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285节

  尤其是去年。

  眼下虽然没有听说天子对诸侯王下手的故事,但焉知他不是第一位?

  想到这,刘陔更害怕了。

  要是刘辩知道刘陔的想法,一定会大声叫屈——他这么仁善的人,怎么能把他看得如凶神恶煞一般呢?

  但他也瞧出刘陔的拘谨,说起来,刘辩继位之初,曾专门下过诏书,许诸侯王每三月可上书言事,既安宗室之心,也给自己多一个了解地方的渠道。

  要是诸侯王们上书言之有物,他也不是不能任用。

  但很可惜,在刘辩登基后的这几年,诸侯王们都表现得无比低调。

  不知是他们害怕刘辩钓鱼执法,还是他们都适应了靠着田租被圈养的生活。

  说来也是,身为汉家诸侯王,他们虽然很难体会到事业和爱情的滋味,但钱和美人却是不缺的。

  抛开这些胡思乱想,刘辩对着紧张害怕的刘陔安抚道:“说起来,这天下诸侯王中,除了陈留王外,就属阿兄与我最是亲近了。此前初来河间,只与阿兄匆匆一会,甚觉可惜,这才趁此时间召阿兄前来相见。”

  算起来,刘辩与刘陔的关系还算亲近,两人都是汉章帝刘炟第六子刘开之玄孙(曾孙之子)

  “臣惶恐!”

  见刘陔还是放不开,好在刘辩早有准备,他问不远处的郭直道:“寿儿和协儿都来了吗?快让他们前来拜见。”

  不多时,刘寿和刘协都过来了。

  两人全都如刘辩方才那般,口称“阿兄”。

  刘辩明显地感觉到,刘寿和刘协到来之后,刘陔放松了许多。

  刘辩趁热打铁地说道:“今日只谈家事,不谈国事。”

  然后,他注意到,刘陔肉眼可见的又紧张起来。

  刘辩在心底默默叹息着,汉家对待诸侯王的限制政策还是过于成熟了,以致于刘陔面对自己时,稍有风吹草动便如惊弓之鸟一般。

  想了想,刘辩还是直言问道:“阿兄自少时袭河间王爵,至今已有十五年了吧?”

  “这十五年,不知在河间王宫过得如何?”

  刘陔立马恭敬地答道:“甚好,甚好,多谢陛下记挂,臣甚是惭愧。”

  “阿兄久在王宫之中,交友、出行皆是受限,”

  “多谢陛下挂怀,臣本就胸无大志,居于王宫,能自得其乐。”

  ……

  面对刻意避让的刘陔,刘辩的每句发言都仿佛打在了棉花上,丝毫不见回应。

  几次之后,刘辩索性让刘寿和刘协先行离开,自己则对刘陔直言道:“河间王,朕有事相求。”

  刘陔一听,立马痛快地跪伏在地,果断应声道:“陛下但有所命,臣无有不从!”

  头一次看到这么痛快的刘陔,刘辩忍不住想要扶额。

  虽然看不到刘陔的表情,但刘辩能感觉到,刘陔现在应该不紧张了。

  想了想,他还是说道:“朕要请兄长所做之事,事关我汉家社稷。但要想做成,势必会得罪许多人,兄长先别想着直接答应,好好考虑一下。”

  “为陛下,为社稷,臣万死不辞!”刘陔继续表态道。

  如果他刚刚说话时没有颤音的话,刘辩说不定会相信这是他的本意。

  “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吧?”刘辩好心提醒道。

  说完,他感觉到刘陔更紧张了……

  刘辩有些无语,他发现了,刘陔这十几年大概被养出了点毛病,吃硬不吃软。

  看来怀柔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的。

  略作停顿后,刘辩直接说道:“好,既然兄长决定接下此为国为民之事,待到事成之后,朕绝不会亏待兄长!”

  刘陔则推辞道:“臣为陛下,无需赏赐!”

  

  刘辩则一挥手:“这是朕给你的!”

  “多谢陛下!”虽然还不知道事情有没有做成,做成之后的赏赐是什么,但刘陔还是先行谢恩了。

  “好,那么接下来,就请兄长做好准备,最迟两月之后,待到时机成熟,朕自会派人来通知兄长。”刘辩说道,“在这两月期间,兄长先好好休养身体,平日里多多尝试舞刀弄枪,强健体魄,接下来还有一桩硬仗要打!”

  “陛下,是真的去打仗吗?”刘陔有些慌了,就他这体魄,别说两月了,就是两年也达不到上阵打仗的程度啊。

  “当然不是,”刘辩已经有些怀疑自己找刘陔找的对不对了,“但会比较辛苦,朕怕……”

  看着虚胖的刘陔,刘辩终于将最后几個字吐露出来——“兄长不行……”

  事实证明,无论什么时候,说一个男人不行都是极好的激励手段。

  原本在刘辩面前一直很软的刘陔首次顺着自己的心意表态道:“陛下放心,臣必定在两月之内,强健好体魄!”

  “朕相信兄长可以做到。”

  说完之后,刘辩见刘陔似乎又有些慌乱,他补充道:“不,是必须做到!”

  刘陔立马再度振奋。

  刘辩看着刘陔,他觉得自己似乎有些病急乱投医了。

  这样的刘陔真的能在度田一事上向他提供臂助吗?

  且与他关系最近的河间王尚且如此,至于其他诸侯王……

  刘辩知道,目前汉家的诸侯王在度田上怕是派不上多少用场了。

  虽然,起码从屁股的角度,这些大汉的诸侯王们与隐藏人口田亩的豪族豪强不坐在一处。

  曾经,刘辩继位之初,还觉得大汉的诸侯王制度很有利于皇位的平稳传承,因为那些有资格角逐皇位的宗亲只有对应的爵位而没有相应的权力,但现在,临到用时,他又对这项制度的弊端不满了。

  今天又是反思的一天……

  刘辩看着刘陔斗志昂扬的离开了,希望刘陔这两个月真的能坚持住每天强身健体。

  如此,刘陔方才值得一信。

第472章 兄弟姊妹

  “皇兄方才见河间王兄,是有什么烦恼需要河间王兄解决吗?”

  看着在刘陔走后又重新露头的刘寿和刘协,刘辩的脸上扬起了笑容。

  “是啊!”他答道。

  “那河间王兄答应了吗?”刘寿拉着刘协问道,“要是他没答应,我和协儿能帮上皇兄的忙吗?”

  刘辩看着好奇的刘寿和刘协,心想似乎也不是不能考虑。

  不过现在:“时候不早了,你二人早点回去歇息吧!”

  “是!”刘寿与刘协怏怏地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刘寿说道:“最近总感觉阿兄在为什么而烦恼,协儿知道是什么吗?”

  刘协摇了摇头,但他眼珠子一转,就想出了一个主意:“阿姊可以去问一问孔明,孔明或许知道。”

  “协儿讨打!”刘寿立马作势要捶刘协几下。

  刘协赶紧躲避,但最后还是没能躲过刘寿的拳头,虽然打人根本不痛就是了。

  “阿姊打完了,这下我就可以去问孔明了吧?”刘协嬉皮笑脸地说道。

  随驾出巡以来,他可快乐了。

  刘寿没好气地说道:“你要想去问自己去就是,跟我说什么?”

  “我若自己问,孔明不一定回答,但我要说是阿姊问的,孔明一定会答话。”

  “我看你皮又痒了!”

  “别,别!”刘协连忙摆手作投降状,建议道,“阿姊若真想知道阿兄因何而烦恼,不妨问问皇后,兄嫂想必知道内情……我再去问一问孔明,说不定就知道了。”

  “到时你我姊弟二人为兄长分忧,也是一段佳话!”

  刘寿听刘协说到这里,忽然微微眯着眼盯着看来刘协好一会儿,直把刘协看得有些发毛,然后刘寿才开口说道:“不对劲,协儿你不对劲。”

  “阿兄一看就是为了政事而烦恼,以往你碰到什么政事,躲都来不及呢,这次怎么会想着冲上来呢?”

  说到这,刘寿以指化剑,指着刘协说道:“你在打什么鬼主意,还不快快从实招来!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坦白从宽,牢底坐穿……不对,抗拒从严,不然,别怪我不客气了!”

  刘协见状,也知瞒不过常常与他相处的阿姊,只好承认了自己的小心思:“阿姊与我不同,成婚之后还能住在雒阳的公主府中,但我最迟大婚之后,就必须要就国去了,制度如此,就算有祖母和阿兄护着,也难免群臣弹劾。”

  “到时候,我就算想要研究医术,但在封国之中,又哪来的病人让我诊治呢?”

  “今年,我看阿兄召见河间王,觉得这可能是个机会,就想着打听打听……要是能立下什么功勋,就跟当初陪着孝安皇帝的清河王一样,在京多年才去就国,那就再好不过了。”

  听到刘协的担忧,刘寿也不计较刘协口出她大婚这样在往日能让她炸毛的狂言,很有阿姊风范地伸手拍了拍刘协的肩膀,说道:“协儿放心,这事我一定帮你!到时候,伱帮了阿兄的忙,立下功勋,阿兄就有理由留你在雒阳做事了!”

  “谢谢阿姊!”刘协连忙道谢。

  但马上脑门就被刘寿敲了一下。

  “我是你阿姊,说什么谢!”

  “是,阿姊!”刘协满怀期待的回了住处。

  ……

  是夜,刘辩来到了蔡琰处,刚上床榻,蔡琰就问道:“先前寿儿过来找我了。”

  “何事?莫非是在问我最近在为什么烦恼?”刘辩问道。

  “正是!寿儿希望她能和协儿助君一臂之力。”

  刘辩笑道:“他们倒是好心……这回多了一个协儿?”

  “妾也觉得奇怪,问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协儿今日见到河间王,大约是害怕自己就国以后变得和河间王一样,所以起了畏惧之心,想要立些功,留在雒阳继续学他的医术,治病救人。”

  说到此处,蔡琰微微叹了口气:“说来也是,协儿若是就国,怕是没什么机会去见病人了。”

  刘辩听着蔡琰担心的话语,笑着问道:“昭姬就一点不担心?以我汉家故事,如我这般儿女双全的,早就把兄弟送到封国去了,如今协儿还在雒阳,实则很有风险。”

  “陛下竟然这般想?”蔡琰说着就要起身劝谏一番,却被刘辩及时拉了下来。

  “我说笑的……”刘辩尬笑两声,总算安抚住了蔡琰的劝谏之心。

  他也知道自己说的笑话不好笑,没有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而是说道:“我虽重视医术,但民间百姓仍常把巫医一同视之,即便鸿都门学设有医科,士人们也多把医术视为贱业。”

  

  “然去年北民南渡,若无医科培养出来的一众良医,不知要多死多少百姓。要是协儿能为医者表率,以他的身份,或许能改变医者的处境。”

  “原来君心中早有决断,方才是妾误会君了,望君恕罪。”蔡琰这才相信了刘辩方才真的在说笑。

  “不过枕边之言罢了。”刘辩笑道。

  一夜无话……

  次日,蔡琰同刘辩一样的早起。

首节 上一节 285/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