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很少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少数例外则是对维特说,就目前来看,维特确实是尼古拉心目中足够承担“大任”的角色。
未来的话,斯托雷平也算一位,如果他还能按照历史发展成长为那般模样的话。
“的确如此,殿下。”维特又夸赞了皇太子几句之后认真地说道,“君主和政治家如果不能明白这个简单的真理,他们就会亲手造成政府的力量和权威的衰弱。防止这种有害国家的运动是君主的责任。”
“你认为这会带来革命?”
“正是如此。而且在俄国,这种革命洪流尤其危险,因为我国的人口中有将近百分之三十五是被征服的非俄罗斯民族。”
维特所说的革命指的是1848年的那种革命,街垒、暴动的市民,另一种革命则是巴黎公社起义,他从未想过未来会有一种以革命作为职业的社会主义政党将会把俄罗斯与旧制度彻底割裂开,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任何一个了解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前几个世纪民族主义的发展已经给民族融合贵族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我可以理解为这是你所秉持的民族政策吗?”
尼古拉点头,民族主义的兴起带来了20世纪最恐怖的两次大战以及诸多骇人听闻的事情,但民族主义又是许多国家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工具。
“嗯,是的。主要是法律上面的工作。”
维特简略地提及了几点,就跟他在先前谈及“犹太问题”时的相类似,指的是一种从政治制度上做到对诸多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政策。
即使是这一点,在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流行的今日都显得极其突兀。
第二十八章,对村社的认识,其二
经过尼古拉所带领的考察团官僚们多数决定,来自基辅省当地贵族大会的请愿书便就此打住了。
这类石沉大海的事情在俄罗斯帝国的行政流程中习以为常,官僚们唯一需要效忠、负责的对象就是上级,而所有的上级又听命于沙皇。
这个官僚集团是不需要对俄罗斯的大众负责的。
在这之后尼古拉又在基辅逗留了几天,除了考察周边贵族的经济情况之外也调查了农村中的村社农民生活状况。
“跟我在白俄罗斯的所见相比,这里的村社有些是不再重新分配土地的,有些则是跟白俄罗斯那边的类似。”
尼古拉因为一个多月在外奔波,原本贵族特有的白皮肤都有些晒得发黄了。
皇太子正在同几位都了解过农业的同团考察官僚讨论。
“在白俄罗斯的东北部,越靠近俄国传统文化的地区,再分配土地类型的村社越多,反之,类似白俄罗斯的西南部和西南边疆区这样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重新分配型村社就越少。”
这一点是所有人都达成的共识,没有人出言反对。
西南边疆区则是指乌克兰总督区这块土地。
“但不论是重新分配土地的村社,还是不再分配的村社,这些农民的集体公社都面临人口增长而土地不够的因素,人均土地占有面积不足带来了越发微薄的经济收入,而村社又不允许农民自由流动,导致人均收入越来越低。”
尼古拉的所见所闻现在就发生在俄罗斯大地上,1861年之后获得土地的农奴被政府用村社困入其中,因为这样好管理,但代价是均贫、均弱和丧失生产积极性。
“我承认村社在经济生产环节上存在许多的缺陷,但是否就此认为村
社应该从俄罗斯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就此消失,是否有些过于激进了?”
在座的一些官僚正在翻看尼古拉所下发的一份文章草稿。
维特在基辅担任西南铁路公司担任精力的时候,也在基辅经营了一片不小的人脉。
因为俄国的西南边疆有为数众多的犹太人和波兰人,许多少数民族职员由于亚历山大三世奉行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而被开除了,是维特吸纳了不少优秀人才进入铁路公司,不仅扭转了西南铁路的亏损还可以长期提供优质利息的股票。
能够创造财富的人显然是受欢迎的。
“我在基辅工作的时候,创办了一份《基辅日报》。”
维特谈及他在温暖南方乌克兰工作的时候,无不骄傲地说道。
“我当时提倡铁路私有运营,反对政府干预铁路的发展。这些讨论也被我整理成详细的理论制定出一本名为《铁路税则原理》的书。据我所知,这本书依旧是目前俄国铁路部门的工作指南。”
维特的观点并不是固定的,他早年还是亚当斯密自由放任经济的受众,对斯拉夫主义比如大国沙文情怀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都有所涉及,不过人才之所以是人才,就是能够不断与时俱进、迭代升级自我吧。
目前尼古拉同考察团内部讨论的便是,借由维特所掌握的几家媒体,向外界发表一些考察团的阶段性成果。
虽然尼古拉的考察结果能够让考察团的大多数人表示接受,但化作文字落实在文章上则发生了许多分歧。
最关键的一点是,尼古拉的考察并不是单纯的描述,他还准备给出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是否会同陛下对农民的政策产生分歧?”
这是最官僚习气的一部分人的看法,宁可不做也不能犯错。
“不论是父亲还是我,我们都同情农民的境遇,这一切都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基于这一原则,我们没有同沙皇及其政府的态度发生背离,而是遵守和践行、发扬光大。”
既然考察团的最高领导皇太子尼古拉已经这样说了,也就没人再纠结讨论内容是否逾越的问题了。
“目前的第一个问题是,由于每个农民家庭在村社中分配到的土地份额不足以满足其家庭需求,因此农民还不得不去租借耕种贵族、地主的土地。”
尼古拉同基辅省的土地贵族,以及先前和明斯克省的土地贵族交涉之后发现,得到解放、获得土地的农民依旧在大量租种私有土地。
因为农民们的财力始终是有限的,尽管贵族正在不断破产、变卖土地,但许多农民还是没有经济能力去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因此租种是唯一出路。
“因为村社中的人均土地太少,所以农民不得不租种土地来获得更多粮食。”
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只看问题本身,显而易见地就能发现答案。
既然土地不够,那就给农民土地不就好了?!
气氛突然共产主义了起来。
贵族和其他私有土地占有者占据了足足七千多万俄亩的土地,可这些人一共才11多万人,与之相对的可是数千万缺少土地的农民!
但是如果尼古拉真的这样做了的话,他都怀疑这个文稿就直接胎死腹中了。
“这无疑是一种‘保罗一世’的举措。”
当维特听见尼古拉在私下以开玩笑的语气说出干脆把贵族土地都强制分配给农民不就解决农村问题的时候,他认真地劝诫皇太子。
这让尼古拉有些小尴尬。
在俄罗斯帝国的政府中,常常用“保罗一世”这个词汇来形容那些无理取闹、不可理喻、滑稽可笑的法令。
“你说的对,任何理智人士都不会莽撞地把他人财产直接剥夺。”
尼古拉明白自己的权力来自于什么,所以这个充满革命气息的共产言论就在私下被两个人抛在脑后了。
最直截了当的答案是行不通的,尼古拉得想办法曲线救国。
“欧俄土地的紧张和我们在边疆的人力紧张是同时发生的,如果可以的话,那么将少地的俄罗斯农民迁居到土地富裕的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是一个好办法。”
大规模移民实边。
这就是尼古拉在自己的初稿上提出的第一个举措。
第二十九章,分歧和争议
用行政命令搞人口迁徙在俄国目前而言并不是什么创新。
维特所主导的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便不断地在召集大批建筑工人前往西伯利亚。
铁路的建设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西伯利亚当地的人力捉襟见肘,除了引进外来建筑工人以外,维特还想尽办法用囚犯、士兵和原住民作为劳工。
在维特的强力推动下,西伯利亚铁路目前正在以每年650俄里的惊人速度不断向远东延申。
当然,这些小打小闹比起后世的“民族专家”斯大林来
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俄国在亚洲的土地缺乏劳动力,那里的资源需要人手来进行开发,而且那里拥有大量的土地。”
尼古拉所指的亚洲土地包括在中亚适合种植棉花的阿姆河流域、西西伯利亚相对来说有一定开发的无主土地,最后还有远东。
在座的绝大多数人也都认可将欧俄较多的人口向亚洲转移的手段。
毕竟这只是提出简略的建言,实际操作上的许多讨论会留给沙皇及其政府正式采纳之后再做打算。
既然没有异议,尼古拉便在点头之后拿着两页初稿对在会各位提及他的第二个主张。
“那么关于第二个提议,通过征用、收购、转让地主土地来解决农民土地不足的问题。”
虽然思路上都是损地主的土地来肥农民,但这三个词汇代表三种不同的方案。
征用可以理解为白嫖,不给钱的那种。
收购的话,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从地主手上买下土地再转手交给农民。
转让,这是尼古拉所提到的一个让在座官僚都最开始都有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即产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我看贵族土地银行运作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许多贵族们抵押的土地,那么这些土地转手交给农民来经营又何妨?”
尼古拉的这个设想在其他人看来有些想当然了。
“村社中长期采取的集体所有制让他们对产权和私有制的概念不完全。”一位财政部的官僚对尼古拉解释说,“农民会认为这是脱裤子放屁。”
“对啊。对农民来说,这种转让同先前的租种地主土地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些反对者附和着说道。
“嗯……转让的话,可以让农民获得一些议价的权力,让租金更少?”
通过参会者的反对,尼古拉也在进一步完善自己草创的思路。
“不是农民的财产,是否会让他们产生正面的激励效果?”
还有一些人怀疑挂羊头卖狗肉的土地政策是否能得到农民的支持。
不过“转让”只是争议中较小的一环。
“征用对大多数土地所有者都是不可接受的。”
更多的反对声音是针对尼古拉所提及的“征用”字眼。
“盲目扩大农民土地的面积只会导致农民耕作水平的下降和土地施肥量的减少,结果是农民只能通过生育更多劳动力来解决精耕细作的问题,但这样对农民的收入改善又有什么效果呢?”
对农民所拥有的耕种技术水平抱有怀疑的国有资产部人士坚决反对征用地主土地的行为。
“即使是将全部贵族地主的土地都转交给农民使用,对他们饥饿和破产的问题也不能彻底解决。”
一些来自内务部的声音则更为激烈。
就此,会议发生了激烈的争辩。
为了防止会议变成无效的扯皮浪费时间,尼古拉不得不花大精力和大嗓门来让会议继续进行下去。
“尽管我们在如何给农民提供土地的问题上存在争议,但我们都认可需要改善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情况,你们觉得呢?”
尼古拉退一步,用这次会议的最大公约数来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可。
皇太子在会议上的表现一反先前温顺的年轻人形象,虽然拍着桌子让大家安静下来的举动还有些稚嫩,不够果决,但已经让不少人觉得有其父之风了。
“我们应该着眼于法律上的问题,纠正在地方行政上出现的错误。”
一部分保守的官僚坚持认为,眼下的情况已经足够“好”了,沙皇的本意是没问题的,只是下面人办坏事了。
“这毫无疑问是经济问题!村社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另一部分考察团的成员则认为,在眼下西北、西南地区实行的私人土地所有、家庭耕作模式要远比村社集体制要优越。
“正确的做法是要提高拥有私有土地农民的数量,他们会更高效的使用土地,这些人未来也会构成国家秩序最坚固的基础。”
这些建议已经一部分接近斯托雷平的思想了。
“如果大量农民都拥有了土地,这只会带来更快的土地兼并,因为农民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出售土地,农民阶级会进一步陷入赤贫、无产中。限制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可能会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但至少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农民拥有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资源。”
针对扶持富农的建议,另一些人则从阶级分化、贫富差距的角度反驳说。
尼古拉感到一时头大,因为这些建议除开一些最为保守的可以轻松不予采纳之外,其他人说得好像都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