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后花园,王穆拿着一份贾琼的背景资料仔细的翻看着。
贾琼,隆庆二年七月生人,祖籍金陵,江宁县。
曾祖宁国公贾演,祖父贾代恒(未出仕,亡于洪武三十四年),父贾敕(原耀武营参将,亡于隆庆八年)。
母沈碧城(亡于隆庆八年),祖籍杭州。
外祖沈岩,洪武十六年殿试榜眼,洪武二十八年拜翰林院侍读学士,洪武三十年挂印辞官,下落不明。
贾琼六岁父母双亡,由姨母沈碧云抚养,八岁入贾家族学,读书刻苦……
老头喃喃自语道:“真是想不到,贾小子居然是沈恒峰的外孙。
那小子如此古板,外孙倒是生的伶俐,也不知他现在是死是活。”
他放下资料望向天空,眼前似乎又出现了那个在朝堂上冒犯天颜,直言犯谏的倔犟身影,现在想来依然如同太阳般耀眼。
与此同时,远在杭州凤凰山上的万松书院中。
一名面容方正的黑衫老者,也在怔怔的看向北方的天空。
他此刻手上正拿着一份报纸,上面赫然刊登着《墨梅》和贾琼的故事。
“恒峰,因何发愣?”
坐在老者对面的也是一名须发皆白,慈眉善目的老人,看上去年纪颇大。
“师兄,这报上的神童与我外孙同名同姓,年岁也相当,还同在长安。
你说……会不会就是我外孙?”
原来青衫老者正是沈岩、沈恒峰。
当年他因为几次直言劝谏,触怒太上皇而被贬官。
心灰意冷之下索性挂冠而去,隐姓埋名,游历天下,寄情于山水。
因为害怕女儿女婿受自己连累,而且他前些年居无定所,因此许多年都不曾与女儿们联系。
隆庆帝即位之后他才回了一趟杭州老家,从亲友那里看到几封大女儿托人捎来的信。
他这才知道小女儿已经嫁人,并且生了孩子。
不过沈岩起初不想打扰女儿们的生活,所以并没有回信。
之后他来到万松书院,这是他曾经求学的地方,当了一名教书先生,教书育人,一晃七八年时间就过去了。
万松书院如今已经是江南最著名的书院之一,近些年来培养出众多举人,进士,被众多寒门学子视为心目中的圣地。
因为万松书院对贫寒学子非常友善,只要品学兼优,就可以免费入学,一应花销全由书院承担。
书院山长名叫唐纶,曾与沈岩一同在万松书院读书,是洪武十三年的二甲进士。
不过他不喜做官,于是在他父亲,也就是万松书院的前任山长过世后,就辞官回乡接手了书院。
因为他二甲进士出身的影响力,使得曾经的小书院吸引了众多优秀学子前来求学。
万松书院也因此蒸蒸日上,从一个只在杭州有点儿名气的小书院,渐渐成为一座名传江南的大书院。
从几年前沈岩来到书院之后,这里的教学质量又有不少提高。
最近几次科举考试,万松书院的成绩都非常优异。
也因此,许多人都说万松书院应该与江南五大书院并列,五大书院应该再加一席了。
唐纶说道:“是不是,你去一封书信问一问不就清楚了。
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太上皇要想抓你,锦衣卫早就找上门来了,伱还担心什么。”
沈岩却叹道:“这么多年没有我的半点消息,她们肯定已经当我死了。
我还是不要轻易打搅她们的生活为好。”
“骨肉至亲,谈何打扰,她们收到你的信必定欢喜。
再说,你就不想知道那贾神童是不是你外孙吗?”
沈岩沉默了半晌才说道:“还是等等再看吧。”
沈岩其实是无法鼓起勇气面对女儿们,尤其是沈碧城。
当年他离京时小女儿才刚十二岁,自己却把她丢给姐姐沈碧云。
一消失就是快二十年,连碧城结婚沈岩都没有露面。
他收到了好几封信,但都是十多年前大女儿写的。
最近的一封,就是告知他小女儿已经结婚生子之事。
沈碧城却自始至终没有给他写过一封,可知她心里是怨恨沈岩的。
三年前他因思念女儿之情日重,曾寄信给沈碧云,讯问近况。
不曾想那信却如石沉大海,杳无回应,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勇气给女儿们写信了。
其实那是因为沈碧云早就已经把原来的宅子卖掉了,书信她并没有收到,沈岩才因此误会了。
唐纶不知道沈岩的内心活动,叹了口气不再相劝。
他很了解这个师弟的秉性,认定的事十头牛也拽不回来,他说再多也是浪费口舌。
时光流转,转眼已是春去夏至,天气也一天天炎热起来,时间很快就来到五月初五。
今天是《射雕英雄传》第一次售卖的日子,一大早,文华斋前就已经挤满了打算买书的顾客。
距离上次报纸发行已经过去了小一个月,大家早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后面的故事了。
所以很多人一大早就来等着,就是为了先睹为快。
文华斋二楼,王浑和老掌柜透过窗户看着街上排起的长龙,脸上都带着难以抑制的喜色。
“三爷,外面排队的估计得有三四百人了,咱们要不要提前开门。”
王浑想了想吩咐道:“嗯,提前开吧,不要让人进店了,免得拥挤。
搬几张桌子到门外去卖,让伙计们维持好秩序。”
“是,我这就去安排。”
老掌柜兴冲冲的下了楼,很快就指挥伙计打开店门。
挂上售卖《射雕英雄传》的告示,同时在街边支起三张桌子开始发售。
等待的人群立刻在伙计们的安排下一分为三,迫不及待的开始掏钱买书。
普通本3两银子,精装本6两银子,这个价格可不便宜。
就算是普通本,也抵得上大多数百姓三个月的收入了。
这些购书人一般买书都会先看几页,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购买,但是今天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所有人排到之后都是很痛快的掏钱,然后就兴奋的拿着书找地方去看。
后面这么多人排队呢,哪有时间让你先看几页。
仅仅一个时辰不到,文华斋准备的两千本普通本和两百本精装本就全都售卖一空,但是前来购书的人依然是络绎不绝。
这可是文华斋本来准备卖半年的量,王浑虽然预料到射雕会非常火,却没有料到能火爆到这种程度。
他赶紧让工坊全力开工加印,但工坊的产量有限,每天只能刊印大概五百本。
所以第二天新书上架后还是满足不了需求,不到一刻钟就被争抢一空。
造成的结果就是从第三天开始,每天天不亮文华斋门前开始有人排队,就是为了能早点儿买到书,一时间竟造成了“长安纸贵”的盛况。
第17章 王穆登门
一直到七天之后,这股火热的销售狂潮才缓和下来。
统计下来,仅仅八天时间,射雕就销售出超过四千本普通本,五百多本精装本。
这个销售量,差点惊掉王浑的下巴。
如果不是他亲眼所见,他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这个数字。
因为以前即使最畅销的书,三个月也就能卖出不到两千本。
四千多本书,去掉各种成本支出,利润高达三千两,就算文华斋只拿一半,也有一千五百银子。
这还仅仅是前八天的销售额而已,王浑预计在盗版书面世之前,应该还能售出一两千本,这又是一千多两银子的利润。
而这仅仅只是长安一地而已。
他听取了贾琼的建议,在全国十五座有文华斋分店的大城同时销售。
所以其他城市的销量就算比不上长安,也会非常可观。
甚至有的地区的销量,可能还要超过长安。
因为江南更加富庶,读书人也更多。
这么一算,去除掉运输,人力等消耗,这本射雕能给文华斋带来最少两万银子的纯利润。
这几乎相当于以前文华斋一年总收益的一半了,简直恐怖。
王浑明白,造成这种盛况的原因不单是射雕这本书写的好。
贾琼告诉他的销售手段,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如果不是有报纸的提前造势,射雕就算写的再好,在全国能卖出一万本都已经算是不得了的成绩了。
长安城里百万人口,识字的大概只有十万,这里面有闲钱买小说的可能只有一两万。
贾琼的销售策略,让所有有能力买书的人都已经迫不及待买了正版。
在盗版书刻印出来之前,文华斋已经吃下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所以才会产生如此巨额的利润。
王浑突然觉得这钱拿的有些烫手。
之前他是抱着帮助贾琼的想法才替他出书的,也存了结交青年才俊的心思。
却没想到,贾琼直接送了他一棵摇钱树。
有了这种广告策略,以后再有好书稿就可以照此办理。
可以预见到,这会给文华斋增加多少收入。
王浑赶紧去找王穆汇报,这么多的银子,就是他也不敢轻易处置。
此刻贾琼还不知道,他的资产正在以疯狂的态势极速增长。
现在他的生活很规律,每天除了码字之外就是自学时文。
贾家族学里学不到什么东西,贾代儒自己还只是个童生,能教什么。
所以病愈之后,贾琼也没有再去族学上课。
沈碧云本来想着等贾琼年纪大一些,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再送他到大书院读书。
却没想到贾琼的学业进步的这么快,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她发现自己已经没什么可以教贾琼的了。
四书五经他都烂熟于胸,诗词文章也是信手拈来,连书法造诣也是进步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