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对军事系统的革新。这点比第二点更加广泛。
比方说现在欧洲各国普遍采取大规模征兵的战时动员机制,俄国也一样建立了三级动员系统,可俄国的军事工业能不能满足从一百万人突然飙升到三四百万军队需要的武器装备、弹药补给?显然是达不到的。
生产子弹需要冶金和金属加工来生产弹头和弹壳,还需要化学工业来生产火药,炮弹同理;大炮还需要高强度的特种钢来制造炮管;生产这些武器的机器也需要另外的零件、车床、技术工人;大规模生产还必须保证原材料的充分供应,于是对运输业也有很高的要求。
由于上下游的配套产业很多都依赖于进口,所以目前俄国军事工业的产能甚至无法满足陆军在和平时期的扩军需求。
“这份《六年防御报告》,国防委员会的意见是,在这六年中必须满足第一点,尽可能满足第二点,至于第三点要根据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才能逐步进行。”
古契科夫提醒尼古拉说,这份报告的理想很美好,但第二、三点国防委员们也很清楚完不成。至于为什么要列在计划内,无非就是渲染俄国军事能力之薄弱,要国家杜马同意更多的军费拨款。
“既然已经形成了草案,那么想必国家杜马应该也会同意这份报告?”
尼古拉听闻后也心领神会,点点头又继续翻阅几页后暂且放在一边抬头对坐在一旁的两位说道。
“是的,陛下,无论是人民共和党还是立宪民主党,都认为俄国军队的现代化势在必行。”
“既然如此,那么我完全赞同这份草案。”
最开始尼古拉沙大公搞的是十年计划,理论上第二三点都可以概括到,但尼古拉考虑到这个年代军事技术也在日新月异,所以十年长期计划恐怕执行五六年就不合时宜了,所以强烈建议先做中短期的计划,等比如说150mm的重型榴弹炮还有飞机这类武器列装后再搞一个新的计划做最终方案。
另一边,作为立宪民主党的领袖之一,古契科夫还补充说,他在国家杜马中征求到了绝大部分立宪民主党和人民共和党议员的支持。
也就是说,国家杜马不仅支持,而且是力主推进俄国陆军的现代化。
毕竟这个年代欧洲各国的军事竞赛盛行,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的自由主义者和知识分子们都认为俄罗斯帝国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才是保证国家利益、民族自由的前提。
第六章,杜马还是苏维埃?其上
大约和尼古拉沙大公与古契科夫交谈了有半个小时后,在秘书的提醒下尼古拉结束了关于国防委员会的讨论。
随即尼古拉起身与两位握手道别。
没过多久,大臣会议主席维特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尼古拉的办公室中,把另一大堆的文件堆在沙皇的案牍上。
看起来军事上的改革已经牵线搭桥串联起了与俄国工业
体系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维特这边需要做的工作远比军事还要复杂数倍。
行政体制、公民权利、财政政策、农业和土地、工商业、教育、宗教和民族、劳资问题、社会福利、对外关系,作为一国政府之总理,维特手头的这些工作都要和国家杜马中的自由主义者们进行合作、妥协。
虽然前文一再提及,这些西方派的自由主义者或者说知识分子们的理想过于虚无缥缈,但他们的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即一个自由繁荣的俄罗斯帝国,的确也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目标。
只不过通过怎么样的手段来抵达这个理想的彼岸就是目前沙皇、技术官僚主导的政府与自由主义者们最大的分歧。
俄国知识分子还是免不了他们在过去、现在甚至是将来都执迷不悟的一种观念,即只要我们把俄罗斯帝国的制度切换成和西欧,特别是英国君主立宪一模一样的政体,那么俄罗斯帝国就会成为自由繁荣的世界大国了。
尼古拉作为21世纪来的现代人就算懂得不多但也知道,这种唯体制论是极其可笑的。就算现在某个国家突然发神经说我们全盘复制美国的体制,难道美国拥有的物质经济会十几年中陆陆续续从天而降吗?
无奈的是,这种道理需要的经验教训对当下俄国的知识分子,或者其他第三世界的落后国家来说,都不存在。甚至说,唯体制论还是一种“先进”的理论了,因为欧洲如今更加广为流传解释为什么自己会这么发达的理由更加简单粗暴——因为我们是白人,我们生来就更加优越。
跟赤裸裸的种族主义相比,至少唯体制论还认为不同人种肤色可以依靠一样的制度来获得类似的成就,这也算一种“进步”了。
尼古拉不是尤里,他不能对俄国知识分子进行大规模洗脑。光讲理的话,尼古拉一个前世平庸的专降本大学生也说不过这些哲学、逻辑、法律类的资深大学教授。
所以说理说不过,又不能派哥萨克把他们镇压了,只能慢慢扯皮,看看能不能谈出一份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这同样建立在尼古拉前十年统治时期的成功之上,因为他的确做到了登基伊始承诺的政治自由化和立宪改革,在之后不断的社会活动中,尼古拉二世对外界表现出来的也是一位俄国难得的偏向自由主义形象的沙皇,所以尼古拉成功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治信誉。
人民共和党愿意相信沙皇的改革诺言,所以才答应慢慢谈。
“嗯……”尼古拉看着自己办公桌上堆成山的备忘录和公文,也感到一阵棘手,“先一件一件说吧。”
“那么陛下,我们先从最重要的一件事说起。我和人民共和党的主席,也就是米留科夫阁下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彻底改革地方管理系统,准备在将来于全国范围内推行地方自治制度。”
这个观点对维特而言也不甚新颖。
早在1897年新版国家根本法提出的时候,维特就说过要把地方自治机构推广到全国。但是说归说,现实中遇到的阻碍很大。
前文提到过,地方自治机构只在省级和县级行政单位上开展活动,既没有深入基层到乡村一级,也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有什么统筹。
这其实是过去沙皇专制政府对地方自治机构的打压,因为地方自治机构干的就是政府干的事情,难道沙皇在地方上设立各级政府以外还要一套平行的地方自治政府吗?谁该听谁的?
反过来,假如让地方自治机构拥有全国统筹的中央机构那就更不得了了,这不就相当于另立中央政府了吗?
所以在俄国大趋势是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利用官僚政府尽可能把手往基层深入,所以地方自治显得非常格格不入。
维特看到了地方自治的好处,但他当上大臣会议主席的时间越久,越感觉到其实还是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大政府更好。任何有野心的掌权者,都希望自己手里的权力更大,最好还不用负责,维特也不免俗。
但现在俄国中央集权的需求和庞大领土带来的低效,现在遇到了一种全新的解决办法——由于尼古拉掀起的反社会运动,还包含了反腐败、打击保守主义的目的,结果俄国各个地方政府也免不了被社会力量进行批斗。
大批地方政府中就职的贵族受不了千夫所指的压力全都辞职跑路了,结果各地政府的行政能力一下子就瘫痪了。
自上而下建立的地方政府瘫痪了,地方自治机构干脆就替代了地方政府的不少职能,在1904年开始的这几个月中,一样井井有条地负责维持了地方上的治安和行政管理。
换而言之,权力不会存在真空,既然地方政府废了,那么地方自治机构就堂而皇之地替代了它的政治生态位。
“现在俄国一共有几个地方自治机构?”
“一共在37个省中存在,缺乏地
方自治机构管理的省份基本都是亚洲省份、沿维斯瓦河、波罗的海、高加索、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部分地区。”
“所以到底怎么把地方自治和中央政府兼容?”
尼古拉在一大堆备忘录中抽出关于地方管理系统改革的那部分,结果上下翻阅之后发现,只是列出了政府官僚和国家杜马自由主义党派两者不同的要求和互相讨论、交换意见的书面记录,但是具体怎么做,完全没有。
“这是因为目前我们对这项工作也没有什么妥善的办法。”
维特简单讲了一下,基本就是,政府官僚既要中央集权的好处又要地方自治的好处还要两者都能兼顾。天底下哪有好处全占的事情?
可让政府官僚让步?
就连尼古拉也不可能接受一个完全基于地方自治的俄罗斯帝国,这基本相当于联邦制度了,就目前俄国还需要干预经济、重点投资,集中力量发展工业的情况来说,这样完全是人为制造内讧。
可满足了中央政府对集权的需求,那地方自治还能自治什么?
这个矛盾在目前俄国政府内部技术官僚们的讨论中,也没有找到很好可以兼顾集权和自治的办法,所以一直处于积极探讨的过程中。
“嗯……?苏维埃?”
尼古拉翻着一大叠政府代表和自由主义者的谈判记录时,突然发现这些会议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字眼:“苏维埃”。
“是的,陛下。不少知识分子建议我们在全国各地建立地方苏维埃。”
“……?”
第七章,杜马还是苏维埃?其下
苏维埃совет是俄语的音译,意思是“代表会议”或“委员会”。
尼古拉现在作为俄语使用者当然知道,这个词汇在俄国显然是不具备中文下特定含义的,只不过他没搞懂为什么人民共和党会提出建立地方苏维埃的建议。
“您还记得当年霍登场的事故吗?”
“当然,莫斯科市民的暴动。”
被人民群众包围的感觉,尼古拉迄今难忘,民意的变幻莫测让他感到崇敬又恐惧。沙皇之所以敢掀起反贵族运动,或许也有这层经验作为参考。
维特点头后继续说道:“当年莫斯科市民跟随陛下您来到红场上时,市民当场选举代表的这种直接民主就是苏维埃的一种变形。”
“所以知识分子们要求建立的地方苏维埃,是想要把直接民主制扩大到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
“嗯……的确有这种观点。”
人民共和党的领袖是米留科夫,此人就算在自由主义阵营中也属于是极左翼成员,因此学习和吸收社会主义的观点或许不足为奇。而且他还是一位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教授,他认为俄罗斯民族不缺乏民主的历史。
苏维埃(底层群众)、卫彻(市民)、杜马(波雅尔贵族)、缙绅大会(罗斯王公),这些词汇的意思各有不同,但都是某些阶级聚在一起民主协商的制度。
苏维埃作为俄国底层广泛采取的一种直接民主形势,村社的长老们就是一种体现,他们既是村社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又在村社中承担管理者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法执行者。
换而言之,苏维埃同时具备选举、立法、行政三种权力。权力三合一岂不是意味着没有平级制约,那代表这种权力的地方政府岂不是自成一体的地方诸侯了吗?
“这些知识分子简直是愚不可及!”
一想到这层意思,尼古拉立马就反应过来了。
除此之外,直接民主制的优势显而易见,大家全都参与的决策,如果能够达成共识那么肯定约等于民意。但直接民主制的坏处,历史上已经表明了,希腊城邦那样的小国寡民恐怕才能施行。
“就算地方苏维埃全都服从圣彼得堡中央政府,但要是俄罗斯的各地政府全都变成苏维埃,哪不成菜市场了?!”
参与民主的人数越多,想要达成意见一致需要的时间也就越多。俄罗斯帝国在1904年的人口总数恐怕已经达到了1.4亿人口,要是每个省都准备搞直接民主制度,乌泱泱一大批参差不齐的民主代表恐怕什么都决策不出来。
“是的陛下,但恐怕知识分子们也知道,苏维埃形势在俄国臣民中无比熟悉,利用这种简单易懂的口号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支持。”
维特的解释只能让尼古拉对这些民主党派人士的选择感到愈发失望。
“假如他们只是沉迷于挑拨民意来夺取政权的话,那么我就更不可能把权力交予这种轻浮的政党。这种制度在古代的俄罗斯都已经显得过时了,更不用提在如今的情况了。”
尼古拉完全否决地方苏维埃的决策得到了维特的鼎力支持,技术官僚们当然也不喜欢这种低效乱哄哄的“民主”。但否定人民共和党的意见后,政府应该用什么意见来替代这种“不切实际”的
提议?
好在尼古拉最近几年因为现代化的推进,沙皇需要讨论的国务活动也多了起来,所以对国家行政上的诸多方面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当前的地方自治机构分成两类,首先是通过一定资质条件选举出来的地方自治会议,省自治会议每年召开20天,县自治会议每年召开10天。其次是作为执行自治会议决策的地方自治局,这个组织负责招募公务员、医生、教师、工程师、技术专家等等来提供医疗、教育、基建、消防等等社会服务。
“现在地方政府和地方自治机构的合并,也就是把地方政府和提供社会服务的地方自治局合并,地方自治会议应该继续保留原有组织形式。与之相反,如果把政府、自治局和自治会议全都合并,那么就是地方苏维埃。”
维特简单介绍了一下现在俄国各地政府正在着手与地方自治局合并的事宜以及知识分子们提出的地方苏维埃方案。
“那么这样做的话,每个省的地方自治会议……既然是民主选举议会,那么应该归入国家杜马的统筹之下?”
“现在我们政府讨论的方案是,可以由各省地方自治会议的代表加入国务会议。”
维特的提醒让尼古拉倒是豁然开朗,原本国务会议中一大半是地主贵族官僚把持的保守派大本营,原本是想要用国务会议来制衡左倾的第一届杜马,但现在反贵族的旋风席卷后,国务会议的位子也少了很多。
“嗯……这样也行,每个省派出两名代表……他们的人数最好不能占到三分之二以上。”
现在尼古拉和维特讨论的俄罗斯帝国政体改革已经非常接近美利坚合众国的模式了。国务会议约等于每州两名议员参与的参议院,国家杜马约等于人民选举的众议院,各省地方自治局和自治会议约等于美国各州政府和州议会。
但是俄国和美国的区别在于俄国对中央集权的需求远大于美国,所以最后还是回到了同一个问题,怎么把高度集权的大政府和各个省份的地方自治撮合到一起?集权和分权显然是有矛盾的。
聊着聊着,尼古拉和维特的交流就从正午说到了傍晚。
虽然皇帝和大臣会议主席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想不出个法子,但是其他的一些原则问题基本已经确立了。
“不论怎么进行地方自治,议行合一的苏维埃制度是不能采取的……最好还是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把议会和政府分成两个系统,议会负责监督,政府来执行。”
尼古拉的这个意见就算是今天讨论出来的唯一结果了,即杜马优于苏维埃。
“是的,陛下。”
维特站起身刚准备欠身离开的时候,尼古拉倒是把他叫住了。
“今天也不早了,维特你留下了一起吃晚饭吧。”
“不胜荣幸。”
得到维特的答复后,尼古拉在备忘录上批阅了几句,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放在了一边。相比于办公桌上成山的文件而言,这只不过是完成了一小点微小的工作而已。
第八章,门户私计
1904年6月的冬宫相比于过去而言显得黯淡了不少。
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后,冬宫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自来水管、电灯、暖气一应俱全。尼古拉让冬宫成为了俄罗斯权力的象征,对权力趋之若鹜的贵族也纷至沓来。
原本当太阳的最后一缕光芒消散后,冬宫的每房每间都灯火透亮——这里永远有开不完的宴会、跳不完的舞曲。
但是自从沙皇尼古拉二世选择彻底放弃在政治对贵族阶层的妥协之后,贵族们显然也对这位背叛阶级利益的沙皇感到惊恐、厌恶、唾弃乃至痛恨。
于是曾经住满了阿谀奉承的宫廷贵族们的房间全都空荡荡的,尼古拉一下子就成为了孤家寡人。
“现在这里没什么人,我就干脆晚上把灯关了不少,没必要浪费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