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沙俄当皇帝 第61节

沙皇聆听到了人民的心声,他是热爱人民的,他将罢免荼毒人民的贪官污吏,一切都如过去最理想中沙皇与人民的互动。

不过尼古拉还没走几步路,人群中又有人高喊。

“陛下,我们要派代表跟您一块儿去!”

群众里有坏人呐!

尼古拉感叹,他只得再次止步,不过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你说得对!那么还请你们选出代表吧!”

仿佛是古时候的希腊城邦,这些莫斯科人开始就地选举人民代表,男女老少都有,各色职业一共三十多人。

随着尼古拉二世昂首迈步进入克里姆林宫,大门关闭。

人民的目光中,沙皇的身影随即消逝了。

第五十三章,假意承诺,日后反悔

“一切灾难都源于改革。”

站在克里姆林宫的城墙上,波别多诺斯采夫无惧于广场上黑压压的请愿民众,他冲着维特首相和内务大臣戈列梅金如此说道。

这句话引用自亚历山大三世登基伊始的宣言,同样来自于波别多诺斯采夫的手笔。

“时至今日,恐怕不得不做出一些象征性的让步了。”

立场动摇的内务大臣戈列梅金面向维特用一种试探性的语气说。

“难道神圣的俄罗斯延续几百年的专制传统就此就要结束了吗?我甚至都没有看见刺刀和马刀,政府就这样向暴民投降了。”

怒气冲冲的波别多诺斯采夫比维特等文官稍晚一步才抵达莫斯科,他自打了解了这次莫斯科民众暴动的意图之后就一直以强烈的态度支持暴力镇压的决议。

大体上来说,不论政府文官内部的分歧,还是罗曼诺夫的大公、陆海军乃至正教教会代表都赞成镇压。

但到底是果断拒绝民众的请愿然后镇压,还是镇压再象征性做出让步,两种镇压的结果让克里姆林宫中的众人陷入争论。

“陛下前几日不就已经决定要仿照西欧国家的式样建立议会了吗?为什么莫斯科人还会暴动。”

戈列梅金没有主意,他又说道。

“恐怕是那位总督的问题了。”

回答他话的人,是先前就与谢尔盖大公发生口角的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他还在孜孜不倦地在俄国上层中寻找自己的同盟去扳倒莫斯科总督谢尔盖,自打发生暴动以来他就是最活跃的人。

就跟先前一样,由于霍登广场的踩踏事故引发

了互相攻击现在又牵扯进了各种各样的宫廷阴谋,总之在高层内讧的同时,尼古拉已经把群众带到莫斯科的红场上了。

“先让陛下从暴民的团团包围中隔离出来才是。”

匆匆赶到莫斯科的内务部警察厅主管彼得·杜尔诺沃积极献策,维特随即对皇太后如此建议,明妮迫不及待地答应了。

尼古拉带着三十来位平民走进克里姆林宫后,大门闭合让众人神色各异,但尼古拉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至少给了众人很大的信心。

即使从四处涌出的百来名士兵,也只不过让这些人民代表将尼古拉围在人群中,以保卫沙皇的名义。

“不要开火,我是沙皇尼古拉二世。”

人民代表之中的尼古拉冒出声,下楼恭迎一旁的杜尔诺沃观察了一阵,确认尼古拉的位置后随即同保卫克里姆林宫的近卫军军官们商议,短暂交流之后士兵们将步枪收起朝天。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我要与我的大臣们商议了,还请各位暂且等待一段时间。”

尼古拉如此说着,迎着杜尔诺沃所在的方向走出了代表们围起的人墙,虽然代表之间还有只言片语,但这件事本身没有旧例遵循,所有人都有点懵,所以主动行事的尼古拉就占据了主动权。

“还请将这些代表妥善安置。”

不知道是杜尔诺沃揣测皇帝的意思有什么偏差,还是尼古拉本就含有深意的说话语气,总之这位警察厅长若有所思地答应下来,在目视近卫军护送沙皇离开之后他果断下令将这些暴民代表软禁。

没了沙皇受伤的顾虑后,这些粗鲁的士兵拿着绑上布条的木棍对这些人民代表予以痛击,随即全部被关进了宫殿中的房间视为囚犯。

“尼基!”

“陛下!”

挣脱了诡谲的民粹大军拘束后,尼古拉的脚步都变得轻快了不少,他快速抵达了克里姆林宫中商议此事的大厅,迎接他的是嘘寒问暖的母亲和妻子、赶忙鞠躬请罪的一众大臣和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尼基!这就是无知愚民的真面目!”

谢尔盖大公咧嘴大笑让尼古拉以为他都快疯了。

“必须狠狠地镇压他们!他们都是你的威胁,要叫血来洗刷莫斯科的耻辱!”

他把这次暴民裹挟尼古拉的事情视为皇帝统治的污点,定要用人民的鲜血才能洗刷。

“如果现在做出妥协,人民只会视作政府是软弱无能的,将来还会提出更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让陛下的统治崩溃。”

波别多诺斯采夫顺着谢尔盖大公狠毒的叫嚣说着,他虽然认为暴力镇压会流很多血,“但是至少比让俄国陷入混乱流得血少很多。”

“你说呢?”

在场众人中,皇太后明妮和皇后亚历山德拉几乎不曾涉足政治,因此她们站在一旁不会主动发表见解。

莫斯科总督谢尔盖,还有尼古拉的其他几位叔叔都认为要暴力镇压,与之附和的还有波别多诺斯采夫、警察厅长杜尔诺沃这些政府中的保守主义文官。

“如今之计,只有将躁动的民众先镇压下去,才能让真正有价值的讨论推进下去。”

被尼古拉看着的维特首相和其他多数文官同样对莫斯科人的暴动没什么好脸色看,只不过他们认为镇压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镇压之后才能表示政府占据主动权,而非听从民众的仆从。

“这件事完全是由于莫斯科总督谢尔盖的统治不得人心,莫斯科人才会暴动的,莫斯科的市民也不认为陛下存在过错,完全是总督劣迹斑斑。”

最后一小撮声音是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和尼古拉的妹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他们提出只要把莫斯科总督辞去,民众自然就会得到满足然后散去。

“你这个不安好心的家伙,分明是像借着暴民的势头上位,可暴民怎么会支持你,你这个愚蠢的菲利普!”

海军大臣阿列克谢大公指责米哈伊洛维奇兄弟没有底线地讨好民众,就像是法国大革命时的路易·菲利普。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同样引用法国大革命时的例子说,“那5000人的血将会成为你统治的终点!”

他的恐吓大概是冲着谢尔盖大公说得,但听上去在把尼古拉二世比作路易十六,总之让罗曼诺夫家族众人都很不高兴。

“陛下,如今应该先用不能立即兑现的承诺让红场上等待的民众心满意足地散去,等日后再慢慢把这场暴动中犯下罪行的暴民逐个算账。”

杜尔诺沃这时悄悄地走到苦恼于如何解决事态的尼古拉身边对他建议。

尼古拉眼前一亮。

第五十四章,旋起旋灭的暴动

在红场上的民众对于克里姆林宫内的变故一无所知,但事态正在进一步变化。

从最开始目睹沙皇跪下亲吻老妈妈的手背开始,这场情感宣泄似的

愤懑已经持续了大半天,现在就连太阳都斜着落下了余晖。

即使头脑中有再多的不满,这种感性的东西时间耗得长了,理智的一面就逐渐占据上风。

换而言之,暴动请愿的人群中已经有人开始后悔了。

让事态进一步变化的,除了群众内部的分化,还有外界的反馈,具体在群众看来就是军警特宪将他们重重包围。

好在这种紧张的军民对峙场面没有持续多久,克里姆林宫方面似乎就传来了动静。

“沙皇已经下令彻查事故啦!大伙可以走啦!”

克里姆林宫中出来了一些负责宣讲的军官和底层职员,这让没有纲领也无主心骨的暴动人群进一步动摇。

这场暴动之所以能一步步走到克里姆林宫在于主导权正是莫斯科人视之为领袖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如今他已经宣称人民的请愿书,那么为什么还要留在红场呢?

这个时候从众心理就占据了大多数人的脑海,随着人流一小撮一小撮地离开,旋即似乎是某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原本黑压压的人流又分散成无数个支流想要离开红场了。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要离开,只不过这股庞大的请愿潮消解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原本以为莫斯科城将要被闹个翻天覆地的大臣和将军们都惊异不已。

但是许多闻讯加入的底层教士竭力宣扬、附会上沙皇对贫困人民的体恤,这一类暴动中的底层贫苦力量不少还停留在红场上,大约有几千人,相比于先前的几万十几万而言微不足道,但杜尔诺沃却认为这些人才是危险至极。

“这些一无所有但又见识过有产者生活的城市贫民是陛下的心腹大患。”

“这也是你从法国大革命中学习到的知识吗?”

“正是如此,陛下。”

杜尔诺沃把这些人比作巴黎的无套裤汉,即呼吁最极端最彻底革命的群众。无产阶级这个词汇还没有在俄国普及,不过杜尔诺沃意有所指的贫民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这些人不会消失,我该怎么办?”

“关于这一点,我与谢尔盖·尤里耶维奇先生的观点一致,一个强大的有产者社会可以捍卫俄国的秩序。”

尼古拉点点头,不过他又询问杜尔诺沃说,“那眼下这些人该怎么办?”

“我听闻先前暴动之中发生了许多罪恶的事情,倒不如先让军警把这些人以此理由拘留、审问再说。”

“那就这样吧……”

随着沙皇的认可,这场暴动的最末以警察冲入红场逮捕了千人为事件节点,一场虎头蛇尾的暴动就此结束了。

关于这场暴动,俄国不同的意识形态都有不同的看法。

对最右的极端保守派而言,这是俄国动荡的开端,这些顽固派贵族、地主惋惜于尼古拉二世的软弱和妥协,将他放弃罗曼诺夫几百年君主专制的传统视作背叛。

右翼温和保守派和右翼自由派则态度暧昧,不少持有改良主义立场的贵族、地主和知识分子把注意力更集中于尼古拉二世前几日承诺的国家杜马上,唯恐这个时候批判政府会导致沙皇变卦。

因此不少自由主义媒体一反先前对政府持有的批判立场,反而把话题侧重在批判暴动所造成的零元购和各种非法勾当上,避重就轻地为政府打掩护,小骂大帮忙。

左翼自由主义的信众大多是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他们也摇摆于批判暴动产生的各种混乱和支持人民请愿活动的正义性上。

更左派的观点来自于民粹主义、农业社会主义和眼下还比较小众的普列汉诺夫主义,即西欧传入的马克思社会主义分子。

这些人完全支持暴动,一如既往地号召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并且认为红场最后发生的大规模搜捕行动完全暴露了尼古拉二世本人对革命的冷酷态度。

种种意识形态上的纷争都让这次的莫斯科暴动赋予了不同意义,但是因为暴动只持续了一天,实际影响远没有那么大,因此这次暴动加上早上的踩踏事故被统称为5月18日事件或者霍登事件。

“今天的变故让我身心疲惫,晚上法国大使的舞会我与皇后就不参加了。”

晚上原本的计划是沙皇夫妇出席法国大使蒙特贝洛伯爵精心准备的舞会。此人的妻子是法国的大资产阶级,因此排场豪华、手气阔绰,在俄国的上流社会也很有人缘。

不过由于霍登惨案和之后的暴动,尼古拉也无心参加这样的喜庆活动了。

皇后亚历山德拉倒是喜欢这样的热闹舞会,不过尼古拉已经表态,只能一同答应下来。

“就算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可加冕典礼不还是加冕典礼吗?这样任性地随心所欲,不就让典礼黯然失色了。”

谢尔盖大公毫无收敛地、堂而皇之的公然宣称这样批判尼古拉二世的话语。

维特默默不语,不过他已经把谢尔盖的

发言同早上与来自清廷的李鸿章的看法加以类比了。

就这样,莫斯科似乎平静了下来,之后几日谢尔盖大公仿佛是个没事人,继续举行自己的舞会,宴请停留在莫斯科的上流社会达官贵人们。

“谁来负责调查事故?”

不过和表面上的平静相比,私底下尼古拉已经询问维特,他着手准备扳倒谢尔盖叔叔的材料了。

“这要看陛下更侧重于谁来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了。”

维特既没有没有同尼古拉分析事故,也没有讲法律条款,而是从人际关系上说,毕竟现在的俄国政府还是人治社会。

“我原本想要委托给司法大臣。”

“那么这样的话,调查报告会对莫斯科总督更有利。”

如今的司法大臣尼古拉·瓦列里阿诺维奇·穆拉维约夫过去是莫斯科司法院的检察官,同莫斯科总督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节 上一节 61/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