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第442节

韩遂脸色不变,老谋深算的盯着杨弘,似乎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

一句“韩州牧”,便可大作文章,因为这是袁绍的交易,只不过袁绍比较可恨,如今陈王刘宠已经称帝,但封他做凉州牧的诏书,却迟迟未发,韩遂心中有数,袁绍定然是怪他干涉雒阳之事了。

这事如何怪得了他,千算万算,谁能算到袁氏亲兄弟竟然也貌合神离,和他们凉州的酒肉兄弟一样。

如今袁术遣使,自然是趁机拉拢他了。

“你且说说,本将军何喜之有,若是说不出来……”韩遂看了眼一旁的长矛。

“我便将你脑袋挂在上面,送回给袁公路。”

杨弘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知道这是韩遂在给他下马威,于是上前数步,从广袖中取出一封诏书。

“将军请看!”

一名军士上前,将诏书取过交给韩遂,韩遂展开一看,只一眼,眼球便被之牢牢抓住。

“这……”韩遂忍不住惊呼一声。

“这是凉州牧的任命诏书!”韩遂不可思议的看着杨弘,而且是加盖了玺印的诏书。

可不是什么袁绍那边的野皇帝颁布的诏书,虽然和袁绍合作,为了谋利,但袁绍立帝的事,他是很鄙视的,所以心中一直觉得陈王刘宠就是野皇帝。

“恭喜将军荣升凉州牧!”杨弘再度祝贺。

这回,韩遂那张老脸终于缓和了下来,不再装腔作势的板着。

“来人,给长史看座!”韩遂吩咐道。

杨弘微微一笑,心知此事已办成八成。

韩遂爱不释手的拿着诏书,问道:“长史,不知道袁公,有何吩咐?”

不知不觉,韩遂口中的袁公从袁绍变成了袁术。

杨弘一听这话,更是觉得此事已然稳了,韩遂果然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有了好处,他变的也比任何人都来得快。

“袁公自然是希望四海升平,希望将军能一举荡平凉州之乱,为大汉巩固戍边!”

韩遂马上懂了,袁术是想要左冯翊、右扶风和京兆尹这三辅之地。

如今自己掌握着函谷关,袁术这是出关

无门,而若是强攻出去,又担心承受不起损失。

韩遂心中明白,以他如今的实力,未必能将三辅全部占据住,占下并不意味着能守住,因为袁术也不会坐视他占据三辅。

对于袁术的实力,韩遂还是忌惮的。

当初袁术可是凭借一己之力,拦住了马腾韩遂联军,加上荆州刘表的黄祖蔡瑁两路大军,加上李傕张济的董卓军,以一敌三,僵持不下。

如今袁术雄踞雒阳,若全力进攻他,他未必能挡得住。

所以心中权衡再三,韩遂打算接受这一任命,并且,再争取一点点好处,比如:三辅中的一个。

“长史有所不知,凉州贫瘠,产粮之地,不过区区几道河谷,养不起这些兵马,否则,遂也不会入中原之地。”

韩遂看似诉苦,实则索求。

这一举动,杨弘早料到了,为此,他与袁术早有言在先,三辅中最西面的右扶风,可以交给韩遂。因为三辅之中,沃野主要沿着渭水中下游平原分布,右扶风虽然也有不少种植地,但终究是渭水谷地。

“韩州牧爽快,此事袁公已考虑进去,州牧可在右扶风进行粮食耕种。”杨弘道。

言外之意,右扶风给你了。

韩遂抚掌大笑:“好!便依袁公!”

韩遂也是心情大好,进入中原折腾这么久,为的,不就是一个合理整合凉州的名义么,现在这个名义,终于有了!

而且可以以右扶风,作为自己的后方,用作粮食器具的生产。

杨弘不辱使命,顺利与韩遂达成协议。

数日之后,袁术派出的侄儿袁胤接管了函谷关,关中沃野,已在袁术面前。

袁术独坐屋中,一手拿着传国玉玺,一手轻轻抚着,眼睛迷离,嘴中振振有词,“好宝贝啊,仅仅是一道印,便不废一兵一卒,将关中收入囊中,而且与韩遂交好,日后说不定还能求其援助。”

就在袁术有条不紊的取下一座座三辅之城,拿下长安之时,消息也传到了袁绍耳中。

袁绍当即大发雷霆,大骂韩遂叛徒,而且连着负责说服韩遂的陈琳也一起骂了一遍。

对此,众人都表示好委屈。

韩遂那个老六反复横跳,这谁能怪谁?

逢纪当即建议:“袁公,袁术此举已背离袁氏路线,主公当讨之,即便眼中休养生息为主,也当有所作为!”

“元图有何想法,尽管道来!”

“袁公,有道是,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既然袁术进兵雒阳,那南阳重地,防御自然便弱,不如联合刘表,一举将南阳拿下,刘表得南阳,袁公出力,可使刘表用粮草兑之。”

“有些道理,公则,你如何看待?”袁绍有点认可,再向郭图。

郭图拱手道:“主公,此法可行,主公发展重心,在扬州,将南阳暂时交还荆州管辖,可以接受,他日时机成熟,再向刘表讨还即可。”

说是讨还,当然的派兵去讨。

袁绍点点头,环视众人,问:“谁人可堪此任?”

陈琳上前,自荐道:“主公,琳愿走一遭,将功赎罪!”

“好!便由孔璋去一趟襄阳,有何所需,尽管提来,务必要说服刘表,收回南阳!”

“主公放心,臣见过刘表军,他们对南阳得失,十分在意,只是用兵一直十分保守,臣只需给刘表一个决心,拿下南阳,不在话下!”

……

(PS:求推荐票,月票支持。)

第430章 群起而攻之,全军出击

同样,司隶之事传至汝南的同时,也很快便传到了邺城,刘擎耳中。

原本正在商议制定下一阶段目标,当即便成了讨论怎么对付袁术,而先前先对付袁绍还是先对付袁术的议题,也宣告结束。

先对付袁术!

短短时日,袁术不仅拉拢了众多司隶士族豪强,还说服了韩遂,将关中也纳入囊中,若袁术在关中站稳脚跟,将获得源源不断的兵源和钱粮,到时候不仅讨伐的难度增加不少,而且伤亡肯定也会增多,战争的危害会成倍的增加。

“讨伐袁术,势在必行,断然不能给其平稳发展的时间,否则战争的代价,会越来越大。”刘擎率先抛出主战的结论。

郭嘉直接表态:“臣附议,当趁袁术立足未稳,尽快攻之,而且不仅河南,河东,南阳,乃至于西凉,当群起而攻之!”

郭嘉说着又笑了笑:“主公,说不定,袁绍也会有所行动。”

听了郭嘉之言,刘擎十分赞同,“好一个群起而攻之,文若,依你看,如何?”

荀彧在主事多年之后,变得老道了许多,拱手回道:“主公,再过三月,粮食便进入收割时期了,若兴战事,是否等收了粮之后?”

郭嘉连忙道:“文若,完美收粮,袁术关中之粮,也能收了,而粮未熟前,袁术需要从南阳运送粮草,此正是其软肋所在,机不可失!”

这时,赵云连忙道:“主公,儁乂刚从虎牢关押运一批粮草回来,豪强赎粮,数量不少,足够我军数月之支。”

刘擎道:“文若,看吧,本王在河南尹,从豪强手中搜刮了不少钱粮,如今正当堪用,用到秋收,正好有新粮续上!”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荀彧也没什么好说的,只好说:“主公英明,此战可行!”

“那再说说群起攻之之事,本王自虎牢出兵,张宁自河东郡出兵,至于刘表,本王手书一封,再附一分天子诏命,加上南阳被袁术占据,他必欣然应允,现在看看,西凉马腾与韩遂已翻脸,或许,可以派人说之。”

刘擎话音刚落,荀彧便道:“主公,臣举荐一人。”

“可是傅南容?”刘擎猜。

“正是!”

若说出身和影响力,傅燮确实是最合适的,只不过昔日马腾兵临城下,逼走了当时的汉阳太守傅燮,这会去见马腾,会不会很尴尬?

“人选暂定傅燮吧,命他来邺城一趟,本王问问他的意思,此事便先如此定下,明日朝议,文若,你来提起此事。”

“喏!”荀彧回道。

刘擎又想了想,如今兖州有曹操,已经不需要徐晃和高顺驻防了,袁绍如今有陈宫和吕布盯着,就算出了什么幺蛾子,顶一顶还是没问题的。

“奉孝,再命高顺与徐晃率本部兵马,从颍川入河南,夹击袁术,如何?”刘擎问。

“主公妙计,此路兵马,一者可夹攻

雒阳,二者,可断袁术粮道。”

“好,那便定下!”刘擎一语掷地。

翌日,朝议。

如今邺城的小朝廷也有模有样了起来,刘协避难冀州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有不少人先后来到邺城,这之中自然有荀爽、蔡邕,此外还有董承马日磾等。

朝堂之上,荀彧根据刘擎安排,上书说明袁术结联韩遂,伪造诏书,进兵三辅之事,朝堂之上,自然是群情激愤,特别那些从雒阳来的。

刘擎对此倒喜闻乐见。

“袁术伪制帝命,欺君罔上,其罪当诛,老臣恳求陛下派兵讨之!”

“袁氏叛逆,已经是社稷毒瘤,应当除之而后快!恳请陛下派兵讨之!”

又有几位刘擎不认识的大臣齐声表态:“请陛下派兵讨之!”

刘协不由得看了刘擎一眼,如今太皇太后没有摄政,只能看皇叔的意思了。

刘擎坐于次位,笑而不语,心中却在琢磨另一件事。

张宁的任命。

张宁身份特殊,统领河东郡,有兵力,有能力,自然不在话下,但是要这帮迂腐老忠臣闭嘴,怕是极难。

加上张宁是张角之后,知道的人,不可能没有。

“皇叔,众卿皆同仇敌忾,皇叔身为大将军,可有主意?”

不得不说,刘协确实聪慧能干,这话,刘擎可没提前教他。

刘擎并未回答这个问题,开口道:“河东郡历来被称为司隶粮仓,此地与袁术而言,干系重大,如今河东郡半数为白波军所占,治下百姓安宁,生产积极,最大的功劳,便是白波军之主张宁,如今张宁投效朝廷,臣欲表奏其为河东郡太守。”刘擎目视众臣,“谁赞成,谁反对?”

刘擎发言,朝堂无声,不过提到张宁,人群中开始有了议论声。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大将军,白波军之头领张宁,乃是黄巾贼首张角之女,乃是罪人之后,按律当株连九族,安能为官?更别说她还是一介女流!”

果然,一个知情者表示反对。

一句“贼首之女”,一句“一介女流”,几乎是两个无从辩解的头衔。

一时间,人声鼎沸,一开始还叽叽喳喳,不多时,反对之声开始多起来。

更有甚者,欲处死张宁。

对此,刘擎一点也不意外。

改变观念,何其难也,刘擎可不打说普及什么能者居之,男女平等的先进观念,他要做的,便是逼着诸臣面对现实。

现实是:河东郡如今掌握在张宁手中,而河东郡对司隶而言,极为重要。

“诸位听我一言,如今汉室飘摇,社稷倾颓,我等身为社稷之臣,是否当有所反思?”

首节 上一节 442/5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