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142节

数据中心发送到各分行这件事,董事会也很感兴趣。

“这里的这台计算机,也是IBM的?”永易一男看见了东京分部计算机房用的那台IBM1400。“是的,永易董事。”永易一男:“它也很贵吧。”“这台IBM1400是小型机,它现在只卖35万美元。额,因为IBM1400是晶体管计算机而总部的Ssytem360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计算机,所以,它看起来比System还要大。”永易一男噢了一声。35万美元,那还好。在东京分部银行大楼的7楼,永易一男叉腰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边跳望街道和远方市景。他其实不太懂计算机,只是看了技术部的报告,大概知道了一点计算机对银行业的巨大作用。

东海银行的东京分部坐落在东京的金融业聚居区,一条街前后左右,大多是各种银行的总部。在东海银行的斜对面就是富国银行日本分行的总部,作为北美排名前10的银行,它在东京盖的楼比东海银行还高。

毕竟在1950年,富国银行的3笔在日投资为他们银行带来了不下20亿的收益,现在富国银行的业务涉及到25%的日本大企业,这让富国银行在日本的地位十分稳固。永易一男低头看富国银行的一楼以及前方的街道。一辆平板大货车开过来了。车上.….七八个木箱子?富国银行也买计算机了吗?“岩崎君!别来无恙。”“永易,你好你好。”永易一男给岩崎秀卫打电话。岩崎秀卫是他的朋友,在东京读大学时认识的校友,只不过现在岩崎秀卫在富国银行担任高级经理,给美国人打工。永易一男:“我现在就在东海银行的东京分部。我看到一辆似乎是运载计算机设备的大货车停在贵银行楼下。你们也在采购大型计算机,准备实现银行业的计算机化?”“噢!真巧,我也在东京的富国大楼楼上往下看呢!哈哈哈哈。是的,我们采购了大型计算机,中国的Smart361°,还有4台通用计算机,牌子我记不清了,还采购了中国人的网络连接器系统,总之,

全套。

永易一男噗地一声,刚喝进嘴的茶水喷了出来。“喂,你们可是美国银行,岩崎君。”“美国银行有权自已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采购。中国是和日本有正常贸易关系的国家,所以采购Smart361°并没有什么法律问题或者政治问题。”.永易一男郁闷了。不止永易一男和他的东海银行,其他的日本银行一一三菱银行、东京银行等等,在1965年的那一波预定潮流中,都订购了System360计算机,成为IBM公司在美国之外最大的计算机预定市场。当然这些银行现在有点后悔了..根据中国和日本“民间”贸易代表团签署的协议,中国也向日本出口计算机,而且也花钱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营销。只是日本银行和政府向IBM预定计算机订得太多了,1966年上半年,日本订购

Smart361°系统的数量有些偏低。

在5月的最后一天,一名西装革履的日本人到了东京的"井上中日贸易代理株式会社"。

“请问,这里可以预定中国产的计算机设备吗?井上公司的前台起立鞠:“可以,而且,不是预定,它几乎就是现货销售。只要签署合同并付款,计算机可以在15天之内拿到;如果您愿意采用航空运输,那就是8天。”来者点点头:“那么,我们开始洽谈吧。”前台:“嗯,这种计算机需要登记客户信息,个人或是公司都要登记实名。请问您方便出示一下名片吗?”来者下意识地做出了一个掏证件的动作,但摸的是右胸口,而他的西装在那里并没有口袋。再想一想其实自己根本没有带证件,于是收手了。“我."来访者抬头,对井上公司的前台认真地说道,“我的公司是,JMSDF。”

第三十七章,一个改变世界贸易的铁箱子

日本海上自卫队想买Smart361°!不知道海自之后空自和陆自会不会也接而来。这个年头计算机也分高档低档了,如果是上电的通用计算机,那谁买都没问题的。但这是Smart361°,集成电路计算机,和IBMSystem360一样都被归类为大型机。如果不算北电为科研部门订制的巨

型机,Smart361°就是当今世界最强的、商业销售的计算机系统。

把那些琳琅满目的功能和兼容操作系统去掉,就只比运算速度,Smart361°比System360快80%所以按道理来说,即使向西方国家出口,中国也得设一个规则,禁止军队、国防机构、军工企业使用中国的大型机现在中国出口的时候是有这个规则,比如对美出口,从中国掌货的进出口代理公司合同上都有这么一条,代理商必须签字认可这条规则。但素,包括中国外贸部在内,所有人都知道这条规则的约束力其实不太高。现在不是21世纪,没有触角遍布全球的互联网,甚至互联网现在根本就不存在,精细的出口管制和产品用途监管是非常麻烦、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在21世纪,比如伊朗如果偷偷进口了一台高端大型机,启封、接入网络,计算机就自动发出一条信息到公司总部,证据确凿了。发送信息的程序可能还是固化到bios或者主板上的某块芯片里的,你

刷系统是刷不掉的。

除了技术手段还有金融手段,全球联网的金融支付系统总能查到些蛛丝马迹,查出哪个账户背后是某国国防部在操作,除非改用现金交易一一但蹊的是,市面上总是会流行一些仿真度极高的假钞,这让国家层面的交易双方都难以信任大额美元现金交易(毒贩这种小团体倒是无所谓)。

在六十年代,管控自己的高技术装备不被外国军事力量所用的唯一方式就是一一禁止向这个国家出口。只要出口了,就要做好被该国军事机构使用的心理准备。中国向美国销售Smart361°,肯定就设想过五角大楼里面摆着几台这种计算机的场面。当然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中国这边还没担心,美国自已先“疑神疑鬼”了,国会以“存在安全隐患"为由,禁止五角大楼里出现任何中国计算机,不光大型机不能买,普通的通用计算机也不能买。不过这个法案原本想想扩展到所有的涉军事领域的,但是在国会辩论的时候被驳了回来,最终禁用范围仅限于美国军方。

这是很自然的,雷声公司、播音公司也不想自已用的计算机比其他纯做民品的商业公司差一档次,其他商业公司也不想自已哪关突然有机会承接军事订货的时候,国防部下来一检查“对不起,您的公司有中国计算机,你们没有军品供货资质"。

回到开头的事儿。海上自卫队想买一台Smart361°,卖不卖?井上中日贸易代理株式会社把这个情况发到北京办事处,北京办事处找到中国贸易部的管控司,管控司的回答是:“请灵活处理"。过了两天,井上从日本再回了个电报:海上自卫队不灵活,怎么办?中方..两天前发电报说灵活处理的意思就是,请海自换个马甲,注册个空壳公司买Smart361°,然后使用的时候当然归海自使用。海上自卫队说,自己无权注册公司,再说了,这件事井上社已经知道了,欲盖弥彰已经晚了。怎么办,要不要教海自“自谁让你们用海上自卫队的名义注册公司了?你们让西川海将自己去注册,或者让西川妻子出面以小舅子的名义去注册啊"?

三个星期后,一切都办妥了。在天津港,22000吨的集装箱船"中远34"载货,送往日本的集装箱当中,塞进去一个北电集团的VIP标准箱,这就是日本海上自卫队这一次的订货。日本的计算机市场在西方国家中已经算比较大的了,但销售量就是这么点,5月中旬两个箱子、两台计算机。6月初这运过去的1台还是“灵活处理”之后卖给日本海自的。因为现在计算机年销售额,美国独占世界的60%,中、苏次之,世界所有其他国家加起来才占13%好在作为七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对外出口的不只有计算机产品。比如这艘开往日本的"中远34",上面的集装箱有75%装的是纺织品。此外,中远34本身装的几百个集装箱本身,它也是一种出口产品,由天津港务机械集团的北蔡集装箱厂制造。这个北蔡集装箱厂,一个厂的年产量占世界集装箱总产量的10%。这事儿可能还要从六年前说起。六年前中美解除敌对状态恢复贸易,中国第一时间就参加了刚刚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集装箱技术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宗旨:让世界各国自50年代开始的各自制定的集装箱达到统一标准,主要是尺寸和重量的统一。五十年代就有一些国家或大的海运公司自已制作集装箱用于散货运输,效果非常明显。每吨货物的装卸费用降低到原先的1/3不到,如果是特别难装卸的小件货,装卸费用只有原先的1/37,占用码头

时间从原来的7天缩短到15小时。

但是,每个国家甚至国家内的每个公司的集装箱外形尺寸不一样是个大问题,从世界贸易发展的角度,必须制定具有普遍互换性、最佳的集装箱外形标准,所以成立了集装箱技术委员会讨论这个标准。

其实标准集装箱的尺寸多大、一个箱子多重,船舶本身并不是最大的限制因素,限制它的是铁路和公路运输工具比如,如果你在1920年就想建立世界通用的集装箱标准,那最后得出的估计是重量不超过2吨的铁盒,因为1920年的卡车载重极限就是2吨。这样天概到了1960年,集装箱的国际标准还得推倒重设一次。如果你想在1800年搞集装箱,合理大小的标准集装箱是什么?,(指着一二个空麻袋)这就是标准集装箱,它是这个时代的主要运输方式一一人扛马托的极限重量。你在1800年搞一个房间大小的集装

箱,就算码头能用杠杆式起吊塔装卸,可到了岸上,这间20多吨的小房子就是爷,谁都伺候不起。

在六十年代初期,汽车尤其是载重汽车的制造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拉二十吨重物到处跑不成问题了。但是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还是有差距的。铁路运输允许的极限宽度是3.4米,但公路就很难。最终经过协调,1964年通过了国际标准集装箱协议,规定宽2.44米(8英尺)、高2.6米(8.5英尺)、长6.1米(20英尺)的箱子叫做标准集装箱。此外还规定了长12.2米的"长集装箱",以及一种例外:高集装箱(高度是2.9米,9.5英尺),用来运送一些尺寸超标的货物。集装箱技术委员会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争吵得比较严重: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荷兰都有自己的集装箱尺寸标准,其中美国国内还并存着3种集装箱标准(三个大的海运公司)。如果国际统一标准的集装箱和原先自已的集装箱形状不一致,那本国就有很多集装箱要废弃,制造集装箱的工厂还得痛苦地转型改产品设计。再往大点说,这时候已经有海运公司专门订制适配集装箱的运输船了,但因为集装箱技术委员会在讨论国际标准,聪明的海运公司和造船厂赶紧暂缓了集装箱运输船的建造,等国际标准出台。中国?中国在里面太佛系了。第一在1961年中国国内并没有大的集装箱生产企业,第二中国的载重陆运拖车生产厂才刚刚开始铲地皮,第三中国国内也没有太多的奇异集装箱存量,不担心集装箱会变成什么鬼样子。中国只需要在第一时间知道国际标准集装箱的尺寸重量规范,然后让国内正在动工兴建的厂家适应这个规范就可以。但中国提出了一个要求:在国际标准集装箱确立之后,集装箱技术委员会的缔约国一一也就是参与讨论标准的9个国家,应有集装箱进出口的互免关税待遇,以及应由9国成立一个世界所有集装箱生产

厂的质检委员会。

这当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全票通过这就是北蔡集装箱厂出现的原因。

如果不是国内钢材现在很紧俏,北蔡集装箱厂的产能还能再提高三成。另外在江苏南通,还有一个很大的集装箱制造企业正在动工。其实江苏和长江下游的刚才现在也紧俏,可能比河北还紧俏,但这家集装箱厂因为主打集装箱出口(预计生产出来的集装箱70~80%会出

口),所以它采用的业务流程是一一进口钢材自己冲钢板做集装箱。

进口钢锭做成集装箱再卖出去,两头都在外面,中间的制造业在中国。集装箱的产业附加值虽然不是特别高,但也足够养活一个大厂子了,然后这个大厂子还能把南通一个县的三产给带起来。

瑞士日内瓦,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多边贸易谈判第六轮。第六轮谈判又叫做“肯尼迪回合”,以纪念在英国不幸遇刺的美国总统肯尼迪。“1967年5月,第六轮谈判的最后期限。距离它已经不到1年了。在这个期限之前,我们应该根据《贸易扩展法》通过GATT的第六轮最终协议。”GATT的秘书长麦克罗里在新的一天的会议开头发言。“现在讨论的焦点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关税协议与GATT的协调;美国1962年贸易扩张法案是否适用于GATT其他国家;以及关于中国重回GATT缔

约国一事。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中华民国曾经加入过,而且是缔约国,但1949年老常败退台湾之后居然申请退出了。所以,现在中国只能以列席的身份参与GATT的谈判。说起来中国列席旁听并且申请加入已经有些年头了,但一直受到某些场外因素的"干扰"。“对于恢复中国GATT缔约国身份,我国的意见还是这样:曾参与GATT创建工作的那个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当然,现在他们已经退出了。而现在的中国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GATT的宗

旨,也是世界关税与贸易政策的本来适用前提,就是这个国家存在着自由市场经济。

“如果一个国家国内的商品流动并非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那么我们与之讨论关税政策、讨论进出口税率、倾销或者不倾销,都是没有意义的。”说话的不是美国代表,而是加拿大。加掌大先发言,就是美国为了探探在场各位的口风。“虽是列席代表,但既然已进入讨论中国的话题,那么我现在就对这一说法进行回应。”中方的代表贺康站起来发言。“中国实施的是计划与市场并存、在大部分经济活动中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中国使用严格和公正的法律体系保障政策允许下的市场交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中国也设置了自已的关税政策以调控

进出口和对国内的部分产业实施保护,这可能被某些国家认为是非市场经济的体现,但我要提醒各位的是,关税保护即使在GATT的正式缔约国之间,也是一项允许存在的国家政策。

“加拿大代表先生刚才说曾参与GATT创建工作的那个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这一说法是失之偏颇的。”“那个时代的中国距离现在不到20年,在垒的各位代表一定对20年前的中国有印象,其中甚至有一些代表那时候还与中国进行过贸易业务。旧中国是一个自然经济的国家而不是市场经济国家,是一个

军政官僚资本在外国支持下把控国民经济命脉的、谈不上任何自由的经济体。

“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从1946年到1949年,对华出口总额是...1773万美元。那么现在呢?现在加拿大每年对华的出口额是3.2亿美元,并且,加拿大与中国的贸易额,总体上是出超的,我们买你们的东西比我们卖给你们的东西更多。

“因此,加拿大代表先生,我不明白为什么您还坚持认为中国不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在场的所有代表都看着加拿大。替美国扮演黑脸的加拿大代表没想到中国人blabla了好长一段话来反驳他,他可没准备什么再反驳回去的台词,只好摊摊手:“我只负责陈述,陈述内容是加拿大的意见。现在我的陈述结束了。"

第三十八章,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其实美国现在和中国的贸易做得挺热闹的,每年的贸易额都在飞速上升。美国国内的主流意见也没有说要掐断中美贸易的。那为什么要在关贸总协定的谈判回合中给中国制造麻烦?一一因为美国觉得还可以在中美贸易中争取更多的利益。在关贸总协定给中国制造麻烦,抓住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条,逼中国答应一些条件。这可能是美国最后的机会。如果中国加入了关贸总协定,美国手中最大的牌就没了,再要挟中国可能就没

那么方便了。

(除非采用场外招,比如军事手段...军事手段估计更加糟糕)美国想“得到更多"的领域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中国的关税设置。自1964年进出口制度和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之后,中国以关税来限制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比如汽车,很明显美欧最新生产的卡车能吊打中国国内自产的卡车,无论是老解放还是武汉的"二汽"生产的东风牌卡车都战不了一回合。于是中国给卡车进口设置了34%的关税,把国外卡车进入中国

市场后的性价比拉到了和国产卡车差不多的程度。

可气的是中国沿海走私汽车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陆路一一陆路主要是苏联,其次是越南,你咋走私。汽车只是一个缩影,在许多工业品进口领域,中国都设置了经过精心计算之后的关税税额。如果根据关贸总协定的精神,一个国家设置自己的关税税额.….?好像也是有法可依的。当然,仔细统计的话,中国现在设置关税的商品确实多了一点,或者某些商品的税率高了一点,这就值得撕逼了。美国想要的第二条,是投资。去苏联投资是不可能的,虽然在三十年代苏联确实有过美资公司,但在冷战开启之后已经没了。去印度投资也是不可能的,独立之后的印度对“老牌殖民帝国始终存在警惕,尤其是对外国公司染指印

度十分警惕一一毕竟印度历史上是被一个叫东印度公司的给灭国的。

中国或许可以试试。美国商人和投资界不是闭门造车的群体,实际上他们掌握国外信息的广度、深度、以及信息判读的客观程度,可能超过了华盛顿的大部分政客。总之,美国财政部长参加这次“肯尼迪回合”(第六回

合)第9次谈判之前,就收到了很明确的要求:向中国摆出自己的条件,让中国自己做选择。

1965年,世界贸易总额4300亿美元,从1960年到1965年世界贸易额的年增长幅度是9.1%。不过这只是60年代开启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篇小高潮而已。到1970年,世界贸易总额会达到7600亿美元,年增长幅度12%中国在1965年的外贸总额是203亿美元,进口与出口大致平衡,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不到5%。按照中国的计划,1970年打算将外贸总额提升到占世界贸易比例的8%。(历史上1965年中国的外贸总额是46亿美元,1970年是48.2亿美元,基本零增长)在世界贸易额连年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把中国外贸总额占比从5%提升到8%,那肯定就得国内经济总量有比较快的增长速度,其次,加入更大的世界范围的贸易组织。直说了,就是得加入关贸总协定。

“这个记账卢布不是什么好东西。”“理论上和黄金绑定了比例关系,实际上兑换不了黄金,当然卢布其实也兑换不了黄金,但记账卢布还有一个扯淡的地方,它还取不出来,也兑换不成普通卢布。”“我们和苏联的贸易是用卢布的,和民德....另外说。为什么东德提出要用记账卢布从我们这儿买东西?”在外贸部,最近出现的一件事儿,是东德想从中国买东西,但他们问能不能用记账卢布付账。记账卢布,也叫转账卢布或者汇兑卢布,经互会专用的用于贸易的货物价值的标记单位。记住这个定义,它不是"苏东体系的美元"。如果苏联真的搞出一种能在苏东体系流转开来的美元说定它能撑过1991年.…记账卢布真就是一个记账符号。比如东德与苏联的贸易,东德向苏联出口了100台机床,获得100万记账卢布。苏联向东德出口1000辆卡车,价值是20万卢布,那就记账20万。一来一去,结算:东

德在经互会的账户余额80万记账卢布。

但是,东德不可以把这80方记账卢布兑换成黄金,甚至也不能把记账卢布兑换成卢布,于是,经互会的户头里还有不少余额的东德,就问中国,能不能用记账卢布从中国这儿买东西。

外贸部请示陈法,陈法觉得这事儿得好好研究研究。现在中国在经互会只是作为观察员国列席旁听,不是正式成员国,因此就没有记账卢布的户头,在五十年代初期中国考虑过加入经互会,但后来经过仔细考察之后还是放弃了。中国与苏联的贸易用的就是卢布作为媒介,因为中苏贸易的种类太多、贸、易来往太复杂了。甚至中国和苏联之间还有“服务贸易”,因为来华工作的工程师、专家,本质上就等于苏联向中国出口服务

贸易。服务贸易可不能用记账卢布,因为你得给这些工程师和专家发卢布工资,记账卢布能发到人家钱包里去吗?不能。

那中国能往苏联的经互会账户打1方卢布,由苏联给工程师们发卢布工资吗?...也不能。记账卢布和卢布不能互换。林海云:“我们和民德的外贸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但民德这个国家的问题是国内有需求,但却拿不出足够的卢布。民德的马克、中国的人民币又都是各自的国内货币。现在民德外贸部的人说了,

想买纺织品。成衣。一时没有钱,但他们的经互会账户里有2500万转账卢布,如果中国要,那就给我们。

陈法:“我们和东德的外贸用过卢布、用过美元,这些他们现在都空啦?”林海云点点头。东德1965年和1966年的经济形势,确实不怎么好。当然,没捷克和匈牙利那么糟糕,但就是拿不出钱来。东德向中国出口的精密仪器、机床及机械产品能赚不少钱,但反手东德也要从中国进口东

西,除此之外,东德还要从其他地方进口商品维持自已的工业运转和消费品供应。

林海云:“民德的同志说,如果记账卢布用不了,那么他们可能会到三个月后,也就是9月份才能有一笔美元,但这又会让他们国内的成衣短缺继续持续下去。我们可以账吗?”陈法:“他们9月份一定能把帐平了吗?也就是说,他们预期会有一笔外汇收入进账,这个预期靠不靠谱?”林海云:“是西德的赎金,靠不靠谱就不知道了。”陈法“.

赎金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赎金。西德给东德钱,东德放人。1966年5月,东德和西德通过秘密接触的渠道交换了名单和报价单,准备按惯例做这桩交易。东德提供的名单是2730名“一般"囚犯和51名"重要"囚犯。一般囚犯是因越境失败而被逮捕的东德人,也就是偷越柏林墙或东西德边境失败,被抓起来的。

重要囚犯是政治犯,被史塔西侦破之后抓起来的。西德也开出了报价单:一名越境失败被捕的犯人开价1万美元,一名政治犯开价9万美元。合起来有三千多万美元。这桩交易如果确认;两千多名犯会用封闭车床的大班车载运,从东德的监狱出发,夜开往西德,把人放下之后又悄悄返回,不让外人知道。在所有的2781人都安全抵达西德之后,联邦德国财政

部通过二个不需议会明细报账的特别账户给东德打钱,交易完成。

按照双方的约定,放人和打钱都是秘密的,双方都不应对外公布。东德当然不能主动公布,公布了损自己的脸面,西德也会损自已的脸面一一按照北约或者说自由世界的原则,是不能用这种卑微的方式和东德搞交易的。

而且这件事如果公布于众还会引起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比如东德人如果知道只要自已往柏林墙的铁丝网那儿一冲,无论是冲过去了还是没冲过去,自已最后都会成功“上岸”,那以后翻墙的人可就多了。

1966年的这次交易谈判已经是东西德之间的第三次交易了,前两次交易都没出什么幺蛾子,所以第三次应当也没问题。这样到9月份,东德就可以拿出2000万美元和中国做贸易。“那,这批成衣的交易出口,就先允许吧。做了。”陈法点头同意了。林海玉:“那我们就通知民德的同志来签约了。如果不用卢布而是用美元计价,一共是1850万美元。需要涨一点吗?他们付钱是在三个月以后。”陈法:“要。每个月1个点。”林海云:“..陈法一句话,五十多万美元的利息就加在了合同条款上。不过这是常规操作,先货后款,或者款到得很晚,那肯定要加上利息。东德大使馆的商务秘书以及东德外贸部派来的专员与外贸部在三天后正式签约。“非常感谢,合作愉快,东德外贸部的亨克尔·汉斯使劲握着中方东欧处杨处长的手,“在社会主义阵营,只有中国是有求必应的,无论我们提出想临时增购什么商品,中国都能满足。”杨处长笑笑:“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生产产能调整比较灵活吧。”亨克尔:“杨同志,其实在我国外贸部,和我国政府,可能有这样一种想法,今天我们两人之间或许可以先互通信息,交换意见.…….我国外贸、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同志觉得,或许可以在经互会之

外,再成立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贸易交换体系。”

杨处长:“哦?亨克尔:“因为中国没有加入经互会,

.当然,不加入经互会其实是非常合理的。但现在看来,应当以中国为轴心成立一个新的贸易组织,如果贵方也有同样的想法的话,或许我们可以再做深入的洽

谈。我的意思是,如果真的打算成立这样的组织,民主德国可以代表东欧的各个国家的态度。

第三十九章,非计划贸易协调委员会

民主德国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有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组织,这个组织单纯地只做贸易。言外之意就是:无论华沙条约组织还是经互会组织,都不是单纯的贸易组织。华沙条约表面上是一个军事同盟,实际上是一个军事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国家组织。如果他是单纯的军事同盟那还好了,可它还管你的经济。华沙条约里面有个机构是政治协商委员会,负责协商和决

定缔约国的国防、政治、外交和经济等重大问题。那么,这就有问题了。

经济互助委员会一一经互会表面上是一个经济合作组织,实际上却是一个经济政治及国家同盟的复合组织,它在谈经济的时候总还要考虑政治。经互会创立之初的目的是对抗马歇尔计划。美国启动对欧洲国家的大输血,把二战租借法案的欠款统统免除了,德国的战争赔款免除或延期了,此外美国还送出去几百亿美元而且,当时美国并未限定马歇尔计划的适用对象仅限于西欧。大肆送钱的同时美国斜眼看东欧国家:你们来不来?来跟我混就有钱哟。苏联马上就成立了经互会。头几年也是送钱,咬着牙送出去一百多亿卢布,大致.…..相当于马歇尔计划金额的10%.…就这100多亿卢布也把苏联折腾得不轻,经互会成立于1949年,那时候苏联还处于战后恢复期。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苏联以后老想看利用经互会把头几年咬牙支援东欧国家的钱挣回来把钱挣回来倒也不是不可以,美国马歇尔计划最终也是挣钱的。可糟糕的是,经互会成员国的国内商品需求、国际商品需求、国际运输渠道通通没做好匹配。因为苏联在众成员国中的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有着碾压式的影响力,所以在"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去强行安排别的国家该生产什么、不该生产什么。各成员国的生产计划都依赖于苏联的指示,而非

真实的市场情况。

但是计划指令这个东西吧,即使苏联国家计委发命令给苏联国内的工厂都常常不能完成生产任务,跨国去命令另一个国家的工厂干什么、干多少、什么时候交货,那就更难了。·东德同志私下递话这件事,外贸部非常重视,上报国务院组织讨论、论证。现在的情况,不仅是东德有点意思、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也有这个意思。东德同志那番话还表达了一个走得更远的愿景:东德可以担当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这两个国家与中国贸易时的出

海通道。

不过,国务院和外贸部的看法和东德不完全一样。相同的部分是:的确有必要把苏东阵营的贸易、商业合作重组一下。不同的部分是:是不能排除苏联。苏联有2亿人口,比所有华约国家人口加在一起还多2倍。苏联的国家和国民都有不错的购买力(相对于此时也差不多在一个大阵营里的印度差别极为明显),也有中国需要的出口商品,有自已的优

势产业。因此,如果规划一个新的贸易组织,无论如何都不能排除苏联。

东德、波兰这几个国家跳过苏联,找中国搞小串联,大概是这些国家历史文化、各阶层各民族和苏联有比较大的积怨的缘故。经过反复考虑,中方想出了一个符合社会主义阵营整体利益、最大程度考虑到各国当前立场的方案:非计划贸易协调委员会。在与苏联说了这个想法之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柯西金坐着飞机来北京了。****非计划贸易协调委员会是一个贸易组织。在名字上没有限制地域,但实际上是专用于苏联、东欧、朝鲜、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它的特色是“非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都在实施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国家之间的贸易进出口其实非常膈应,就算想进口一包袜子,都得在前一年的下半年编列生产计划的时候提前预测:1967年苏联的袜子产量是9000万双,苏联的袜子需求量是1亿双。综上,苏联袜子在1967年会短缺1000万,拟从中国进口。国家计委把"拟从中国进口1000万双袜子"的指令发送给外贸部,外贸部怎么做国家计委不管,但总之明年外贸部要从中国搞到1000万双袜子,才能向国家计委交差。这时候就看出中国这个贸易伙伴的价值了:中国绝对能给你1000万双袜子,但捷克、匈牙利就不行,他们的工厂经常无法按时交付。甚至如果苏联自已的纺织厂掉链子无法按时交付,1967年6月发现今年特么的任务可能完不成了,苏联还能临时加单从中国再多买1000万双袜子,6月加单,8月就能到货,只需要2个月时间。苏联不能不重视中国,中国也不能不重视苏联。主要是苏联市场非常值得重视,中国认为,苏联这个市场本还可以更大。因为在很多时候,苏联并不是一计算出结果是商品短缺就向中国订袜子。国家计委发指令、外贸部执行指令、编列计划,多麻烦呀。当然在国内新建袜子厂更麻烦。

简单的做法是让莫斯科的专家出来说话,说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调查,苏联人民一年只需要9000万双袜子就够了.…至于买袜子的地方排起了长队,专家说这很正常,排队是让所有人都有均等的消费袜子的机会,消除囤积居奇和浪费。或者还可以同时让列宁格勒的专家也出来提供“另一个视角"的观点,说根据俄罗斯民族的传统习惯,用裹脚布比用袜子的时候更多,并且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裹脚布比袜子还暖和!但中国就不乐意了。苏联有2亿人口呢,一年1亿双袜子本来就是往少了算的,按中国的标准算你们一年应该消费1亿5千万双袜子。现在呢,却是商店里出售着八千万双质量不怎么地的袜子外加2000

万张裹脚布。

只有建立非计划贸易协调委员会,让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商品需求(中国向他们出口的商品中民用消费品占比很大)充分释放出来,才是对中国利益的最大化。果然,柯西金的专机落地后,与总理的第一次会谈中就谈到了非计划贸易协调委员会的事情。“我们4月份通过的苏联新经济政策"决议,实质上就是一次经济改革。不得不说,我们的这次改革吸取了你们的一些经验。”柯西金向总理介绍了今年苏联的经济改革情况。这个改革在后来被称为“柯西金改革”。它的前身是利别尔曼在1962年提出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勃列日涅夫推倒赫鲁晓夫之后,从利别尔曼的方案中挑选了一些不那么激进、相对比较好改的措施试“这些改革的核心是引进盈利能力和销售额作为企业成功的两个关键指标。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将用于三项基金,用于奖励工人和扩大经营;大部分将用于中央预算。”总理:“确实,在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上,按劳分配是必然的一个阶段,而且是会持续很长时间的阶段,物质奖励正是对应社会主义社会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这一原则。”柯西金:“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企业成为基本的经济单位。在当前改革的第一步是简化国家计划指标,国家计划的指令数将从30个减少到9个。”“此外我们还确立了生产经济效率的整体指标:利润和盈利能力。配合企业的自主权放开,他们有机会根据利润开支创造一些用于开发生产,物质奖励,住房等的资金。”“但是,还有一项改革措施,我们本想实行,但党内的讨论结果非常激烈,最后的决定是暂不执行。这就是企业有没有减少自已雇佣的工人的权力。”总理:“企业的增效是一项复杂工程,根据我们的经验,它需要很多个条件合力。利润和市场竞争力为导向,这是必须的;企业自主权,这是必须的;调整编制人员提高效益,这是必须的;运营不良

行。

无法扭亏转盈的企业清算关停,这也是必须的。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柯西金摊摊手:“即便是企业减少自已雇佣的工人,都在我们内部引起了激烈的反应。如果给企业设置清算关停机制,反对的声音会更天。”

苏联对非计划贸易协调委员会的反应非常热情。

虽然柯西金在执行改革措施,可是,柯西金的改革也需要这个委员会。他的整套改革方案以“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新体制”为核心,纵向来看,这套方案的最终目标便是突破斯大林体制对苏联经济发展的栓楷一一这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目标相同,但手段要高明一些。高明的意思是一一尽量不触及太多的利益集团。比如,柯西金改革只字未提企业的所有制问题。未来即使完成柯西金改革,苏联仍然会是一个公有制企业占100%的经济体制。在改革过程中,生产会剧烈调整,一些产品的产量会剧烈上下波动而没有见钱眼开的私营企业上来填补需求空缺,这种

绝对短缺会一直持续很久,直至这些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符合柯西金改革之后的新标准为止。

这个时候如果有中国来填窟,当然是最优解。不过,非计划贸易协调委员会不只是中国和苏联之间的贸易要用到这个机制来协调,它是一个多边组织,中国与东德、东德与苏联、苏联与古巴、古巴与中国....等等的贸易关系,都要在这个机制

下,用委员会会议的方式进行协调。

所以,柯西金来访只是开了个头。柯西金带来的另一个需求是1967~1968年,这两年苏联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数量要大增了。是全面的增加。轻工、消费品领域自然是要增加的,策应柯西金改革,满足勃列日涅夫许诺的“苏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社会主义真正的优越性”。计算机、半导体、工业级电子产品的进口也增加。其实早几年前苏联从中国进口过芯片生产线一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呢。可苏联人用中国的生产线就是达不到中国芯片的品质。机器设备是完全一样的。这应该是工艺和管理的问题一一可中国也给了苏联工艺手册和管理规范以供参考,但仍然是不行。品质差就意味着芯片的出厂成本高,比如芯片过光刻生产线的时候随便一点

工艺差别,都会使得良品率差好几倍,这就没法用了。

首节 上一节 142/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