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496节

  从这个角度看,不得不承认,林泰来这几年不停搞事,还总是搞大事,关键还总是成功,终于把个人信用建起来了。

  总会有人相信,林泰来这次还会成功的,这也是时运的一种。

  谈话完毕,林泰来开始挽留说:“这么多年来,我是复古派文敌,你是复古派死忠吗,你我相见总是偷偷摸摸。

  难得今天可以光明正大会面,就不要走了,住在我们林府!”

  冯时可却道:“等等,先不说这个,我们还没谈完。”

  “还有什么事情?”林大官人疑惑的说。

  冯时可答道:“正事是文坛大会,一个字还没谈!”

  林泰来不以为意的说:“文坛大会有什么可谈的,有手就能办好的事情!让王弇州公只管过来就行!”

  冯时可叹口气说:“虽然我奉了弇州公之命来接洽,但要说的问题真不在弇州公这边。

  据我所知,参加这次文坛大会的名流,只怕要比过去几年都多,可谓是空前齐整。”

  林大官人点了点头说:“都在意料之中,这又怎么了?”

  要知道,他帮王老盟主发出的英雄帖里面,可是非常明显的暗示了“退位”的意思。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有些本来不想舟车劳顿参加文坛大会的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若有文坛“易主”的可能,想来看热闹或者掺乎一下的人,那可就多了。

  冯时可提醒说:“来的人越多,情况就会越复杂,事情就越难办,常理如此。

  更别说这次来的人,很多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只会让局势更失控。”

  林大官人点了点头,“伱说的都对,这又怎么了?”

  冯时可没好气的说:“都这时候了,你还在装什么傻?

  难道你不明白,你最近的表现过于高调了,又是公然夺取苏州文坛领袖,又是代替弇州公发英雄帖,这样就导致你已经成为众矢之的!

  本来你的敌人就很多,而且你混文坛的时间又太短,所以情况越复杂,对你越不利,你万万不可大意。”

  林大官人仿佛完全没把不利情势当回事,就差吧“大意失荆州”写在脸上了。

  然后笑呵呵的问道:“都有谁会来啊?”

  虽然广发英雄帖的经手人是他林泰来,但大家的回帖还是发给了王老盟主。

  所以林泰来目前真不清楚有谁来参加文坛大会,只有老盟主身边人才知道详细情况。

  冯时可先说了两个重量级名字:“河南的原礼部尚书沈鲤,南京礼部左侍郎兼南京国子监祭酒赵用贤。”

  林大官人确实挺意外的,“赵用贤就不用说了,反张居正夺情成名,蝉联两代复古派五子,当年就想当下一代盟主。

  可这老沈居然不甘寂寞、退而不休啊?难道他也想跨界当盟主?”

  冯时可说:“沈公应该没有这个意思,可能是被人特邀来的。”

  林大官人又问道:“别人还有谁?拣重量级的说。”

  冯时可如数家珍的继续介绍:“徽州汪氏兄弟,这是你认识的,你们苏州本地的也不用我说了。

  南京来的代表是本地文坛新锐顾起元,还有南京礼部主事汤显祖,但此人是江西的。

  山东来的代表是山左三大家之一公鼐,此人也不简单,与他并称三大家的是礼部尚书于慎行和资深翰林冯琦。

  浙江来的人有天下三大布衣诗人之一沈明臣,此人侄子是沈一贯,还有久不闻世事的屠隆,以及承接弇州公文学评论衣钵的胡应麟。”

  听到这里,林大官人忽然打断了问道:浙江来人里,有没有嘉兴项家的?听说他家名画成堆,我早想结识一番了。”

  冯时可:“.”

  别跑题了!项家以富裕和收藏、书画闻名,交游也算广阔,但没什么受邀参加文坛大会的资格。

  当然,自费来凑热闹也很正常,每次都有很多这样的人,只是一般进不了核心主会场。

  而后冯时可又继续说:“复古派名宿、名列后七子的吴国伦前辈可能不忍心看到弇州公退位,所以只派了弟子到场,也算是代表湖北。

  另外湖北公安派的袁宏道,正好在你们吴县当知县,这次也可以参加了。”

  林大官人不由得感慨,以目前这个时代来说,参加本次文坛大会的阵容堪称群星荟萃啊。

  正常情况下,很难凑齐这样的阵容,由此可见王老盟主“退位”对文坛的震动。

  不知为何,林大官人想起了武侠小说里经常有的“武林盟主或者大佬金盆洗手”剧情,而且必定有一大堆配角观礼,而且八成概率出血案。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文坛精英名流都来了,还有很多文坛名人身处官场。

  这部分人不可能无故旷工一两个月参加文坛大会,除非在南京做官,或者是碰巧在苏州。

  林泰来忽然想起什么,又问道:“你们松江府号称天下第二雄郡,代表是谁?怎么没见你提起?”

  冯二老爷深深的叹口气,小声说:“我,和陈继儒。”

  林大官人愣了愣后,“啊?这都啥这可真是青黄不接啊。”

  冯二老爷恼羞成怒的说:“我们松江府文坛频遭不幸,莫如忠、莫是龙父子这两年先后去世,不然何至于此!”

  林大官人连忙安慰说:“不要紧,将来我挑一个文才最好的儿子,让他迁居松江府,一定能把松江府的文艺水平重新带上来!”

  冯二老爷黑着脸,还是那句话,不会安慰人就别强行安慰!

  最后林大官人问道:“对了,还有件事,为什么弇州公派你来接洽,而不是邹迪光?

  难道是因为弇州公觉得,他更离不开邹迪光?”

  心细如发、喜欢猜疑的林大官人,不会放过每一个可疑细节。

  冯二老爷很随意的答道:“因为邹迪光暂时回无锡县了,好像那边正组织重修古代的东林书院,也不是什么大事。

  不过你还是要当心邹迪光,他一直在为了推举顾宪成而活动。”

  林大官人:“.”

  卧槽!难道这就是蝴蝶效应吗?清流势力重修东林书院比历史上提前了好几年啊!

  所以沈鲤千里迢迢的南下参加文坛大会,是不是因为顺道?也许本来他就要去无锡县?

第514章 没见过这么能恶心人的!

  在无锡县东门内,有一处占地十几亩的遗址,乃是数百年前著名大儒杨时所建东林书院的旧址。

  但此地至今早已荒废,依稀可见的路径两侧野草丰茂,只能通过各处残存的台基想象当年的格局。

  还有一些空地,都被附近人家占了种菜——这是很多古代城市园林荒废后的结局。

  在今天,沉寂数百年的东林书院遗址突然迎来了一批访客,看起来身份不凡。

  为首者身穿孝服,一边对着遗址各处指指点点,一边对着其他人说着什么。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原吏部考功司员外郎、今年因为丁忧被迫回家守制的正道真儒顾宪成。

  虽然说,守制期间出来活动可能不是很合适,但为了正义事业,都是可以理解的,又不是喝酒吃肉亲近女色。

  被林大官人问起过的、王老盟主身边仅存的卧龙凤雏之一、近年时常与冯二老爷并称死忠的邹迪光,此时也在现场。

  作为本地的东道主,顾宪成和邹迪光引领着别人参观东林书院遗址。

  在顾宪成旁边最近的那人,面色青黑,乃是同样在今年辞官的原礼部尚书沈鲤。

  虽然沈鲤已经退了下来,但是依然有地位。

  其一,大明高官辞职后,又被起复的宛如家常便饭,随时可能重回朝廷。

  所以对待这种辞职官员,不能当后世那种人走茶凉的“退休老干”看待。

  其二,沈鲤即便不当礼部尚书,依然是清流势力的精神领袖。

  现如今的清流势力的中坚骨干,大都是他发掘或者提携的。

  此刻只听顾宪成对沈鲤道:“这次回乡后,邹前辈对我说,重建东林书院可以凝聚正道人心士气,我听后深以为然。”

  对顾宪成话里的弦外之音,沈鲤当然听得出来,就是想加强“组织建设”,建立一个更严密的体系。

  于是沈鲤便叹口气说:“吾辈同道而行,是因为志气相合,不是为了结党。”

  顾宪成反问道:“以如今之颓势,如果不结党,还能敌得过奸邪小人吗?

  正所谓魔高一尺,然后必定要有道高一丈。”

  虽然顾宪成没有具体提到名字,但在场人人都知道,这个“魔高一尺的奸邪小人”是谁,反正不是清流势力的传统攻讦对象申首辅。

  邹迪光上前一步,对沈鲤说:“在下辞官后,虽然身处江湖之远,但也时常听闻庙堂之事。

  或许是旁观者清的缘故,在下可能看得更明白。

  正道清流虽然人多势.啊不,得道多助,但其实太过于松散,组织十分薄弱。

  一般情况下或许可以维持局势,但遇到真正强敌,往往缺乏韧性,时常被零敲碎打。”

  沈鲤的脸皮抽了抽,“零敲碎打”这个词真的是.痛彻心扉。

  本来经过十多年经营,又借助了“清算张居正”这个风口,吃了一大波时代红利。

  清流势力高举道德大旗,凝聚的人数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在中低品级官员里更受欢迎,而且时常有新人受到感召,源源不断的加入。

  在这种背景下,清流势力真的不怕“直言犯上”,即便被罢免一個人,也还有几十个人可以替补。

  但自从林姓某人出现后,沈鲤第一次产生了人手补充速度完全跟不上损失速度的感觉。

  顾宪成道:“面对新型强敌,吾辈也要与时俱进啊。”

  然后转头对另两人问道:“定宇公、周庭老弟二位,以为然否?”

  那两人一起表态道:“所言极是,何必拘泥于是否结党这个概念。”

  被称为定宇公的就是赵用贤,现任南京礼部左侍郎兼南京国子监祭酒。

  就是以门生身份反对张居正夺情,被廷杖后把掉落皮肉制作成腊肉的狠人。

  同时赵用贤在文坛上的身份,则是连续蝉联了两届的复古派五子。

  作为反张居正的标杆人物,赵用贤在天子心里也有一定地位,在南京只是为了熬一个部堂资历,称得上将来入阁的候补人选,

  本来在万历十四年之前,赵用贤的政治盟友是“三红人”。

  就是李植、江东之、羊可立这三位率先发生攻讦张居正的弄潮儿。

  但很可惜,“三红人”在万历十四年攻讦申首辅时,遭到武状元林泰来偷袭,全部被迁调往外地,离开了政治中心。

  所以赵用贤如果还想进步,就必须寻找新的盟友,或者说基本盘。

  恰好清流势力在接连损失了左都御史、南京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三个职位后,也急需补充高端战力。

  于是与赵用贤一拍即合,这就是赵用贤今天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而另一个被顾宪成称为周庭老弟的,则是“山左三大家”之一公鼐,当今山东文坛的代表人物。

  “山左三大家”里的另两个人则是礼部尚书于慎行、资深翰林冯琦。

  虽然公鼐现在还没有入仕,但凭借山左三大家另两人的身份,别人也不会小看他,以及他的潜力。

  在政治上,公鼐非常倾向于清流势力,属于自带干粮的那种,有点像被林大官人教训过的汤显祖,不然也不会出现在这里。

首节 上一节 496/5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