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妃的倒立法,还是极有成效的。
这两个消息一出,京堂百官立刻就清楚的知道了,离宫御书房西花厅的谈判,大明皇帝再次完胜!
据悉大明京营大将军戚继光也出现在了西花厅。
张居正、王崇古、谭纶、王国光、海瑞,都清晰的表达过自己反对意见,万士和算是个凑数的。
陛下能够力排众议的这个力,就是戚继光前往了西花厅,支持了陛下,显而易见,在这次不为人知,连中书舍人都无法参加的闭门会上,戚继光一定表达了对百官逼宫的不满。
这种情况,让科道言官十分的痛苦,在他们狭隘的世界里,戚继光真的有十万大军在北大营。
科道言官们想要反对陛下的政令,想要伏阙,又害怕陛下真的动了天怒杀人,作为压舱石的京营,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卖官鬻爵这种亡国之策,居然通过了廷议,实属让众人难以接受,如鲠在喉。
水面下暗流涌动,而漩涡的中心,大明皇帝陛下朱翊钧,再次来到了忠诚的北大营内。
朱翊钧操阅军马是极为认真的,军兵们的操练,他都会在武英楼的千里镜内观看,而后还会前往校场,和军兵们一起训练一个时辰,被戚继光称之为鸡肋的骑射,朱翊钧已经能够做到三矢全中的地步。
大明皇帝的勇武,已经逐渐从青年组第一高手,向成年组高手转变了。
“戚帅说的的确是对的,骑射确实是比较鸡肋,尤其是在火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朱翊钧翻身下马,摘下了兜鍪,抱在了怀里,对着戚继光说道。
戚继光是对的,骑射除了帅,没什么用,但足够帅,对朱翊钧而言,足够用了。
“陛下威武!”戚继光带着大明将官们,俯首见礼。
骑射,很多时候都是彰显个人勇武,大明的马上皇帝其实不多,高祖、成祖、武宗,拢共就三个,陛下能把骑射练到人马合一的境界,实属不易,这东西对治国其实没什么大用,更多的是一种皇帝振武的态度。
“免礼免礼。”朱翊钧将兜鍪交给了冯保,和戚继光说起了军营的事儿。
往前数八年时间,大明军将们的奏疏要给五军都督府,而后五府转交给兵部,兵部的老爷们,若是看军将们不顺眼,就会把奏疏扣上那么一段时间,也不是不给内阁,就是扣着。
朝局如同战场,风云变化极快,扣一天,就能把武将们玩死了。
但现在戚继光每天都能看到陛下。
平日里文强武弱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但战时,已经达到了平衡,这已经足够了。
忠诚,不是无缘无故的。
“戚帅,朕那引得朝臣们不满的圣旨,已经发下去三日了,朕一直等着这帮科道言官们伏阙,朕等了这么久,他们没来,让朕非常失望。”朱翊钧进了武英楼,今天操阅军马已经结束,他在盥洗之后就会离开。
“党魁们不让他们动,他们不敢。”戚继光笑着说道。
“权当是这样吧。”朱翊钧正打算去盥洗,忽然转头说道:“戚帅,明日起,潞王继续跟着朕操阅军马,御门听政。”
“臣遵旨。”戚继光当然清楚,朱翊镠日后肯定要分封海外,哪怕李太后再不舍,也会被封出去,海外不比海内,海内靖安,海外的矛盾复杂尖锐而且非常严峻,稍有不慎就是刀兵相见,诉诸于武力,朱翊镠不能无能。
朱翊镠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
朱翊钧欲言又止,最终没说出来,他其实想跟戚继光说,当别人指责你要造反的时候,伱最好有造反的实力,那就没人敢指责了。
这次戚继光出现在西花厅里支持皇帝昏聩的决定,没有一个朝臣,敢跳出来说戚继光的不是,一个都没有,甚至连提都不提,张居正承担了所有的骂名,张居的确是世袭的武勋,可他不领兵。
这种现象,历史上也曾出现过,郭子仪儿子郭暧醉打金枝,借着酒劲儿揍了公主,还对公主说:你爹的皇位是我爹不要才给你爹!唐代宗也没处置,反而说:诚如是。
这个故事还有后续,后来,郭暧的次女,嫁给了唐宪宗做了懿安皇后,后来这次女生了唐穆宗,唐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朝,这个次女是五朝太后。
朱翊镠在晨光中,猛地坐了起来,看着黑漆漆的罗幕,又猛地躺下,眨了眨眼,习惯了早起的他,即便是过了一个月懒散的日子,但是刻在了骨子里的生物钟,还是每天把他叫醒。
“不用御门听政的日子,真的是太好了!”朱翊镠将被子盖好,重新封印了自己,美滋滋的打算继续睡回笼觉。
生物钟把他唤醒,但不用继续御门听政,回笼觉,不要太舒服了,他的余生都会在这种舒适中度过。
两个宫婢走到了罗幕前,将罗幕拉开一道缝隙,将晨光洒进了寝室之内。
“殿下,该起床了。”穿着薄纱的宫婢,坐在床边低声说道,阳光洒在宫婢身上,洒过了锁骨,透过薄薄的纱衣,映照出了硕大的轮廓和纤细的腰身,金色的晨光洒在凝脂一样的肌肤上,晕了一层层的光晕。
楚王爱细腰,可以质疑楚王的能力,但绝对不能质疑楚王的审美。
“唉,殿下,离宫那边传来了消息,叫殿下去御门听政。”宫婢叹了口气,掀起了被子的一角,钻了进去。
朱翊镠猛地坐了起来,能看不能吃,那不是享受,他现在还小,答应过了陛下,大婚前不会胡闹,一顿饱和顿顿饱的,朱翊镠还是能分得清楚的。
他之所以坐起来,不是因为柔软让他有点反应过度,而是吃惊于听到那四个字,御门听政!
这一定是幻听!
“娘亲说过了!以后不用我去御门听政了!”朱翊镠僵硬的转过身去,看着三个宫婢愣愣的说道。
“嗯,就是太后说的,说禁足一个月足够了,殿下,该去文华殿了。”宫婢们不懂这代表着什么,告诉了潞王殿下,旨意即是陛下的旨意,也是太后的旨意。
“闹呢!!”朱翊镠哀嚎一声,抱着被子就四处打滚,在洗面奶上用力的滚了几圈,才开始沐浴更衣。
朱翊钧等在小铁路旁,见到了满脸写着我很生气的朱翊镠。
“你小子,还想躲清闲?”朱翊钧看到一脸吃瘪的朱翊镠,乐呵呵的说道:“禁足结束了,御门听政、操阅军马、讲筵,再次开始,每月二十九日考校,不过关,就是校场二十圈,每天。”
“皇兄!臣弟有一事不明!为什么,侄子都出生了!而且七斤六两,还有臣弟什么事儿?”朱翊镠却退了一步,俯首见礼,颇为郑重的问道。
“朕就知道,你是故意的!”朱翊钧想起了李太后禁足的理由,朱翊镠早不胡闹,晚不胡闹,偏偏皇长子出生的时候胡闹。
“皇兄,不必了吧,臣弟成才与否,又有何用?”朱翊镠没有反驳,也没有狡辩,给大家都找个台阶下,你做你的磨坊驴,我做我的享乐王,井水不犯河水,他今年十二岁,再接受帝王教育,再培养下去,没有意义,成器和不成器,对于藩王而言,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明的藩禁就是养猪,朱翊镠已经做好,做一辈子享乐人的准备了。
“戚帅给你找了个出路,你不成器,日后去了海外,不是被乱臣贼子所杀,就是被当地土著攻破城池,把脑袋拧下来当球踢,所以,你要继续受苦了,好好看,好好学,好好听,为了自己的命。”朱翊钧帮朱翊镠整理了下衣服。
“啊?不是,这,我不想成器啊!”朱翊镠呆滞了,他终于见识到了什么是人心险恶!
你们朝堂上的博弈,为什么要带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他才十二岁,这是他应该承担的吗?
朱翊钧其实不担心朱翊镠,这孩子很聪明,同时也很有毅力,十二岁其实已经已经能够做点坏事了,但潞王府里,所有的女子都是完璧之身,朱翊镠显然是个有毅力的人,否则坚持不下来,早就闯祸了。
能戒烟的人,都是对自己极为狠辣的人,更何况忍住激素对理智的冲击?
看一个人能不能成器,张居正教过朱翊钧,就看两个字,弘毅。
弘,是否心怀天下;毅,是否半途而废。朱翊镠主动退让,对皇位没有企图心,是他心怀天下,不想因为皇权内部争夺让天下陷入危机,是弘;而忍住内心的欲望,不以天生贵人,为所欲为,是毅。
所以,朱翊镠,未来可期。
“走吧!”朱翊钧上了车驾,示意自己的弟弟上车。
“皇兄许诺过的万国美人,还作数吗?!”朱翊镠站在车下,攥着拳头大声的问道,这是陛下唯一的许诺,禁足、不去御门听政、不用讲筵,都是李太后的决定,不是陛下的许诺。
“两倍,大婚前,每年六名,大婚后,每年最少十二个美人。”朱翊钧给了朱翊镠月月换新娘的承诺。
“哥重信守诺!哥说往东,我绝不往西!走着。”朱翊镠立刻跳上了车,美滋滋的跟着皇帝走了。
“奇怪了,你为什么对万国美人如此执着?”
“万国风情,哥不喜欢,不代表别人不喜欢。”
“皇叔也不喜欢啊,朕给了那么多万国美人,他倒好,整天钻在皇家格物院里。”
“我很确定,不是我不正常。”
“大胆,指斥乘舆!”
……
朱翊钧带着朱翊镠来到了文华殿,李太后、陈太后、王皇后抱着满月的皇长子朱常治,一道到了文华殿,一个宫婢抱着满月的朱常治,在廷臣们面前转了一圈,算是见了面。
大明的礼教森严,按理说十八天和满月都该在十王殿大宴赐席,让孩子见朝臣的,尤其是皇长子,但因为大宴赐席很贵,就直接省了,大宴赐席不是宴席贵,是赏赐贵,愁的礼部尚书马自强头发都快挠没了。
孩子健健康康,见了人就笑,甚至想伸手抓张居正的胡子,文华殿上的空气充满了欢快。
皇长子没有先天不足,再加上陛下已经谨慎的搬到了离宫,那么潞王朱翊镠继续跟着皇帝御门听政,就很值得玩味了,廷臣们能爬到文华殿这个地位,个个都是思维敏捷之人,稍加联想,就品出了其中的深意。
日后潞王的封地在哪里,昭然若揭。
大明皇帝的圣旨,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时在民间,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遮奢户们所思所虑,和其他人则完全不同,遮奢户们首先想到的是要完,完蛋的完。
大明皇帝因为对开海的持续投资,内帑应该是穷的要当裤子了,穷疯了的陛下已经开始公开卖官鬻爵,按照之前的路径依赖,陛下肯定要找几家肥的,充盈内帑了!
所有的遮奢户们都蛰伏起来,还让自己旗下的书社们、笔杆子们,不要胡说八道,生怕皇帝的目光看向自己。
稽税院院正、南镇抚司指挥使、南京缇帅骆秉良发现,今年的稽税工作,真的好做,之前需要催缴的税,根本不用催,遮奢户们早就办好了税票,甚至还送了拓本到稽税院,防止出现误会。
骆秉良思前想后,略显无奈,今年的指标,恐怕难以完成了,都怪张居正弄的矛盾说,看看这帮遮奢户,现在一个个精似鬼,个个都非常的谨慎。
松江远洋商行的商总孙克弘,被一个婢女推着来到了商行,开拓爵圣旨,孙克弘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但他还是拿着抄录的圣旨,反复的观看。
开海是一股浪潮,而孙克弘是弄潮儿,他走在最前面,作为松江远洋商行的商总,他嗅到了一股截然不同的味道,这是个天大的机会,若是能把握住了,世袭罔替,绝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不是卖官鬻爵,是陛下开海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这是陛下给开拓之人的承诺与恩赐,鼓励开海,不仅仅是陛下为了稳固皇权,更是为了天下大计。
卖官鬻爵?陛下缺这点钱?别人会这么觉得,孙克弘决计不会,作为远洋商行的商总,他太清楚不过了,陛下真的太有实力了,而且会越来越有钱。
“千岛之国—元绪群岛。”孙克弘看着面前的海图,喃喃自语的说道。
千岛之国,婆罗洲往东,吕宋棉兰老岛以南,有一片广阔的海域,这里有数千个岛屿之多,一艘船在赤道无风带迷航,而后闯入了千岛之国,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岛屿,这个岛屿无边无际,形似乌龟,故名元绪。
千岛之国没别的优势,就是适合种地。
(千岛之国——元绪群岛范围)
嘉靖新政,道爷为什么不振武强兵呢?其实是没钱,从孝宗哄堂大孝之后,大明的纳赋田亩只有400多万顷,隐匿诡寄田亩还有另外一项,那就是人头税也收不起来。求月票,嗷呜!!!!!!!!
第402章 海外开拓的规矩
现在的孙克弘在南衙无人敢惹,遮奢户们都是敢怒不敢敢言,一方面是孙克弘和衙门的关系极好,第二方面孙克弘的手段委实狠毒。
当年徐阶得势的时候,孙家倒了大霉,南衙不少遮奢户跟着一起落井下石,后来徐阶倒霉,孙家又扶摇直上,孙克毅做事还算收敛,并没有大肆报复,毕竟要顾忌在朝廷那边的影响,可孙克弘一个瘸腿书生,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比如那个当年跟着徐阶一起吃了他们孙家布庄的松江卫氏,就被孙克弘收拾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卫氏历经唐宋元明四代,松江府有科举之后第一个状元就出在卫氏,但就是这样一个望族,被孙克弘折腾的断了气数,五房所有家产、工坊、田亩、家宅、书院、家馆,在短短七年内,被孙克弘完全兼并。
孙克弘不杀人,却把卫氏三人的腿打断了,让三人坐上了转椅,而后把卫氏五房一百二十七人,关在了三个大院子里,也不杀人,只是关着,每天只送过去一顿饭,即是精神上的折磨,也是身体上的折磨。
如此狠厉的手段,自然让南衙望族对孙克弘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背靠衙门、投献的孙氏,想要动,实在是难如登天,而且孙克弘掌控了松江远洋商行,得罪孙克弘等于跟银子过不去。
孙克弘从来没想过徐阶会死,但徐阶真的死了,而且是瘐死天牢之中,孙克弘收到孙克毅的书信,才知道,种种迹象表明,徐阶被皇帝所手刃。
徐阶死后,孙克弘放过了卫氏,是真的放过,所有家产,原封不动的归还了卫氏,卫氏还以为会被关在小院子里永世不得翻身,因为孙克弘的那两条腿,就是卫氏打断的。
冤有头、债有主,孙克弘其实拿徐阶一点办法都没有,徐阶是做过元辅的人,而且是松江半府之家,当年杨廷和父子,跟嘉靖皇帝斗到那种地步,杨廷和的儿子,甚至喊出了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带着二百二十九人,过金水桥入午门,在左顺门伏阙。
那是伏阙请愿?根本就是造反。
杨廷和最终还是善终了,甚至朝廷还追赠了太保,谥号文忠。
新都杨氏,仍然是钟鸣鼎食之家。
孙克弘从来没有想过徐阶会不得善终,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孙克弘都把怨气发泄到了卫氏的身上。
孙克弘放过了卫氏,何尝不是放过了自己?滔天的怨气,终究是随着徐阶的死,告一段落。
但卫氏还是怕,为了躲避孙克弘,卫氏去年冬天,举家搬迁到了京师去。
孙克弘这几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松江远洋商行之中。
在万历七年这一整年,松江府商行一共派出了二十五支船队,共计一百二十五艘五桅、三桅船只,这二十五支船队,分别前往了长崎、琉球那霸港、吕宋马尼拉、婆罗洲文莱、安南岘港、暹罗素可泰、爪哇泗水港、锡兰科伦坡和蒙兀儿苏拉特等地。
郑和下西洋的旧案文牍中的出使水图,在万历二年开始更新牵星过洋图和罗盘针图之后,松江府远洋商行,完成部分超过了七成。
在耀武扬威的同时,孙克弘也是如履薄冰,松江巡抚汪道昆巡视松江已经第八个年头了,明年,汪道昆就要转任,大明的久任之法,最长为九年,换一个新的巡抚,到那个时候,就不是现在这个局面了。
新的巡抚一定会培养自己的班底,孙氏必然会被放弃,一朝天子一朝臣,就像高拱在隆庆年间当了那么多年的首辅,到了新皇帝登基,立刻就被更换,在民间也是如此,新任巡抚只会对庞然大物的孙家极为忌惮。
到那时,恐怕就是墙倒众人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