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44节

  “是因为那几个被袁术抓捕的太学生……”曹嵩总算反应过来,问道,“我儿有何心事?”

  曹操犹豫片刻,道:“今日晚些时候我去蔡公府上还书时,倒听蔡公说起一件事。”

  说着,便将蔡邕代传的话又转述了一遍。

  曹嵩闻言一喜:“不曾想转机竟在此处!”

  又笑着对曹操道:“方才我进门时阿瞒就该告诉我这喜讯。”

  曹操道:“我担心阿父听到消息后晚上会睡不着,起初是打算明早再说的。”

  其实曹操思索了良久,这段时间他从幽州回到雒阳,觉得雒阳最大的变化便是太子的出现了。

  他起初曾听到传闻,说是如今尚书台近半的奏书都是由太子代为批阅的。

  曹操初时根本不信,太子满打满算也不过年十三而已,就算是太子批阅,只怕也是让尚书令卢植代为处理吧。

  但他将此事问于曹嵩,竟也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原话是“他日你见过太子便明白了”。

  然而,他错过了太子的册封,之后,也没遇见有太子参加的朝会,竟连个面都没见过。

第83章 琅琊老乡

  曹嵩看出了曹操的纠结,当即就要展示一下作为父亲的权威,振一振父子纲常,道:“阿瞒有何可犹豫的?难道信不过为父的眼光不成?”

  又道:“太子身为嫡长,内有皇后,外有两位国舅引为助力。早些年虽有今上宠爱幼子之说,可自太子入宫以来,今上的种种表现,未尝不是关爱之意。

  太子虽三月方才册封,然此前太子无储君之名而有储君之实久矣。

  你久不在京中,回来后又投身军中,不知道这些并不奇怪。”

  曹嵩说的这些曹操其实都是听说过的,他反问道:“阿父为太子率更令后打算如何履职?”

  “自然是太子说……咳咳,自当以东宫为重!”

  曹操心知肚明,这问题问了也是白问,只是他心中仍觉得不踏实,道:“阿父,我想拜见太子,不知可否。”

  ……

  雒阳的曹操还在纠结感慨。

  而荆州王睿则甚是高兴。

  太尉马日磾以赵昱作为使者前来南郡江陵拜访他,沟通移民事宜。

  言谈间王睿竟发现赵昱与他一样,也是琅琊郡人。

  这说明马日磾对他很看重啊!

  高兴之余,王睿不忘问起家乡临沂县的灾情。

  赵昱一一作答。

  临沂靠近琅琊郡南部,算是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区了。但被大水冲毁的一般都是穷苦百姓的土屋,豪族的高墙大院大都依然坚挺。

  王睿之兄王融也算是琅琊名士,可赵昱与之无甚交往,这才不知道王睿。

  又谈及府中别驾从事诸葛玄为阳都县人,唤来作陪。

  阳都是赵昱所在东莞县的临县,赵昱虽与诸葛玄也没有交往,却也听过诸葛氏的名声。

  论及公事,王睿只道待宴会之后,还有从事邓羲等官员亦作陪。

  一时间,好像除了赵昱,所有人都很开心。

  宴后,赵昱终于忍不住,再次问起荆南可选好了安置地点。

  王睿却在这时诉起苦来。

  原来,自盖勋走后,以张羡接任长沙太守。

  张羡此人性格倔强不顺,他此前先后在零陵、桂阳二郡担任县令,颇得民望。

  他看不上王睿,认为其不能平乱,而王睿也觉得张羡一点都不文雅,二人两看相厌。

  武陵太守曹寅更是与王睿素有矛盾,只是抓不到对方的错处,不能以弹劾使对方罢官。

  荆南四郡中靠北的两个刚好与王睿不和。

  王睿遣人去询问安置地点的准备情况,要么敷衍,要么推托,只知道确实在准备了,至于准备的情况如何?

  全然不知。

  听到此话,赵昱哪里顾得上什么同乡之情,只觉得王睿无能到了极点,怒道:“朝廷最初定策时便只暂定下五万户安置荆南,使君既不能协调,为何不早日上书言明?”

  移民荆南四郡,肯定不可能一刀切地将人口均分为四,开发程度最高的长沙郡必然要多留一些人,地理环境差一些的武陵、桂阳自然要少留些人。

  五万户,二十余万人,不算多也不算少。在灾后统计中,即便有土地作为大饼,愿意迁徙定居的五万户百姓还尚未凑齐。

  在不执行强制手段的前提下,移民的效果远没有刘辩想象的那么好,甚至,有财产皆没者宁愿为奴,以此逃避个人的赋税和徭役,也不愿背井离乡生活。

  不过考虑到就算迁徙的百姓不足,也可以动员本地的蛮族编户齐民,遂未改政令。

  见场面有些僵持,治中从事邓羲连忙打起了圆场:“元达勿扰,此二郡太守必不敢违背朝廷诏令,必然已经备好了土地。”

  诸葛玄也道:“公若不信,玄明日便与公顺江而下,待到长沙,君一见便知。”

  赵昱这才收敛怒气,想起主客之别,如今可是在对方的地盘,但又放不下面子,只匆匆拱手,言明明日去长沙郡,便告辞回驿舍去了。

  唯有王睿自觉偷鸡不成蚀把米,后悔道:“悔不听二位的良言。”

  诸葛玄与邓羲很是无奈,他们早就劝过王睿别想着借这个机会去攻击张羡和曹寅。

  起初王睿倒是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但奈何当知道赵昱是同乡之后,王睿终究是按耐不住激动的心。

  结果……

  “这该如何是好啊?”

  

  诸葛玄安慰道:“我明日陪同元达公前往长沙,路上一定多同元达公说和,使元达公勿向他人提起今日之事。”

  邓羲也安慰说:“若其考察长沙能安置受灾百姓,想来也不会同使君计较。”

  王睿再度叹息:“想不到我竟要靠张羡忠于职守来救我。”

  邓羲与诸葛玄对视一眼,两人往日也没见王睿这般进退失据啊,一时无言。

  作为琅琊老乡,诸葛玄以为王睿大概是关心则乱吧。

  而出身南阳的邓羲则想到,若当初王睿征辟他时是这种表现,这属官谁爱当谁当!

  ……

  次日,赵昱果然没和王睿告别,直接与诸葛玄一同出发往长沙去了。

  路上,诸葛玄好说歹说,口干舌燥,直到说的赵昱面露不耐之色才停。

  但奈何赵昱一直没改变主意。

  诸葛玄又不敢真的让赵昱永远闭嘴,只能绞尽脑汁地去想别的办法。愁的头发都掉了不少。

  待进入长沙郡内,郡守张羡听闻消息,立马召集长沙郡北各县令、县长齐聚迎接。

  张机亦在召唤之列,他心知移民之事刻不容缓,也没时间苦心钻研,只把一些最基本的写了出来。

  待收到郡守召唤后,他知张羡在荆南素有人望,便私下里先向张羡奉上成书。

  如今的他还未有未来的成就,书也是仓促间写成的,但他了解荆南的气候变化、毒虫草药,光是将这些汇聚在一起,便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张羡不是庸人,自然看出此书的价值。

  他对张机早有耳闻,不愿意占这个便宜,将书还给了张机,道:“亏你还与我同为南阳人,竟以为我会夺下属的功劳吗?此书既是你所作,自该由伱献上,难道你认为此书要假托我的名号借助我的名气才能派上用场吗?”

  遂带着张机献书。

  纠个错,毛弘改为梁鹄,不影响阅读,这下真的被遗忘了。

第84章 初见曹操

  对于赵昱来说,太尉马日磾在才学和成就上都要高于他。

  他又不是无欲无求之人,之前不愿意在巴袛手底下当官,但今时不同往日。

  他还是比较希望能在太尉手底下获得一番成就的。

  此前斥责王睿也不乏此原因。

  待到了长沙郡,见到第一个县令,知道长沙郡果真如诸葛玄所说,的确是做了准备,这才终于放下心来。

  只要不提王睿,赵昱与诸葛玄说起话来还是有的聊的。诸葛玄也想迂回一下,先建立与赵昱的良好关系。

  闲聊间,还谈起诸葛玄有个兄长,就在琅琊旁边的泰山郡为郡丞,赵昱倒也是听说过的。

  待张羡亲来迎接,并献上张机所制之书,以助百姓尽快适应荆南生活。

  赵昱心知马日磾对医者的重视,知道这是张机所作,也没歧视,而是对张机道:“待吾回报太尉,必为汝表功!”

  此后,张羡又带着赵昱介绍哪里地势平坦适合开荒耕种,哪里是长沙蛮族聚集之地不适合移民。

  对于长沙郡治下之地,侃侃而谈。

  赵昱听着,暗自感慨,这下总算能不辱使命了。

  如此和王睿一比,高下立现。

  见状,诸葛玄只感觉大夏天心底拔凉拔凉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使君怕是要遭了”。

  ……

  玉堂殿内,刘辩看到一份奏书——车骑将军何苗举荐前司空曹嵩接任太子率更令。

  之后,他便将此奏书单独放置一摞,底下还有四五份,被推荐为太子率更令的还有王允、何颙、周忠等人。

  等到灵帝来时,待灵帝看完已经整理好的当日奏书公文的条目后,刘辩便将这几份奏书奉上。

  灵帝对于光禄勋兼前任太子率更令刘弘曾经对刘辩的劝谏心知肚明,粗略翻看了几眼后,故意调侃道:“朕瞧这王允不错,当侍御史时能慷慨直言,想必当了你的率更令后一定也能时时劝诫。”

  刘辩如何听不出灵帝的调侃,只好苦笑以对:“父皇,莫要取笑我了,而且,派出去的贾诩不是立了一大功嘛!”

  灵帝道:“好,那就也当你也立了一功,这些人中,辩儿属意谁?”

  刘辩很诚实的答道:“前司空曹嵩。”

  灵帝想到曹嵩的过去的作风,心想到时候指定辩儿说什么曹嵩就会做什么,登时忍俊不禁,又取笑道:“辩儿如今也知道忠言逆耳了?”

  他倒也不是太在乎这个率更令由谁来当,毕竟刘辩还生活在皇宫之中,东宫只是偶尔去去罢了,便是一直不去,也没什么打紧的。

  对于灵帝的话,刘辩只好尬笑两声。

  另一边,曹嵩在当上太子率更令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刘辩表达了携子曹操一同拜见的请求。

  曹嵩的政治立场其实是有几分复杂的,他是宦官之后不假,仕途之路也近乎全仰仗养父。但在他心中,他的父亲曹腾那可是贤宦,远非十常侍之流能比的。

  尤其是在士人间的舆论越发向诛灭宦官的方向发展时,曹嵩便愈发担心会受到牵连。

  只是曹嵩的个性不如曹操强硬,也明白他身上宦官之后的名头怎么都拿不掉了。

首节 上一节 44/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