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军陆军总司令兼第8集团军司令马修·李奇微给他西点军校的老师写信。
和老师的通信只是简略地提了一嘴这件事,在第8集团军的参谋部,李奇微和参谋们已经研究了整整一个月中国军队的战法。
从第一次战役开始,李奇微就发现了中国军队进攻的“间歇性”。第一次战役历时11天,在第6天左右,第一波投入作战的中国军队似乎进入了休整状态。
第二次战役直至联合国军丢掉平壤的这段时间,中国军队间歇性进攻的特性更加明显。
李奇微猜测一定有某些原因在起作用,当他询问被俘虏的志愿军战士,并调出他们被俘时身上的装具,找到了明确的答案。
这支以步兵为主力的军队缺少摩托化后勤运输装备,且联合国军占有绝对的制空权,中国军队根本没法保持连续不间断的后勤补给线,因此他们在大多数时候,是依靠随身携带的口粮和弹药来应付战斗,至多得到营一级的骡马大车补充一次,且大多数情况下只补充子弹和手榴弹。
李奇微把这种打法叫做“星期攻势”。
当中国军队连续进攻7天,通常就要停下来等待补给运到。由于美军的空袭,这种等待总要历时2~3天甚至更久。
如果中国军队与美军是在激烈交战中,那么他们4天之内就会停止进攻,因为连续的战斗会让他们背负的弹药比干粮更早地消耗殆尽。
这就是一个李奇微可以利用的弱点。
李奇微认为,在掌握这个弱点之后,中国军队应该是不可能一直攻击到釜山了——从平泽到釜山有足够的距离,中国军队7天跑不完。甚至可以当中国军队发动攻击时,美军后退20公里,超出他们一日行军的距离即可,晚上过完,白天再打回去。
除了利用这个特性做防守,李奇微还在琢磨进攻的方法。进攻中国军队的阵地?这在长津湖战役中遇到的次数较多。可是和中国军队打过对攻的美军官兵现在都在战俘营里。
在清川江方向,当美军发现中国军队从三所里穿插卡住后路之后,美骑一师曾向几个中国军队据守的山头发动进攻,但是虽然中国军队付出了很大的伤亡,却依然守住了山头,美骑一师失败。
“在龙源里及周边的战斗中,美骑一师的155毫米重炮全都没参加战斗?”
李奇微查阅战斗日志,发现了这样一件事。
从1950年6月起就在参谋部任职的一名参谋非常肯定地回答:“没错,美骑一师攻击龙源里的时候只有一个105榴弹炮营,而且是18门炮当中已有3门损坏的营。”
李奇微:“1个105榴弹炮营支援3个步兵营夺取3个山头……我们应该找个战场试试,用6个重炮营支持一个步兵营发动进攻会怎样。上帝呀,为什么我刚掌握第8集团军,朝鲜就停战了。”
……
从1月份到2月份,李奇微通过大批量撤换师长、高级军官,硬将美军高层的士气挽救了回来。
普通美国大兵在一个多月没被中国军队打,在工事里吃好喝好,精神状态也大有改善。
美军的轮换制度落实到位也是基层士兵的精神大幅度改善的重要原因。在第二次战役中被撵得到处乱跑的美国兵,有三分之一因伤病或者鉴定为精神疾病领卡回国,逃离战场了,还有三分之一服役期到期,12月就陆续领卡回国。新送过来的美国兵和被中国军队打过的美国兵并无太多交流,都是无知无畏的那种状态。
现在李奇微让美步32师、陆战2师屯在釜山,美步3师、7师在釜山以北的东线;西线还是美步24、25、美骑一师、美步2师扛着,从汉江南岸摆开防线,加上6个韩国师——其中3个是刚刚用正品美械全面武装起来的重型机械化师,中国军队不太好穿插包围。
只是,朝鲜战争难道就这样在谈判中结束吗?
李奇微有点不甘心,他还想通过朝鲜战场,让自己肩膀上的星星从三颗升到四颗呢。
……
和李奇微同样不甘心的人不止一个。
2月19日晚上,76岁的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带上随从以及南朝鲜军参谋部的多名将官,悄悄来到机场登上一架美军运输机,趁夜飞往东京。
李承晚此行并不是对日本进行友好访问,他这次秘密访问,是来觐见麦克阿瑟的。
李承晚与麦克阿瑟的会晤同样安排在夜间,没有多少在场的见证者,进入会客室的只有李承晚和南朝鲜军的总参谋长郑日权,连翻译都不带——李承晚在美国住了几十年,普林斯顿的博士,不用翻译。
“总统先生,麦克阿瑟虽然支持我们,可却没有使用美国军队来支持我们。”
总参谋长郑日权十分不满地说道。
“总统先生,我们当然不指望美国陆军和我们一起发动进攻,可我之前认为,至少我们可以争取美国海空军的帮助,在我们发动进攻时对中国军队进行严厉的空中打击,只要空中打击力度如两三个月前那样的水准,就可以为我们的进攻铺平道路。可是,就连这一点要求,麦克阿瑟都没有明确答应。”
李承晚:“麦克阿瑟将军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能够在开始几天撼动中国军队的防线,美国军队就会转而全力支持和介入。并不是不出动空军,只是我们要先打开局面,然后美国空军就会铺天盖地地飞向北方。”
郑日权:“唉。……会损失很大。”
李承晚:“我流亡海外三十余年,两次被日本人扣留,我的同志死伤累累,最后才获得了独立,复国嘛,哪有不付出代价的。”
李承晚说他的独立运动辉煌历史的时候,郑日权只能乖乖闭嘴。他上的是日本军校,毕业后是在朝鲜伪军服役,日本投降后才转成韩军的。
郑日权:“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7天之内,撼动中国人提出的伍修权线,攻占一片不小的地方,在地图上能显示出面积的地方,这样美国才会转而公开地支持我们。说实话,我感觉美国人已经被中国军队吓破胆了。总统先生,要达到这样的成绩,我们可能要付出一到两个师全体殉国的代价。”
李承晚:“本来就是。用尸体铺出一条道路来。为什么不可以呢。”
……
李承晚下飞机连夜会见麦克阿瑟,结束会晤之后,他这一行人在东京的访问日程并没有结束。
“艾伦经理,你好。”“道森经理,你好。”
“诺顿先生,你好。我们在普林斯顿就见过面。”“是啊,总统先生,那时候我们的威尔逊校长已经是威尔逊总统了。”
李承晚在第二天,一次会见了5名在日本的美国商界投资界高层。这5名高层所代表的公司,最近半年在日本的总投资额27亿美元,占同期美国对日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
“大韩民国,将会给予美资企业比日本更为优惠的政策。”
李承晚斩钉截铁地许诺。
“我们还有比日本更低的工人平均工资和地价。有比日本更靠近美军驻屯地的优势。先生们,这足以让你们投资韩国时拿到更高的收益。”
第六十章,英国议长来华访问
北京。
自长津湖战役结束后,公文包中的《长津湖提案》对抗美援朝就没有太直接的细节指示作用了。当然,书记处还从里面提炼出来一条模糊的信息“抗美援朝持续了三年”,但现在中央决心‘改变’这个未来。
在未来信息中证明了韩国依然存在。在现实中,中央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结论是彻底解放朝鲜半岛是不现实的,至少以目前中朝两国的实力是不现实的。因此,主席主张:少打两年,这样国内全面建设开始的时间可以早两年。
这一条道路再也没有任何“未来文件”的细节提示,一切都要靠中央以及志愿军依据现实的变化做出临机决断。但是,在过去的二十九年,党和军队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总理:“美国在谈判中并不那么老实。前些天终于让步表示,美国也愿意全体撤出朝鲜半岛,可过了两天又说,美军全部撤军可以,提前到1956年8~9月全部撤出也可以商量,但得有一个先决条件:联合国同时接纳朝鲜和韩国成为成员国。”
主席:“硬塞进来的条件,在和谈的前情文本里面根本没有。这一条件包藏了不少阴谋。我们反对韩国消灭朝鲜,也不认为朝鲜现在能武力消灭韩国,但是,朝鲜和韩国分别独立建国,就会提供一个不好的先例,我们台湾岛上的那个蒋介石政府如果看到朝鲜和韩国都加入联合国了,说不定也想争取同等待遇,让联合国接纳它为会员国。”
总理:“蒋介石不会同意独立建国的,除非美国逼迫他立即改国号、建国。但这应该是几年以后的事了。”
章汉夫:“我感觉美国提出这个条件的目的,并不是给我们制造台湾问题,或者说它们的首要目的不是这个,而是……而是让这个条件同时激怒朝鲜和韩国,让谈判进行不下去。”
总理:“也就是说,美国希望在某个时候,现在的四国六方会谈因为韩国或者朝鲜退出而暂时停摆。”
……
北京机场。
今天,有一位客人破天荒地到访。客人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国家:英国。
1951年2月28日,英国下议院领袖、枢密院议长赫伯特·莫里森访问中国。
但这也不是什么太离奇的事。英国在1950年2月就承认了新中国,虽然英国在朝鲜还放着两个旅的兵力,但现在朝鲜战场处于停火状态,中美英苏四个国家在纽约坐在一起讨论和平,因此,莫里森访华是有正当理由的。
“乔治六世国王让我代为转达他对中国主席、总理的问候,”莫里森说,“中英两国虽然相隔遥远,但距离不应该是两个伟大的国家之间的隔阂,中国与英国在未来势必能建立更加密切的和更加友好的关系。”
总理:“谢谢乔治国王的问候,也请您转达我们对国王的问候,祝愿他健康长寿。莫里森先生,听说英国议会和艾德礼首相有意任命你为新的外交大臣,取代现在的欧内斯特·贝文爵士?”
英国政坛的这点小风向中国总理居然也都掌握了,莫里森略感吃惊,马上回答道:“民众对英国现在的外交政策颇有一些不满,更重要的是,工党内部也有许多人站在这一立场,因此艾德礼首相可能要做出一些改变,挽回支持率。接任者可能是我,也可能是其他的人,但对于艾德礼首相来说,只要贝文爵士暂时离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总理:“如果说过去一年英国外交政策有什么失误的话,最大的失误就是朝鲜战争。你们侵略了一个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而且,没有你们在后面的推波助澜,英国就不会介入朝鲜,甚至美国纠集联合国军的过程都不会那么顺利。”
莫里森:“关于朝鲜战争,去年7月的时候,前首相丘吉尔是这么说的:‘朝鲜对英国根本没有意义,我甚至在74岁的时候才第一次听到有这么个该死的地方。朝鲜战争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让美国重新军事化’。”
总理微笑:“从二战爆发至今,美国可从来就没有‘去军事化’的时候。我猜丘吉尔的意思是,美国的军事力量虽然强,但强得还不够,还应该更强一点,以便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欧洲地区对中苏以及社会主义阵营执行铁幕和围堵战略,这也就会让英国受益。”
“没有没有,没这回事,我们没说过,”莫里森辩解,“无论是丘吉尔还是艾德礼首相,或者说整个英国高层,都只重点关注欧洲地区,我们希望欧洲大陆保持稳定和和平。英国无意对中国执行什么围堵和遏制的战略。亚洲战略在英国的战略中处于次要部分。”
总理:“你们的国旗现在还飘扬在我们广东省珠江口的那个小岛上,说对中国没有什么想法,似乎缺乏一点实证的证据。”
莫里森:“香港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总理先生您也知道,现在的香港实际上恰恰相反,它不是一个围堵的工具,而是一个贸易的工具。……我此行前来的目的,是阐述英国对于朝鲜战争的态度。正如刚才我引述丘吉尔的话所说,朝鲜对英国没有太大的意义,作为四国六方会谈中的一方,英国主张尽快签署和平条约,正式实现停战。”
总理点点头。
莫里森:“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从总理您这里探知到中方的真正态度:中国是否也一样认为朝鲜半岛应当尽快结束战争,进入和平或者永久停战时期?”
总理:“中国对朝鲜半岛前途的主张,都写在我们的外交文稿里头了,我们并没有什么阴谋,不会说一套做一套。说要让朝鲜半岛恢复和平,就一定会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是,我们不会为了短期内的和平而随便答应一些具有极大隐患的条件,这样从长期来看,反而会增大朝鲜半岛再次发生战争的危险。”
莫里森:“包括今后,也认为任何一方都不应该以武力征伐的方式统一朝鲜半岛吗?”
总理:“这个问题要分两方面看待。首先我们坚决反对半岛之外的军队介入朝鲜半岛,这是一个基本的、不可改变的原则,包括中国在内,都不应当做出军事介入。第二条,如果朝鲜半岛的人民在没有外国干涉的情况下,自发地希望南北两方走向统一,那么参照第一条,包括英国、美国以及我们中国在内的域外国家是不应该干涉的。而统一的方式,中国认为最佳的是采用和平的方式。”
莫里森点点头,表示理解了总理说的话。
“总理先生,英美一方可能会提出详细的武装韩国的计划和日程表,这一切也是以让南北双方达到军事力量上的均势为目的的,与您刚才所说的愿景相符。当南北双方达到了军事上的均势,以战争方式统一朝鲜半岛就变得不太可行,这样南北双方就会都倾向于采用非战争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总理:“莫里森先生,您是如何看待美国在这次四国六方会谈中的真实态度与想法的?”
莫里森:“美国的真实态度是什么,艾德礼首相也很想知道。他会在三天之后飞往华盛顿进行访问,主要的议程就是这个。”
……
四国六方会谈中,中国是场外沟通最频繁、掌握情况最详细的国家。
早在12月就耐心地劝说朝鲜同志放弃“现在就统一朝鲜半岛”的想法,统一了意见;接着总理赴苏联与斯大林沟通,商定了‘见好就收、签订合约’的基调,现在又与英国人互相私底下交换了意见。至于与美国方面的沟通,几个回合下来了解得也很彻底,当然沟通方式有些暴力。
相反美国的场外工作做得不太充分。杜鲁门与英国方面的沟通算是基本通畅,可英国人敏锐地发现白宫与五角大楼似乎存在一些意见分歧,艾德礼不得不亲自去华盛顿问个清楚。
同时,杜鲁门与韩国政府的沟通也存在问题。杜鲁门发现李承晚政府有一些小动作,可能是仗着联合国军尤其是麦克阿瑟司令撑腰而搞的小动作。
“艾奇逊国务卿将会在5天之后访问日本和韩国。”
李承晚召集韩国军政高层开会。
“麦克阿瑟将军支持我们对朝鲜和中国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和动作,艾奇逊代表杜鲁门总统而来,美国政府现在对朝鲜半岛拟采取保守的政策,这是与我们的目的不符的。”
“总统,要我们怎么做?隐瞒,还是劝说?”
一名将军激动地问。
“隐瞒,已经不太可能了。劝说,不合适。所以,……我们不隐瞒,不劝说,但是,也拒绝美国政府的劝说。”
“诸位!”
李承晚缓缓站起来,用动员的口吻发表演讲。
“大朝鲜民族有八千年的文明史!在东亚万古长夜之时,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大韩民国是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我们决不能任由北方的苏联傀儡侵蚀我们的土地、毁灭我们的国家!”
“战争,一定要持续下去。只有持续不断地与北方对抗,我们才能成为西方世界的焦点,成为他们最重要的援助对象,最终在他们的助力之下,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统一。……诸位,干吧!”
第六十一章,我们反对“两个朝鲜”、反对“一朝一韩”
“我们对南朝鲜军政高层的情报来源不多,而且比较单一。经过前段时间艰苦的工作,再加上朝鲜同志的协助,现在可以说对南朝鲜最高层的决策动向有了一个粗略的估计。确实是粗略的估计,因为即便加上朝鲜同志提供的情报,我感觉我们手头掌握的直接情报还是有些不足。”
李刻农嘴上说的是“单一”“粗略”“不足”,可他抱进会议室的一大叠情报资料、分析材料仍然有一尺多高。
李刻农情报的重点是李承晚和他的政府高层。
在搞不到南朝鲜军队高层的直接命令、很难掌握南朝鲜军队调动情况的时候,直接分析南朝鲜的最高领导人——李承晚和他的文臣武将班子的做事风格,是猜测其大致动向的有效方式。
自45年韩国政权建立到1950年,李承晚使用各种手段清理或打压了金九、李始荣、申翼熙、金性洙及其韩民党等一切可能威胁到他权力的人和党派,现在韩国的国策决定权已经全部集中在李承晚和他的大韩国民党手中,李承晚想做什么事,基本没有别人能阻止他。
李承晚,1875年出生于黄海道平山郡,这是个在甲午战争时期就开始活跃的人。他第一次从事朝鲜独立(抗日)活动是在1898年,那时候咱们这边还是清朝,朝鲜还是李氏朝鲜,不过已经是日本的傀儡了。事败后李承晚入狱五年,1904年在传教士的帮助下前往美国,此后长期在美国组织韩国的复国运动。
李承晚因为长期居住在美国,对美国国内的政治规则政治风向把握得非常准确,并很聪明地加以利用。比如他在立国初期建立的政府依赖的是一个超党派的政治团体,甚至容纳了共产党,但在美国开始推行麦卡锡的反共政策之后,李承晚立即抛出《国家保安法》,在镇压左派和共产主义人士之余,也用这部法律对付他的政敌。
有人推测,李承晚早在1945年就预计到了过两年美国国内政治肯定右转,所以他在1945年不急于肃清政敌,而是耐心等待机会。
李承晚组建的这个政府,不用说,完全是依赖美国才能运转的。不仅军队装备全靠美国送,政府运转也离不开美国。现在韩国国内百业凋敝,短期内也看不到什么起色,韩国政府的开支要靠美国借,甚至韩国人吃饭都要靠美国粮食。
那么问题来了,李承晚如果真准备无视停火协议,独自开打,他就不怕美国人大发雷霆弄死他吗?
——李承晚可能还真不怕,他吃透美国了。
中央书记处现在也理出了李承晚的思路,不得不说,李承晚的眼光很准。
李承晚准确地发现了美国军方有一部分将领需要战争,有一部分商人和投资家需要朝鲜战争持续下去。美国国内,尤其是国会内部也处在痛苦和矛盾之中。一方面美军打败了,得求和;另一方面强烈的冷战思维和反共思维仍然在国会内肆虐,麦卡锡天天盯着大家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