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61节

  搞定了此事,刘辩又召来了忙碌的关羽。

  除了夸赞他这些日子的功绩之外,还表达了对他的坚定支持:“云长此去,定会面对许多风险。但凡遇到什么难以处理之事,云长尽可以告诉我。”

  “尚书令是我的老师,云长可以直接上书,若是事急,还可让你的兄长去东宫找率更令曹嵩来传达消息。”

  “云长记得,只要我知道,绝不会袖手旁观。”

  关羽郑重拱手道:“殿下放心,臣此行必当为殿下扫除奸吏。”

  “不止是为了我,也是为了天下人。”刘辩嘴上这么说,心中还是有些暗爽的。

  “唯!”

  刘辩又道:“这些日子云长与将士们屡立功劳,我这儿有一些绢帛,当取三千匹用于奖赏。云长的功劳不是简单的财货能酬功的,待此行功成,当一并记功。”

  车骑将军府八百部曲,即便一人只分得三匹绢帛,两千余钱,抵得上他们两三个月的钱粮了。

  关羽没有替麾下兵卒推让,他很清楚这些赏赐的作用,只为自己推辞道:“臣原本只是一个小吏,若无殿下垂青,如何能当上车骑将军的军司马。而今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分内之事,不能算作功劳。”

  “赏功罚过,没什么好推辞的……”

  之后二人畅谈一阵,关羽离去时意气风发。

  ……

  赏赐绢帛,刘辩只动动嘴,很快他的命令就传到了赵忠处。

  因刘辩还住在长秋宫,董太后当初也直接将绢帛送到了长秋宫,这些绢帛也就被放在皇后长秋宫的库房里。

  绢帛虽然值钱,但赵忠家资丰厚,不至于在这个时候触霉头。

  他叫来小黄门孙仑,吩咐道:“太子殿下有命,赏车骑将军府军司马关羽三千匹绢帛,由你带人送去。近些日子太子殿下严查贪腐,记住了,这三千匹绢帛少了一匹我便拿你是问!”

  孙仑闻言讨好道:“过去咱们能留一千,如今只留个三五百匹还不够吗?咱们留下这些也是为了孝敬常侍啊!”

  赵忠嗤笑道:“伱也得有命来孝敬我,莫要忘了关羽在宫外的名声,送上门的罪证,你以为他不敢治你的罪吗?”

  孙仑眼馋这些绢帛,可想到赵忠的告诫,这次终究是不敢贪墨。

  另一边,关羽离开皇宫之后,先去了车骑将军府,告诉了长史乐隐太子奖赏将军府部曲之事。

  去年年底太子就赏过一次,不过那次走的是公账,这一次,赏赐出自太子的私库,应对自然要有所不同。

  离开车骑将军府后,直奔南市而去。一直坐镇凉亭直到天色已暗,没有来诉冤的百姓了。

  这时,关羽才出发去与刘备张飞相聚。他很快就要出雒阳了,上一回是刘备张飞离开,这一次换做关羽了。

  虽又是分别,但刘备和张飞都很为关羽高兴。

  张飞说道:“我近些天总能在别处听到二兄的名字。若非我在军中不好走开,真想和二兄一起啊!”

  刘备也嘱托道:“河南的权贵众多,云长务必小心谨慎,谨防小人奸计。”

  关羽点了点头:“大兄放心,近几日屡有无赖之人谎称被欺压,竟想要仗我的势去欺人!好在我手下之人近些日子调查收集罪证愈发熟练了,很快就查出了他们作假。”

  “而且罪人最后的定罪审判最终是要交给司隶校尉和廷尉。司隶校尉张公性格虽软了些,可终究能顶住权贵的求情,廷尉卿羊公公正廉明,能秉公处置。”

  关羽虽嫉恶如仇,愿意主持公道,却也不会毫无理由地认为谁弱谁有理。

  张飞感慨道:“虽然都横跨乡里,但豪强根本无法与诗书传家的豪族相提并论,我看二兄这段时间处置的案件,基本没有涉及到哪些在乡里享有声誉的豪族名士。”

  随着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出人头地,许多人看出了他们的前途似锦,不乏有主动结交者。

  

  刘备与关羽尚且还好,但爱敬君子的张飞常常来者不拒,礼下于人,所结交者往往有才名,出身不低。

  刘备与关羽虽有劝诫,但张飞终是不改。两人碍于兄弟情义,难以做到狠心斥责。

  关羽没有张飞对于士大夫名士君子的滤镜,听了张飞的感慨,想到这些日子接触的案件。

  他正色道:“豪族的名声之所以好,当真是因为他们没做过恶事吗?我不这么认为,否则他们的田亩奴婢如何会越来越多呢?现在涉及他们的案件少,只是因为他们善于隐藏,我还没找到他们犯罪的证据罢了。三弟以后同士人相处,也当谨慎,尤其是那些喜好奢靡的。”

  张飞闻言大惊,倒不是为了关羽对他的劝说,他一脸焦急地说道:“二兄竟想当酷吏吗?这如何是好,自古以来,酷吏哪有什么好结局?”

  他又偏过头去,求助刘备:“大兄,你快劝劝二兄!”

  对付不修诗书的豪强,那是为民除害,是扬名之举。

  但要针对经学传家的阀阅豪族,那就是该死的酷吏,一旦露出破绽,必会被群起而攻之。

  可刘备并未如张飞所预想的那般劝说关羽,而是问关羽道:“二弟可是想好了?”

  关羽重重颔首,说道:“这段时间我见到了太多的冤屈,当初的我尚能靠着一腔血勇报仇雪恨,但更多人却只能隐忍。这难道是他们甘愿的吗?只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办法罢了。”

  “如今我既然有能力,便应该成为他们的凭借!”

  刘备握住关羽的手,郑重说道:“云长有如此的志向,但我岂能让你独专仁义,不过同生共死而已!”

  张飞不语,也伸出了手。

第115章 百石官马颖

  良久,关羽道:“大兄与三弟不必过于悲观,我今日才拜见过太子殿下,殿下心系百姓,又提拔我兄弟三人于浮萍之际,本就该报答。”

  “且天下名士中不乏名副其实之人,如廷尉卿羊公,我这段时日与羊公接触,知其不负‘悬鱼太守’的美名。”

  刘备说道:“只要我们能做到立身持正,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张飞:“大兄二兄放心,我以后与士人接触时,一定擦亮双眼!”

  当夜,三人同床而寝。

  数日之后,何苗、张温与关羽商量完毕,一切准备妥当,车骑将军何苗暂时以长史乐隐代关羽在南市旁接受诉冤。

  关羽则带着部下,与张温派出的部河内从事马颖一同出发雒阳北边的河内郡。

  好不容易出了雒阳县,关羽又怎么会再将自己局限在河南尹治下呢!

  部郡国从事隶属于司隶校尉或刺史,每郡国各可对应设一人,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皆州自行辟除,只要求非本郡人即可。

  有点类似于郡中的督邮,可代刺史巡视郡县。

  马颖与太尉马日磾同出于右扶风马氏,虽出身大族,但家境破落,且他还不擅长治经,没有名声,孝廉的名额也轮不到他,属于宗族中的边缘人物。

  如今年过四十,才因为做了太久的小吏,经验丰富,得到了张温的提拔。

  不过即便如此,他的小吏起点已经是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的终点了。

  与意气风发、一心要做出一番成就的关羽不同,马颖面色沉静,骑在马上,想起了张温对他的叮嘱——

  “现在的朝野风气对我司隶校尉部很是不利,我想要扭转这一趋势,君可愿助我?”

  在被张温提拔之前,马颖连百石都不是,只是个老资格的斗食小吏,顶多出身名门罢了。

  但能做到百石的,又有几个没有好出身呢?家族和老师都是出身的一部分。

  所以,对于张温的期许,他岂能拒绝?

  “关云长年纪轻轻,屡立战功,虽非出身名门,却颇得太子殿下信重,君不可小觑。”

  确实啊,与张温和他相比,关羽的确称得上年轻。

  看着也就将将三十吧,大概还不到。

  便已经是将军府的军司马了,在可见的未来,还能往上升一升。

  如今雒阳流传的陌上桑怎么唱来着?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这是诗中秦氏罗敷为了应对使君的觊觎调笑,用来描述自己丈夫的话。

  十五岁到郡县州府去当斗食小吏和佐史,到了二十便入郡国为百石,待到三十岁,被举为孝廉,就该去京都雒阳去当郎官接受培养了,而后经过郎官的考核与选拔,四十岁就外任一县长吏了。

  可叹他马颖出身名门,第一步倒是跟上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十五府小吏,四十还是府小吏。

  如今马颖倒是能和朝大夫相当了,司隶校尉部虽不能和郡国一样被称为朝,但百石从事可要威风多了。

  一个诗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寻常人他都比不上,更别说那些生来富贵,只因父辈余荫便能直接为郎官之人了。

  他的终点,也只是别人的起点。

  不过张公还是小觑他马颖了,虽然对此他只敢暗地里腹诽。

  他怎么会对关羽心生恶感呢,毕竟关羽也是有实打实的军功的啊!

  而且关羽虽胜过了诗中之人,却没胜过生来就能被举孝廉、当郎官的人啊。

  “君此去,当尽心辅助关云长,助他扫除郡县积弊,顺势扬我司隶校尉部的名声。”

  马颖很明白张温的意思,得罪人的事让关羽来,反正关羽是太子殿下面前的红人,但扬名的事就不能让关羽专美于前了。

  在这方面,他突出一个经验丰富。

  但马颖也不是没有疑惑,他问张温:“此去河内郡,若是有不能得罪之人的族人犯罪,该作何论处?”

  然后他得到了张温的答案——“现在河内郡有谁比关云长更不能得罪?”

  只是,马颖不知道,若真得罪了人,提拔他的张温会保住他吗?

  马颖不知道答案,他也不愿去深想。

  总归,他是一定要报答张温恩情的。

  就算他止步于此,他的儿子也会有更高的起点。

  

  “马公在想何事,这般入神?”

  马颖回过神来,见是关羽正关切地看着他,忙摆手道:“君可千万别再这般称呼了,我如何当得啊。”

  为吏多年,他见过许多人前人后两副面孔之人,尤其是权贵子弟,在名士面前彬彬有礼,可转过头便颐气指使。

  关羽道:“马公何必自谦,我听张公特意说起,马公为吏二十六年,清廉能干,为人正直,府中各项事务无一不精,只因不阿谀奉承,又不愿同流合污,才不得提拔……”

  马颖还是第一次知道自己这么优秀。

  他也明白了关羽这声“马公”应当是真心的。

  马颖虽不知道什么叫人设,但也明白,一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的表现比不上张温的称赞,那发自真心的“马公”可就无了。

  虽然已经失去了成为俊才的机会,但马颖只觉被一个货真价实的年轻才俊称真心实意地称为“马公”,让他心中控制不住的高兴。

  看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得好好露一手了。

  让年轻人明白明白,什么叫老而稳重。

  马颖问道:“君此番光明正大、不做遮掩的入河内,可是有效仿雒阳时先立下名声,再以名声引河内百姓主动诉冤的想法?”

  关羽道:“是有此想法。”

  “可是乡里之间消息传播缓慢,当初君带着部下巡查半年多,而后才有了雒阳百姓信任景从,河内为郡,远大于雒阳,君欲完成使命,只会更慢。”

  关羽一听就知道马颖有建议,马上问道:“还请马公教我。”

  马颖道:“先派人在郡中巡查不法,而你我则在入河内后最靠近雒阳的河阳县开始,挨个行雒阳事。”

  关羽赞道:“马公所言,正好和我的想法差不多啊。”

首节 上一节 61/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