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14节

  可现在,孙坚正在陈仓面对叛军的攻城呢!

  被贬为司隶校尉的张温还是很负责任地给出了两个人选,盖勋与陶谦。

  顺带还给出了两人的大致履历。

  灵帝看完之后,见刘辩也很感兴趣,就把张温的奏书递给了刘辩,问道:“辩儿觉得谁更合适?”

  盖勋,字元固,凉州敦煌郡人。曾任凉州汉阳郡长史,迁任汉阳太守,是傅燮的前前任,平息过数次羌乱,两年前叛军亦没能攻下他镇守的冀县。

  如今盖勋才从地方回朝,被拜为讨虏校尉。

  陶谦,字恭祖,扬州丹阳人。历任舒、卢二县令、幽州刺史,后拜为议郎,征入朝中。两年前凉州初乱,陶谦曾随时任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对抗北宫伯玉,任扬武校尉。后来皇甫嵩被免职,陶谦又随张温征凉州叛军。

  刘辩对盖勋不甚了解,并不知道历史上,在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之后,时任京兆尹的盖勋曾给董卓写信,直接开骂——“昔伊尹、霍光权以立功,犹可寒心,足下小丑,何以终此?贺者在门,吊者在庐,可不慎哉!”

  一句话:董卓你个跳梁小丑,已经没救了,会有人排队给你上坟的,等死吧!

  后来董卓借助献帝发布诏书召盖勋与皇甫嵩入朝,盖勋想要联合手握三万重兵坐镇右扶风的皇甫嵩一同反攻雒阳董卓,但遭到了皇甫嵩的拒绝。无奈入朝后,董卓也不敢对他下手,而后郁郁而终。

  但陶谦刘辩熟悉啊,历史上在他担任徐州刺史期间,在曹操屠杀徐州百姓时他扮演的可不是啥光彩角色,即便面对的是曹操也显得过于无能了些。

  刘辩又对比了一下两人,相较于只有一次从军经历的陶谦,经历过数次羌乱的盖勋毫无疑问应对民乱会更得心应手。

  唯一的问题是,盖勋是敦煌郡人,去荆州平叛会不会水土不服。

  见刘辩合上奏书,灵帝又问道:“如何,有决断了吗?”

  刘辩答道:“自当以盖勋为佳,我看司隶将他列在陶恭祖之前,又突出他的战功和平定羌乱的履历,估计司隶也是认为该派盖勋去吧!”

  至于陶谦,老老实实当個文官吧!

  灵帝笑了笑,问:“你既然能猜到张温的想法,为何这么确

    定要选盖勋呢?是认为张温不会骗你?”

  刘辩当然不能说他觉得陶谦不行,沉吟半晌,忽然瞥见灵帝正笑吟吟地看着他,福至心灵,答道:“父皇,是我只听信一面之词了。”

  灵帝听完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样,问刘辩:“你可知张温与陶谦之间有一段恩怨?”

  刘辩摇了摇头。灵帝很享受这种教育儿子的经历,他指了指张让,张让竟也记得清楚,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

  原来,两年前朝廷派张温取代皇甫嵩,张温拜陶谦为参军,待遇甚厚。但陶谦轻蔑张温的行事作为,心怀不服。

  后大军回朝,张温荣升太尉宴请官员,宴席上玩起了行酒令。本是玩乐之举,张温让陶谦行酒,但陶谦不从,当众表现出了看不起张温的态度。

  张温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登时大怒,宴会结束之后,直接把陶谦迁往边关。

  幸而有人劝说张温“陶谦本来是以才略见重的人,一朝喝醉了,才说出妄言,被派到苦寒之地,太尉若是能原谅他,将来也是一番美谈。”

  张温听从了劝说,才派人把已经出发去边地的陶谦追回来。

  后来,张温在宫门迎接陶谦,陶谦并不道谢,反而说:“谦自谢朝廷,岂为公邪?”

  张温回道:“恭祖痴病尚未除邪?”

  之后张温明面上对陶谦还是像以前一样好。

  张让说的活灵活现,仿佛都是他亲眼看见的一般。

  刘辩则惊异于灵帝对于大臣们之间发生的事竟如此了解。

  灵帝见刘辩脸上毫不掩饰的震惊,只当是他说出的真相让刘辩大为震撼,心中很是满意。

  安抚道:“朝中大臣有许多冠冕堂皇之辈,平日里以名士自居,背地里却不知如何呢!朕上次同你提起的窦武、陈蕃之流,就是此类人!”

  说起来,窦武、陈蕃目前在士人们中间的名声极佳。尤其是窦武,作为外戚,完全不似梁冀之流,恶名远播。

  明白灵帝想法的刘辩马上做出受教的样子,拱手拜道:“孩儿谨记父皇教诲,那该选谁出征呢?”

  “自然是盖勋!”灵帝说。

  “啊?”

  “我曾召盖勋奏对,其乃良臣也!”

  灵帝解释说:“张温虽有私心,却不重。陶谦得罪过他,他却也将陶谦列入人选之中。此事无大碍,但若是他日有别的大臣因私废公呢?伱需知晓关节所在。”

  刘辩只好再拜:“谨受教!”

  对刘辩来说,被灵帝传授他多年积累下来的政治经验,这种感觉稍稍有点奇怪。

  尤其是被灵帝作为例子的窦武陈蕃,以及由二者之死引发的第二次党锢之祸。

  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党锢这种超出了一定限度的内耗显然是有害的,但以灵帝的视角而言,他的选择本质上也只是为了保全自身。

  当然,不管怎么说,灵帝愿意教刘辩这些经验,绝对称得上是一件好事。

  这意味着刘辩离真正的太子之位、乃至于灵帝屁股底下的那个位置更近了。

  只是有董太后在,刘辩觉得任重而道远啊!

  

第30章 都是朕的钱

  在决定由盖勋去荆州平叛之后,灵帝在次日特意召见盖勋。

  许是为了证明他口中的“良臣”的含金量,灵帝特意将刘辩带在了旁边。

  稍稍问了问盖勋在地方上的见闻,灵帝又问道:“盖卿,天下为何有那么多叛乱?”

  盖勋回答:“是因为陛下宠信之人的子弟袭扰百姓所致。”

  灵帝转身询问张让道:“中平之后,朕已勒令你等人将子弟召回,可有人不把朕的话放在眼中?”

  张让跪伏在地,他大约也没想到灵帝这么相信盖勋的话,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张让不敢否认,因为他知道盖勋说的是真话,灵帝一查便知。

  他们是曾按照灵帝的要求将家人子弟召回,但后来灵帝不提这件事了,他们的家人子弟也找他们哀求,便又或多或少放了些出去。

  刘辩注意到张让大夏天的冒出了不少冷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灵帝终究是对张让还有感情在的,叹息一声,没再追问,又问盖勋:“朕有意发西园钱,再组一军,位于雒阳,用以震慑四方,卿以为如何?”

  旁边听着的刘辩一愣,原来灵帝这个时候就有了组建西园八校尉的念头吗?可惜历史上这八校尉最终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而盖勋这个人,能够被灵帝评价为良臣,他是有技巧在的。他知道过犹不及,没有想逮住机会就致宦官于死地,这不现实,反倒夸耀起了灵帝——

  “陛下以西园钱组建大军,自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只是万万不可如复凉州钱一般,被人上下其手,贪污谋私。”

  灵帝闻言震怒:“是何人竟敢贪此钱?”

  盖勋答道:“长安县令杨党,宦官之后也,常有截取钱粮之举。”

  “卿可有实证?”

  “陛下遣人往长安一去便知,此人仗着其父为中常侍,为非作歹。臣家人自长安过,彼时左将军与前将军俱不在长安,杨党遂不加掩饰,方知其贪腐之举。”

  灵帝心里已经信了七八分了,转身问张让:“可有此事?”

  张让一直跪伏在地,尚未起身,闻言只敢说:“老臣只知确有此人,是中常侍杨望之子。”

  虽说中常侍有抱团取暖、守望相助的默契,过去,张让会尝试诬陷举报之人,但此刻张让面对盖勋,完全不敢替杨望父子说话。

  “朕的钱,都是朕的钱!”灵帝出离愤怒了。

  其实所有人都很清楚,所谓的收复凉州钱其实就是西园钱换个好听点的名头而已,本质上都是灵帝卖官所得的私房钱。

  灵帝派人专门叫来一個小黄门,正是刘辩曾见过的蹇硕,吩咐道:“去,去让张温去查长安令杨党!告诉张温,朕要证据!你也同张温一起去长安。”

  蹇硕看都不看一眼伏在地上的张让,领命而去。

  盖勋见灵帝派人去调查杨党,称赞道:“陛下明察秋毫也!”

    之后又谈到发西园钱组军之事,盖勋虽然赞同灵帝掏出私房钱的行为,但还是给灵帝提了个醒:“臣听闻‘先王只夸耀德政而不看兵力多少’,如今叛军在远处,陛下却考虑招募大军用以震慑,不能显示陛下果敢坚毅,而有穷兵黩武之嫌。”刘宏非但没生气,反而称赞盖勋:“说的对,你我相见恨晚,那么多大臣没有人能像你这样说话的。”

  之后,灵帝炫耀一般地向盖勋夸赞刘辩有多么多么聪慧,盖勋也很配合灵帝。

  等到盖勋走时,灵帝竟有些舍不得,道:“朕原意是让卿在雒阳为官,若遇军国大事,亦可与君商讨。可如今荆州有乱,如之奈何。”

  盖勋回应说:“待臣平定叛乱,与陛下再见亦不迟也!”

  灵帝又赐下金、帛,盖勋拜谢不提。

  盖勋走后,张让终于说出了构思半天的求饶之话。

  刘辩看出灵帝内心之中还是不忍处罚张让等人,顺势帮着张让说了两句话,又站在灵帝的角度告诫张让不可让家中子弟滋扰地方,可一可二,不可再三!

  对于灵帝来说,此事就当是过去了。

  刘辩只希望张让能记住他说的“不可再三”,否则,若有下次,就别怪他不念旧情了。

  随着灵帝确认以盖勋为长沙太守,讨虏校尉如旧,前往荆州平定叛乱。雒阳别处倒没什么,只大将军府忽然热闹起来,对外宣称的是大将军何进宴请属官。

  大将军府长史王谦、主簿陈琳、从事中郎袁绍、王允等人尽皆早早到了。

  另有曹掾蒯越、伍孚;府掾刘表、孔融、王匡、王朗;令史边让等。

  此外,大将军部曲中的军司马许凉、军假司马伍宕、军候吴匡、张璋等武职官员也俱在列。

  称得上是大将军府属官最整齐的时候了。

  如果刘辩在场,一定会发现这些人中有不少他耳熟能详。

  何进率先说道:“荆州之乱,我本意举荐府中人前往平叛,奈何人选早已内定。”

  袁绍接着何进的话继续说:“自今年开始,数场叛乱,我大将军府几乎寸功未立,长此以往,恐大将军府几无威严矣。”

  从年初到七月份,这大半年的时间,需要雒阳出兵的小叛乱只有一场,是二月份何苗平荥阳乱贼。

  这事大将军府出了不少力,但最后受益最大的却是何苗和何苗的部下刘备,偏偏何苗与士人不是一条心的。

  之后的三场大叛乱,凉州事因为董重的加入,要求何进率军平叛,何进躲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朝里面窜。

  幽州事何进倒是参与商议了,但也没安排大将军府的人跟随刘虞平叛。

  至于最近的荆州事,何进打定主意一定要让大将军府在这件事上有点存在感,奈何这次灵帝根本没有同群臣商议的想法,直接定了回雒阳没多久的盖勋。

  何进倒不是觉得长沙太守一职有多珍贵,只是警惕于这种趋势。

  他作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岂能在朝堂之上默默无闻?

  这才有了这次宴会,只请了大将军府的属官,连交好的其他清流官员都没请。

  

第31章 大将军府属

  何进早已屏退一般的侍从仆役,留下的都是他认为的自己的心腹,待袁绍说完后,他说:“大将军府接下来何去何从,还请诸君子畅所欲言!”

  长史王谦性情耿直,在场人中他是官职仅次于何进的人。

  何进一直想同王谦结秦晋之好,甚至暗示王谦他的两个儿子随便挑,但王谦却似一个都没看上,面对何进的暗示一直当做看不见。

  王谦说道:“陛下自今岁以来,比往年勤政许多。若陛下能一以贯之,我等只需合力清除那些奸邪之徒,提拔清廉能干之人,以此使汉室兴旺,这样,我等便可以功成身退了。

  大将军坐镇雒阳,位在三公之上,如今河南安定,谁能言此非大将军之功?

  皇甫义真、朱公伟、刘伯安、盖元固,此皆贤良君子,陛下能用之,自然是好事,岂能因为这些贤良不亲近我们就心生嫉妒?

  与其与他们相争,不如继承四知先生的遗志,清除蒙蔽陛下左右的宦官,使天地昭昭,日月得明!”

  四知先生指的是杨震,称得上清流们最初的精神领袖。

首节 上一节 14/1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