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马肯森的第九集团军将向北移动,德国第八集团军也将在佯攻威慑住北方方面军后快速转移至俄属波兰的西北地区,汇合德军在东线的有限军力尽可能创造出局部地区德军的优势战力。
不过这一举动引起了康拉德的惊恐和反对,这位经历惨败的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对自己的部队能否在失去德军支援的情况下独自抗敌充满疑问。
“俄国人会发起攻击的,到时候别说普热梅希尔要塞了,喀尔巴阡山脉都会失守!”,康拉德曾惊恐的向鲁登道夫请求道。
当然,骄横的鲁登道夫拒绝了康拉德的恳求,“只要我们发起进攻,俄国人的注意力都会转过来的!”
鲁登道夫如此向康拉德承诺道。尽管康拉德对德军大胆的计划充满担忧但在最后,他还是被迫妥协,让奥匈第二集团军接替了德国第九集团军的战线,从而让马肯森的第九集团军得以重新部署在靠近波兰的西里西亚边境地区。
从11月2日开始,第九集团军便以每天80列火车的搭载量向北运输自己的部队,德国铁路运输系统一次次地证明了自己的高效,在短短十天就将马肯森几十万大军运抵了目的地。
德军作战计划的特点除了快以外,还第一次注意到了对俄军航空侦察的欺骗。并非所有德军都一股脑调动到了西北地区,每处德军曾经的军队集结地点都会留下少量德军故意营造出一些虚假规模的军队活动迹象,从而让俄军低估了德军兵力的调动数量。
除此之外,东线德军由于已经接触到了俄军的装甲部队,德军的一些炮兵连开始接受特训,这些临时执行反装甲演练的炮兵连将尝试用77mm野战炮在2000m之内用直线射击的方式击毁俄军的装甲车。
在先前德国第八集团军进攻北方集团军的时候,这种战术已经被验证是有效的了。德军设置的阵地上埋伏了4门77mm野战炮,在9次射击中摧毁了一辆冲进预设阵地的普梯洛夫装甲车。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对这次进攻显得跃跃欲试,8月初的贡宾嫩之战中他的第17军被俄军冲垮的耻辱令他久久难以忘怀。而为了这次进攻,第九集团军将投入至少30万德军作为第一波进攻的重拳。
而在此时,奥匈帝国将他们破译的俄军无线电情报分享给了德军。这份情报被迅速的递交给了鲁登道夫,俄军将于11月14日发起的冬季攻势使得他大吃一惊,他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计划,让马肯森在11月10日抢先发起
进攻。
虽然居于劣势,但鲁登道夫此时只能放手一搏,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发起进攻的同时打乱俄军的进攻计划,如果走运他甚至可以使俄军的西伯利亚方面军陷入可怕的混乱。
与此同时,直面马肯森的西伯利亚方面军指挥官普列什科夫将军还在苦恼于如何调配自己的防线。
普列什科夫并没有很好地采纳来自方面军航空队的一些有限情报,因为飞行员带来的这些情报有时候互相矛盾且含糊不清,冬日刺骨的寒风让俄军飞行员也很难长时间滞留在非密封的机舱中,这大大降低了航空侦察的效率。
可能是为了方便配合斯塔夫卡的进攻命令,普列什科夫将自己的各个军的阵地进行了改变,使他们便于前进而不是利于防御,各个军之间的空隙变大,这将是一个可怕的错误。
更大的隐患来自于下级的报告,俄军士兵普遍反应称冬季泥土难以用铁锹和铁铲掘开标准深度的战壕与防御工事,他们也缺少可以化解冻土的燃料,因此不少俄军阵地的布设只能说是草草了事。
11月9日,马肯森与他的手下将领召开了进攻前的最后一次会议。按照德军的计划,马肯森将灵活的发起进攻包抄罗兹附近的俄军,瘫痪庞大的西伯利亚方面军和附近的第八方面军并切断他们与后方华沙的通讯联络。
不过正如先前德军执行的所有计划一样,鲁登道夫只是给了马肯森最宽泛的指示,把详细的作战部署留给了他。而马肯森也是如此对他的手下说:做你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11月9日午夜11点,第九集团军下属各军按照马肯森的安排开始各自行动,作为德军的前锋,两个德军骑兵师开始向库塔诺kutno进发,紧随其后的则是其他的骑兵部队,马肯森希望德军的骑兵部队能够从普列什科夫布置的间隙过大的军队之间穿过,引发俄军的混乱。
11月10日,第九集团军的其他部队也出发了,他们面对的第一道防线就是由西伯利亚方面军搭设的敷衍了事的阵地。由于前线的军队指挥官确信他们将展开队德国本土的进攻计划,因此对俄军阵地的布置也没有放在心上——反正这地方只是他们出发的起始点,恐怕排不上用场。
经过遭到德军迅猛进攻的西伯利亚军队几乎没有多少阵地做好了防御的准备工作,至少有2个西伯利亚军在第一天的交战中就被集中局部优势兵力的德军严重击败,被迫撤退。
11月12日,普列什科夫意识到自己遭到了德军的突袭,因此下令军队投入防御作战,这令俄军的抵抗力量逐渐加强。尽管德国的后备军仍旧具有比其他国家预备役军队更优秀的素养,但直到德军的火炮逐渐抵达进攻地点开始压制俄军火炮之后,德军才打开了一个缺口蜂拥而入。
西伯利亚方面军的侧翼被德国第九集团军打出了一个缺口,这让普列什科夫有些惊慌失措。实际上这只是他第二次面对德军的进攻,上一次他手上握着60万俄军才在斯塔夫卡的敦促下扭转了25万兴登堡集团军的攻势。这次普列什科夫只有西伯利亚方面军的20多万人,但对面马肯森的兵力要比他更多。
11月13日,马肯森的部队挺进缺口,德国人从截获的无线电中发现,西伯利亚方面军的指挥部已经出现了紊乱的迹象,这令马肯森大为惊喜。
第三十九章,罗兹之围
假如说德军是在从上至下高度的求战积极性中采取无孔不入的方式发起主动进攻的话,那么阻挡在德国第九集团军面前的俄西伯利亚方面军则表现出了俄军仍然存在的短板的一面。
11月10日清晨,当普列什科夫的侦察部队发现了尝试穿过自己防线的大量德军骑兵后,这次他的反应比自己当初在秋季战役的时候要快不少。普列什科夫迅速的下令位于己方右翼的西伯利亚部队转入防御,修筑阵地,并立即请求斯塔夫卡调拨援军。
虽然俄军的反应很快,但对于一线的俄军官兵而言,灾难已经临头。在短暂的炮火打击后,德国第九集团军数万人组成的突击部队从西伯利亚人阵地前的冬雾中冲了出来,在一瞬间俄军的防线几乎就被撕开了一个缺口,但俄军并没有如德军设想的那样溃败。
西伯利亚军立刻投入自己的预备队展开反击,力图堵住德军的突破部队,但由于德军在局部创造出的兵力优势,西伯利亚人的反击仅仅是徒劳之举。
在德军后续投入部队扩大缺口后,德军的骑兵师和其他部队迅速的穿过了西伯利亚人的阵地,马肯森命令他们直接向东推进,以确保俄罗斯人没有机会堵上漏洞。
而在西伯利亚方面军右翼的末端,德军在刚刚开始进攻没多久便遭到了顽强抵抗。
在大雾弥漫的雪地中,德军士兵和西伯利亚人从凌晨战至夜晚。到了第二天,
马肯森果断的投入了预备队撕开了俄军的侧翼,遭受了巨大伤亡的俄军只能退去。
随着第一天的战斗结束,西伯利亚方面军的防线间出现了一个缺口,然而直到11月13日马肯森下令余部扩大突破口时,斯塔夫卡仍然对普列什科夫遭遇的战况缺乏了解。
尽管俄军是在本国境内进行战斗,但德军对该地域的破坏导致有线电报经常面临时有时无的威胁。不仅如此,普列什科夫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他依旧乐观地对斯塔夫卡用无线电报声称西伯利亚方面军已经积极地展开了果断的防御措施,正在“转危为安”。
11月13日,利用普列什科夫的“配合”,马肯森下令全军开始推进,他指挥的第九集团军就像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巨噬细胞,妄图通过德军擅长的穿插包围的方式将面前的西伯利亚方面军给分割、歼灭。
随着战斗的激烈程度不断上升,特别是当斯塔夫卡接收到的战斗报告越来越多的时候,尼古拉沙大公终于意识到西伯利亚方面军正在遭遇的是何等的情况。
但是直到此时,普列什科夫仍旧想要为自己辩护。他声称德军发起的进攻不过是“预备人员的试探性攻势”。他的判断依据就是不断被提及的德国人的“后备军”,殊不知这些后备军的训练水平仍然是高于俄国类似规格的后备军部队的。
普列什科夫严令右翼的西伯利亚军必须挡住德国人的进攻,但尼古拉沙大公大致已经从如雪花片般飞入斯塔夫卡的战斗报告到底在说些什么,毫无疑问德军已经发起了一场对西伯利亚方面军极为不利的战斗。
“你对你手下部队的命令可谓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作为高级指挥员的你犯下了极为严重的错误。”
11月15日,开始着手处理棘手战局的尼古拉沙大公忍耐不住恼火的情绪,对普列什科夫怒斥道。为此,普列什科夫只能小心翼翼地请求斯塔夫卡给予他撤退的许可,毕竟战局已经纸包不住火,败露了。
“不论如何,你必须把敌人阻挡在罗兹之前。从你部抵达罗兹建立阵地后,我不允许你的任何一支部队后撤。”
尼古拉沙大公对普列什科夫如此勒令道。
得到斯塔夫卡的命令后,已经被包围的西伯利亚方面军右翼部队放弃了原本普列什科夫自相矛盾的防御与固守的命令。在西伯利亚第2军设法展开的一场殊死突围中,该军以代价高昂的成本将西伯利亚第5军送出了包围圈。
令德国人震惊的是,虽然已经被德军团团包围,但他们依旧遭遇了俄国人远超乎想象的顽强抵抗,双方在零下十度的冰天雪地中爆发了惨烈的血战。
德军士兵歼灭包围圈中俄军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俄国人的抵抗,还有齐腰的积雪和可怕的低温。
某个德国营试图进攻困守某个波兰村庄的俄军残余兵力时,他们必须需要穿过一大片齐腰的雪地才能冲到残存俄军困守的村庄路口,当他们冲到路口的时候,原先发起进攻的300多人就只剩下一半不到了,其他人要么死了,要么就是倒在雪地里哀嚎。
几乎每一座农舍中都有残存的俄军士兵正在做困兽犹斗的挣扎。往往德军士兵刚刚赶走几座房子里的俄国人,没等喘口气,剩下的西伯利亚军士兵就发起了反冲锋,没过多久整个德国营就被冲垮了。
进入村庄的残余德军士兵不得不抱团守在一座磨坊中,而俄国人则不断从房子里冒出来,高喊乌拉,即使有不少人被射杀也毫无惧意。
最后所有人用刺刀战作一团,磨坊里到处都是死人和伤员,直到新的德军部队进入该村庄时,进攻该村的德国营300人只剩下了43人。
11月17日,通过截获的俄军电报和第九集团军得到的情报,鲁登道夫结合两者的信息得出了一个结论,马肯森设法击溃的西伯利亚方面军正在向罗兹方向逃窜。
基于对此的判断,鲁登道夫认为这是一个摧毁俄国方面军的契机,他不断敦促马肯森率部进攻罗兹,切断西伯利亚方面军的归路。
此时的马肯森也面临着兵力不足的窘境,西伯利亚军队四处溃散,他的每支部队都在辽阔的战线上驱逐着俄军,夺取着星罗棋布的交通枢纽。
于是马肯森从第九集团军中再度抽调了一部分的兵力组成突击集群去夺取罗兹。如果马肯森的突击集群占领了罗兹,那么德国第九集团军将切断西伯利亚方面军的退路,鲁登道夫将有机会创造一个坦能堡式的军事神话——完整消灭一个成建制的二十多万人的俄国方面军。
但是鲁登道夫不知道的是,尼古拉沙大公已经插手干预了罗兹周围几个方面军的全盘指挥权。
在斯塔夫卡的命令不断传达下,原本向西进攻德国西里西亚地区的第八方面军已经转身往回进军,
准备在罗兹西南方向展开防御阵地;利奇耶夫斯基指挥的第四方面军没有赶上秋季战役,但在俄军大本营的催促下,正在利用冬季结冰的地理环境,使用轻装雪橇快速赶往罗兹东南方向;谢苗诺夫率领的第二方面军也得到命令正在调转枪口北上,掩护第八方面军的左翼。
最重要的命令传递给了源源不断抵达华沙的俄国预备役大军,普梯洛夫工厂10月份生产的200辆全新的普梯洛夫装甲车业已运抵华沙。在尼古拉沙大公的敦促下,这批生力军将组成俄军的突击集群赶往罗兹以北地带。
可以说德俄军事统帅高层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罗兹作为这场冬季大战的战场中心。
第四十章,战局反转与罗兹大捷
11月18日,零下12℃风雪交加的东欧大平原上,德俄两军都在想方设法围绕罗兹展开运动战。
在尼古拉沙大公的命令指引下,被击退的西伯利亚方面军部分兵力已经抵达了罗兹城郊,他们已经与第八方面军分出的部分部队一同在该城镇开始构筑起新的防御工事。
当天晚些时候,德国第九集团军派出的突击集群也已抵达罗兹东部,一些进军速度较快的德军骑兵师甚至直接迂回到了罗兹以南的某些村庄中。
11月19日,血战再度于罗兹东部的高地上爆发。由于斯塔夫卡已经下令不准西伯利亚方面军再度撤退,因此在该地驻守的俄军第117连队得到的命令即是死守该地。
尽管117连的俄军士兵们设法在高地上挖掘一些战壕,但坚硬如冰块的地面让铁锹和铁铲也很难破开这些冰冻的泥土,因此不少战壕在德军发起攻击的时候只能让俄国步兵匍匐于这些较浅的沟壑中。
激烈的战斗考验着双方的意志力。尽管德军士兵士气高涨,正在摩拳擦掌展开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但显然战斗的格调更加沉闷灰暗。德军一整天的进攻中没有突破俄军117连的阵地,俄军士兵的死战不退让德国人精疲力竭。
11月20日,第二天的激战中,117连只剩下了50人,德军为了尽快夺取这处阵地,让一名军官举着白旗上前交涉,德国军官许诺说他们会让这50人在德军包围中全身而退,只要这个俄军连队放弃无谓的固守即可。
但第117连的俄军士兵拒绝了德军的提议,他们的顽固激怒了德国人,为此双方从11月20日清晨一直战斗至正午。当德国士兵冲上高地杀死最后一个俄军步兵的时候,他们已经为这处高地付出了2000人的损失。
类似的战斗围绕在罗兹附近不断展开,这些血腥的战斗令德军突击集群的指挥官莱因哈特感到无比棘手。
经过2-3天的迂回与运动,德国第九集团军的官兵们同样感受到了兴登堡集团军在秋季战役中于华沙城下体会到的类似的境遇,仿佛无穷无尽的俄军部队正在从四面八方赶来。
不断涌现于德军军用地图上标记的番号和数字已经证明了,德国人虽然可以通过战前的战略布置和战术调动令他们获得暂时的局部兵力优势,但是只要给俄军一点反应时间,那么源源不断抵达的援军就会让德军陷入人山人海的俄国大军重重围困之下。
现在的形势在罗兹便是如此,马肯森的突击集群正在试图击败一支数量远远大于自己的俄国军队,并且无法快速取得胜利。
令莱因哈特更失落的不仅仅是这些,在20日晚,尼古拉沙大公下令组建的俄军突击集群已经朝着罗兹以北进军,来自源源不断抵达华沙的俄国动员部队与200辆装甲车组成的俄军突击集群正在试图切断德国第九集团军与其突击集群之间的联系。如果达成目的,这支部队将威胁德军突击集群的后方。
在距离前方约140公里的第九集团军司令部,马肯森被属下们不断请求将自己的司令部后撤,但是这位65岁的老将拒绝了这些请求。
马肯森和位于后方的鲁登道夫一样,对前线的变化感到吃惊,随着11月19日德军突击集群在罗兹的战斗达到高潮,似乎德军的攻势力度已经被层层阻击的俄军所减缓。
而在19日下午,随着西伯利亚方面军陆续抵达罗兹地区,加强了自己的防御力量,马肯森不得不收缩自己的攻击力量为下一波攻势做准备。
另一方面,根据德军截获的情报,不晚于11月21日,俄军大本营将指挥俄国大军开始反攻。不过即使如此,马肯森还是打算再次尝试拿下罗兹,因为他认为自己手下的德军士兵要比俄国人更加优秀。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马肯森从第九集团军中再次抽调了一些部队增援莱因哈特的突击集群。
不过莱因哈特的努力并没有给予马肯森所希望的结果,德国人与俄国人的血染红了罗兹这座波兰城市的近郊。德军不断发起的进攻不断被
俄军死死阻挡,莱因哈特的迂回失败了。
普列什科夫虽然指挥才能远远弱于他的对手,但现在他唯一的任务就是死死扼守罗兹,这样相对简单的任务还是可以完成。
当德军的作战计划受到严重阻碍的同时,尼古拉沙大公不断调动俄国大军反包围德军的计划取得了绝对的成功,11月21日战局形势瞬间完成了两极反转。
由于德军不断试图迂回和包围困守罗兹的西伯利亚方面军,莱因哈特指挥的德军突击集群反而主动进入了俄军的“反包围”包围圈。来自华沙的俄军突击集群顺利地切断了薄弱的莱因哈特集群后方与德国第九集团军的联系。
而在第九集团军的南部,第八方面军在完成了自身的调动后,其阵地正好阻挡了马肯森军团从南边另一面迂回罗兹的打算,双方的攻防战以第八方面军的胜利而告终。
利奇耶夫斯基率领的第四方面军也从调转枪口朝东北方向行军后抵达了莱因哈特突击集群的东南方向,阻击了德军妄想进一步从东至西迂回罗兹的努力。
莱因哈特突击集群已经因为先前的激烈战斗折损了大约4万人,余下的6万德军则彻底陷入了俄军的团团包围之中。
至此,非但马肯森指挥的第九集团军没有完成对西伯利亚方面军的围歼战,反而因为侧翼迂回制造出的突出部被俄军总司令尼古拉沙大公抓住了战机,完成战局形势的反转。
雪花一样的战况报告传到马肯森面前,第九集团军被各个方向的俄军部队所压迫。由于恶劣的天气影响到德军的侦察,他经常收到自相矛盾的报告。这位脾气一直不错的老将甚至对自己的手下训斥道:“如果你们再把这样的报告给我,我就自己去前线走一趟。”
训斥归训斥,在21日下午马肯森短暂地与鲁登道夫通了电话,就之后的作战交换了意见。鲁登道夫被战局瞬息万变的压力所动摇了,在傍晚与兴登堡等东线德军将领们的会议中埋怨德国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长法金汉道:“如果我能再多一些兵力,这场战斗就不会失败了!”
最终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同意停止这场已经注定失败的攻势,马肯森在22日傍晚七点下令莱因哈特率领突击集群撤退,而兴登堡则准备调动第八集团军待命的周边部队发起进攻协助第九集团军脱离险境。
可当鲁登道夫坐到地图前重新审视战斗态势时,战况的恶化程度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第九集团军周边环绕着有层出不穷的俄军,毫无疑问莱因哈特的部队陷入了重围。
马肯森在22日的晚上正式将突击集群的指挥权完全转交给了莱因哈特。
“你不仅仅是最前沿的部队,如果你能抵达俄军尚未完全闭合的包围圈,我将能腾出部队配合你的突围,这样我们就能脱险,衷心希望你能把小伙子们带出来,祝你好运。”
但是很明显,尼古拉沙大公没有给德国人创造奇迹的机会。莱因哈特在11月23日的突围战斗注定是失败的,当德国第九骑兵师的骑兵开始发起冲击的时候,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在西伯利亚方面军中未曾出现的装甲车部队。
德国骑兵只能徒劳地用马刀和卡宾枪在普梯洛夫装甲车的钢板上划出些许火星。光是用车上的3挺机枪,俄军的装甲车就击退了德军的数次突击。
不知所措的德军士兵已经意识到自己无法突围,士气止不住的往下低落。最终在11月25日至26日的后续围剿中,俄军收获了6万名德军战俘、伤员及其所有装备。
这无疑是一次俄国的坦能堡式大捷。俄军总司令尼古拉沙大公利用俄军兵力优势,把握了德军冒进的战机,通过大兵团运动作战完成了俄军的反败为胜,重创了德国第九集团军主动发起的攻势。
11月28日,尽管蒙受了战败的打击,但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仍旧力所能及地调整了德军在西里西亚与东普鲁士的防御态势。尼古拉沙大公意识到被德军打乱的进攻部署已经失去了原本的作战时机,更重要的是来自后方圣彼得堡的一封电报也让他打消了重新部署进攻计划的打算。
至此,俄军在1914年的东线不再做出大规模的进攻计划。虽然这令俄军部分将领有些许歧议,但只要知道是谁提出这个命令的时候,大家也都闭嘴了。
12月1日,斯塔夫卡迎来了一位未曾亲临过的重要人物,沙皇尼古拉二世。
第四十一章,8月的爱国旋风
时间重新回到激情似火的1914年8月,在前线爆发战斗的同时,俄国大后方也经历了爱国主义的浪潮。
8月4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诏书中号召俄国的臣民说:“……愿过去的内部争吵统统被忘却,愿沙皇与人民的联盟更加坚固,愿整个国家团结起来,反击敌人的邪恶进攻,”
这个爱国讯号是如
此的强烈,以至于自始至终都陷于争执、阴谋和决裂的俄罗斯帝国国家杜马的各党派议员们也都慷慨陈词道:“现在不是与政府讨价还价的时候,俄国当前生死存亡的关键在于能否打赢战争。”
8月5日,第五届国家杜马举行特别会议,对这场大战的军事预算问题进行了表决。
在会议上首先发言的是杜马主席,随后是政府部门代表和各个少数民族的代表——波兰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立陶宛人、芬兰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穆斯林、波罗的海沿岸和伏尔加河流域的德意志移民,这些少数民族代表的讲话各有不同但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保卫国家,忠于沙皇、祖国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