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大明皇帝的车驾进去了浙江杭州府地界,到了中午时候,下起了大雨,车队无法继续前行。
为了防止各种意外,礼部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皇帝下榻仁和县,准备第二天继续往杭州府而去。
仁和县没有行宫,也没有皇庄的燕字楼,但有官衙,这是一次很普通的驻陛,这一路走来,已经经历了数次,所有人都保持足够的警惕,但也没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官衙方向,着火了呀。”朱翊钧站在民舍的走廊尽头,看着仁和县官衙的方向,愣了许久许久。
该来的终于来了。
南巡已经六个月,大火焚宫,这个大明皇帝南巡必有的传统项目,朱翊钧都忘了,结果现在火光染红了半边天。
“陛下,臣去问问是不是官衙。”冯保擦了擦额头的汗,派了小黄门去查看,很快冯保得到了回复。
“的确是官衙着火了。”冯保嘴角抽动了下,大明皇帝在南衙杀了那么多人,南湖别苑都没有着火,刚进浙江不久,就给皇帝送了这么一份大礼。
也就是皇帝陛下谨慎,到下榻的地方,对外宣布下榻,但总会在张宏、缇帅赵梦佑的安排下,入住别处。
就是为了防备意外,可意外还是发生了。
若非这份警惕,这个时候,陛下已经陷入危险之中了。
“他们怎么敢!”王夭灼面色已经面如寒霜了,皇帝、皇后、皇长子都在,这一把火,准备统统烧死!
放火是一种十分狠毒的手段,毕竟一把火可以把一切罪恶都烧的干干净净,查都没法查。
“这就是给朕一个下马威,告诉朕,这浙江地头,他们说了算,朕说了不算。”朱翊钧十分冷静,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乱。
皇帝下榻,移驾别处这个习惯,是个公开的秘密,这就是个下马威。
朱翊钧眉头紧蹙得说道:“仁和县官衙大火,绝不是意外,六月,杭州已经进去了雨季,刚刚一场大雨,仪仗都无法前行,下午下榻,晚上就烧起来了,一定有人在盯着朕的行程。”
“而且必有后招,绝不可能就这么轻而易举的结束,一把大火能把证据烧没了,他们不能按捺自己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朱翊钧眼神里闪烁着寒光,这一次又要大开杀戒了。
乱糟糟的失火现场,终于在后半夜逐渐平息了下来,次日清晨,仁和知县蓬头垢面的跪在废墟之上,痛哭流涕的大声喊道:“陛下呀,怎么能就这么被烧没了!陛下,你在哪儿,回个话啊陛下,我还不想死,我有爹有娘,还有亲族,他们也不想死呀。”
朱翊钧满脸疑惑的看着知县叶永昌低声问道:“这叶知县在干什么?”
“没人告诉他陛下没事,他从昨晚失火后开始救火,就一直在废墟上刨,希望找出陛下来。”冯保低声说道。
斯文扫地?叶永昌已经衣衫褴褛,浑身都是灰土,脸上眼泪一把泪一把,再加上灰,看起来格外的滑稽。
叶永昌怕,他怕皇帝真的死在他的地头上,那样一来,无论谁登基,他叶永昌的九族都保不住。
“把他叫来。”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小黄门叫叶永昌过来。
叶永昌被小黄门叫了好几声,才缓过神来,回头看了一眼,看到皇帝的时候,眼神从浑浑噩噩到怀疑,再到清醒,整个人以一种堪比猎豹一样的矫捷,从废墟上窜了起来,冲向了皇帝陛下。
“陛下您没死呀!”叶永昌带着几分劫后余生的吼声,震耳欲聋。
第696章 这等乱命,体现了封建帝制的局限性
叶永昌在废墟上刨的不是皇帝,是自己的九族。
叶永昌以为皇帝在他的地界死了,他已经吓到了几近失心疯的地步,唯一的理性就是真龙天子是真龙,大明火德,大火奈何不得皇帝,其实他早已经精疲力尽,但还在废墟上刨,希望把陛下刨出来,把自己的九族救活。
当看到了陛下完好无损的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最开始的眼神是混沌的,要确定自己是否看清楚了,之后的表情是疑惑的,怀疑自己看错了,或者怀疑自己出现了幻觉,而后才是变成了惊喜,连第一句话,都是皇帝还活着呢!
就这一句话,就够杀头的了,怎么能咒皇帝死呢?面圣可是要喊万岁万岁万万岁的。
叶永昌的父亲母亲,九族都在大明腹地,皇帝真的没了,他九族也会没了。
“臣拜见陛下,陛下自有天庇,福寿无疆!”叶永昌终于正常了起来,而后苦笑了一下,恭恭敬敬的行礼。
“活着呢,你赶紧让人把废墟清理干净。”朱翊钧倒是没有过分为难叶永昌,而是下了个具体的命令。
官场这个人吃人的孽海,一定会为难叶永昌,有的是人会为了献媚去为难叶永昌,即便是无人关注,最轻的结果他也要被流放烟瘴之地,如果识趣的话,自缢几乎是他唯一的下场。
显然,叶永昌救了自己的九族,但救不了自己,叶永昌本人也清楚的意识到了这一点,连见到皇帝无碍,振奋的身形,也垮塌了下去。
朱翊钧觉得有趣,因为叶永昌的情绪十分的稳定,指挥着衙役将废墟清理干净,把事儿做的有条不紊。
这显然是站好最后一班岗,他叶永昌也是个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进士,有自己的傲气。
放火,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因为放火防不胜防。
“你回去打算找个地方挂根绳儿,上吊吗?”朱翊钧有些好奇的问道。
“陛下英明。”叶永昌被噎了一下,大明皇帝直言快语,叶永昌早有所耳闻,但这么直接了当,让他有点哽咽。
陛下您真是好人啊!自杀也要问问挂哪里不成?
“朕给你指条明路,或许有一线生机,即便是没有一线生机,也可以生前为自己报仇,你觉得如何?”朱翊钧让人搬来了龙椅,四平八稳的坐在废墟上,坐在那里,十分平静的说道。
“报仇?”叶永昌根本不觉得自己有一线生机,但对于报仇很有兴趣!
这次放火烧了仁和县官衙的狗东西,全都得死!
“既然有心,就退一边候着吧,朕再斟酌一番。”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叶永昌在旁边候着,而皇帝就那么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皇帝不是在思考,他早就做好了所有的预案,他在犹豫,也在等人。
他是个物理上的人,落水了会伤风感冒,到一个地方也会水土不服,被刀砍了,脑袋也会掉,没有臣子,他也不是无所不能。
冯保低声说道:“戚帅到了。”
“宣。”朱翊钧点头,他等的人来了,他等的是戚继光,也是戚继光领着的京营,这是大明朝廷稳定的压舱石。
“臣救驾来迟,还望陛下恕罪。”戚继光杀气腾腾的来到了皇帝面前,身披铁浑甲,反射着早上的朝阳,颇为威武,戚继光来到了县衙,就立刻行了半礼,甲胄在身全礼也跪不下。
“免礼免礼,坐下说话。”朱翊钧倒是满脸笑容,戚继光驻扎在城外,昨日火光起,戚继光连炮都拉出来准备攻城了,京营直接把仁和县围的水泄不通,得亏是皇帝让张宏来到了营中宣旨,告诉戚继光自己无碍,戚继光才有了些耐心等到了天亮。
京营三千军已经在天亮入城,全身披甲,京营的军兵看缇骑的眼神都不太对劲了,多少有点,你们不行,就让我们来的架势。
大明皇帝好生生的一个人,你们缇骑保护,还能出这等事儿?让陛下到军营来,绝对安全!
仁和县城的城防是由缇骑亲自负责,不是张宏出面,戚继光还以为赵梦佑带着缇骑背叛了皇帝,所以才打算攻城。
戚继光其实担心了半晚上,一直等到见到了陛下本人,戚继光悬着的那颗心才算放下,陛下的谨慎,让陛下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同样愤怒代替了担忧。
“陛下下令吧。”戚继光身上环绕的已经不是怒气,是杀气,刀刃从不向内的他,准备刀刃向内了,这都造反了,还不下旨平叛吗!京营军兵磨刀霍霍,陛下兑现了自己全饷的承诺,那么京营军兵就要兑现自己的承诺。
陛下剑指之处,大明军兵锋所向!
“不急,再等等。”朱翊钧示意戚继光不必焦虑,再等一下。
“陛下,水师总兵首里侯陈璘、魏国公徐邦瑞到了。”
“宣。”
陈璘领了三万水师为先锋,提前一步布防杭州城,陈璘收到消息就开始出发,这才赶在了一早来到了御前。
“臣等救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陈璘龙行虎步的走了进来,而徐邦瑞则是有点滑稽。
“免礼,坐,魏国公早些年不是在兵部学习戎事?怎么这般模样?”朱翊钧笑着问道。
徐邦瑞因为亲爹偏心,一直在北衙兵部学戎事,徐邦瑞担心徐鹏举为了让那个不成器的弟弟嗣位杀了他,不敢回到南京,徐鹏举本来就是个草包,再加上枕边风,难保不会做出什么糊涂事儿来。
徐邦瑞的披挂不是铁浑甲,也不是战甲,而是礼仪用的华丽甲胄,头戴凤翅抹额盔、身披带吞肩兽的札甲,遮臂、下裙及卫足,都极为的华丽,但其实大明军战场上不披这种甲胄,因为太扎眼了,穿这一身,根本就是告诉别人,我是高价值目标,快来杀我。
徐邦瑞穿着这种华丽的甲胄,但头盔带歪了,头发都散在头盔外面,甲也扎的乱七八糟,本来保护裆部的‘吊鱼儿’甚至都歪到了一侧,这要是平日,多少要治一个君前失仪的罪名,但特殊事件,特殊地点,就没有必要追究了。
“臣这戎事早已荒废,一听到消息就快马赶来,得亏是还会骑马,没从马上摔下来。”徐邦瑞赶忙告罪,想要整理仪容仪表,但一看乱成了这个模样,索性直接放弃整理了。
朱翊钧又等了半个时辰,才等到了申时行和阎士选。
这两位都是文官,也不会骑马,早上收到消息出发赶到,时间正好。
杭州府治钱塘,也就是布政司衙门在钱塘县,而钱塘县到仁和县大约为四十里,申时行和阎士选,真的是收到消息就赶来,用了最快的速度。
至此,朱翊钧要等的人都等齐了。
“看来,朕还是大明皇帝。”朱翊钧环视了一圈,才坐直了身子,看着所有人说道:“朕动心起念想要南巡是万历六年,那时候先生让朕等等,怎么也要有了皇子,万历九年,朕又议南巡,先生又让朕等一等,先生说,自武宗南巡后,多祸连连,朕又等,万历十二年,先生告诉朕,可以筹备了。”
“先生怕朕后继无人,怕朕死在路上,怕失火,怕落水,南巡之前,先生在文华殿还跟朕说,要么不去了。”
“今年二月份,朕出发的时候,大宗伯万士和一直拐弯抹角的告诉朕,借着钦天监说什么天象有变,要防火防水,甚至弄了个不承担航行任务的封舟,专门用来给朕渡江,十五万银一艘,就过长江用。”
“日防夜防,终于,朕还是遭了殃,名义下榻驻跸之处,大火烧起来,红了半边天。”
“朕感受到了火热的热情,欢迎朕的热情。”
朱翊钧在南衙有点遗憾,多少有点虎头蛇尾,南衙的势要豪右有点不给力,火龙烧仓都安排上了,居然不肯安排大火焚宫,这可是大明皇帝南巡的惯例!
道爷南巡被烧了三次,硬生生的结束了南巡,回到了北衙。
正因为没有大火焚宫,朱翊钧带兵平叛的预案,没有用上。
张居正看着皇帝坐在废墟之侧,忽然有些恍惚,他看了戚继光一眼,忽然想起了当初,张四维把皇宫给点了,中轴线都烧没了,那之后,陛下举行大朝会都在废墟上进行,王崇古真的是拼尽全力,把皇宫重新修好,才算是给了所有人一个体面。
而现在,陛下又坐在了废墟之侧。
朱翊钧站了起来,双手背在身后,看着废墟,依旧平静的说道:“有趣,南衙那帮尾巴都翘上天的家伙,都不敢烧朕的行宫。”
“仁和知县叶永昌听令,仁和县所有地亩五十公顷以上乡贤之家,将其家眷如数逮捕归案,所有家产,一律抄没归公!缇帅给两百骑配合叶知县行事。”
“杭州知府阎士选听令,领罗木营军兵三千众,杭州府内所有地亩超过百顷的乡贤、缙绅、势要豪右,连其家眷,一律抓捕归案,抄家归公!若遇到抵抗,请水师一营配合执行!”
“浙江巡抚申时行听令,领浙江其余八营,浙江全境所有地亩超过百顷之家,家产过十万贯者,连其家眷,一律抓捕归案,抄家归公!”
“若有抵抗,格杀勿论!若有不能攻破之处,京营踏破!”
“戚帅、首里侯,尔等遣将浙江诸府坐镇,全面军管浙江,第一要务则是防乱,既要防备乡贤缙绅、势要豪右鱼死网破,也要防备九营见财起意,四处烧杀抢掠。”
“首里侯,你亲自带兵,将钱塘江入海口堵住,自即日起,浙江沿海所有海港,所有船只,不得出海,有违者,击沉之。”
“臣等遵旨。”戚继光带着陈璘等官员领旨办事。
负责劝仁恕的张居正,这个时候一言不发,王崇古则是眼观鼻鼻观心,当起了装糊涂的师爷,唯独汪道昆这个浙江党魁,重重的叹了口气,这个时候,汪道昆也没办法劝,掀桌子的不是陛下,是浙江的势要豪右们先开的头。
陛下发再大的火,再严酷的命令,都是出师有名,看看那废墟之外三千京营军兵,人人都红了眼。
朱翊钧抖了抖袖子,从里面拿出了一本奏疏说道:“先生,这是当初先生的还田令,就从浙江开始吧。”
“臣遵旨。”张居正接过了奏疏,这是当初他写的奏疏,他没想到陛下南巡还带着,陛下也有自己心心念念,想做但一直没有做也不能做的事儿。
还田,自浙江始。
朱翊钧才不管到底是谁放的火,作为皇帝,他的权力是无限大的,他说谁是罪人谁就是罪人,他心里认定了这帮人是罪人,就会选择动手。
如此多的‘乱命’,封建帝制的局限性,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陛下,臣来迟了!来迟了!”李成梁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大声的说道:“陛下,大家都有活儿干,臣干点什么!”
李成梁在南衙的时候,去了秦淮河畔逛青楼,但从不夜宿,而且多数时候,都和戚继光在狮子山下驻扎,唯恐生变,这南衙可一点都不恭顺,李成梁是准备随时带兵打仗的,他很能打!
土蛮汗、东夷女真诸部、外喀尔喀七部认证过的,李成梁很会打仗。
这出了南衙,李成梁心想无事,就四处游山玩水去了,这收到消息显然晚了,来的也有点晚了。
“李帅劳苦功高,这这些贱儒们,坏了李帅的游玩的心思,李帅既然请命,朕还真有事儿派遣,李帅辛苦下,领各地巡检司,将官道、关隘尽数关闭,没有朕的圣旨,不得开关。”朱翊钧本来打算让骆秉良办这件事,但李成梁赶了晚集,朱翊钧还是给他派了个活儿。
“不辛苦,不辛苦,这事儿臣熟,每年秋冬,为了防止东夷北虏劫掠,臣都戒严,这事儿好办。”李成梁大包大揽,这事儿,他还真的熟。
这个活儿其实非常非常考验执行力,李成梁有自己的法子,匿名检举揭发,任何胆敢私自放行,都可以匿名检举,对方家产的一半作为回报,底层互相监督?底层互害罢了,李成梁还有很多类似的招数。
敢放人,他就敢杀人。
“大宗伯,往后十年恩科,浙江不录进士,十年后,浙江恩科进士减十五员,给绥远、辽东。”朱翊钧又下了一道旨意,砍进士额员。
大明自南北榜案之后,就分南北榜,在景泰年间又增中榜,北榜基本就是秦岭淮河以北,南榜是秦岭淮河以南,而中榜,则是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琼州等文教不兴之地为中榜。
北、中、南三榜录取比例是35%、10%、55%,北榜105人,中榜30人,南榜1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