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天下皆反?
小吏怒骂着,浑然没注意周遭围观的本地百姓眸中的怒火。
他仍在继续呵斥道:“你可知,每次你推托没钱,替你填补都是我!是我拿着自家的钱来补你的缺漏!”
“你但凡有点良心,就该好好报答我!”
小吏说到这,瞥了一眼屋内藏在门后向外张望的女子,毫不掩饰自己的贪婪:“你也知道,我到现在还没有儿子……我请人算过了,我和你女儿正合适。怎么样?”
“公,我女儿才十岁啊,尚还年幼……”农人立刻哀求道。
然而他话还没说完,便觉得眼前一黑,随后感觉脸上火辣辣的,浑身仿佛散架了一般。
却是小吏不耐烦地一脚将他踢翻了。
“当真给你脸了!今日,你女儿你愿意我是带走,你不愿意,我还要带走!”
说罢,小吏带着同伴冲进屋内,抓住了里面的女孩。
不顾其反抗,正要扛着离开,小吏忽觉得腿被抱住了。
一低头,感受到肩膀上的挣扎,他登时一怒,将扛着的女孩轻轻放到地上——这可是他的了,不能摔伤了。然后,他抽出了腰间的佩刀……
正要劈砍下去,忽然觉得手被人握住了。
他一回头,迎面的却是一个沙包大的拳头。
他的同伴察觉到不对,正要拔刀,但动手那人已经夺过了刀,提前一步将他的同伴抹了脖子。
小吏刚从眼冒金星中恢复过来,就看到了这一幕,整个人都被吓尿了,躺在地上只敢手脚并用往后退。
但那人却毫不迟疑,一刀结果了他。
眼见着几乎是片刻,两个朝廷的小吏死在这里,围观的百姓们瞬间慌了。
担忧、害怕、乃至于激动……
“将他送官吧?”百姓们逐渐达成了一致意见。
“不行!他是为救我父女才杀人的……把刀给我,让我去认罪。”
但那人却丝毫不动,好一会儿,等到人们安静下来,他才说道:“当初我等流民,并不在册,乃是听闻了朝廷有善政才愿意回归官册……不曾想,所谓善政,不过是谎言。”
“今年夏收的时间还未到,官府便已经数次催缴去年欠下的赋税……我听说了,等到夏收,还会追缴前年,再前年……”
“这是哪里的善政!”
“你们若是想要继续下去,看着自己儿女被一个个抢走,只管将我送官,我绝不反抗!”
——“那你说,该如何是好?”
“反了他娘的!”
……
“王君,不对劲啊!”
已经抵达琅琊国的魏延找上了王粲:“不知是从哪里流传出的谣言,说是朝廷有令,要让那些新入官册的人补缴往年欠下的赋税。”
“你也听闻了?”
“王君已经知道了?”
王粲答道:“我不仅知道了,我还发现,有些小吏已经这么干了。”
魏延疑惑不已:“难道朝廷真的下令了?”
“当然没有,若是下令了,我怎么会不知道!”王粲说道,他旋即思索起来,“若说是一些小吏想要趁机谋取私利,倒也勉强说得通,可我总觉得有些不对。”
“是很不对,以前我在家的时候,乡里之中虽也会传一些闲言碎语,但实则消息的传递总有顺序,如此处这般,在许多地方一同传播……是很奇怪!”
“不好!”王粲大呼一声,“有人想要激起民变!”
“我立马写密信奏报陛下,文长,你立刻唤人来,务必将密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雒阳!”
“是!”魏延领命而去。
未久,王粲将信送出之后,对魏延说道:“走,先随我去见府君,立刻澄清此谣言……希望还不算太迟吧!”
……
雒阳。
王粲的密信并非刘辩所接到的第一封举报,实际上,他在接到来自汝南太守田丰的奏疏之时就已经留意的此事,并已经开始通过邸报等种种手段想要辟谣。
他岂会犯先帝在当初黄巾之乱时的错误。
但正如后世一般,当谣言的转发每每以万计时,辟谣的转发统共甚至不一定能够得上万。
刘辩只希望来得及。
但事实证明,如今大汉的基层治理经过他的整顿之后,依旧没有表现地多好。
旧时小吏的弊病从本质上难以改变。
在夏收前一月,冀州渤海郡最先产生了叛乱的火种。
被新造入册的百姓带着被官吏欺压的愤怒、因谣言而产生的愤懑,冲击县乡。
最开始,他们砍杀欺压他们的乡官里吏,然后,他们将目光放在了府库之上。
但他们的激愤之举很快就变质了。
单纯的杀官杀吏抢府库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们了。
普通的百姓要么被裹挟加入,要么沦为了被劫掠的对象。
在朝野内外沉浸在度田成功的喜悦中时,上下都变得麻痹大意。一点火花,逐渐演变成了燎原之势。
河间国。
国相陈宫正领兵对抗从渤海郡涌来的乱民。
他望着那些人,痛心疾首。
在开战之前,他仍想着尽最后的努力,派人到乱民前呼喊道:“所谓朝廷要追缴往年的赋税,都是谣言。”
“尔等现在投降,为时未晚!”
“都在说谎!什么谣言,只是因为你们怕了,才是谣言!”
“对啊,不然我那的小吏怎么敢多收赋税啊!”
“官吏们早就把我们当罪人,既然如此,那就把罪人之名做实了!”
眼见着乱民们群情激愤,听不得劝说,认定了谣言才是真相,陈宫痛苦地闭上了眼。
为了他治下百姓的安全,有些命令他不得不下。
面对至少经过训练的郡国兵,人数上也没占据多少优势的乱民并无胜机,交战之下很快就被陈宫率军击破。
就在陈宫在战后带人打扫战场,收拢伤亡及俘虏时,忽闻自己的属吏来报——“府君,不好了,弓高县生了民乱!”
听闻自家后院起火的消息,陈宫无奈地看了一眼渤海郡的方向。
那里的民乱情况不知有多恶劣,但眼下,他只能先处理完河间国内之事,才能有余力。
此刻,他只希望,弓高县的乱民能听劝吧!
陈宫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
熟读经史的他明白,当初光武度田,前后共有两次叛乱。
前次小,后次大。
他本以为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的叛乱已经是全部了,波及的范围也不小了。
可如今看来……只怕大的还在后头。
第516章 再度出兵
刘辩没想到有一天回旋镖竟然会落在他自己身上。
这边刚想着马放南山,要庆祝国库终于要迎来结余了,另一个州郡之中却迎来了比去年宣布度田之后更大规模的叛乱。
除了天子脚下的司隶和凉州、并州这种隐藏人口极少的州郡外,去年度田新入官册的百姓越多,叛乱越来势汹汹。
各州郡叛乱的时间并不相同,其中最早的应是冀州的渤海郡,雒阳至今没收到渤海太守的公文,也不知其情况如何。
紧随其后的青州、徐州、兖州、豫州、扬州、荆州、益州,时间上有先后,皆有发生叛乱的郡国。
甚至于被刘辩一度寄予厚望的幽州,也有叛乱出现。
“不止是谣言的问题。”
云台殿中,贾诩当着刘辩和荀彧的面解释道。
君臣三人正在进行着闭门会议,商议此处各处叛乱事宜的始末。
负责情报工作的贾诩继续说道:“这些谣言经查普遍在山东各郡国传播,至于江淮荆蜀等地,暂未听闻有大范围的谣言传播。”
“究其根本,新增了治下之民后,但吏治的问题并未得到改变,乡里及其官吏的数量、俸禄也未因此增加……小吏之中多有怨言,而一旦长吏不察,这份怨言便会被寻常百姓所承受。”
“臣一时不察,导致如此惨剧发生,请陛下治罪!”
刘辩否决道:“若非此事已经发生了,谁能想到会造成如今这般局面。”
“而且,眼下叛乱情况发展至今,绝非是单凭新入官册的百姓所能闹出的动静。”
虽然这些人的数量近乎大汉总人口的一成半。
荀彧则忽然说道:“陛下,臣以为,前些日子,董司徒于朝堂之上公然宣布度田成果,着实有些高调了。”
“这新增的人口和田亩实在是多,嫉妒则会生恨。”
听了荀彧的话,刘辩不得不承认,在得知度田的数据之后,他的确有些膨胀了。
认为天下已经安定,就算是那些对他不满的士大夫,也只敢蛰伏。
或者说如袁绍那般,乖乖低头。
但事实证明,一些掌握了人口、田产的豪族豪强们仍不服输,他们似乎想将黄巾之乱重演一遍,用战乱破坏此次度田的结果。
刘辩说道:“深根固本,本固邦宁。以今观之,道阻且长。”
“然民心在我,非些许跳梁小丑所能逆转,叛乱终难持久!”
荀彧见天子明白了他的意思,继续建议道:“为防万一,臣请再设八关都尉!”
所谓八关都尉,即卫戍雒阳的八个重要关隘。
当初黄巾之乱时,先帝便做此设置。后来等到各处叛乱稍歇,威胁不到雒阳后,多有裁撤,只在八关留下了少许镇守兵马,都尉也不再复设。
雒阳在和平年代获取山东河北江南等地人力物力的能力胜过长安许多,但当在面对来自东方的军事威胁时,其安全程度就逊于长安许多了。
刘辩虽不觉得叛军真能打到雒阳,但增添八关的兵力的确是应有之义。
他当即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