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193节

  刘辩动作缓慢地坐在蔡琰身边,缓缓伸出手,想要感受新的生命。

  董太后和何太后都是过来人,她们虽知眼下这个月份是感受不到什么的,却情绪一致地在一旁笑意盈盈地看着这一幕。

  想来也唯有新的一代,才能让这两人放下对彼此的芥蒂了。

  刘辩思索着脑海中极其匮乏的养胎知识,细心交代起来。

  若有什么不好解释的内容,便一如过往全推给史子眇。

  倒是东汉历代皇帝多有短命子女多有早夭,这其中有无建筑材料的问题忽然被刘辩想到了。

  可历代皇帝分居南北两宫,而北宫乃是新建,难道两宫都有问题?

  感受着眼下的气氛,刘辩并未将此忧虑说出,只想着晚些时候安排人去查上一查。

  想着还未出生的儿女,刘辩又想到最近让他发愁之事。

  原本刘辩还犹豫着要不要对着二千石们稍稍妥协一下,发个诏书或是公文要求使者们在清查吏治时注意不要影响郡县稳妥,如今想来,去他丫的!

  老子不同意,你们这些二千石还敢造反不成?

  谁敢护着那群贪官污吏,就是跟老子这个皇帝作对!

  刘辩做下这个决定还不到半个月,唐婉也被诊出怀有身孕。

  只是蔡琰和唐婉二人的月份都还不足,为了保险起见,所以并未第一时间对外公布。

  不过董太后、何太后、刘辩给内侍宫女们的赏赐已经先行到位,一时间,宫中弥漫着欢乐祥和的气息。

第342章 刘协的选择

  “好了,不必再查了。”刘辩吩咐说。

  他看着对南北两宫建筑材料的调查结果,里面并未出现什么让他害怕意外的东西,什么铅啊汞啊全都没有。

  刘辩以前之所以没太在乎建筑的事,一大原因便是南北两宫的存在。两宫不论是修建时间还是历代皇帝居住的时间都是不同的。

  之所以查上这一遭,不过是求一份心安罢了。

  说来也是,古人固然缺了些见识,却不傻,修葺皇宫的材料必然会寻那些稳妥耐用的。便是奢靡一些,顶多像西园那边一样,寻些形状各异的假山,从偏远之地运来些高大名贵的木材。

  “是!”白忙活了一阵,郭胜却没有丝毫不满。

  郭胜久在皇帝身边,自从两位贵人有孕之后,他明显的感觉到天子的行事和心态有些了变化。他只希望这份变化能朝好的方向发展。

  去了一桩心事后,刘辩止不住遐想起来。

  与其把短命的责任归咎于皇宫,不如说酒色伤身,所谓“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室输其血气。”“子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气,或疾病而构精,精气薄恶,血脉不充。”

  当皇帝身边环绕着争相讨好的宦官,早早地接触酒色,不加节制,身体能好才有鬼了。毕竟现在皇宫之中可没有像我大清一样限制皇帝房事的太监存在。

  先帝不正是被酒色掏空了身体嘛。

  酒色伤身,想到这里,刘辩正色道:“郭公,将来朕要是饮酒超过三杯,你一定要及时劝谏朕!”

  养生从现在开始!

  郭胜虽不知天子怎么又忽然冒出了这个想法,但见刘辩说的郑重,话语中也暗含着对他信任和重用依旧的意思,忙不迭地答应了下来。

  刘辩并不知道郭胜的自作多情,他准备多告诉几个人,时刻记得劝谏自己。

  待到蔡琰唐婉的身孕能够向外通报的月份,宫中欢快的气氛也传到了宫外,因此带来了一些蝴蝶效应。

  刘辩才想着戒酒,就有人张罗着给他送色了。

  宗正刘焉再度上书,认为是时候派专人往民间选采女入宫了。

  西宫的两位太后乐见其成,这次她们可不许刘辩再拒绝了。即便是素来亲近董太后的董姮尚未有孕,董太后的态度也没有动摇。

  说一千道一万,刘辩是董太后的亲孙子,蔡琰与唐婉腹中的俱是她的曾孙。董太后与其说是个太皇太后,不如说她更像是一个爱钱的农家老太太,只是有些偏心罢了。但对于不偏心的那一方,她怎么可能一点都不关心呢!

  两位太后一直认为刘辩的后宫数量还是太少了,尤其是跟上两代皇帝相比,少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皇家子嗣的重要性董太后和何太后可太清楚了,越多越好。

  先帝在刘辩之前夭折的数個皇子皇女,董太后干脆就是亲历者,何太后更是母凭子贵得封皇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受限于医疗条件,普通人家的婴儿存活率自不必多说,哪怕是皇子皇女,幼年夭折从来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对此,最朴实无华的应对方法就是多生。

  刘辩对此的态度……身为一个身体已经算是长成的男人,哪怕是穿越者,要说心中没有一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但要让他像前两代皇帝那样大规模在民间擢选采女,效仿先帝开无遮大会……不说他身体扛不扛得住,传出去,他勤俭节约的好名声还要不要了。

  精简之后的后宫素来是刘辩力行节俭的证明。

  一方面强力反腐,一方面自己酒池肉林,岂非自打耳光。

  所以,刘辩打算跟两位太后商议一下,不如小范围选一下官宦及良家女子得了。

  不然,身为宦官的掖庭令到地方选采女,难免会给地方带来恶劣的影响。

  反正自光武以来,汉家后宫之中名门出身的皇后嫔妃占比相较前汉多了太多,平民皇后更是只何太后一个,还是家财万贯的那种。

  想到这,刘辩暗自呸了自己一声渣男。嘴上说着不要,心中还是想要。

  如果是选采女一事是两位太后逼着刘辩的话,那么与选采女几乎是前后脚时间发生的另一件事,让董太后立时坐不住了——议郎王柔奏请送陈留王就国。

  董太后觉得刘协也就将将十二岁,还是个孩子,自然是不忍心让刘协一个人到陈留国的王宫里去。在他心中,就算有人侍奉,刘协在王宫之中也是孤苦无依的。

  也因此,为了刘协,也为了采女一事,董太后在她的殿中设宴,还破例邀请了大将军何苗。

  对于董太后的心思,刘辩哪里瞧不出来?

  

  考虑到董太后在他登基之后一直牢记着先帝的遗愿,并未给他添什么麻烦,刘辩不可能不考虑她的想法。

  虽然入宫以来他与刘协相处的时间没那么多,但刘协在他面前向来是乖巧可爱的。刘辩又不是没有感情的政治机器,且他还记得他对先帝的承诺,要照顾好刘协。

  哪怕是何太后,其实也不怎么讨厌刘协,即便历史上何太后担了毒害董太后的罪名,刘协依旧活得好好的。

  也因此,在酒宴刚开始的时候,刘辩为了让董太后安心,率先说道:“我此前曾答应协儿待他大一些就送他去太学进学,现在太学很是热闹,协儿可愿前去?”

  这话一出,刘协还未有什么反应,董太后已经高兴地催促起来:“协儿,还不快快谢过你兄长!”

  但刘协却有些扭捏。

  刘辩温和地说:“协儿有什么想法,只管说。”

  刘协闻言深吸了一口气,像是做了很大的决心,说道:“皇兄,我想去鸿都门学。”

  刘辩有些好奇:“此前你不是想要去太学吗?怎么忽然改变主意了?”

  刘协话说出口,反而不扭捏了,答道:“我听说皇兄顾念百姓求良医无门,又因农业器具不足用而忧,我想为皇兄分忧。”

  “协儿好样的!”刘辩称赞之后态度依旧温和,又问说,“是谁这么告诉你的?”

第343章 家宴

  “是梁师。”刘协答得依旧干脆。

  梁鹄……

  刘辩觉得自己还是小瞧了他的这位启蒙师,本来梁鹄当初去青州巡察,结果巡察出个黄巾贼意欲袭击先帝东巡的车驾。而在整个过程中,梁鹄都没什么作为,所以刘辩也就没再对梁鹄委以重任,只保持着明面上的尊重,还把刘协交给他教导。

  其实很早之前梁鹄就在刘辩面前表现出了一些机智之处。

  一个进入太学的皇弟可能会造成些结交士人的风险,可一个进入现在的鸿都门学的皇弟,却可以大大规避这一点风险。

  毕竟而今鸿都门学的前途看起来远不如太学。

  听到梁鹄的名字,而非某個宦官或是其他官员,刘辩便息了计较的心思,转头问董太后道:“祖母觉得呢?”

  董太后其实只在意刘协还在她身边,至于刘协去不去太学她浑然不在乎,她甚至连鸿都门学如今的变化都不知道:“梁鹄的书法就是在鸿都门学学的吧?协儿去与不去,皇帝做主就好!”

  “好,这两日协儿先做些准备,就后日吧,我安排人送你去鸿都门学。”刘辩做下了决定。

  解决了一桩烦恼,董太后去了一件沉重的心事,心情愉悦了,酒也多吃了几杯。得亏她还得记得还有件事没做,并未喝多。

  这次酒宴之上,董重可就不敢像几年前那般在刘辩面前表演犬吠了,他安静地吃着饭菜,宛如一个毫无感情的干饭机器。

  何苗也是沉默寡言的性格,这就导致了这场酒宴表现有些素。在这一略显尴尬的时刻,刘辩甚至有些怀念何进,不管怎么说,有何进在,场面就算可能会不好看也是热闹的。

  得亏是宦官们能说会道,赵忠与孙璋连番暖场,才让场面不至于太过尴尬。

  两个中常侍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一场酒宴下来,内衣都被汗湿了。

  这一幕不仅刘辩看在眼中,何苗与董重都看了出来。

  两人很有默契地意识到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陛下……”“陛下……”

  “大将军先说……”“骠骑将军先说……”

  “臣……”“臣……”

  两人不约而同地了说了几个坊间流传的笑话和趣事,譬如董重不知怎么想起了编排起了袁隗,道:“袁侍中亡妻马氏为右扶风马融之女,臣听闻当初二人新婚,袁侍中想要折服马氏,问曰‘弟先兄举,世以为笑。今妹先姊而适,可乎?’”

  虽是刘辩听过的故事,可他还是笑盈盈地听着,马伦作为妹妹比姐姐先嫁,遭到了袁隗的质询。

  两位太后却不知道马氏的回答,两人本能地将自己代入到马氏的视角,一时却没想出好的答案。见董重停顿,董太后催促道:“快说,马氏是如何回答的?”

  董重立马笑着说:“马氏对曰其姊是高行殊邈之人,之所以未嫁,乃是因为未曾有能与之相匹配的良人。但她行为鄙陋,只能苟且罢了。”

  两位太后皆大笑了起来。

  袁隗不怀好意,马氏也没给他留面子……而董重见此话管用,立马连说了好几个袁隗与马伦的新婚故事,都是“袁隗发起了进攻、袁隗飞龙骑脸、马伦绝地反杀、袁隗败北”的流程。

  至于其中真假,反正都流传到董重的耳朵里,总不能去问当事人袁隗吧。

  不过今日能博得两位太后一笑,便是假的,当真也无妨。

  何太后笑着笑着忽然感慨说:“此等妙人,可惜不能相见。”

  董太后闻言也难免有些惆怅。

  董重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容易活跃了些气氛,结果却适得其反,有些不知所措。何苗也不知说什么才好。

  刘辩想了想,说道:“马氏固然才思敏捷,其实朝臣官眷中未必没有能与马氏相比者。祖母和母亲久在西宫,若是觉得无趣,不妨多去西园走上一走,也可召见一些如马氏一般的官眷作伴,也无不可。”

  董太后与何太后闻言俱是意动,可何太后还是有些犹豫:“贸然出宫,于礼不合。而且辩儿不是在西园安排了不少人做事吗?”

  刘辩立马说道:“能让祖母和母亲高兴,才是天下第一等的事,至于西园之人……阿母不用担心,西园很大,多带些宫女宦官相随,必定无碍。”

  两个太后的情绪登时又变好了,她们的惆怅来得快,去得也快。

  待到两位外戚离开,董太后与何太后却没有忘记正事,又在刘辩面前提出了派掖庭令出宫擢选采女一事。

  

  刘辩按着早就想好的说辞解释道:“而今民间百废俱兴,不宜因公开擢选采女扰乱,若要充实后宫,可先私下里从官宦及良家中选些,也不宜过多。”

  何太后见刘辩只稍稍松口,解释道:“倒也不全是采女的缘故,近几年年年都放宫女出宫,却不见新增,若再过两年,宫中人手只怕要不够用了。”

  宫女与作为后妃预备役的采女有很大不同,某种意义上,宫女还能为出身良家却家境不好的女子提供一份就业岗位,是有钱粮作为俸禄的。

  刘辩应道:“宫女一事,阿母做主即可。”

首节 上一节 193/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