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834节

  秦肇凑近了些低声说道:“就是孝敬,一个月每个军兵,都得给队正交一分的银子,一队正好一钱银子,不交,这队正可要为难人咯,贵人是奉国公府的人,回到府里,跟戚帅说一说这个情况,现在这水师里,这么收的还少,但有了趋势。”

  “而且现在一分银,不多,但日后呢?我担心啊,一分填不饱,变成三分、五分、一钱银,这不跟过去一样了吗?”

  “好说,咱回去,肯定跟戚帅好好说道说道此事!”朱翊钧算是非常平静的说道,这事儿,必须要解决,军队一旦腐化,新政的压舱石就不能压舱了。

  秦肇乐呵呵的说道:“也不知道天老爷,到底是发…了什么善心,突然就给全饷了,军兵这日子啊,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真的,我在湖广做军户的时候,一年到头能吃上一次白米饭就是丰年了,现在一个月总能见到几次肉腥,日子好起来了,娃娃都能成的起婚了。”

  “这俗话说得好啊,这屋子大了,总有几颗老鼠屎,这不意外,我是了无牵挂,但只盼着咱们大明能更好些,才跟你说这些,趁着现在有点苗头,赶紧掐了,到时候积重难返就难办咯。”

  “秦老所言极是,这天下事,就是坏在了这里,积重难返。”朱翊钧颇为认可秦肇的说法。

  “那一家是弟弟结婚,以前啊,穷的家里两兄弟三姐妹,穿一条裤子,家里就只有一条裤子的窘迫,这从了军,当了兵,现在也有了家门,两个姐姐去了织造局做织娘,吃喝不愁,这家里小弟讨的媳妇也是个织娘,算是门当户对。”

  “那一家讨的媳妇是个倭女。”秦肇看向了另外一家人,语气颇为复杂的说道。

  “倭女?”朱翊钧满是疑惑。

  秦肇笑着说道:“去年,有条来大明渡种的倭船,为了躲避海防巡检的搜检,迷航沉船了,当时水兵发三船前往,本来是打算剿寇的,结果从海里捞出了几个倭女,眼看着没气儿了,被这家的三郎给救了一个,这一来二去,肚子大了,就只能奉子成婚了。”

  “来了,就是咱大明的儿媳妇了,还能跑了不成?”

  民间对这件事,倒是乐见其成,因为不用给彩礼。

第706章 大恶人黄公子,仗势欺人

  水师军兵灭倭和讨了个倭女媳妇不矛盾,因为这年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倭女本来就是被抓到大明来渡种,渡种就是生了高大健壮的孩子后带回倭国,这些倭女,倭人根本不把她们当人,倭女又怎么会视这些混账为同族呢?

  所以讨个倭女媳妇,不是问题,尤其是可以省一大笔的彩礼钱。

  彩礼过于昂贵沉重,这个问题,可不是万历年间,白银大量流入竟奢之后才有的,自洪武年间就有了。

  洪武五年,奉天承运太祖高皇帝诏曰:古之婚礼,结两姓之欢,以重人伦。近世以来,专论聘财!习染奢侈,其仪制颁行。务从节俭,以厚风俗,违者论罪如律。

  以管得宽、暴力、专制著称的朱元璋,并没有通过明正典刑、明刑弼教解决这个问题。

  大明水师军兵,要攒差不多三年的银子,才能操办婚事,这还是松江水师有工兵营营造了家宅的情况下,若是自己置产,甚至是附籍地方,那要的银子就更多了。

  京营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而京营锐卒,水师精锐,已经是大明少有的高收入群体了,一年十八银的军饷,冠绝大明,冠绝全球。

  而大明一个壮劳力,一年也就不到八两银子,这还是在码头做工,才有这种收入。

  高彩礼这个问题,对于中原王朝而言,都是顽疾一样的存在,这里面的矛盾,非常非常的复杂。

  彩礼首先是一个供需问题,大明有着极为广泛的溺婴的恶习,就是女孩子生出来,直接溺死,这种恶习可不是朱程理学带来的,早在先秦的时候,韩非子中就记载了‘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这种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朝廷的成文法,都无法约束。

  之所以要溺死女婴,是因为生女孩子是赔钱的,养,一定会赔钱,即便是各地的善堂也只收六岁以上的女童,因为孩子长到六岁的时候,就拥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不会经常生病,而且六岁就能看出眉眼来,长得歪瓜裂枣,人牙子都不会要。

  这养到六岁对于穷民苦力的家庭而言,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支出了,而医疗在任何时代都非常的昂贵,这种昂贵注定了穷民苦力,只能有选择的养育,而五六岁就可以到田里拾麦穗、八九岁就可以放牛,十二三岁就能干点重体力活的男孩,就成了更好的选择。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里,女儿出嫁,就是别人的家人了,大明并没有太广泛的冠夫姓的习俗,而且可以和离,比如戚继光晚年潦倒窘迫,过去的政敌穷追不舍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祸及妻子,戚继光选择了和正妻王氏和离,在无钱拿药,穷困中死去。

  虎落平阳被犬欺,这些祸国殃民的王八蛋,是不会放过戚继光,这是讨好万历皇帝、新首辅的机会。

  而且,女儿嫁了人,身份就从家里的女儿,变成了别人家里的儿媳,哪怕是嫁得再好,跟娘家也没什么关系了,夫唱妇随,才是惯例。

  种种客观原因,造成了大明普遍的重男轻女的思维,重男轻女、选择性的溺婴和天价彩礼构成了恶性循环,供小于求。

  溺女婴在大明不叫溺婴而是送养,女婴会被稳婆带走,父母是不会亲眼目睹女儿的死,而稳婆抱着襁褓并不回家,而是到各地都有的死老孩子沟,把孩子泡在水里,女儿有健而跃且啼者,稳婆则力捺其首,少顷,儿无声,将其捞出,埋在死老孩子沟里。

  畸形儿,也是这样处理。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穷闹的,虎毒不食子,况且是为人父母,父母舍不得下手,让稳婆来做,这也是接生稳婆被广泛歧视的原因之一,下九流,甚至是贱籍才会做三姑六婆。她们杀孩子这事,人人皆知,稳婆做着做着,自己投河自尽的也有不少。

  除了供需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律法问题,女儿嫁了人要迁户,就是把户籍迁徙到夫家,这样就是夫家的人了,这个时候,女儿在夫家过什么日子,没人知道,若只是日子过得不顺意也就罢了,若是被打骂,甚至是被杀了,只要民不告,官不纠。

  所以父母往往都会在女儿出嫁的时候,索要一大笔的彩礼,再搭上一大堆的嫁妆,让女儿带到夫家,生怕女儿被瞧不起,这样女儿被人欺负了,也有银子使,至少可以通风报信,让父母知晓。

  大明出嫁原则上,是有嫁妆的,而且很多。

  除了律法问题,还有更严重的伦理问题。

  成婚这笔天价的彩礼,往往给不到女儿,不是谁家都那么阔绰,其实就是卖女儿。

  这女儿一嫁过去,发现嫁过去的人家,表面光鲜,负债累累,没有合理的理由,和离只能男方提出的年代里,基本无法离婚,嫁过去也是当牛做马。

  女儿若回家讨要,反而被赶出家门,因为没带回彩礼,在夫家也受欺负。

  这成婚本来就不是两个孩子你情我愿就行,是两个家庭的事儿,这一来二去的,最后闹到老死不相往来的比比皆是,这不离也就罢了,这离了,彩礼也是个矛盾的祸根,凶杀案也不少见,所以才有门当户对这种经验。

  当年大明皇室也遇到了这种问题,门不当户不对,跟皇帝门当户对,只有世袭的武勋,本身就是武勋,又变成皇亲国戚,无法无天为祸一方。

  最终大明皇室,只能从平民百姓家里选择皇后了,皇后是百姓出身,这嫔妃一个个比一个来头大,后宫又是不得安宁,闹出了宣德年间废后的风波,最后都从民间择选了。

  到了朱翊钧这个主少国疑的时候,更是麻烦,强悍宰相在朝,这个皇后,跟这个悍相不能有任何的关系,否则就是国朝不宁、祸及整个大明的大风暴。

  当年霍光把自己女儿嫁给汉宣帝,汉宣帝故剑情深死活不肯,霍光妻子杀了皇后,强迫汉宣帝娶了自己女儿为皇后,霍光死后,满门都没了。

  张居正折了个中,从河南陕州,找了个王夭灼出来,家里没人了,跟任何人没啥关系,跟皇帝这个孤家寡人,天生绝配。

  彩礼的问题错综复杂,其中的矛盾比麻线团还要乱,哪怕是强悍如同明太祖朱元璋、百世一才的张居正,都是束手无策。

  影响有严重?以浙江温州为例,在万历十五年时候,浙江温州,十丁之中,八无家室,成婚者亦生育鲜寡,民物渐稀少,四百里路,无一婴啼儿鸣,万物萧瑟。

  “这倭国媳妇真的不跑吗?”朱翊钧往前凑了凑身子,低声说道:“这本来就是渡种的,生了儿子不得抱着儿子跑回倭国去?咱觉得不行,秦老也说了,这大明军兵攒三年的银子,也是能讨到媳妇的,要咱说,还是娶个大明姑娘稳妥些。”

  秦肇一听黄中兴黄公子这个腔调,立刻嗤笑了一声说道:“你这后生也是一身的腱子肉,一看这一手的老茧,没少在军营里摔打,娶本地媳妇?娶的着吗?你看看那些个忙前忙后的后生,都是什么人?外乡人!在本地人看来,跑到人上海滩讨饭来了!”

  “在他们看来,我们就是流寇,不知道哪天死了的死丘八,而且水师还有个问题,就是大风大浪做水鬼,你以为都跟你这贵人一样,那姑娘见了就生扑吗?”

  朱翊钧听闻秦肇的揶揄,差点被骂红温了,拳头攥的极紧,张居正都不敢这么骂他,说他这个皇帝不食人间五谷,不知人间疾苦!作为天上人,朱翊钧已经非常非常接地气了,但还是发表了何不食肉糜的言论。

  冯保立刻抬起了头,四处打量,发现没有中书舍人,才松了口气,这要是记下来,大明笑话集里,又要加一条了。

  秦肇闭着眼,叹了口气,情绪不高的说道:“你知道当年戚帅在浙江招募义乌兵,练兵之后,出征的时候,见到的最多的是什么吗?是和离书!从大面去看,这些义乌兵都是去打倭寇了,是保家卫国,可是在一家一户私门看来,生死难料啊。”

  “本来许配的亲事,也黄了,本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嫁了人,本来举案齐眉也和离了。”

  “哎。”

  秦肇之所以痛苦,就是他当年也曾许过一门亲事,家里遭了灾,无法成婚,秦肇心一横就从了军,在浙江征战了三年,衣锦回乡的时候,许配的妻子,都已经抱孩子了,后来受了伤,没了世俗的欲望,也没个后人,就认了两个义子。

  战争,变数太大了。

  “你看这倭女媳妇,看着不可靠,反而最可靠,为何?跑不了啊,这里是上海县崇义坊,看到坊墙了没有?哪个倭人能进得来?况且,她们才不傻,跑?倭国战乱频频,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日子,她们缺根弦才跑回倭国。”秦肇非常肯定的说道。

  世界是物质的,倭国那地方,乱的很,大明是天朝上国,能嫁过来已经是泼天的幸运了,况且还是军兵,高收入人群,甚至连女儿都能读女校的待遇,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个的好去处。

  秦肇说的那个军兵后生,都是倭女主动的,哪怕做个妾室也愿意那种,大约就是泼天的富贵从天而降,倭女把握住了机会。

  “那就是说,咱们大明军兵家属,能接受这种外来的媳妇咯?”朱翊钧笑着问道,从长崎总督府舶来的倭女,良家都会和工匠组织联谊,内部消化,以前军兵没有联谊,是因为朱翊钧觉得委屈军兵,但看军兵讨媳妇这么难,朱翊钧打算发媳妇。

  秦肇啧啧称奇的说道:“能,不过也就这一辈儿了,再往后几年,恐怕,军兵就看不上这些外来媳妇了,贵人啊,也不知道咱们天老爷到底怎么想的,军兵发全饷也就算了,咱大明军一百七十多年没全饷过了,不仅全饷,军兵妻室也发钱,啧啧,真的是变了天。”

  “你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这种好事的,这六个娃也就是到岁数了,等本地人反应过来,都该抢女婿咯。”

  “这一个月半钱银子,三个儿子三钱银子,啧啧,一个秀才也就这么点廪米,能不抢吗?”

  朱翊钧发现发媳妇可以,但也就发几年,问题其实已经解决了大半,徐邦瑞的建议,走在了前面。

  秦肇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贵人你是不知道,现在想入伍,难得很!个头、体态、视力都得好,差一点都不行,你使银子都不行,遴选卡的严得很,要是不合格,那是要连坐全营的,军法可不跟你胡闹!”

  “你合格了,使银子就行了?不行,还得有门路。”

  朱翊钧愣愣的说道:“现在入伍这么难的吗?”

  秦肇一看贵公子的神态,恐怕是联想到了贪腐上,赶紧说道:“这门路,是至少有两个军兵介绍,是硬性规定,退伍的也行,这就是保举,出了问题要连坐的保举,如果实在是没有军兵担保,举人也能保举,可不是知根知底,谁给你保举啊?”

  “歪瓜裂枣的孬种,我都不会保举,当了逃兵,我这九品官就当到头了。”

  “现在入伍,十选一都选不上,一个缺二十个人等,这京营水师,强就强在这里,现在营的后生,一个个都比我高一头了,厉害得很!”

  门路不是朱翊钧想的那种,贿赂来的门路,而是硬性规定的保举,两个人做担保,逃兵、违反军纪连坐,军法从来都是这样,连坐跟吃饭喝水一样的平常,要不然打起仗来,不可能一条心。

  这京营、水师一共就二十万人,缺一个补一个,一个萝卜一个坑,坑坑都有人等。

  保证兵源等于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可不就显得京营水师,打起人来,砍瓜切菜吗?

  “这么难的吗?那秦老看,咱这体魄,能进得了京营水师吗?”朱翊钧笑着问道。

  秦肇哈哈大笑的说道:“你指定行,你这膀子肉,快比得上大帅了,你要去,我给你保举,但也用不到我,戚帅给你保举,那更行了,天生的?”

  大帅是陈璘,陈璘可是善战的武将,陈璘能开虎力弓,朱翊钧也能开,而且能发十矢,但最后一箭,中不了,而且再开虎力弓就要休息几天,要不然就会拉伤,但李如松能十矢皆中,而且次日就可以继续开弓。

  李如松敢孤军深入冲锋在前当尖刀,是因为实力的强悍,小规模遭遇战,敌人远远的就被射死十几个,士气直接就崩了。

  “不是,练出来的。”朱翊钧摇头,其中辛苦,他知道,没有天赋只能下苦功夫。

  “了不得!了不得!”秦肇惊骇无比的看着朱翊钧,竖起了大拇指,不住点头说道:“你这后生了不得啊,这等毅力,天塌下来,都能扛得住哩!当真是了不得!”

  大明皇帝是个很执拗的人,明知道骑射无用,他还是练到了十矢全中,他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天赋,就用勤奋补足了部分天赋,因为是大明最大的贵人,这一身的武力,其实也没啥用处,也就跟骆思恭打架用了。

  作为皇帝,操阅军马做做样子就够了,可朱翊钧就是想要尽善尽美,从来不喜欢做表面文章。

  秦肇靠在椅背上,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群,笑着说道:“过不了几年,水师还得扩军,你看吧,松江水师一共就三个团营,可是总督府就有四个,一个总督府那么大的地方,需要腹地水师驻军维持羁縻,还需要巡视,帝国的海疆在扩张,水师就必须更加庞大。”

  “就算旧港总督府在天南极,可万岁爷下了令要设港驻军,加强羁縻,那鹰扬侯张元勋别说反对了,恨不得立刻就把水师请过去驻扎,保证他的后方,他好放心出马六甲海峡征战。”

  “哪怕是皇帝不愿意扩张,那帮做生意的海商,也要逼着朝廷扩军,哪个海商愿意提心吊胆的做生意?大明水师到的地方,才可能安心经营。”

  “万岁爷再喜欢银子,也不会无缘无故抢劫,可是那些海寇,一定会抢的。”

  “秦老所言有理,八成还得扩。”朱翊钧笑呵呵的说道。

  这年头,人老的都快,尤其是操劳过度,秦肇四十五岁,两鬓斑白,看起来像是五十五了,他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婚事,年轻人结了婚生了娃,这才算是后继有人,所有的牺牲才值得。

  “秦照磨!打起来了!打起来了,去接亲的队伍,和那楚公子打起来了!”一个年轻人惊慌失措的跑了进来,指着外面,大声的说道:“秦照磨,快去看看吧!”

  “欺人太甚!”秦肇猛的站了起来,一拍桌子,大声的说道:“在衙门和水师当差的不许去,其他人,抄家伙,跟我去救人!”

  祥和热闹的崇德坊,立刻沸腾了起来,朱翊钧一脸莫名其妙的看着这一幕,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去问问。”朱翊钧看向了冯保,这秦肇要去平事儿,就打了个招呼,带着人就走了。

  冯保很快就回禀了情况,这六个成婚的后生里,有一个娶了倭女,或者说这倭女仗着大明军兵都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赖上了这军兵,还有两个娶了织娘,两个娶了同乡介绍,最后一个娶了本地人。

  就是这娶了本地姑娘的军兵,秦肇的义子,秦忠科,这秦忠科是个孤儿,是秦肇负伤后从养济院领养的,说是义子,其实就是亲儿子了,而秦忠科娶这本地妻子,是十里八乡的大美人,名叫任秋白,取自白居易诗词里的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诗情画意的名字,是任秋白的父亲给起的名,是个举人,没考中进士,任秋白的父亲远赴贵州做流官,这一去,却死在了疟疾之下,这任秋白的弟弟是个浑人,就把家产给独占了去,不仅如此,还非要把任秋白‘许配’给这个楚公子。

  这楚公子是个病秧子,打小就体弱,而且才十岁,说是许配,其实就是发卖到楚家做童养媳。

  任秋白是嫡出,亲生母亲是大家闺秀,可是去得早,这弟弟是继室所出,任家发生的这一切,这都是继室的主意。

  这赶巧了,任秋白还没进楚家的门,朝廷就废了贱奴籍,这童养媳是决计不允许的,两任知县都不是善茬,阎士选、姚光启都是狠人,申时行更是歹毒,朝廷的政令说执行,那就要彻底执行!童养媳查到,轻则罚没,重则抄家,对抗新政,可不是能用银子赎命的轻罪。

  任秋白在废除贱奴籍当天就跑了,跑回了姥姥家,躲这些祸害,姥姥家一看这楚家、任家咄咄逼人,就想把这外孙女许给军兵,要知道当了军属,这楚家、任家再逼迫,那大明水师的法司松江镇水师镇抚司,也不是吃素的。

  这秦肇的儿子秦忠科,今天去接亲,路上出了事,楚家抢亲来了!

  “陛下,秦肇手下有首级功七,都是倭寇,带甲三,万历三年之前打的首级功;秦忠科手下有首级功三,两倭寇、一红毛番,都是去年在对马岛营造港口时杀出来的。”冯保这话再明显不过了,这是有功的军兵,是大明水师的基石。

  冯保之所以这么说,是怕秦肇、秦忠科吃亏,这是自己人,帝党中的铁杆帝党,基本盘中的基本盘,他这个大将军府的黄公子,若是不马上行动起来,说不过去的。

  朱翊钧一拍桌子,对着赵梦佑说道:“带上火器,走!今天,就是耶叔来了,朕都不能让秦家父子受这个委屈!”

  冯保一挥手,大声吆喝道:“同去,同去,黄公子可是大将军府的贵人!今天,这事儿,黄公子管定了!什么狗屁楚家任家,崇德坊今儿个要是受了欺负,明天,天都得塌下来!大家都同去!”

  冯保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再大的事儿,这里是水师的老巢松江府,上海县城驻扎着三千缇骑,城郭还驻扎着三万随扈京营,就是泰西那边的神真的下凡,都得让他哪来的回哪去。

  朱翊钧带着一群人耀武扬威,紧随其后,那叫一个嚣张跋扈,缇骑甚至把肃静和避让的牌子都打了出来开路,绝对不能让皇帝看热闹晚到了,朱常治兴奋无比,在赵梦佑怀里,攥着小拳头,锤着铁浑甲,手都锤红了。

  这很不稳重,但因为是打着大将军府黄公子的名号行事,就没有问题了。

首节 上一节 834/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