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胡文清这么说,胡小妹一时间有种被赶走感觉,脸上神情显得有些委屈:“大哥,我真的不想嫁人,只想跟着你们。”
见胡小妹这副委屈的模样,胡文清也没再为难,只说道:“行,咱现在不嫁,大哥也真舍不得小妹嫁人,舍不得小妹离开我们。”
胡小妹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不嫁人。
她现在不想嫁人,只是心中早就有了人。
早到当初她还只是个刚刚怀春的少女,早到当初他还是只是个古怪的短发少年郎。
可就是那个看着并不强壮的少年郎,一个人将她从十几个女真骑兵手上救出。
也是从那一刻起,她就认定了那人。
只是那人一直将他当成妹妹看待,并没有多看她一眼,甚至连自己在想什么他也不知道。
最后那人先后娶妻纳妾,如今还当上了皇帝。
胡小妹知道,她与他的距离越来越远,远得现在想见他一面都见不到,远到她再也不能喊他一声叶凡哥。
……
永平二年,二月春。
大乾工人修缮都江堰,改善农业灌溉,这一块任由工部负责,川蜀平原乃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
为了以后的征战,叶凡不可谓不重视。
他要为以后的征战囤积粮草。
与此同时,战船的制造也慢慢开始了,还是由工部负责。
从古至今的朝廷六部,属工部地位最低,但是在大乾,叶凡重视工部,重用工人,使得工部的地位隐隐得到了提高。
此番景象算得上是一场小小的工业革命,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叶凡对农业的重视。
叶凡甚至想过,杂交水稻能不能实现,但那也只是想想,如今的技术太低,根本就不可能研究出来。
第296章 永平二年2
最主要的是,他对杂交水稻一概不知,只是作为一个千年之后的人,他知道杂交水稻能大幅度提高粮食的产量,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还有他知道一些很基础的孟德尔定理,根本就没有多大作用。
杂交水稻,离现在还很遥远。
除了工部负责的工业和农业。
礼部负责的科举也开始了,大乾各州各自举办乡试,在各州选出举人。
二月,举人的选拔算是结束了。
随后在五月举办会试,地点就在大乾皇都,成都城,
各州举人赴京赶考。
其实按照传统的科举考试,乡试要在秋天举行,称为秋闱,会试则在春天举行,称为春闱。
但大乾刚刚立国,缺乏可用文臣,为了选拔可用文臣,叶凡并不愿意在等一个春秋,而是下旨直接在二月举办各州乡试,五月举办京城会试。
永平二年,五月初九。
会试结束。
五月十六,张贴告示放榜,榜上三百人,皆为贡士,可参加接下来的殿试。
而殿试,是科举最高一级的考试。
永平二年,五月二十五。
殿试在皇宫崇文殿进行,本来由叶凡亲自主考。
但对于科举,叶凡不懂,便交由礼部尚书杨义和礼部侍郎张邦昌二人全权负责。
叶凡只是出来打了一个照面,两百贡士也算是见到了叶凡,齐齐高呼万岁,叶凡说了一些话之后便离开了。
殿试辰时开始,午时便出了结果。
一甲三名,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二甲若干名,为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为同进士出身。
但无论是第几名,无论是一甲二甲三甲,参加了殿试的贡士都不会落榜,考完都能被称为进士。
而中了进士,便代表着入了仕途,能够做官。
而且大乾缺人,这三百人甚至不用从底层做起,而是可以直接在京城任职。
御书房内,张邦昌正在向叶凡汇报此次殿试的一甲三人。
“启禀陛下,此次殿试已经结束,结果也已经出来。探花于仕荣,榜眼范光闲,状元虞允文。”
听到虞允文这个名字,正在看奏折的叶凡抬起了头,带着疑问的目光看向张邦昌:“虞允文?”
张邦昌被叶凡这么一看,显得有些疑惑,说道:“回陛下,虞允文是状元,而且此人甚是年轻,只有十九岁,是个有文才之人,能考上状元是真材实料。”
叶凡心想:虞允文,采石之战,不会是重名吧?
如此想着,叶凡倒是想见见这状元郎,于是对张邦昌说道:“朕要诏见此人。”
“是,陛下。”
张邦昌虽然疑惑叶凡为何要见虞允文,但也没有问什么,说着便下去安排了。
没多久,一个穿着白色长衫,儒生模样的青年与张邦昌一同进入了御书房。
叶凡抬眼望去,只见青年眉清目秀,显得很年轻,看着也很精神。
也不知道这人是不是自己想的那位,但想来能考中状元,重名的概率并不算大。
“臣虞允文,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虞允文行跪拜之礼。
“免礼吧。”
“谢陛下。”
虞允文起身,叶凡对张邦昌说道:“张爱卿先退下吧。”
“是,陛下,微臣告退。”
张邦昌走后,叶凡才对虞允文问话:“家中可有人做官?”
叶凡这么问,是记得采石大战的虞允文并非寒门,而是祖上就有人做了大官。
“回陛下,家父名为虞祺,是梓州知州。”
虞允文如实回答。
而梓州离成都很近,府州军攻下成都之后,没多久便兵临梓州城下,叶凡还有些印象,当时梓州并没有反抗,而是主动开门受降了。
叶凡觉得,这虞允文应该就是自己想的那位了。
只是有些没想到,这南宋名臣会是西南人,而且还参加了大乾的科举,中了状元。
“朕问你,为何来大乾考取功名?”
叶凡这么一问,虞允文倒是一头雾水,想了想回道:“回陛下,臣是大乾子民,想着入朝为官,报效大乾。”
这个回答太过笼统,但也不能说有错。
而且虞允文的父亲如今还是大乾的知州,来大乾考取功名也算正常。
统一西南之后,叶凡也重用各州官员,之前是什么样的,基本上都没有变。
这么说,是因为有人不愿意做大乾的官,而是忠心大宋。
对于这样的人,叶凡也无所谓,直接赶出了乾土。除了官员,百姓也是如此,只要不愿意做大乾百姓的,一律赶出大乾。
当然了,这样的人只是少数。
毕竟如今这天下动荡,没人愿意背井离乡,四处漂泊,过那种居无定所的生活。
叶凡想了想,原本的殿试,是自己向这些贡士提出问题,现在便问一个问题,看这个状元郎然后回答,于是叶凡问道:“那朕又问你,如今这天下局势,你如何看,就当这是朕给你一个人的考题。”
虞允文看着面前这个跟自己一样年轻的大乾天子,一时间想了许多。
他有些想不通,这样的一个人,太原城造反之后,是如何攻占西夏,打败女真的。
老实说,作为年轻人的他,心中也有热血,许多时候也会崇拜叶凡这样的人,即使叶凡是一个弑杀亲王造反的人。
但换位思考一下,那样的情况不选择造反,难道真就打开城门,赌女真人不屠城吗?
虞允文自问,如果是自己,也会为了城中军民免遭屠戮而违抗亲王命令,况且当时的大宋已经亡国,没必要再死一整座太原城的人。
所以如此想着,虞允文来参加了大乾科举,想着报效大乾,因为他已经将自己当成了大乾的子民。
这个过程中,父亲虞祺其实是反对他来参加大乾科举的。
因为大乾最后能不能成还说不一定,成了还好,若是输了,那他虞允文作为第一批通过科举进入乾廷做官的人,会遭到麻烦。
若是大乾输了,大宋问责,虞祺还能说自己是为了城中百姓活命才被迫投降,西南这么多主动投降的官员,宋朝廷不可能一一定罪。
但主动去参加大乾科举,考取功名,实在是没有什么理由逃避可能的问责。
第297章 永平二年3
不过虞允文最终说服了父亲,还是来参加了大乾科举。
因为他觉得大乾能成,至少大乾如今的局面比大宋要好得多。
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当今的大乾天子有勇有谋,一个人带着一支府州军,近乎搅乱了整个北方的战局,使得如今这天下局面变成这副模样。
这是他看到的大乾天子,也是许多天下人看到的大乾天子,这样的天子,其实是受一些人敬重的。
所以叶凡问这天下局势他怎么看,他想都不用想,直接回答道:“如今女真在北,我大乾在西南,宋朝前后皆敌,局势不容乐观,但宋朝未有参与西北大战,自靖康之变后一直养兵屯粮,如今也已慢慢缓过神来,不可轻视。如若没有女真在北面虎视眈眈,宋朝全力对抗我大乾,未曾不能与我大乾一战。但女真南下是早晚的事,撤机南下也是定然的事,所以宋朝不敢出兵西南,不敢真与我大乾开战,至少如今还不敢。如果敢,不是他宋朝与女真达成了停战协议,便是想好了共同与我大乾和女真两方势力开战,这是在自取灭亡。”
虞允文的这个分析,叶凡还算满意,又继续问道:“那你觉得,宋金是否会达成停战协议?”
“臣觉得,只要宋朝不对女真俯首称臣,宋金双方就不会达成真正的停战协议,女真狼子野心,心里想的是入主中原,只要我大乾与宋朝开战,女真便会趁机南下,借机伐宋。”
“所以你觉得,我大乾,宋朝,女真,谁会先主动发起战争?”
“臣觉得,可能是女真,也可能是宋朝,但应该不是我大乾。”
“为何觉得,不是我大乾?”
“陛下如果还想打,统一西南后就不会放弃扩张,而应该选择继续东征,占领江南,彻底占领大江以南之地。”
“所以你觉得,朕当时应该继续东征?”
“非也,宋廷放弃西南,而是直接派大军驻守江陵府一带,阻隔我大乾军队继续向东面扩张,想来已经做好了取舍,所以西南可舍,但江南绝不可丢,想要攻占,绝非易事。而且臣觉得,陛下放弃继续东征,只是为了将来更好的东征。”
“为何不是北伐呢?”叶凡打量着虞允文,似要看清楚这个状元郎。
虞允文被叶凡如此打量,依旧不慌不忙地答道:“东征,只要占领江南,大江以南,甚至是淮河以南,皆归我大乾。届时,女真在北,我大乾在南,宋朝大势去矣。而北伐,就算杀出一条路来,也可能会遭遇同时南下的女真,这不是陛下想看到的局面。否则……”虞允文顿了顿,最后还是说道,“否则,陛下就不会绕路来到宋朝后方。而陛下既然来了,就有以宋朝作为北方防线,以此抵御女真的想法,所以臣觉得,陛下还不会北伐,不会自毁防线,而是会借机壮大我大乾。”
宋朝是大乾抵御女真的一道防线,其实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虞允文分析到了,不由让叶凡高看了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