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221节

  

  这既是磨难,也是机会!

  柯比能的出身要比檀石槐低多了。

  檀石槐是在他父亲外出征战三年期间出生的。

  虽然因此自小没了父爱,却有一个鲜卑大人外祖父。

  柯比能只是一个小部落人,能拥有如今的地位,他的确可以拍着胸脯说全靠他的努力。

  一时间,幽州塞内塞外,皆做起了战争准备。

  而最后感受到这种风气的,当是乌桓了。

  曾经与鲜卑齐名的乌桓到了现在,已经完全没法靠自己同鲜卑人相争了。

  如今夹在汉人和鲜卑人之间,只能沿着燕山山脉分布在塞内塞外,主体在塞内的渔阳、右北平、辽西三郡。

  当初乌桓大人丘力居跟随二张谋反,失败后逃至塞外,又因为塞外过于艰苦,还要面对鲜卑人的进攻,后来又派使者找到刘虞请求内附。

  经过这来回折腾,丘力居的身体已经不太行了,得到刘虞的同意重归故地没两年就撒手人寰。

  在去世前,丘力居因为儿子楼班年幼,从子蹋顿有武勇智略,遂选定蹋顿为新的乌桓大人。

  近些年来,塞外乌桓因为时刻面对挤压他们生存空间的鲜卑人,与塞内乌桓联系颇为紧密。

  蹋顿既立,正好赶上了汉室从内乱中走出,因其面对鲜卑人骁武敢战,在塞内塞外的乌桓中声望短短数年就已经能和丘力居媲美了。

  在汉家官吏的眼中,没有丘力居那般黑历史的蹋顿甚至还要胜过前者。

  对于攻打鲜卑,乌桓人甚至比汉人还要热切,尤其是塞外乌桓,他们所处的夹缝位置决定了为了获取生存空间,他们要么向北击退鲜卑,要么向南和同族拼命。

  因为在汉家力量恢复的现在,塞内乌桓显然没有继续内迁的客观条件。

  同样受限于客观条件,这场战争的开始还需等待。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光熹四年十月。

  这是刘辩登基的第四个年头了,转眼又到了年尾。

  在经历了年初的少雨和年中的天灾之后,这一年的灾祸似乎还未结束。

  就在雒阳的上计工作热火朝天的进行中时,刘辩接到了一封急报——长安地震!

  刘辩第一时间召见了曹嵩。

  在六月华山地震和扶风大雨后,他便安排了侍中领均输令曹嵩借着分布在各地的均输官和府库筹划快速救灾事宜。

  而今,正是见效之时。

  曹嵩近年来宛如焕发了第二春,在入宫前他就已经从来寻他的黄门侍郎郑益口中得知了天子寻他的原因,见到刘辩后便说起了他在路上准备的腹稿——

  “陛下,三辅之地因有屯田之功,今岁虽有六月大雨,却不缺粮食。而今所虑者,唯天气寒冷,房屋因地动倒塌,受灾百姓缺乏御寒之所及御寒衣物。”

  “谷粮可就近调取,煤炭亦可调往……只是……臣知麋竺处还有一批棉服,本是要送至边地交予戍卒的,不知是否要调用……”

  刘辩没有犹豫,说道:“先紧着百姓用……是送往幽州的吗?是凉州?幽州已经先行送过了?朕知道了,就这么办。”

  “对了,凉州戍卒知道这批棉服吗?”刘辩问出口便觉得自己没必要问,他转头对郭胜说道,“稍后记得提醒朕,下公文给那些本该得到棉服的戍卒补些钱粮,以作勉励。”

  曹嵩又道:“陛下,是否要下令京兆均输官雇佣长安近处百姓新造些临时住处?”

  刘辩摇头,这是京兆尹陶谦该干的事,而陶谦干了这么久的屯田,不至于连这事都做不好。

  待曹嵩立刻去安排物资支援后,刘辩先在郭胜的提醒下写了个补偿戍卒的小纸条,又在上面写道:“令京兆虎牙都尉率虎牙营协助建造民房。”

  包括上次为弘农郡准备的医者等,这次也要为长安准备。

  处理完这些,刘辩忍不住一声叹息。

  每出现一起影响民生的天灾,就会扯满刘辩前进的步伐。

  他只希望在他完成度田之前,天灾人祸能够少上一些。

  他也只能安慰自己,“多难兴邦”这句话虽像是安慰,却也有一定道理。

  战胜灾难是人心所向!

  巴郡。

  荀攸终于来到了郡治江州县,而他也正如自己所说的,抵达江州县的第一站便是府库。

  因为前阵子下了场雨,通往府库的道路上留下不少还算新鲜的车辙印。

  不过荀攸估摸着库房中的谷粮与官册上相近,便只当做并不知情。

第381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江州令赵笮一路跟着荀攸跑来跑去,他虽是千石的县令,可奈何附郭,见荀攸一直没问他关于府库谷粮的问题,一直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荀攸的提前警告起到了效果,巴郡的官吏终究不敢做的太过分,不仅没有像上党郡那样闹一出火龙烧仓,还补了亏空。

  虽然他们但凡敢让府库的粮食对不上,荀攸就敢带着板楯蛮兵杀人抄家。

  有了这一仓谷粮,荀攸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方便多了。

  而除了荀攸之外,最高兴的当属被荀攸征募而来的板楯蛮兵了。

  他们跟着荀攸走了一路,每日都是吃吃喝喝,什么都没干,比起他们的渔猎生活可好上太多了。而且到了江州之后,荀府君还是额外赏赐了他们酒肉。

  一些蛮兵甚至觉得吃那些酒肉过意不去,等再见到荀攸,抢着要为荀攸打仗。

  严颜在陪着荀攸再一次见过蛮兵之后,问道:“今府库充足,府君接下来有何打算?”

  荀攸笑道:“我初来巴郡,便给了某些人当头棒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接下来自然要安抚人心……”

  “说起来,之前至临江,见了你家中子侄,其中不乏将来的栋梁之才啊!”

  严颜自家人知自家事,家中数代人丁不旺,他家祖上出的那位二千石干脆有女无子,还是过继了从子承嗣。

  他也知道荀攸说的婉转了些,为什么说是将来的栋梁?因为现在不是。

  他叹息一声道:“小儿辈无知,恐难负重任。”

  “正因如此,才要多做磨砺!”

  严颜终非无情之人,最终还是没有拒绝荀攸的好意,说道:“下官以为,一佐史足矣。”

  佐史是最低级别的小吏了。

  荀攸应了下来,又重重地看了严颜一眼,再度提高了心中对严颜的评价。

  在途经汉昌县、临江县、江州县的过程中,除了了解沿途的蛮夷之族外,荀攸也有留意巴郡的俊才。

  心中早有成算。

  其中有些为县长郡吏的子侄,如如程畿之子程郁,上官胜之子上官茂等……

  没错,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上官胜早就背着谢益另谋出路了。

  在这些裙带关系之外,亦有本郡冠盖之族出身的临江县杨宗,还有本郡有名的枳县常歆。

  荀攸在上任之初的下马威后,第二把火烧的巴郡各豪族豪强心中暖暖的。亦有之前出了谷粮填补府库亏空的人感慨说,这才是巴郡太守该干的事情嘛!

  但马上,荀攸的第三把火,会让他们的心更暖!

  议曹掾上官胜在先一步得知了荀攸的打算,回家后第一时间叫来了自己的兄弟子侄——“汝等切记,府君要严查郡县乡吏及不法商人欺行霸市者,吩咐下去,族中子弟,务必谨言慎行,莫要做出头的椽子!”

  他的次子上官茂刚刚成了斗食郡吏,闻言问道:“约莫府君想要钱了吧,就跟府库的谷粮似的,给够了应该就没事了……”

  上官胜骂道:“你以为府君似你这般贪图小利?我告诉你,若是还抱着这个念头,趁早辞官回家!”

  上官茂委屈地辩解道:“郡府中有这种传言,说是府君见到府库的谷粮后立刻施了宽松的德政…嗯…阿父说的是,孩儿不该听信流言,孩儿错了!”

  见上官茂低头认错,上官胜才解释说:“咱们的这位荀府君可与昔日赵府君的不一样,他身为天子近臣,奉皇命而来……我今日才知道他在汉中徘徊的目的——汉中张鲁已经被征辟入朝。”

  “此次严查欺行霸市之人,其中一项便是不可欺压境内蛮夷。”

  这下轮到上官胜的弟弟急了:“这怎么能行呢?过去这么多年,大家都是这么干的!那些蛮夷茹毛饮血,货物买不上价是他们蠢笨。若是平价购买他的皮毛货物,得少赚多少钱?”

  “再多钱也比不了我上官氏的前途!你以为呢?”上官胜喝问道。

  “……阿兄说的是!”

  上官胜在家中还是说得上话的,在他的弹压之下,很快达成了一致——绝不能和荀攸对着干。

  他的长子上官先为江州县田曹掾,问答:“阿父,就算府君有此政令,可要查证此事,却需要诸多小吏齐心协力……但眼下府君新至,虽有皇命加身,只怕未必能做到实处。”

  “这话倒是良言。”上官胜肯定道,他也有此忧虑,“然荀府君并非常人,我等且看。”

  ……

  同样的问题,严颜也在询问荀攸。

  

  荀攸并未打哑谜,而是对着严颜解释说:“近些时日,我善待重视板楯蛮一事应传地差不多了吧?”

  严颜心头一动:“府君莫非是想要借那些蛮夷酋长之力?”

  荀攸颔首:“早就听说巴蜀之蛮与汉人交流颇多,而自高祖以来,多封赏蛮夷酋长以治其众……时至今日,衣冠虽有异,然不可以蛮夷视之。”

  要想真的改变巴郡蛮夷在巴郡的地位,光靠荀攸一方可不行,热脸贴冷屁股最终只会最后一无所有。

  双向奔赴才是王道。

  “但凡彼辈有些见识,过些时日便该想方设法地见我了。”

  正说着话,荀攸迈步踏出了房间,眺望着天空,正值秋冬之际,阳光晒在身上十分温暖,却刺目依旧。

  荀攸语气坚定——“期间若有故意阻拦者,决不轻饶!”

  说起来,自他到巴郡,还没真的见过血呢!

  宕渠县,居于巴郡南部,毗邻汉中。

  虽有巴山将之与汉中相隔,但生活在其中的蛮夷自幼生活于此,在山中如履平地。是以本地蛮夷宁愿翻越巴山来到汉中与汉人贸易,也不愿就近。

  这一大片区域的蛮夷不止有賨人,各部酋长中共有三人最得拥戴,分别是杜濩、朴胡、袁约。

  他们的汉化程度从他们的姓氏中也能看出一二。

  过去,他们因在巴郡屡受官吏豪强欺压,久而久之,便与五斗米教的系师张鲁搭上了线。相较于官吏豪强,张鲁可谓是公平公正,甚得人心。

第382章 食铁兽

  历史上,张鲁在刘焉死后拒听刘璋号令,其所控制的地区除了汉中外,还有巴郡归心于他的蛮夷,占领了巴郡南部的汉昌、宕渠等县。直到张鲁投降曹操,这些地方还握在张鲁手中。

  然而如今张鲁已经不在汉中了。

  面对汉中和巴郡的变局,杜濩(huò)、朴胡、袁约三人齐聚一堂,商议着未来。

  三人虽都是蛮夷的打扮,但若真有人将他们当作蛮夷来看,那只怕被坑死都不知道。

  历史上他们在张鲁与刘璋决裂后选择跟随张鲁,抵住了刘璋的多年进攻,后跟随张鲁投降曹操,得封列侯。

  杜濩是賨人,通过板楯蛮对于巴郡的变化了解最深,他先将关于荀攸上任后的种种告知在场二人,然后才说道:“昔日吾等部众苦巴郡恶吏奸商久矣,今有荀太守善待吾族、意欲清明吏治,不管成效如何,我等不能没有反馈。”

  朴胡乃是巴山之南七姓巴夷之首,虽不像杜濩与各处的賨人都有联系,但也觉得杜濩的话有道理,他们终究活在巴郡治下,面对太守的示好,若不做反馈,万一因此得罪了对方,得不偿失。

首节 上一节 221/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