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215节

  他甚至觉得如今的日子不如当初在太学的时光远矣。

  不遭人妒是庸才,王粲因为身形相貌在几位黄门侍郎中分外显眼,年纪轻轻的他又因为才华早露而遭到了部分人暗中的疏远,唯有荀攸对他最是照顾。

  所以,对于荀攸的离开,他反而是几位黄门侍郎中是最不舍的。

  待其他人离开,王粲才对荀攸拜道:“君此去巴郡,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愿再见之时,君已为公卿!”

  荀攸其实对于王粲的现状很了解,他笑着回应说:“那就借仲宣吉言!”

  又叮嘱说:“仲宣的才能,绝不止于黄门侍郎,亦不必为小人所扰。心境豁达,方能成大事!吾便在巴郡,等候仲宣之名传遍天下!”

  王粲重重点头。

  荀攸又问道:“早就听说仲宣有诗才,只是自仲宣为同僚以来,却未曾听闻过。今离别之际,不知可否有幸得诗一首?”

  王粲闻言答道:“请君稍候!”

  说罢,竟直接回头找出了纸笔,意欲现场作诗。

  凉风厉秋节……写下这五字之后,王粲却又觉得这五字不行,过于凄凉了些,马上将之涂抹掉。

  翩翩者鸿,率彼河畔……王粲又是不太满意。

  自从今年入职黄门侍郎以来,王粲感受到了不少以前他从未感受过的烦恼。

  曾经,他面对旁人的目光若是心生不满,大可以拂袖而去,可现在,他必须考虑的更多。

  心情也较之前有了更多压抑。

  荀攸看出王粲的纠结,坐在了王粲的身边,说道:“翩翩者鸿,率彼河畔……这两句我甚是喜欢,可有下文?”

  王粲点了点头,又写下“君子于征,爰聘西邻”,之后修修改改,前后花了近一个时辰,遂写下一篇四言诗。

  荀攸郑重地将之收下,可王粲却对于自己的最新诗作并不满意。

  王粲对荀攸承诺道:“明日送别时,粲定为君另写一首。”

  荀攸却笑着说:“所谓喻情于诗,方才所求,本就失了几分真意,不宜再行强求。”

  王粲表面上同意荀攸的话,却在心底下定了决心,今晚一定要写出一首好诗!

  可王粲越是急迫,他想要的好诗就越难写出,直到家仆提醒,王粲一抬头,才发现天已经亮了。

  他忙碌了一夜,竟只给自己增添了许多废纸。

  反应过来的王粲只能拖着疲惫之躯前去为荀攸送别,等他到来时,荀攸已经在城外的驿站准备离开了。

  等两人相见,荀攸一眼就看出昨夜发生了什么,可他并未多言,该说的话他昨日都已经说了,只留下些勉励言语,便与送别的众人作别,一路西行。

  王粲目送荀攸离开后,一夜的疲惫涌上心头,回到车上倒头就睡。

  待他醒来时,时间已至正午,他还在送别荀攸的地方。

  “仆见少君睡得沉,便自作主张,并未赶车回府。”

  王粲并不责怪,他现在也不想回府,想了想,吩咐道:“就近去西园吧!”

  王粲可谓是西园的常客了,验明身份后很快就被放入其中,王粲欣赏着路上的景色。

  夏日刚过,暑气未消。

  西园里的园林曲池风景秀美。

  王粲走过几处风景,直接坐在一片草地之上,茫然地发呆。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的头顶的树上忽然落下一只鸟,叽叽喳喳的叫着,让王粲回过神来。

  王粲不知这鸟是在呼朋引伴还是只为唤醒他,他觉得应该是后者吧?

  不知为何,王粲又想到了荀攸,荀攸在离开之前,还在告诉自己顺其自然的道理,可自己却心浮气躁辜负了荀攸的期许……

  听着鸟叫声,王粲有感而发。

  他身上未带笔墨,想了想,竟脱去了外衫,蘸着旁边池中之水,在身前的石板路上,洋洋洒洒地写道——

  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褰衽欲从之,路险不得征。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风飚扬尘起,白日忽巳冥。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

  上天是不会不明人心的,好友有心,还怕不能重逢吗?

  待王粲写完最后一个字,此诗的开头似乎已经消失了,但王粲并不在意,因为此诗已经印在他的心中。

  此诗一出,王粲只觉原本淤塞的心胸忽然开阔了。

  又在原地呆立片刻,王粲忽然反应过来,荀攸今日才出发,若此时让人策马将诗送去,想必能在今日日暮前追上荀攸。

  说干就干,王粲当即行动起来,并为此诗题名——《游园赠荀公达》。

  夜晚,驿站,荀攸读着手中之诗,心中颇为感慨。

  汉家诗赋,又要出一巨匠了。

  王粲写下《游园赠荀公达》后,仿佛被打开了任督二脉。

  先作《登楼赋》,一方面表达了对各处遭受天灾的百姓的同情,希望天灾尽快消失,另一方面则是在鼓舞世人,赞扬汉人不惧磨难的精神。

  此赋中,王粲一改过去汉赋铺张扬厉的传统风格,语句简洁明快。

  太常蔡邕更是公开赞赏王粲《登楼赋》,一时间,不知有多少人开始尝试模仿王粲的行文风格。

  而因为风格的缘故,《登楼赋》一经流出,立刻同何颙的《扶风赋》一道广为流传,甚至还有超出。

  雒阳左伯纸的价格原本已有回落之势,却又因此赋而再度上涨。

  但凡雒阳士人,见面之后,总得念叨两句“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一月之后,王粲作《洛阳赋》。

  此赋又与《登楼赋》不同,着重描写雒阳盛况。

  用词华丽却又有度,不至于让人觉得浮躁,结合着王粲大气的文风,和传神的刻画,将雒阳城在文字上呈现在旁人读者的眼前。

  就算没到过雒阳城的人,见了此赋,也会在脑海中勾勒出雒阳的美景。

  这是何等的生机勃勃。

  此赋一出,同样受到了追捧,雒阳城中售卖左伯纸的店家据说笑得根本合不拢嘴。

第374章 布局(4k)

  雒阳。

  对于王粲诗赋的传播,刘辩乐见其成。

  王粲因为少年得志,其诗赋之中,多有斗志昂扬之意。

  原本历史上,王粲避难荆州,虽有才华,却因相貌而不受颜狗刘表重视,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同时又感伤于各处的战乱,进而使得辞赋多悲怆之言。后来曹操拿下荆州,王粲得以凭借才华受到重用,此时他的风格又转变为了激愤昂扬。后世有人评价他在建安七子中仅次于曹植,更有以曹王而并列者。

  而今文风一步到位,王粲实属是直接少走了十几年弯路。

  至于因为少了些沉淀,导致这段时间甚是出名的王粲连走路都虎虎生风,多了几分膨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对此,荀彧还在刘辩面前稍微提了一嘴:“臣前日拜访议郎何公,还曾听何公赞叹仲宣之文采。只是何公有些担忧仲宣本就少而成名,而今因诗赋名声更甚,他到底年轻,只怕把握不住。”

  刘辩笑了笑。

  一个会专门跑到集市上听驴叫的人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我会遣人留意的,文若要有意,不妨暗示一二……那首《游园赠荀公达》我可是一早就听说了。”刘辩担心若由他出面告诫,可能会损伤王粲如今豁达的心境。

  不过对于年轻人来说,劝说往往无用,很多坑只有摔过一次跟头才会了然。估计王粲得吃个不大不小的苦头,才会成熟。

  一个小插曲之后,两人又聊起了正事。

  刘辩觉得,现在重新度田似乎都快成为他的执念了。

  他不知道自己成功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但他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

  荀攸不会是他派出的最后一個二千石。

  而在安稳内部的同时,刘辩也没有忘记外部的威胁。

  虽然说如今的鲜卑四分五裂,似乎并不值得重视。在汉家保证自己武德充沛的前提下,南匈奴和乌桓都乐于成为汉家的乖宝宝。

  但刘辩不会忘记五胡的危害。

  如果能以较少的代价,去让对汉室最有威胁的鲜卑再乱上一乱,刘辩非常乐意。

  他可不想在自己将来重新度田的过程中,冒出一帮人勾结鲜卑作为打手引发内乱。进而使得兄弟阋于墙而外人得利。

  刘辩想要在他积蓄力量、完成布置的同时,尽他所能的去消灭一些可见的隐患。

  荀彧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刘辩对于鲜卑有着鲜卑承受不住的重视,他觉得现在的鲜卑还配不上。

  遂劝说道:“陛下,以臣观之,今日之鲜卑,不足以如这般为陛下所重。”

  “我所虑者,乃是将来州郡生变,鲜卑见有利可图,届时再出一个檀石槐振臂一呼,只怕不妙。”刘辩解释说,见这个解释不能说服荀彧,刘辩又补充道,“昔日光武皇帝以幽州为基业,中兴汉室。今之幽并凉三州,其所辖之边军屯营,仅次于西园北军;边地之民,素来骁勇,不逊于三河骑士,不可轻视。”

  三州汇聚着汉家除了中央军之外最精锐的军队,只要能掌控这三州的军队,再有司隶以及三州作为基本盘,刘辩觉得自己就算面对最坏的情况,他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兵,用最后的物理手段解决出现问题的人。

  荀彧道:“陛下所言甚是!”

  荀彧被刘辩说服了,只是心中仍觉得奇怪,陛下向来对他开诚布公,为何这次会先说鲜卑?难道鲜卑真会造成陛下所言的祸患?

  可就他的毕生所学,荀彧仍觉得此等情况完全不至于发生。

  不过既然陛下重视,鲜卑在北匈奴离开后又屡为边患,多耗费些钱粮下次重手也未尝不可。

  并州有曹操和董卓的旧部在,南匈奴也日渐归心,既不缺将也不缺兵,足有进取之力。

  实际上,当曹操将拓跋洁芬放置到五原郡后,窦宾不得不向汉室妥协,以免汉室直接支持拓跋洁芬或是转头支持西边的部族。毕竟窦宾很清楚,现下西边的部族在侵占草场上是齐心协力,可一旦其完全占据了阴山北的草场,其内部未必是铁板一块。窦宾不得不考虑最坏的可能性。

  吃人嘴软,窦宾明知道曹操给出的蜜糖内含砒霜,却还是得吃下去。

  有檀石槐在前,对于志向远大的窦宾来说,此举极大的削弱了他的在鲜卑发展的上限。

  刘辩对于并州其实心中并未有太多担忧,就目前来看,曹操妥妥的大汉忠臣一枚,可不是像董卓这种已经搞过许多小动作带引号的忠臣。

  曹嵩也是能臣干吏,刘辩不觉得以他们父子如今的地位待遇,有多少好处能让他们背叛代表着汉室的自己。

  就算为了以防万一,只需要提前换一个在军中有分量的度辽将军,外有刺史公孙瓒、西河太守崔均、上党太守程昱等人,足以制衡。

  反而是幽州……

  近些年幽州在刘虞的治理之下越发安定,农桑之外,尤其是盐铁的副业做的非常好。

  但若论及进取——相较于并州,幽州面对鲜卑的边郡更多,刘虞是自己都承认的不善军事,只有丁原、吕布只怕尚有不足。

  而且吕布这个人……刘辩觉得,有点难评。

  反正他是不敢太过信任吕布的人品的。

  荀彧建议道:“陛下不妨以昔日平定凉州叛乱时的有功将校外任幽州。”

  刘辩也是此般想法。

  如今在京跟随皇甫嵩经历过凉州之战的将官还有不少,北军的王匡、鲍信、毌丘毅在刘辩心中不算特别能打的,而且刘辩不能保证他们会在关键时刻完全倒向自己。张辽张杨原本就受丁原举荐,将他们派去毫无疑问会削弱刘虞在并州的话语权,相比于丁原和吕布,刘辩毫无疑问更相信刘虞的大局观和担当。

  刘辩思来想去,刘备乃涿郡人,不太适合放在幽州,剩下的合适人选有两个——关羽与赵云。

  赵云本就受刘虞提拔举荐,刘辩也早有将关羽外放,让他坐镇一方的打算。

  二人总在京中,难以增长领兵和治理的经验。刘辩想着,既然要去索性一起去,以免在关键时候孤掌难鸣。

首节 上一节 215/3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