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586节

  “这侯巡抚,就这么,又回辽东了?”汪道昆对侯于赵不是很了解,按照惯例,成为了巡抚,怎么也要在京师摆一摆席,哪怕是不拜在哪个山头之下,认一认各大山头的当家人也是应该的,谁家巡抚领了圣旨,就这么走了的?

  哪怕是不摆席,去三大会馆拜拜山头,联络下感情总是应该的吧。

  没有!侯于赵就这么干脆、直接走了。

  张居正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侯于赵有赤子之心,异于常人,不应以常理看待,据会同馆驿奏闻,侯于赵的师爷提醒了他,但辽东春耕已到收尾之时,侯于赵实在放心不下,故此行色匆匆。”

  侯于赵不懂,他的师爷不懂这些人情往来?

  师爷劝侯于赵,侯于赵一琢磨,还是决定不浪费时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因为驰道修通,侯于赵入京只需要八天的时间,但就是这几天的时间,让侯于赵始终放心不下春耕之事,左右为难,还是直接走了。

  两人商议的声音并不小,会同馆驿有人听到了。

  “比较有趣的是,侯于赵打算留下师爷四处拜访,师爷怒骂几声,跟着侯于赵回辽东了。”张居正忍着笑意说完。

  文华殿的明公彼此看了看,都笑了出来。

  师爷虽然很多时候能代表侯于赵,但是你拜访朝堂大员,让师爷拜访,那不是抽明公们的大嘴巴子吗?还不如不拜访,师爷骂人,已经很客气了,没有弃他而去,都算是同志同行且同乐之辈了。

  侯于赵除了喝酒,真的不擅长人情往来。

  赤子之心是骂人蠢,但张居正这里说的是褒义词,大明要有一半是侯于赵这样的官员,大明现在能兵峰直抵泰西,把费利佩二世打的俯首称臣,献出日不落帝国的名号。

  这也是考成法的魅力所在,能做事儿,就能升官,而不是没有朋党,没有座师寸步难行,这也是一种自由。座师的姑息裙带升迁,拜在某某门下,是门下走狗。

  如果不是考成法,侯于赵是不可能坐的上巡抚这个位置的。

  “吏部部议,将辽东都司脱离山东布政司管辖,从都司升为行省。”张居正拿出了一本吏部部议的提议,将辽东都司从隶属于山东脱离,成为辽东承宣布政使司,正式成为大明的行省,一级行政区之一。

  “从堪舆图上可以明显看出,辽东已经不再适合都司这种简单的军事羁縻了,万历元年起,在辽东不断拓土,已经直抵吉林,而且还在向北扩张,都司军事羁縻的衙门,已经不能满足辽东地面的需要了。”张居正陈述了一下理由。

  这是客观事实,地盘太大了,继续用简单军事羁縻,已经无法有效管理和统治了。

  “缺官。”万士和的脸色跟吃了苍蝇一样的难受。

  《大诰律》启动!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者斩!

第489章 仁天子御极之世,天下至幸!

  历史就是个圈儿,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国初那种情况。

  云贵川黔这些地方收复之后,为了不去这种贫寒的地方吃苦,各种自弃不为朝廷所用,放弃仕途也不肯前往贫瘠之地的读书人可不在少数,朱元璋的解决办法就是不去就杀。

  对云贵川黔改土归流的阻力,可不仅仅来自于土司自己的抵抗,还有朝廷内部矛盾。

  万士和的脸色难看,大明明公的脸色都好不到哪里去,辽东那地方民风彪悍,矛盾冲突激烈,而且还非常贫瘠,没有什么油水可言,养尊处优的读书人们愿意去,才是见鬼了。

  万士和真的想请出《大诰律》来应对了。

  这就是显得侯于赵这样的人,更加难能可贵了。

  “进一步降价吧,有驰道直通,有港口有船厂,贫瘠不过是暂时的,如果不乐意前往,就流放。”王崇古拿出了旧办法来,降价,不行就流放。

  在这件事上,朝廷绝对不能退,退一步就是得寸进尺。

  有的时候,王崇古也很无奈,他这个奸臣,他在浒墅关,倭寇来的时候,他不避不让,和俞大猷一同出海作战,当初在宣大当总督,那是战区,他不也去了吗?

  绥远的确远,胡汉杂居,确实比较危险,有抵触情绪也正常,但是辽东都经营多少年了,又不是让人去吉林当官,就这估计愿意前往的也不多,王崇古自认为自己是僭越佞臣,但也好过贱儒。

  怕?怕还考什么科举?怕还当什么官?安安稳稳在家做个地主,富贵一生不好吗?非要考功名,连一点风险都不敢承担,还想往上爬?还想进步?

  关键这些地方还不能强制派遣,心不甘情不愿,到了边方不办事,还坏事。

  “先征召一下,不够就兼任,总归是有人愿意前往的。”张居正写好了浮票,送到了御前,请皇帝陛下用印,在三级学堂建立,委培有成效之前,这是个长期的矛盾,大明需要更多的循吏。

  皇帝陛下给侯于赵那么多的恩荣,还给升官,甚至连睡觉都让睡饱,不是没有理由的。

  像侯于赵这种缺心眼,对自己得失计较不多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皇帝用印之后,曾省吾拿出一本奏疏,看了看张居正,在张居正没有反对的时候,开口说道:“不知道诸位还记得万历初年,关于客兵安置的问题吗?现在作为大司马,我可以郑重的告诉各位,客兵安置的困局,已经彻底解决了。”

  客兵安置问题,不是曾省吾突然提起,朝廷明公们都已经忘了,还有这一茬。

  殷正茂带着张元勋、邓子龙讨伐吕宋殖民者的原因,不仅仅是林阿凤这些海寇的归降,还有打完仗的三千客兵,无法妥善安置,客兵的招募由来已久,嘉靖年间为了应对倭患和虏祸,在军屯卫所,九边边军无力征伐的情况下,使用的办法。

  募兵制之下的客兵战力强横,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一旦用完,就要面临着解散之时,当时最好的办法,也是给安家银二十五两,让客兵自谋生路,即便如此,但凡是有人鼓噪生事,客兵聚啸哗变就是令人头疼无比的大事。

  二十五年银子的安家费看起来不少,但是这笔钱往往发不到军兵的手中,彼时贪腐横行,这笔银子过一遍手就是一手的肉,其次,客兵骁勇善战,长期征战一身的本事就只会杀人,习惯了军伍生活,安置也是落草为寇,成为隐患。

  朝廷那时候没办法,让殷正茂带着三千客兵去了吕宋,算是自谋生路了。

  而现在,曾省吾宣布这個问题,彻底解决。

  大明人数最多的客兵就是京营十万锐卒,九万水师,共计十九万人,京营和水师的退役制度已经极为完善,其次就是辽东李成梁手下的客兵,在册三千客兵,再加上李成梁的家丁,大约有五千人左右,再其次就是山东巡抚凌云翼手中的三千客兵,那是皇帝为了让凌云翼对付兖州孔府招募,现在这支客兵在山东剿响马。

  山东响马甲天下,随着生产资料的再分配,山东响马越来越少,要么被剿灭,要么被招抚。

  兖州孔府三番五次的不遵朝廷号令,反反复复终于是惹恼了朱翊钧,把凌云翼请到了山东。

  曾省吾详细介绍了客兵安置办法,其实就是螺旋门。从何处来,回何处去的螺旋门。

  大明京营、水师这些主要是从官厂工匠窑民中遴选,在退役之后,在官厂的法例办做厂卫,也可以安排到各县做县尉、捕快、班头,现在又多了一个去处,工兵团营继续领着工兵,不过从打仗,改为了营造。

  营造有的时候也是打仗,这个过程中也要清理匪患,有的不长眼的匪患也会撞到工兵团营的手中。

  工兵团营中择优遴选为京营锐卒,在京营退役后,再回到工兵团营领工兵完成营造,这就是大明当下的螺旋门,它有很多弊端,但这些弊端远小于直接解散。

  这就是兵部说彻底解决的原因,工兵团营还在扩大,即便是不需要大规模的营造,也可以安置在边方成为军屯卫所戍边镇守,边方的确苦,但工兵团营绝不是草芥,甚至不是牛马,而是人,是有田亩的有产良家子。

  “三边迁绥远军屯卫所子粒粮尽数诏免,永不加征。”朱翊钧看向了曾省吾,说起了一个税收的减免政策。

  子粒粮是真正的皇粮,国帑内帑分家的时候,子粒粮归了内帑,就是九边军屯卫所需要给皇帝交的粮食,朱翊钧减免,也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最终如此决定。

  景泰二年十一月,景皇帝朱祁钰下旨辽东诸卫并东宁六卫子粒粮免半,次年三月,再下旨全免,并永不加征。

  景皇帝之所以这么做,是正统十四年明英宗被俘后,辽东地面的女真虏酋李满住、董山等人,见大明如此不堪一击,开始不断扰边。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边方地区的产粮真的很少,人少地少,皇帝再取粮食,卫所逃卒的现象只会更加严重。

  朱翊钧这次诏免,说多不多,就三万石,折价不过一万五千银的免税,但说少也不少了,对于边方军卫而言,那就是救命的粮食。

  万士和立刻站了起来,俯首说道:“陛下,真的是天德纯粹,本就无声色畋游之好,奉身清约,今日再免边方子粒,仁天子御极之世,天下至幸!”

  仁天子?问问张四维,问问孔府,问问新都杨氏,哪怕是问问王崇古,都不会得到这个仁字。

  廷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万士和,都有点嫌弃,你这大宗伯,到底准备了多少套词,张口就来?也太熟练了吧。

  朱翊钧嘴角抽动了下,开口说道:“咳咳,大宗伯,日后不必如此浮夸。”

  “臣谨遵圣诲。”万士和不是第一次答应了,但从来没改过。

  张居正拿出本奏疏来,笑着说道:“戚帅在五原府发来奏疏,说:仰仗天威,荡平贼虏,敬陈善后事宜,计安边塞,以备采择选用,择期班师回京,敬谢天恩浩荡。”

  天恩浩荡说的是十万斤火药,硬仗都已经打完了,皇帝又发了十万斤的火药,前线真的够用,火药囤积在五原府,可以用于开矿,值得注意的是,潘季驯领便宜行事圣旨,并不打算和戚继光在绥远见面。

  算是另外一种王不见王,都是老大,都有圣旨,既然相见尴尬,索性不见。

  戚继光要班师了,最高兴的就是张居正了,现在,就是真的天塌了,也有个高的顶着了,实在是闹得凶了,那就平叛!

  谁怕谁!

  大明压舱石凯旋回京,风浪再大,也不怕翻了,哪怕是还田疏的真正意图被势要豪右们察觉,京营压阵,势要豪右也会自己骗自己,是江西地面的乡贤缙绅们惹怒了皇帝,才招致天怒,根本不是皇帝图谋他们的田亩。皇帝缺这点吗?

  势要豪右会自己骗自己的。

  “陛下,太后懿旨遴选两名妃嫔入宫的事儿,都拖了一年半了,是不是可以进行了?”万士和一听戚继光班师,立刻说道。

  戚继光回京的消息,让廷臣们由衷的松了口气,京营不在京的这段时间,缺少了许多的安全感,最高兴的是礼部。

  太后下懿旨给皇帝后宫加人,陛下也答应了,可是军兵在前线卖命,陛下后方纳妃嫔这怎么听都不好听,这事拖了快一年了,京营不回来,陛下不纳妃嫔,礼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李妃和刘妃也都有了身孕,陛下身边伺候的只有王皇后、周妃、冉妃了。

  再不班师,当初选好的女子,都该过年龄了。

  “不急,凯旋之后再议,后宫那么多人,乱糟糟的,都觊觎皇后之位,丫头性格温和,恐怕吃亏。”朱翊钧对纳妃嫔这件事还是略显抵触,王皇后都生了俩了,朱翊钧已经有二子二女了,还要加人。

  万士和不再多言,其实他很想大声的说:就陛下对皇后的宠溺,哪个妃嫔敢欺负皇后?

  只有不掌权的皇帝,最爱的女人才不是皇后!

  若不是明英宗太差劲,丢失的皇权太多了,明宪宗的万贵妃早就当上皇后了。

  朱元璋只有马皇后和马皇后所出的孩子才是家人,朱棣更是在徐皇后死后,再无一个孩子诞生,也没有另立皇后,朱瞻基更是废后另立。

  连汉宣帝刚从民间回到宫中,都能用故剑情深来立自己的心爱的人为皇后。

  谁敢欺负王皇后?!你皇帝去太傅家里蹭饭都要带着的王皇后!

  陛下信誉好,既然答应了,说了凯旋后再议,那就凯旋之后再说,礼部这个夹板气,还能受得住。

  振武团营参将麻贵,上了一份很长很长的奏疏,说了一堆的牢骚话。

  主要是进攻方向,他带领的振武团营,攻伐的是胜州方向,全是黄土的地方,没有多少匪患,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势力,几乎都是传檄而定,军功上倒是和耀武团营、奋武团营是一样的,但没打多少仗,却领一样的赏赐,多少有点躺赢的感觉,怕其他步营、骑营有意见。

  没仗打也就罢了,还和别的步营领一样的赏,多少有些羞耻。

  但当初新京营初建只有一万人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京营三大团营为一个整体,任务有难有易没有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军功均分,京营可以这么做,是因为京营的军纪严明,最重要的是皇帝的额外封赏格外恩厚。

  戚继光带领的南兵军纪严明,他最讨厌的就是战场抢人头、抢军功贻误战机。

  万历二十三年,第二次万历朝鲜抗倭战争中,胡怀德率领三千南兵入朝抗倭,入朝后,连盟誓用的牛羊都是买来的,而不是抢。

  后来胡怀德率领的南兵回到了蓟门,招募的三千客兵打完了仗要解散,结果最终闹出了索饷兵变的事。

  这场扑朔迷离的兵变之后,入朝作战的南兵被镇压,大明朝廷的信誉再次滑落,大明一地鸡毛,谁对谁错,最后都是大明输的体无完肤。

  戚继光要凯旋这件事,在廷议之后,消息在第一时间放了出去,京堂的风气立刻为之肃然,言官们终于不再说怪话了,虽然戚继光的刀从不对内,但谁知道出塞征战一年的京营,已经成为了奉国公的戚继光,是不是还像原来那般温文尔雅。

  这不是说班师就班师,从筹备到回到京师,最少也要到九月份了,这是为了最后的剿匪收尾。

  得益于戚继光班师回朝的影响,甚至连征召前往辽东任官的事儿,都极为顺利,皇帝还没下旨降价,仍然六年升转、九年特赐恩科进士,报名的人,络绎不绝,很快就招满了。

  相比较绥远,辽东要好上太多了。

  一条消息传回了京师,让人直呼不可思议!

  潘季驯又在杀人,这都是今年的第二次了。

  潘季驯在胜州煤山俘虏营又杀了一批,这一批是俘虏中,聚啸作奸犯科,被潘季驯给抓到,俘虏都觉得脱离了戚继光的管制,到了胜州读书人的手里,就有些放肆,潘季驯也不惯着他们,胆敢不服管教,一律游街斩首。

  七百四十三人,被潘季驯插上了亡命牌,开始游街,当着所有俘虏的面前,全部枭首。

  这又是一次先斩后奏,不过朱翊钧仍然没有介意绥远总督潘季驯的暴戾,甚至没有计较先斩后奏,一定是矛盾激化到了必须要马上杀人才能安定,潘季驯才会这么先斩后奏。

  慈不掌兵,这些个俘虏,多数都是穷凶极恶之徒,潘季驯不动用雷霆手段,如何震慑?这些俘虏营的俘虏,全都是消耗品,绥远最难最危险的活儿,都是这些俘虏去干。

  很快朱翊钧收到了潘季驯的奏疏,原来是哗变。

  俘虏营的俘虏觉得潘季驯一个吊书袋的措大,不足为虑,在七个人的带领下,歃血为盟准备聚啸作乱,在鼓噪之初,潘季驯就收到了消息,任由他们鼓噪,以这七个人为饵,把有不臣之心、不安定的俘虏全都给钓了出来,才开始收网。

  整个过程,突出了一个心狠手辣,阴险狡诈。

  无毒不丈夫,不是度量的度,是狠毒的毒。[注1]

  一时间,好杀人的恶名,落在了潘季驯的头上。

  凌云翼这两年在山东清丈,慑于他过去的威名,山东地面的遮奢户上赶着配合朝廷清丈,出人出粮出力,生怕惹得凌云翼不快,一个不遵朝廷之令,有悖逆之心的大帽子扣下去,那就是灭门之祸。

首节 上一节 586/8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