马的,别看原来在大漠当中的时候,这些人都能够一日千里,但现在两脚根本就站不稳,在海上摇晃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得有几天的时间让他们恢复一下。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也等于是开始了一个新的生活,以往根本就不敢想象,在他们的印象当中,这辈子能够去一趟长安城,这已经是能对得起祖宗了,就算是当时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可是接下来的路程让他们都不敢说什么了,原来在长安城之外,整个大唐还有那么广大的地方,尤其是我们工作的地方,竟然是坐船需要那么多的天,大唐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呢?原来的高昌国跟大唐比起来,简直连人家的一根头发丝都比不上……

第1505章 相互牵制

  经过了几天的休息之后,莫伦将军才算是回过神来,他手下的有些人还处于晃荡当中,即便是走在平地上,整个人的平衡都难以把握,这也算是乘船后遗症比较严重的了。

  当然李象也没有怪他们,毕竟人家来自于西北内陆地区,甚至还有些人来自于中亚地区,大海跟人家本来是一辈子不接壤的,但现在能够不远千里的到这里来,为了大唐帝国的事业而奋斗,难道你还能嫌弃人家吗?

  “实在是不好意思,太子殿下,我的这些属下都没有受过这么大的风浪,以前连听人描述都没有听过,甚至很多人连大海的印象都没有,这一路上也受了不少的罪,请给他们一些时间,我保证他们都是最优秀的士兵。”

  在莫伦将军设置的临时军营,他手下的一些人还没有办法正常运转起来,李象本身就是过来慰问的,没想到被莫伦将军给误会了。

  “你不必如此惊慌,本宫今天到这边来,并不是催促他们干活的,而是给他们带了一些慰问品过来,远离自己的家乡,跟着你到这里,这的确是对你忠心耿耿,咱们都不能够亏待人家,除了原来所说的观官饷之外,还要另外补贴一部分,这全部都由朝廷来负责。”

  在李象后面的马车上,一堆各种各样的东西被卸下来,莫伦将军也是松了一口气,原本只知道李象要求效率,如果要是你手下的人跟不上的话,迟早会被李象给淘汰的,现在能够看到李象这一幕,还真以为自己眼睛有问题了呢。

  要知道在西域的时候,李象也有爱民如子的名声,但仅仅针对于大唐士兵,包括高昌士兵在内,其他各国军队在李象的眼里,无非就是一些工具而已,莫伦将军算是高昌的头,所以才能够受到那么多的礼遇,至于他手下的这些士兵,恐怕李象都不会正眼看一眼。

  可是现在能够拉来那么多的慰问品,包括涨工资之类的,很明显就是大唐的政策发生了改变,当然这种政策的改变,对于莫伦将军来说,那应该是非常愿意看到的。

  莫伦将军接到朝廷圣旨的时候,手下的很多人也不愿意到这里来,这个年代水土不服的事情太多了,大部分人都有可能坚持不下去,所以都还是喜欢待在自己的老家,但这些人还是义无反顾的来了。

  莫伦将军表面上看权力不小,但关于人事任命之类的,其实都在大唐朝廷的手中,所以这些人即便是跟着他来了,前途方面也很难预测,按照以前的一些政策,这些人最多也就是多赚点钱,如果想成为一名官员的话,那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现在不管怎么说,太孙殿下再次提高了他们的待遇,这也算是对他们有个交代了,比在原来老家的时候赚的多了两三倍,这也算是对他们的家里有个交代,长期不见面,如果要是能够把这些钱送回去的话,那也算是不错了。

  当然,莫伦将军也明白,从长安城到南越,这些人之所以对自己那么好,这也是因为以前立下的功劳,在面对阿拉伯帝国的战争的时候,莫伦将军的确是打出了大唐朝廷的威风,所以上上下下都对他另眼相待。

  但是莫伦将军非常清楚,有些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你给大唐朝廷长脸的时候,他们的确能够把你放在前面,但如果要是你办不了事的时候,那你也是第一批被拉下去的,所以不管大唐朝廷给他的待遇多好,莫伦将军时刻都在提醒自己,别人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自己是不行的,就因为自己不是汉人,必须得比那些汉人更加努力才行。

  而且莫伦将军也观察出来了,即便是在大唐的军营当中,有些人也是在翻倍的努力,比方说杜爱同那样的,人家的祖上也曾经显赫过,现在两人如果要是一起努力的话,莫伦将军现在的起点虽然比杜爱同要高,但终点很有可能比不上这个家伙,谁让人家是个汉人呢?

  这样的差距李象发现了,但李象并不准备改变所谓的各族融合之类的,李象并不是不想实现,但是天宝年间的战争李象还记得呢,说白了就是因为大唐军队当中的外族太多了,这些人掀起了安史之乱。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知道汉人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李象也会慢慢的改变这些问题,但绝不会让军队当中的高层异族出现了过多。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往外溜达,李象也开始给莫伦将军介绍南越国的一些情况,现在这里已经开始实施郡县制了,跟西域那里是完全一样的,朝廷的官员也很快过来了,虽然推行起来会非常困难,但是在扶桑士兵的刀枪之下,当地的很多士兵也只能是老老实实的听着,如果要是不服从改编的话,那就别怪我们的刀不认识你了。

  刚从船上下来的时候,莫伦将军甚至有个想法,是不是能够把高昌的士兵给运过来呢?代替这里的高句丽和扶桑兵,如果要是这样的话,莫伦将军也能够做很多事儿,不至于在沟通的事情上费心。

  不过莫伦将军很快就想到了,李象比我聪明的多,我都能想到的问题,李象怎么可能会想不到呢?

  南越这边之所以是这样的情况,纯粹是太孙殿下刻意为之,各族人民生活在这个地方,你们也就相互牵制,谁也不可能一家独大,如果要是有人出现烦心的话,其他族的士兵立马就会举报,到时候一颗人头下来,既能够震慑四方,又能够保持当地的安定。

  如果要是把大量的高昌士兵给运来,在莫伦将军的关照之下,高昌士兵的地位肯定会快速上升,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汉人士兵,一旦要是到了那个时候的话,对整个中南半岛都没有任何好处……

第1506章 莫伦的信心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莫伦将军才算是把周围给熟悉过来,此刻莫伦将军也看的差不多了,李象的一部分军队也已经是开拔了。

  这一部分军队将会前往扶桑,然后跟正在扶桑驻守的军队进行调防,扶桑当地已经没什么反抗了,甚至现在大唐军队内部都有一个说法,那就是如果要是你立了战功的话,那就申请去扶桑,那里简直就是大唐军队的天堂。

  当年扶桑对我们的反抗可是相当严重的,可以看看还有人反抗吗?几个岛上的反抗军都被杀干净了,剩下的人都会把你当成老爷一样,不管你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们这些人都会老老实实的服从,甚至是变着法的讨你的欢心。

  刚开始的时候有人不相信,毕竟他们曾经经历过扶桑的几次大型战争,当然也知道当地杀成什么样子了,甚至连海边的海水都被染红了,你现在说没那么严重,过去之后他们能把你伺候的很好,你这骗鬼呢?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想法,但是当其中的一部分前往扶桑之后,他们立刻就更改了自己的说法,实际情况也和传说的差不多,有血性的那一部分扶桑人都被杀干净了,剩下的这些人从骨子里都是有奴性的。

  当这个消息传到李象耳朵里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李象会不相信,毕竟当年东征扶桑的时候,李象也是待在军队里的,到底在扶桑杀了多少人,李象比其他的人更加清楚,所以如果要验证这件事情的话,李象很有可能会亲自去扶桑一趟,而不是听这些人乱说。

  但是接下来李象的做法却让他们吃了一惊,因为李象根本就没有要启程去扶桑的想法,对于军队当中的这些传言,李象认为全部都是正确的,毕竟扶桑的人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是证明了,只要是你把他们打疼打怕了,那将来你就是他们的亲爹,宁愿委屈自己,那也不能够让亲爹的日子过得太差。

  所以驻扎在扶桑的军队,铁定是到了天堂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除了战场上的有功人员之外,其他的人如果要是想调往扶桑的话,根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就拿眼前这些军队来说,在中南半岛激战了将近半年了,难道还不允许人家去享受一下吗?

  更何况扶桑当地的男人都加入军队了,本地的男人少的可怜,大部分的女人都是非常寂寞的,如果要是我们的军队过去了,这正好就是到了女儿国了,上面的长官对这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这也算是变相犒劳我们朝廷的功臣了。

  当时还有很多文官对这个提出反对,他们认为这样的事情会破坏大唐军队的军纪,如果要是以后有些人都为这个而战斗,那怎么能行呢?不过李象也懒得理他们,反正这些人也只能是在朝廷上说两句,军队调动的事情,也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其实只要是妥善安排,这样的事情对于所有的军队来说都是好事,难道你不想着让自己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一点吗?更何况战场上为朝廷立了功劳,奖励你们几个扶桑女人又能如何呢?以前的时候朝廷也这么干过,只不过就是没有明说出来就是了。

  看到皇太孙殿下对这件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剩下的人也就不敢乱说了,万一要是得罪了皇太孙殿下的话,丢掉自己的官职是小,很有可能还会丢掉脑袋,将来连自己的子孙后代都给耽误了。

  更何况除了这几个文官反对之外,军队里的将军们都是非常赞成的,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从扶桑修整过的军队,再次拉到战场上,非但没有减少他们的战斗力,反而是比原来更加凶猛了。

  询问一下其中的将军就知道,很多人还想着回到扶桑,但如果要是你想回去的话,那必须得在战场上努力作战才行,如果要是达不到一定的结果的话,那你们这辈子都有可能回不去了,当然退伍之后还是可以申请调过去的。

  有了这些武将们的说法,朝廷的文官就更加不敢吭声了,战斗力没有任何的下降,反而是有所增强,这也是武将们最希望看到的,如果要是你们这些文官再叽叽喳喳的话,战斗力下降了,是不是要怪你们呢?

  大唐帝国的文官们很明白,平时内斗是可以允许的,但绝不能够影响到周围战场上,如果要是影响到战场上的话,不管你的实力有多么的雄厚,也不管你是谁家的子弟,到时候都会受到最严格的惩罚,你家的老人出面都没有用。

  “我可是把最优秀的军队都撤的差不多了,这里就剩下一些二线军队了,但是这些军队也不可能够给你撑太长时间,很快他们也会被撤往其他地区,所以顶多留给你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有没有信心把这里搞得跟西域一样?”

  李象和莫伦将军在野外搞了个烧烤,这老林子里的各种东西还是非常多的,以前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在草原上烤肉,可是到了中南半岛之后,发现这边的很多东西也很好吃,尤其是在海上抓的那些东西。

  “殿下,说句实在话,这里应该要比西北好搞的多,西北荒漠那边你也知道,每个部落之间要跑一两天,如果要是真的有人要判断的话,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往往带着人到你面前了,你才知道这些人要盼望,但中南半岛这边就不一样了,有了您的那个高压控制政策之后,我有把握在一到两年之内解决他们。”

  莫伦将军非常有信心的说道,其实他所说的也是真的,西北荒漠里各个部落之间相距很远,而且没有办法有效的控制他们,虽然现在修建了兵站,但如果要是他们有心绕着的话,那还是能给我绕过去的。

  可中南半岛这边就不一样了,除了山林子里之外,山下哪里没有我们的据点呢?

第1507章 连环据点

  说句实在话,在没有见到李象的据点策略的时候,莫伦将军的心里真的是有些害怕的,毕竟这个地方人生地不熟的,谁也不知道这里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一旦要是操作不好的话,耽误了殿下的事情,那不仅仅是自己的前途,包括家里那些人在内,恐怕都要垮了。

  所以在李象没有走之前,莫伦将军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这边的情况,有疑问尽快提出来,在西域跟李象合作了那么长时间了,自然也知道李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问题他能帮你解决问题,但是过了提问题的时候,你要是还没把事情做好,那只能说明你的能力有问题了。

  现如今大唐名能人辈出,如果要是你的能力有问题,那你恐怕就没有办法继续在这个位置上了,到时候想替换你的人多的是。

  在长安城的时候,莫伦将军也看到了很多没落贵族,这些人以前的时候都是各族的王,可现在他们在干什么呢?挥霍着以前积攒下来的财富,再加上大唐朝廷给他们的俸禄,在长安城当中混吃等死。

  或许这些人早已经忘记了祖辈的荣耀,现在他们想的都是哪里有漂亮的歌妓,哪里的饭菜做的更加好吃?哪里有一些新奇的玩意儿,至于原来国家的那些东西,早已经是忘得一干二净了。

  他们之所以变成这样,就是因为手里没事儿,大唐朝廷也不是直接让他们这么堕落的,当他们投降过来的时候,朝廷还是给了他们一些差事的,但这些人根本不求进步,只想着好好享受,最后也就丢掉了自己的官职。

  莫伦将军可不想就这么丢掉自己的官职,尤其是还是这么大的一顶帽子,要知道这可是实权派,如果要是就这么丢掉的话,莫伦将军敢保证,这辈子都不可能会有第二次机会了,他以后的榜样就是长安城那些没落的贵族。

  这一两代的还能有个社会地位,不会有人乱找你的事儿,当你走了之后,你的儿子就会变成一个富家翁了,如果要是能够好好经营的话,没准还有出头之日,但如果要是个败家子儿,两三代之内就把钱给花干净了,等到一百多年之后,恐怕就没有人记得你了,恐怕只有在史书上才能找到。

  至于你的子孙后代,那也跟普通的富户没什么两样了,很有可能因为败家的原因,他们的生活还赶不上一个普通的富户,变成长安城当中普通的老百姓,只有在喝醉酒的时候,才能够跟别人谈一谈往日的荣光,至于现在这种拮据的生活,恐怕他们是无法改变的。

  莫伦将军就害怕自己也到那个程度,所以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快速的在当地站稳脚跟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心中抱负,虽然不至于能够爬得更高,但能够保证现有的职位,这已经是比那些没落的王要强太多了。

  “你有信心是好事儿,周围的这些兄弟们也都是能办事儿的,可以大胆的启用他们,如果要是这里能安定下来,或许三五年之内你都没有大的变动,包括你家里的子侄在内,如果要是到了年纪的话,我会安排他们出去历练的。”

  李象的话让莫伦将军感动不已,其实到了现在他这个层次,有些事情已经不重要了,就算是自己再往上升的话,难道还能比现在更加显赫吗?真的能够在长安城出将入相吗?

  这恐怕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李象的排外政策,除了汉人之外,其他的人很难能够上升到那个层次,即便是你有能耐的话,那也只能是在长安城当中当一个中上层的官员,而且手里还不能够有兵权。

  所以孩子的未来就是最为重要的,李象已经答应帮他的孩子出去历练一番了,不管结果是什么,好歹也算是见了世面了,如果要是把他们给推上去了,但孩子们却无法抓住机会的话,那也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平庸的人,将来好好的在长安城过日子,也不至于出去惹了祸带回家。

  “谢殿下了,我的那些孩子,我看还是有几个有才能的,来到长安城之后,我才知道那边的竞争异常激烈,殿下给的这几个机会,我全部都记在心里了,将来也不知道该如何报答殿下,只能是把中南半岛治理成殿下所想象的样子,以此来报答殿下的知遇之恩。”

  莫伦将军恭恭敬敬的说道,如果要是别人这么说的话,李象可能会以为那个家伙在说的话,你说能治理好就治理好吗?你以为你是谁呀?你知道这周边是个什么情况吗?

  但这个话是从末轮将军的嘴里说出来的,李象不能说百分之百的相信,但至少也是百分之八十的相信,莫伦将军在西域的时候,治理民政也是有一套的,后来因为阿拉伯帝国的入侵,所以莫伦将军再次民转军。

  如果要不是因为阿拉伯帝国的人打过来了,莫伦将军可能已经在西域安营扎寨了,现在没准也已经是处于民政官员的位置上了,不可能继续带兵打仗。

  这和李象的政策有关系,异族将军只能是指挥一定数量的军队,如果要是超出这个数量的军队,要么在原职留任,要么就得开始给你调遣了,这样做可能会磨灭一些异族将军的能耐,没有办法把他们百分之百的发挥出来,但是对于整个大唐的安危来说,这其实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还是跟李象经常说的那句话一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你不知道对方情况的时候,你最好还是把自己的嘴给闭上,这对大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要不然的话真不知道大唐的未来会怎么样,尤其是军队到了这些异族将军的手上。

  莫伦将军算是其中的一个另类,但他更加的如履薄冰,不敢辜负李象对他的信任。

第1508章 天竺和西域

  终于还是到了该离开的那一天了,这边的据点建设也已经是完成百分之三十了,剩下的也全部都记载在书册上了,下面的人只要老老实实的完成就是了。

  长孙泽其实老早就呆不住了,恨不得一个月之前的时候就抓紧离开,但是李象总觉得莫伦将军可能掌握不了全局,所以在这里多帮帮忙,让莫伦将军可以快速的掌控全局。

  现如今终于算是完事儿了,在昨天晚上的宴会上,李象也是郑重的问了问莫伦将军,如果要是没什么事情的话,今天上午就要把人离开了,李象的路线还是走陆路,如果要是走水路的话,可能会更远一些。

  当然如果要是走水路的话,那么人可能会舒服一些,这也仅仅是猜测,如果要是你在海上遇到狂风大浪的话,那恐怕就不是舒服的事儿了。

  “你们几个都好好的辅佐莫伦,他的才能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也能够听得进意见,将来两到三年的时间里,如果要是没有太大的变故,你们这些人都会在这里,等到本宫下次回来的时候,或许就是我们该进攻天竺国的时候,大唐的霸业远没有到终点,你们也别松懈下来,一定要打起精神才行,现在做的每一件事,将来都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李象在登车之前,对手下的这些人说了这些话,很多人都觉得已经遇到了胜利,但是此刻又让李象给打上一针鸡血,他们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在更加西方的地方,据说有一个庞大的国家,比他们打下来的中南半岛还要大,而且那里充满了巨大的平原,比中南半岛的地理环境要好的多。

  李象曾经告诉过他们,如果要是我们把天竺国给打下来,哪怕国内一粒粮食都不产,天竺国的粮食也可以供应整个国家,所有的人就都记在心里了。

  毕竟在封建社会,粮食就是最主要的战略物资,只要是你有足够的粮食,那么你就能够聚拢起足够的老百姓,有了足够的老百姓之后,那就能够有足够的军队,哪怕你现在还没有城池,但如果你的军队数量够多的话,改朝换代就在脚下。

  所以他们也都记住了李象这句话,能够供应整个大唐老百姓的粮食,那样的土地是什么样的土地呢?这辈子真想过去看看。

  “殿下,微臣一直有个疑问,如果要是真有这么好的土地,那我们何必去西域征战呢?直接把天竺打下来不就行吗?好好的过咱们的日子,那里的粮食又多,人口又多,没有必要去西域那种地方,简直就是一毛不拔,这些年如果要不是对外贸易的话,咱们可能在新西域亏了大本了。”

  长孙泽骑着马在李象的身边,刚刚离开南越的地界儿,两人都还能够骑着马,等过一段时间的时候,李象恐怕就要坐马车了,这么长的路天天骑马,等你到了长安城的时候,估计大腿根儿都要磨破了。

  “那你想过没有?如果要是咱们占领的都是好地方,那咱们的老百姓会变成什么样呢?天天想的就是如何享福过日子,我们的国家虽然强大,但如果要是没有可战之兵的话,你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了吗?战国七雄当中的齐国知道吗?”

  短短的几句话,李象就把这家伙给点醒了,战国七雄当中,秦国和楚国的实力都非常强,但如果要说富裕的话,齐国应该才是最为富裕的,占据着海洋盐之力,他们不知道赚了多少钱。

  可是齐国除了有钱之外,还能干其他的事情吗?当秦国大军打过来的时候,他们除了投降之外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如果要是国内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而且战斗力有极其强大的话,再加上经济的支持,秦国哪一年能够扫平六合,恐怕还要再等一阵子呢。

  “殿下实在是看的长远,我等不如。”

  长孙泽听了这个话之后,当真是服气了,这段时间在南方带兵,长孙泽也拥有极强的信心,认为自己的能力跟别人比起来也不差,但是听到李象的这个话之后,立马就知道自己输在什么地方了,那就是在大的观念上输了,人家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印象,你如何和人家相比呢?

  “这都不要紧,将来慢慢的积累就是了,你现在在南越的战场上,已经是在军队内部取得了一定的威望了,再跟着我去西域打一场,基本上也就能够到苏定方那个层次了,再次回到长安城的时候,我估计就没人小看你了。”

  李象所说的是实话,李世民倚重长孙家,李象也是倚重长孙家,长孙冲虽然被调回长安了,但手中掌握的也是强力部门,兄弟两个一石无二,再加上长孙云逸已经生了儿子,将来的长孙家真是不好估量。

  不过在李象的话语当中,长孙泽还是听出来了,或许自己的兄长要退出强力部门了,不可能会让你们兄弟两个都这么风光,如果要是你们长孙家真的有二心的话,那我大唐皇室还真的是要吃个大亏。

  “殿下若是感觉为难的话,在下在长安城当个闲职也行。”

  长孙泽说出了这句言不由衷的话,年纪轻轻的在战场上立下功劳,如果要说想离开战场去找个闲职的话,那绝对是言不由衷的话,看着他脸上的表情,李象就知道这个家伙想去西域,他不害怕战场上的危险,但是害怕朝廷的平衡。

  其实很多大家族都害怕这个,就拿程咬金来说,他愿意在家里闲着吗?但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战场上呼风唤雨了,你这个老头子如果要是再上去的话,别说李世民睡不着觉了,李象也不可能睡着觉,十几万大军掌握在你们父子三人的手里,万一要是谋反了,现在的这一切去哪找呢?任何事情都要做最坏的打算才行。

首节 上一节 424/4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