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陛下向来赏罚分明,你没干别的,陛下不可能赏赐一对护膝下来!你老实交代,到底干了什么!”王崇古人老成精,他对皇帝很了解,简而言之,皇帝是张居正的好学生。
有功才有庆赏,有过必有威罚。
显然王谦干了点他不知道的事儿,立了件不得了的大功,要知道渡渡鸟细绒的高端绒制品,除了皇帝,就只有张居正家里有一件夹袄。
“就是提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建议,陛下不让我对外人说。”王谦连连摇头说道。
王崇古险些被气笑了,他愤怒的说道:“我是你爹!我是外人吗!”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关于皇家格物院人才去留问题的一点点小建议而已。”王谦怕把亲爹气死了,还是小心的把自己的建议说了出来。
王崇古听完之后,在屋里走了两圈说道:“这…你的法子比爹的要好,我确实是有点想当然了,咦,陛下说让你不要对外人说?”
王谦点头说道:“是,陛下说会自己下章询问内阁。”
“多好的替死鬼啊,陛下居然不用!”王崇古颇为感慨的说道:“这政令开始推行的时候,肯定是怨声载道,时日越久,怨气就越大。”
“到时候,把你推到午门外,把脑袋一砍,这政令也推行下去了,怨气也安抚了。”
“爹!”王谦猛的站了起来说道:“我是你亲儿子!”
“反正你已经有三个儿子俩闺女了。”王崇古满不在乎的说道:“你死了,也算是为国朝慷慨赴死了,死得其所,咱老王家也能激流勇退,岂不美哉?”
“我不跟你说了!”王谦气的直哆嗦,最终一甩袖子,往燕兴楼割韭菜去了。
这一日燕兴楼回荡着哀嚎和怨气,本来这几日只是简单的技术性调整,却变成了杀出血的利刃。
其实王崇古很清楚,皇帝不会把王谦当替死鬼,原因就和皇帝一直在保护张居正名望的动机是一样的。
真的把王谦当替死鬼剁了,人心散了,这轰轰烈烈的万历维新也就结束了。
陛下需要更多的人,坚定的站在皇帝的身后,狂风巨浪光靠陛下一个人扛不住,但陛下身后有无穷无尽同志同行同乐者,就会把滔天巨浪给挡下来。
政治说复杂,千头万绪,说简单,不过人心向背。
有很多事都是如此,你一心体面,结果最后就是鸡飞蛋打,王谦的所言所行,都称不上体面二字,但他要做的事,就是保证自己不会鸡飞蛋打。
陛下这么多年做事,就一句话,荣耀绝不独享,罪孽绝不推诿!
五品户部郎中巡抚松江兼抚浙江申时行,从杭州府回到了松江府。
台州府知府李弘道纵容乡贤缙绅组建还乡匪团,欺压良善,镇压佃户,逼反南湖书院教谕沈仕卿,镇守台州府的三江营军兵攻入府城。
李弘道击退了三江营军兵,在取得了巨大优势的时候,惹上了台州府稽税房。
稽税缇骑一锤定音,台州地面的情况慢慢稳定了下来,浙江还田开始加速。
申时行脚刚落地,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儿,自然吃了朝廷的处罚,再次被官降三级,以五品巡抚两地。
但已经没有人把申时行当成大明官场笑话了。
五品的两地巡抚,这一点都不好笑,相反,数次沉沉浮浮,申时行已经完全不是过去那个你好我好的端水大师了。
日后做了首辅,恐怕比张居正还要暴戾。
“回到了松江府,可别出什么幺蛾子了。”申时行看着越来越近的松江府城,喃喃自语的说道。
车外马蹄声阵阵,申时行猛的一个激灵坐了起来,他打开了车窗,看向了快马而来的驿卒。
“吁!”驿卒勒马缓行,也未曾下马,抱拳说道:“抚台,上海知县姚光启在府衙等着抚台。”
“他有什么事儿?”申时行眉头一皱说道:“难道还是叫魂之事?他都把命赌进去了,没人能咒杀他,这案子不是已经结案了吗?”
“姚知县并未言明何事。”驿卒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反正姚光启来的时候神秘兮兮,而且避人耳目,是从后门直接进了府衙,显然是有事要商议。
“我知道了。”申时行很清楚,他现在这个位置,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只有坦然面对。
他已经是五品郎中了,再有罪责,八成只能罢官回乡一个下场了。
申时行的车驾开始加速,修好的驰道路面极其平整,有开路缇骑,一路上顺畅无比。
申时行下了车,见到了姚光启,一摆手说道:“无需多礼,何事如此火急火燎?”
“松江府四县出现了邪祟,极乐教。”姚光启面色凝重的说道:“抚台,此事非同小可,还请抚台移步,容下官仔细禀报。”
“哦,原来是邪祟啊,还以为是民乱呢。”申时行松了一口气说道:“打掉就行了。”
还以为是什么民乱之类的大事,只要不是民乱,小小邪祟,打掉就行了。
别说邪祟,就是佛门回回作乱,该打也会打,这些教派最初来到中原,也不是现在这副无害的模样。
最近的叫魂案,不是这帮大和尚,贩卖焦虑,也不至于闹到惊扰圣听的地步。
还是松江府更好,申时行就是不在松江府,出了乱子,依旧不会影响到他的仕途,不像浙江,浙江这地方是有点邪性,比较克巡抚,再加上个克上司的阎士选,那地方去一次胆战心惊一次。
“这次有点不大一样。”姚光启有些为难的说道:“外来的教派,来自倭国。”
“倭国不是信佛吗?怎么会有极乐教这种东西?仔细说说。”申时行一愣,不过想到泰西传教士在大明到达之前就已经在倭国传教,诞生什么古怪的邪祟出来,都不奇怪。
人迷茫的时候,就会产生痛苦,痛苦的时候会寻找慰藉,想要找到那个彼岸,往往就会诉诸于宗教。
倭国在自我毁灭,万物齐生齐死,异生同死,倭国的人甚至连名利都不再追逐的时候,邪祟就会趁机而入,以一种恐怖的速度蔓延开来。
之前泰西传教士之所以能在倭国生根发芽,和这种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大明军进兵倭国,打断了泰西教派在倭国的传播,极乐教就代替了泰西教派的生态位,甚至反噬到了大明,极乐教通过倭女入明,在大明开始传播。
姚光启简单的介绍极乐教的诞生和传播后,带着担忧说道:“如果是从海外传来的,那不在海外,把根儿拔了,光是在大明禁绝,恐怕治标不治本。”
申时行有些疑惑的问道:“请长崎总督府配合,信奉极乐教的倭女,不许送往大明,都送到南洋做南洋姐就是了,直接在长崎总督府分流,这个教派有什么典型的特点吗?”
姚光启身子往前探了探说道:“她们有个受洗的仪式,就是在脚上烫一个明字,在极乐教的教义里,大明就是极乐净土,甚至不是唐字,而是明字。”
倭国对大明的称呼是唐,而且把入寇称为入唐,这是一种昭然若揭的狼子野心,就是说崖山之后无中华,倭人根本不认可大明是中原正朔,大明是僭主,入寇就理所当然了起来。
而这个极乐教,在脚踝上烫的是一个明字。
“极乐净土是大明?这…”申时行终于知道为何让姚光启如此如临大敌了,这个宗教不好消灭。
一般而言,宗教都会虚构一个天上神国来做彼岸,这样一来,一生难以抵达彼岸,唯有死后才是解脱,这是大多数教派的基本叙事原则。
但是极乐教显然不走这个路数,它没有虚构,而是真切的构建了一个地上神国出来。
最关键的也是最麻烦的是,这个地上神国是真的,至少相对于倭国而言,大明没有兵荒马乱、社会安定、粮食产量节节升高、生产力远高于倭国、物质非常丰富。
姚光启继续说道:“宗教就是指导人去解脱,极乐教的解脱方式就是入明,受洗,就是在脚踝处烫一个明字,代表无论承受怎样的苦难,都要进入大明。”
“极乐教的核心教义就是:如果无法解脱就在地狱中沉沦,享乐至上,如果有任何机会解脱,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坐上前往大明的大船。”
“这…”申时行罕见的沉默了下来,他思索了良久,才有些郑重的说道:“神国之所以是神国,就是遥不可及。”
“这些邪祟,对大明而言是不稳定的因素,他们刚刚落地大明,可能还会满足,但是很快,就会发现,大明不是地上神国,大明有自己的矛盾,而且极为复杂。”
“并且他们来到大明,脱离了倭国的环境,并不能获得解脱。”
欲求不满则不逊,求而不得则阴怨。
一群内心充满了对倭国怨气,到了大明发现上当受骗,依旧过着困苦的生活,阴私满腔的倭人在大明,就是一个个不稳定的因素,需要坚决把他们赶走。
大明是大明人的大明,这些倭人,是没有修养的人。
申时行、姚光启,都是儒学经典喂大的士大夫,倭人没有修养,是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困苦,让他们无法养身、养心、养性、养命,就没有浩然正气。
哪怕是再有小礼,无大义终究没有浩然正气。
“还是抚台想的长远。”姚光启认可了申时行的判断。
姚光启继续说道:“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是有点拿不准,怕耽误了国朝的灭倭大业,短期看,似乎有些好处,但长期看,怕是成为大患,还是趁着它还没有萌芽,将其扑杀掉吧。”
申时行十分肯定的说道:“我会给五大市舶司去公函,让他们知道其中利害,这样就能拔除隐患了。”
要不要在大明境内打击极乐教,如何打击,需要长崎总督府进行配合,这三个问题,需要申时行去定夺。
“那我就去做了。”姚光启和申时行反复确认之后,决定动手了。
极乐教在大明大约有三百多个教徒,主要是倭女,倭奴主要的贩卖方向还是南洋。
这些教徒在大明隐秘的传播,还是市舶司发现了这些倭女身上的明字,才察觉到了异常,要打掉不是什么难事。
这些倭女都在籍上,而且都是最近才涌入大明,还在松江远洋商行接受汉化,主要是学习汉化,学习一些女工。
姚光启现在身上的光环有海带大王、晒盐大王,以及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在扑灭叫魂术积累出来的名声,大功德士!
坊间传闻,姚光启大功于万民,浑身浩然正气,所以根本不畏惧叫魂术,在轻断食疗法中,那些个会叫魂术的和姚光启斗法数百个回合,最终败下阵来,反噬而亡。
对于许多百姓而言,这就是真相,有人亲眼看到了!
大功德士在封闭那日,在上海县衙门口,不吃不喝和邪祟斗了一整天,才把全松江府的邪祟们一扫而空!
而且大功德士,还在守护着松江府的万民,否则那些会叫魂术的邪祟,为何不敢再作乱了?
绝对是怕了大功德士的无上法力。
这个叙事,不能说离谱吧,只能说形成了逻辑闭环,荒诞不经。
姚光启张榜公告解释过了,他不是什么大功德士,叫魂术压根是假的,根本就不存在,浩然正气说的是一个人的修养,不是一口浩然气,扑灭万千鬼煞。
可惜,效果微乎其微,在这个没有普及教育的年代里,他的解释,反而让人们信以为真。
现在,大功德士宣布极乐教为邪祟的时候,那极乐教就是邪祟,既然姚光启代表了正义,他反对的必然代表邪恶。
极乐教,是倭人在极度痛苦中寻求慰藉的工具,这本身是一种悲哀,但凡是邪祟猖獗的地方,都是悲剧不断发生,人们无力改变,为了逃避现实,才诉诸于宗教。
姚光启办案非常顺利,很快就完成了对已经归化、未归化的倭女的全面审查,确定了名单后,不日启程送往吕宋府。
总督府当然不是垃圾堆,什么都往这边送,只不过这些个极乐教在大明可能是祸害,可在吕宋府就不必计较了,这极乐教在海外,反而有助于凝聚向心力,为王化添砖加瓦。
“这些被抓的倭女都在问,被送走的理由是什么。”一个师爷面色疑惑的说道。
姚光启想了想说道:“因为她们不够虔诚。”
师爷是原来姚家的人,跟着姚光启离开了姚家,师爷听到了答案,有点沉默,他觉得自家公子,再也不是当初那个肆意的狂少了,越来越像朝堂里那些大员,做事的理由,如此充分。
当初的公子很快乐,但活的很拧巴,有些得过且过,日子混了一天是一天,没有什么特别想要做的事儿,有些浑浑噩噩。
现在的公子,每天都很充实,一刻钟恨不得当成一个时辰去用,脚步匆匆,行色匆匆,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儿。
公子是当初快乐,还是现在快乐?师爷没有答案。
师爷只知道,公子可以为现在做的事,死不旋踵,无论是种植海带是面对海寇的屠刀,还是面对汹涌澎湃的叫魂术时刻的不畏惧,都是死不旋踵。
怕,但再来一次,还会如此选择的死不旋踵。
师爷转身离去,告诉了狱卒,让他们告知倭女,为何送走她们,有足够的理由,她们到了吕宋,就不会生事了,反而会更加虔诚,积极传播极乐教的教义,告诉南洋人,极乐净土就是大明。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姚光启收笔,他在写奏疏,他愣愣的看着这一行字。
这是节选于《屈原列传》的一句,意思是人在穷途末路的时候,在劳苦疲倦到了极点的时候,就会呼喊老天爷,在极其痛苦的时候,就会呼喊父母。
知县、知府、布政使、陛下,都是一方百姓的天,都是百姓的父母官。
老百姓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得找老天爷、找父母去帮忙,可这当官,当着当着忘记了自己是百姓的天,忘记了自己是老百姓的父母官,被权力所彻底异化。
那百姓去找谁呢?
如何做好一方百姓的天,如何做好父母官,就是姚光启要搞明白的事儿。
这么多年,这么多的事儿,陛下对官员的要求其实非常简单,贪点拿点无所谓,但不能不做事,不能办不成事儿,不能把欺凌百姓当做理所当然。
“凌部堂把我从京师带走的时候,告诉我,活着活着就活明白了。”姚光启自言自语了一声,继续写着奏疏,将极乐教的事情,详细的奏闻了君上。
师爷看姚光启写完了奏疏,赶忙提醒道:“宰公(古代对县令的尊称),上海制菌厂,请宰公过去,抚台已经快到了。”
“好,备车。”姚光启又检查了一遍奏疏,交给了师爷发往京师,而后向着制菌厂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